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第14、15讲 零件的切削结构工艺性、机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49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解]机械的生产过程是指机械从原材料开始直到制成机械产品之间的各个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它包括毛坯制造—零件的加工及热处理—机械的装配及检验—油漆及包装过程等直接生产过程.还包括原材料的运输和保管以及设计、工艺装备(刀,夹,量具等)的制造、维修等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械加工)、位置(装配)和材料性质(热处理)使其成为预期产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一般由工序、安装或工位、工步、走刀等组成。
2.生产纲领的含义是什么?划分生产类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因素?[解]生产纲领即指年产量,它应计入备品和废品的数量。
可按下式计算:N零=N×n×(1+α)(1十β)。
生产类型的划分主要考虑年产量,产品本身的大小和结构的复杂性。
3.经济精度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工艺规程设计中起什么作用?[解]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的机床、刀具、工人等工作条件下,以合适的工时消耗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因此,在经济精度的范围内,加工精度和加工成本是互相适应的。
有关资料表格中列出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租糙度是拟定零件工艺路线的基础,用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
4.何谓结构工艺性?对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有哪些要求?[解]结构工艺性是指机器和零件的结构是否便于加工,装配和维修。
衡量工艺性的主要依据是能够可靠保证产品质量,且加工劳动量小、生产成本低,材料消耗少。
5.试分析下列加工情况的定位基准:(1)拉齿坯内孔时;(2)珩磨连杆大头孔时;(3)无心磨削活塞销外圆时;(4)磨削床身导轨面时;(5)用浮动镗刀块精镗内孔时;(6)超精加工主轴轴颈时;(7)箱体零件攻螺纹时;(8)用与主轴浮动连接的铰刀铰孔时。
[解]以上都是自为基准的加工例子,即以加工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课件1. 引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它包含了加工工序的选择、设备的使用、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装夹具的设计等内容,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本课件将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步骤和设计要点,帮助学习者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定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加工设备的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它规定了加工工序、设备使用、工艺参数、工装夹具等内容,用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意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机械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正确设计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能够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装配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减少加工时间和成本。
2.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分析产品设计要求和加工工艺特点,确定加工工序和加工顺序。
2. 确定加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包括机床、刀具、夹具等。
3. 确定工艺参数,包括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速度等。
4. 设计工装夹具,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固定和定位。
5. 确定检验工具和检验方法,用于检测产品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6. 编制加工工艺文件和工艺卡,用于指导实际生产操作。
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要点3.1 加工顺序的确定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中,确定加工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加工顺序应该从易到难,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夹持刀具的方便性和工装夹具的设计。
3.2 加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加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直接影响加工效果和成本。
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中,需要根据产品的尺寸、形状和材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机床、刀具和夹具。
同时,还需要考虑加工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以及工具的耐用性和切削性能。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知识引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制定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操作规范和要求的文档。
它包括了加工工艺参数、工装夹具设计、工序计划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和常见要素。
1. 加工工艺参数加工工艺参数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用于控制和指导加工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加工工艺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与加工材料、加工方式和机床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
1.1 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在单位时间内切削物料的线速度,常用单位是米/分钟。
切削速度的选择与材料的硬度、刀具材料和刀具尺寸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硬度较高的材料需要较低的切削速度,而硬度较低的材料可以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
1.2 进给量进给量是指切削刃在单位时间内沿工件进给的距离,常用单位是毫米/转。
进给量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切削力较大的情况下,进给量会相应减小,以避免刀具过度磨损。
切削温度过高的情况下,进给量也需要适当降低,以防止工件表面的烧伤。
1.3 切削深度切削深度是指刀具沿工件轴向切削的距离,常用单位是毫米。
切削深度的选择需要根据工件材料和机床性能等因素来确定。
一方面,切削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过大的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另一方面,切削深度也不宜过小,以保证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1.4 切削力切削力是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对工件的作用力。
切削力的大小与刀具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和切削参数等因素有关。
合理控制切削力的大小是保证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重要因素。
1.5 切削温度切削温度是指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积聚在刀具和工件接触区域的温度。
切削温度的升高会引起刀具磨损加剧、刀具表面细微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件表面质量的下降等问题。
因此,合理控制切削温度的大小是加工工艺参数设计和优化的重要目标。
2. 工装夹具设计工装夹具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用来固定工件和刀具的装置。
工装夹具的设计和选择对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有重要影响。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是指利用机床进行切削、磨削、车削、铣削、钻削、镗削等加工方法,对工件进行形状和尺寸的加工的一种工艺。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包括加工工艺流程、加工工艺参数、加工工艺选择以及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等内容。
一、加工工艺流程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工件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刀具、制定加工路线和顺序、进行加工试验和调整、进行批量生产。
在确定工件形状和尺寸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
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刀具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环节。
制定加工路线和顺序是为了保证加工过程的连贯性和顺畅性。
加工试验和调整是为了验证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和确定最佳加工参数。
批量生产则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大规模的加工生产。
二、加工工艺参数机械加工的工艺参数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和调节的一些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力、磨削质量等。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与工件接触时的相对运动速度。
进给速度是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对工件的推进速度。
切削深度是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对工件的切削层厚度。
切削力是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对工件施加的力。
磨削质量是指切削过程中工件表面的光洁度和精度。
三、加工工艺选择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需要根据工件的具体需求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常见的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以及螺纹加工等。
车削是指利用车床进行工件的旋转加工,通常用于加工外圆、内圆和端面。
铣削是指利用铣床进行工件的旋转和刀具的直线移动,通常用于加工平面、凹槽和曲面等复杂形状。
钻削是指利用钻床或钻杆进行工件的孔加工,通常用于加工圆孔和柱孔。
磨削是指利用磨床进行工件的磨削加工,通常用于加工高精度和高光洁度的表面。
螺纹加工是指利用车床或铣床进行工件螺纹加工,通常用于加工螺纹孔和螺纹柱等。
四、常用工具和设备在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刀具、夹具、测量工具和辅助工具等。
刀具是进行切削和磨削加工的主要工具,常见的刀具有车刀、铣刀、钻头和磨石等。
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概述机械加工是一种通过将原材料从一个形状转变为另一个形状,以达到所需尺寸和精度的加工方法。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采用一系列工艺规程来指导和控制加工过程,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加工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和规划:在开始机械加工之前,需要进行产品设计和排产规划。
这包括确定产品的形状、尺寸和工艺要求等。
2.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准备工作,例如裁剪、清洁和表面处理等。
3.编程和设置: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编写数控程序并设置机床和刀具。
这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来实现。
4.加工操作:根据工艺规程进行机械加工操作,例如铣削、车削、钻孔和磨削等。
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
5.检查和测量: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查和测量以确保产品的尺寸和精度符合要求。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千分尺、卡尺和测微计等。
6.纠正和调整:如果产品的尺寸和精度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纠正和调整。
这可能涉及调整刀具、机床和编程等。
7.清洁和保养:在机械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清洁和保养工作,以确保机床和刀具的正常运行。
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机械加工中的一项重要指导文件,它包括以下内容:1.工序顺序:确定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顺序和条件。
例如,先进行车削再进行铣削。
2.切削参数:确定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和刀具选择等参数。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加工效果和产品质量。
3.检查和测量要求:规定产品尺寸和精度的检查和测量方法,以及产品合格的标准。
4.纠正和调整要求:指导在加工过程中如何纠正和调整刀具、机床和编程等,以确保产品满足要求。
5.安全要求:规定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6.设备维护要求:规定机床和刀具的维护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使用Markdown编写文档的优势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用于撰写简单、易读和易于编辑的文本。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第一章概述 (03)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08)第一节零件的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09)第二节工艺路线的拟定 (10)第三节工序设计及工艺文件的填写 (13)第三章机床夹具设计 (16)第一节夹具设计的步骤 (16)第二节夹具设计举例 (21)附录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实例 (28)附录二部分相关标准 (63)第一章概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切削理论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主线、兼顾工艺装备知识的机械制造技术基本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的一次全面应用训练。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艺装备为内容进行的设计。
即以给定的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中小型机械零件为对象,在确定其毛坯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编制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对其中某一工序进行机床专用夹具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应用能力的全面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应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图表及数据库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课程设计题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题目为:XXXX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2、课程设计的内容。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述引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以及确保工人安全,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
本文将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目的以及常见的工艺规程内容。
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规程是指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加工工艺要求,制定出一系列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的文档。
它涵盖了加工工序、加工设备、操作方法、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内容,为加工操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工艺规程的目的制定工艺规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可以减少加工中的错误和重复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2.确保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明确了加工中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3.保障工人安全:工艺规程规定了加工操作中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确保工人的身体安全和健康。
工艺规程的内容1. 加工工序工艺规程包含了产品的所有加工工序和加工顺序,以及每个工序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每个工序的步骤和流程应该清晰明确,指导操作人员正确进行加工。
2. 加工设备工艺规程中需要明确所需的加工设备和其规格要求。
包括机床、刀具、量具、夹具等,以及设备的调整、校验和维护要求。
3. 加工参数工艺规程中应说明每个工艺参数的设定范围和具体数值。
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参数,以及不同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参数选择。
4. 加工工具工艺规程应包含对加工工具的使用说明和保养要求。
包括刀具的选择、磨削和更换,以及量具的校准、使用和保养方法。
5. 质量要求工艺规程中应明确产品加工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包括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装配要求等,以及不同工序的工件检验要求和方法。
6. 安全措施工艺规程中需要规定加工操作中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包括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具、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和应急措施等。
编写工艺规程的注意事项在编写工艺规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精确细致:工艺规程应尽可能详尽,不遗漏任何工序和操作要点,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正确进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