《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案课型新授课题邓稼先年级初一学科语文设计人张春婷授课人: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小标题“板块”并列式的结构形式。
2.学习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邓稼先的爱国情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运用小标题“板块”并列式的结构形式。
2.学习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阅读法、对话法、研究法、实践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思路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一)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填空:①本文运用小标题,采用了的并列结构形式,将看似形式分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集中表现主题。
②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更加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3.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贡献的科学家?请列举有关事例。
二、【合作探究】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第四部分最后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三、【拓展延伸】邓稼先的悼念词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四、【达标训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xi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a)D.徬徨(huáng)挚友(chì)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合作探究1.句段品读A.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回答问题。
(1) 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3)“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4) 奥本海默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B.阅读《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1) 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2) 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3) 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4)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2. 探究质疑:想一想,邓稼先的品质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影响?达标练习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忆父亲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干什么?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
他可能还有任务。
‛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
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过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qiàn___。
《邓稼先杨振宁》集体备课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杜娟辅备人: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了解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二、自主学习
全文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自己思考,写下答案后小组合作交流)。
2.思考: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
四、达标测评:
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主备人:马红丽审核人:上课时间:集体备课批注栏课题:《邓稼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饱含情感的语言,体会其议论抒情的特点;2、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难点:品味本文饱含情感的语言,学习邓稼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预习案1、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案品味下列语言,细细揣摩其中包含的深切的感情。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4、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检测案阅读“我不能走”这一片断,思考下列问题。
1、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①;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②;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③。
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A.①见地②直觉③判断B.①直觉②见地③判断C.①判断②见地③直觉2、课文中引用了“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歌的目的是( )A.有一位导演要拍摄邓稼先传,要“我”给他提建议,于是“我”建议他采用这首歌做背景音乐。
B.这首歌是“我”父亲所喜欢的,他一生都喜欢,所以“我”也喜欢这首歌,故在此引用。
C.作者用这首歌来歌颂邓稼先的那种献身精神,是对他为祖国国防屡建奇功的赞美,也是对他为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所作贡献的真实写照。
D.作者觉得行文太枯燥,加上一首歌,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
3、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是“我不能走”,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朴素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4、请仔细揣摩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你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是什么?。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科:语文课型:新授课时间:20 .3.13 【学习目标】1.温故知新,回顾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2.把握联系,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重点】1.把握联系,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
2精读课文,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邓稼先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由六部分组成,回顾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梳理写作思路思考:速度课文,思考探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分析人物形象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2.课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四、归纳中心思想五、赏读、拟写颁奖词思考:结合邓稼先的事迹与品格,请你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六、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筹.划(chóu)宰.割(zǎi)选聘.(pìn)兽铤.亡群(tǐng)B.元勋.(xūn)燕.然(yān)萦.带(yíng)鞠躬尽瘁.(cuì)C.湖泊.(pō)殷.红(yīn)彷徨.(huáng)妇孺.皆知(rú)D.氢.弹(qīng)署.名(shǔ)颤.抖(chàn)燕然勒.功(lè)2.下列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当初选骋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B.也不知道稼先在篷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C.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惶,没有矛盾。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学习内容】一、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老师小结:“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作业:完成练习册附:自学阅读材料邓稼先--核物理学家小档案■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
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一、生平简介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
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
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
《邓稼先》预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偏重预习导学,第二课时偏重课堂探究。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
2、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预习提示一、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二、生字生词元勋xūn 选聘pìn 殷红yān 氢弹qīng 懈怠xiè癌症ái 开拓tuò署名shǔ 交瘁cuì奠基diàn 孕育yù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兮ànxī 日曛xūn 挚友zhì邓稼jià先鲜为人知xiǎn 妇孺皆知rú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仰慕】敬仰思慕。
【锋芒毕露】毕,完全。
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知人之明】知,了解、知道;明,眼力。
识别人的眼力。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2、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3、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
学习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1、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一、合作讨论1、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根据你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解围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质疑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将《吊古战场文》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怎样理解《吊古战场文》?作者引用它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延伸:1、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班级展示)示例: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
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
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稼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他从不追名逐利,在他的眼里,金钱虽然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请以这句话为主题,联想金钱的作用和局限,仿写句子。
(不少于2种)(4分)金钱虽然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
如金钱可以买房屋,但不能买家庭;能买药物,但不能买健康;能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
四、测评反馈(一)阅读“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语段,回答问题。
1、这是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人物传记,然而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奥本海默,其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4、邓稼先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988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给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老师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
他用他那“大写”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气,在中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
从此,让中国“大写”,让中国人“站立”。
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爱迪生传(节选)81岁时,爱迪生到了佛罗里达。
在他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阿斯托饭店内举行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
他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由于他那天赋的彻底精神,他现在正探索着一切关于橡胶的种植和制造的知识。
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20 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
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个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他很安于这一个工作,他依旧以他的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题。
他对我说:‘我已经研究了60 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我觉得很高兴。
' 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最紧张的工作中。
这次他带去了实验室中的7 个助手。
临行前,已经收集并试验了945 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有橡胶,现在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10多年以前,即1915年他访问伯班克,在墨巴巴拉的苗圃时,曾与福特讨论了假如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橡胶供应如何解决的问题。
大战过后,爱迪生接受福特的建议,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
爱迪生心想:“橡胶树以外的植物,没有办法生产同性质的东西吗?橡树需要经过那么些年,才能采到橡胶,如果像杂草那样,每年都能采到同性质的东西,那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