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章节练习之危害国家安全罪!!!
- 格式:pdf
- 大小:162.13 KB
- 文档页数:5
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C)。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2.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B)。
A.只能是直接故意B.只能是故意C.既有故意也有过失D.只能是过失3.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B)。
A.外国人B.中国公民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背叛国家罪与投敌叛变罪区别的关键是(D)。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5.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关键区别在于(A)。
A.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C.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D.犯罪客体不同6.我国公民甲得知乙正在为境外某公司收集我国的经济情报,遂向乙提供了一先进的微型摄象机,供乙刺探我国情报使用。
后两人均被抓获。
甲的行为构成(B)。
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资敌罪D.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本题之所以选B,原因在于乙是在为境外非间谍机构收集我国情报,其行为不构成间谍罪,而属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甲在明知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帮助理当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共犯。
资敌罪限于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限于对几种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资助,故都不能选。
)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C)。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D.投敌叛变罪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B)。
A.判处死刑B.并处没收财产C.并处罚金D.并处驱逐出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BCD)。
A.间谍罪B.叛逃罪C.投敌叛变罪D.背叛国家罪2.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不能叛处死刑的罪是(AB)。
A.叛逃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投敌叛变罪D.资敌罪3.间谍罪的行为包括(ABCD)。
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一节习题一、判断题1.煽动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叛逃罪的法定刑中不包括死刑。
()2. 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结果犯。
()3.是否危害国家安全,是区分危害国家安全罪与非罪或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准。
()4.投敌叛变罪,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方营垒,或者在被捕、被俘以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5.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
()6.投敌叛变罪、分裂国家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7.犯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颠覆国家政权罪、叛逃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8. 资敌罪,是指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行为。
()9.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依照武装叛乱、暴乱罪从重处罚。
()10.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11.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主体包括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
()二、简答题1.简述分裂国家罪的构成特征。
2.如何区分分裂国家罪与背叛国家罪的界限。
3.简述武装叛乱、暴乱罪构成特征。
三、论述题1.试述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2.试述间谍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节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对;2.错; 3.对;4.对;5.错;6.错;7.对; 8.对;9.对;10.对; 11.对。
二、名词解释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2.煽动分裂国家罪,是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3.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4.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个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
5.投敌叛变罪,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人营垒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考点练习题:危害国家安全罪 ⼀、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某国家机关的机要⼈员林某利⽤职务上的便利,将其所知悉、掌握的⼤量国家机密、提供给境外的反动组织,对该⾏为如何认定?( ) 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B.为境外⾮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正确答案:B 2.以下犯罪⾏为的主体哪⼀种不限于国家机关⼯作⼈员?( ) A.玩忽职守罪 B.帮助犯罪分⼦逃避处罚罪 C.失职造成珍贵⽂物损毁、流失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正确答案:D 3.下列犯罪中,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是哪⼀罪名?( ) A.⾮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幼苗罪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组织、领导、参加⿊社会性质组织罪 D.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 正确答案:D 4.某甲为我国某国家机关⼯作⼈员,在其因公出国考察期间,⽆故擅离岗位,滞留国外不归。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甲构成间谍罪 B.某甲构成投敌叛变罪 C.某甲构成叛逃罪 D.某甲构成叛逃罪和投敌叛变罪 正确答案:C 5.关于背叛国家罪,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罪主体是⼀般主体 B.该罪法定刑为死刑 C.该罪的主观⽅⾯为故意 D.犯该罪的,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正确答案:D ⼆、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应试⼈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6.蔡某系检察院清洁⼯,⼀次在打扫卫⽣时偷出了⼀封印有"级"的举报信。
蔡某打开举报信阅读,发现该信内容是⼀受贿分⼦甲受贿的主要线索。
蔡某与甲联系,称如果甲给他50万元现⾦,他就销毁该信。
甲给了蔡某50万元。
蔡某获得钱以后怕把事情闹⼤,就把信放回了原处。
第十三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甲投敌叛变后,参加了间谍组织,又被派回大陆刺探情报,对甲应()A.以投敌叛变罪和间谍罪从一重罪处罚B.以投敌叛变罪和间谍进行并罚C.把间谍行为作为投敌叛变罪的加重情节D.只定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情报罪2、下列何种行为不构成间谍罪?A、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B、参加间谍组织C、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D、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3.以下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的有()A.战时资敌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提供国家秘密罪C.叛逃罪D.投敌叛变罪二、多项选择题1、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法定最高刑可以处死刑的是下述几种?A、间谍罪B、叛逃罪C、资敌罪D颠覆国家政权罪2、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所资助的具体犯罪是以下几种:A、背叛国家罪B、投敌叛变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D、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3、下列有关叛逃罪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叛逃行为必须发生在履行公务期间C、客观方面表现为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D、如果行为人叛逃境外而又加入境外的敌方营垒的,可以考虑按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以投敌叛变罪定罪处罚第十四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单选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下列哪种犯罪形态?A、行为犯B、结果犯C、危险犯D危险犯或者结果犯2、被告人甲与乙有私仇。
甲为了报复乙,在乙楼下的垃圾桶里埋下了炸药和雷管,试图在乙倒垃圾时炸死乙,但连续5天乙都未到楼下倒垃圾,乙的邻居丙在倒垃圾时被炸成重伤,垃圾桶被炸坏。
甲行为构成何罪?A、故意杀人罪B、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C、放火罪D爆炸罪3、出租汽车司机甲因被领导单位批评,为发泄不满、私愤,驾车驶入闹市区向密集的人群冲去。
当场轧死5人,撞伤19人,对甲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交通肇事罪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C、重大责任事故罪D、故意杀人罪4、放火罪的既遂是指()A、财物被烧毁或者人被烧伤或烧死B、行为人已着手实施放火行为,火种与燃烧物刚刚接触,但还没有达到被燃烧物能够继续燃烧的程度C、放火行为已经引起燃烧物独立燃烧D、放火行为构成犯罪必须有法定结果的产生5.司机李某在给汽车加油时,想偷偷吸烟,在刚划燃火柴时就引起了加油站院内汽油气体燃烧,加油站爆炸,3人重伤,烧毁丰田牌轿车4辆,李某的行为应定为()A.过失破坏交通工具B.重大责任事故C.过失爆炸罪D.失火罪6、甲是电气设备维修工,负有维修车间电气设备的任务。
第二编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一百零二条[背叛国家罪] 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零三条[分裂国家罪]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998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12月23日施行)第1条: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的,依照刑法第103条第2款或者第105条第2款的规定,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
1999年10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10月30日施行)第7条: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组织、策划、实施、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03条、第105条、第11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03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第2款:利用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制造、传播谣言,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依照刑法第103条第2款、第105条第2款的规定,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
第一百零四条[武装叛乱、暴乱罪]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1.资敌罪,是指战时向敌人提供,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背叛国家罪在客观方面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和。
3.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4.组织、策划、实施、的,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
5.以、或者其他方法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1.武装叛乱、暴乱罪属于()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2.触犯下列犯罪中的()可以判处死刑A.煽动分裂国家罪B.资敌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叛逃罪3.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4.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
A.只能是直接故意 B.只能是故意C.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D.只能是过失5.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
A.外国人 B.中国公民C.国家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 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不能判处死刑的罪是()。
A.间谍罪 B.煽动分裂国家罪C.投敌叛变罪 D.资敌罪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资敌罪 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 D.投敌叛变罪8.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所有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
A.判处死刑 B.并处剥夺政治权利C.并处罚金 D.并处驱逐出境9.我国公民甲得知乙正在为境外某公司收集我国的经济情报,遂向乙提供了一先进的微型摄象机,供乙刺探我国情报使用。
后两人均被抓获。
甲的行为构成()。
A.间谍罪 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资敌罪 D.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10. 某甲原是某市医院的医生,后来由于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受聘于敌对国情报机构,成为该机构的专职医生。
对于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国家司法考试二卷《刑法分论》章节习题2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侵犯的客体是( )。
A.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B.公民的人身权利C.公私财产所有权D.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所有权2、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属于( )。
A.行为犯B.结果犯C.危险犯D.危险犯或结果犯3、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是( )。
A.故意B.过失C.故意或过失4、甲是电气设备维修工,负有维修车间电气设备的任务。
在其当班时间,发现电气调和受损,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由于对领导不满,故意不予维修,以致引起火灾,损失很大。
对甲应以( )。
A.放火罪论处B.失火罪论处C.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D.玩忽职守罪论处5、张某因多次恋爱失败,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想自杀。
某日张某独自躲在家中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因张某住在城市的老城区,木结构的房子都连在一起,因此邻居及时发现,将火扑灭。
张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毁坏财物罪B.放火罪C.失火罪D.不构成犯罪6、放火罪的既遂是指( )。
A.财物被烧毁或人被烧伤或烧死B.行为人已着手实施放火行为,火种与燃烧物刚刚接触,但还没有达到被燃烧物能够继续燃烧的程度C.放火行为已引起燃烧物的独立燃烧7、以爆炸手段实施的杀人罪与爆炸罪的主要区别是:A.看是否出于故意B.看行为是否造成死伤的结果C.看造成死伤的人数D.看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8、刘某(男)因与李某(女)恋爱失败,遂决定报复李某。
一日刘某找到李某,对李某说:最后还有几句话要讲。
李某就跟着刘某到了一条僻静的小河边。
刘某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木质小盒交给李某,对李某说这是以前李某送的东西,现在还给李某。
并说,等他走了以后再打开盒子。
等刘某离开以后,李某打开木盒,结果引爆了一枚炸药,李某被炸死。
刘某的行为属于( )。
A.爆炸罪B.危险物品肇事罪C.故意杀人罪D.报复陷害罪9、甲与乙有仇,某日甲发现乙晚上到邻村去看露天电影,就携带一枚手榴弹尾随乙到了邻村,在乙看电影时,甲引爆了手榴弹,结果乙被炸死,在边上多名看电影的群众也被炸死炸伤。
第三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侵犯的客体是()。
A.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B.公民的人身权利C.公私财产所有权D.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所有权2、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属于()。
A.行为犯B.结果犯C.危险犯D.危险犯或结果犯3、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是()。
A.故意B.过失C.故意或过失4、甲是电气设备维修工,负有维修车间电气设备的任务。
在其当班时间,发现电气调和受损,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由于对领导不满,故意不予维修,以致引起火灾,损失很大。
对甲应以()。
A.放火罪论处B.失火罪论处C.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D.玩忽职守罪论处5、张某因多次恋爱失败,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想自杀。
某日张某独自躲在家中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因张某住在城市的老城区,木结构的房子都连在一起,因此邻居及时发现,将火扑灭。
张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毁坏财物罪B.放火罪C.失火罪D.不构成犯罪6、放火罪的既遂是指()。
A.财物被烧毁或人被烧伤或烧死B.行为人已着手实施放火行为,火种与燃烧物刚刚接触,但还没有达到被燃烧物能够继续燃烧的程度C.放火行为已引起燃烧物的独立燃烧7、以爆炸手段实施的杀人罪与爆炸罪的主要区别是:A.看是否出于故意B.看行为是否造成死伤的结果C.看造成死伤的人数D.看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8、刘某(男)因与李某(女)恋爱失败,遂决定报复李某。
一日刘某找到李某,对李某说:最后还有几句话要讲。
李某就跟着刘某到了一条僻静的小河边。
刘某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木质小盒交给李某,对李某说这是以前李某送的东西,现在还给李某。
并说,等他走了以后再打开盒子。
等刘某离开以后,李某打开木盒,结果引爆了一枚炸药,李某被炸死。
刘某的行为属于()。
A.爆炸罪B.危险物品肇事罪C.故意杀人罪D.报复陷害罪9、甲与乙有仇,某日甲发现乙晚上到邻村去看露天电影,就携带一枚手榴弹尾随乙到了邻村,在乙看电影时,甲引爆了手榴弹,结果乙被炸死,在边上多名看电影的群众也被炸死炸伤。
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李某任职于我国境内某研究所,利用工作的便利,获知许多国家秘密。
李某通过互联网将这些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某机构,对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C.间谍罪D.资敌罪2.甲某明知乙某是潜入我国进行武装暴乱的犯罪分子,仍然为其提供吃住。
还专门为其收购了20来件军服,子弹1000发,则甲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何罪?( )A.武装叛乱、暴乱罪的共犯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背叛国家罪D.资敌罪3.甲某进行颠覆国家政权的煽动性宣传,结果无人响应。
甲某在被捕后称是犯罪未遂,但法院认为是既遂,这种犯罪属于:( )A.结果犯 B.危险犯C.行为犯 D.目的犯4.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
一年后甲受雇于M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3份军事机密材料。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以叛逃罪论处B.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C.以间谍罪论处D.以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论处5.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实施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
对于该罪中的“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理解错误的是:( ) A.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等B.要求所资助的行为必须已实施C.不要求所资助的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必须已实施D.特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可能是由境外人员实施的6.《刑法》第103条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那么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只要组织、策划、实施了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即构成既遂B.对“其他参加的”犯罪分子应认定为从犯,应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给予从宽处罚C.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其他参加的”分别给予不同的刑罚规定,体现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D.对“其他参加的”可以只给予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不再科处主刑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犯罪的法定刑包含死刑的有哪些?( )A.背叛国家罪B.颠覆国家政权罪C.叛逃罪D.间谍罪2.关于资敌罪的表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本罪主体要求一般是中国公民B.外国人可以构成本罪的共犯C.本罪客观方面包括非战时提供武器及军用物资等D.本罪只有在战时才能构成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对任何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都可以并处没收财产B.对任何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都应当并处没收财产C.对任何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都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D.对任何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都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4.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 A.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B.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没有标明密级事项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的C.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或者情报非法发送境外机构、组织和个人D.将国家秘密通过互联网予以发布,情节严重的5.关于背叛国家罪的规定,下列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某外国公民在我国境内时,勾结所在国政府,危害我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可以构成背叛国家罪B.只有与外国政府、政党以及敌对势力机构勾结的,才可以构成背叛国家罪C.本罪属于行为犯,不以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为既遂要件D.行为人在实施本罪的过程中又实施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应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6.投敌叛变罪与叛逃罪的区别在于:( )A.叛逃罪可以是一种单纯的叛逃行为,不要求投奔敌人营垒,不要求实施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投敌叛变罪是一种投奔敌人营垒并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行为B. 叛逃罪要求在履行公务期间实施;投敌叛变罪没有这种要求C.叛逃罪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掌握国家秘密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而投敌叛变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具备犯罪主体一般要件的中国公民D.以上说法都正确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考点】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间谍罪;资敌罪【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或者情报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的,依照《刑法》第11l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将国家秘密通过互联网予以发布,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398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某甲是我国某国家机关的高级公务员,多次利用其工作便利,与境外某机构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某甲的行为构成哪种犯罪?()A、分裂国家罪 B 、间谍罪C、为境外窃取、刺探情报罪D、背叛国家罪2、某甲原系某外国情报部门特工,利用某所掌握的信息,潜入我国内地策动我武装部队人员进行武装暴乱,危害我国国家安全。
某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武装暴乱罪D、武装叛乱罪3、某公司职员甲某多次向境外特务机构发电子邮件,出谋献策预谋推翻人民政府,建立反动政权。
甲某的行为构成哪种犯罪?()A、分裂国家罪B、颠履国家政权罪C、间谍罪D、背叛国家罪4、某外国机构长期资助我国一网络媒体,利用其网络资源,以造谣、诽谤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该外国机构构成何种犯罪?()A、颠覆国家政权罪(犯罪预备)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D、背叛国家罪5、甲系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其到某国履行公务期间叛逃,严重危害了我国国家安全,某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叛逃罪B、投敌叛变罪C、间谍罪D、背叛国家罪6、战争期间,我国某企业为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
该企业构成何种犯罪?()A、颠覆国家政权罪B、资敌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D、背叛国家罪7、某甲经常以造谣、诽谤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某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A、煽动分裂国家罪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分裂国家罪8、甲原系一国有企业干部,后来利用到国外出差的机会投敌叛变,加入该国间谍组织,后来在受该组织派遣回国执行间谍任务时被我国安全机关抓获。
请问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处断?()A、以投敌叛变罪论处B、以间谍罪论处C、以投敌叛变罪与间谍罪论处D、构成牵连犯,从一重处断9、某甲明知某乙是潜入我国进行武装暴乱分子,仍然为其提供吃住,还专门为其收购了20来件军服、子弹1000发,则某甲的行为已经构成:()A、武装暴乱罪B、投敌叛变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D、窝藏罪10、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间谍罪?()A、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B、参加间谍组织C、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D、为境外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犯罪中()可以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分论)》课后问题答案危害国家安全罪(1) 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第一,主体要件不同。
叛逃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掌握国家秘密的其他工作人员,而投敌叛变罪的主体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公民。
第二,客观要件不同。
叛逃罪可以是一种单纯的叛逃行为,不要求投奔敌人营垒,不要求实施英他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投敌叛变罪是一种投奔敌人营垒并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行为。
叛逃罪要求在履行公务期间实施,投递叛逃罪没有这种要求。
(2) 间谍罪的特征:侵害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犯罪对象一般是国家秘密或者情报。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一,参加间谍组织,成为间谍组织的成员,充当间谍。
二,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三,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这里的敌人指与我国交战时的敌国或者敌方)。
主体是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该罪的主体。
主观方而为故意,即明知是间谍组织或者明知是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等而参加或者予以接受。
还必须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故意。
(3) 资敌罪的犯罪构成: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客观方而表现为在战时供应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行为。
主体是中国公民。
主观方而是故意,即明知对象为敌人,而故意供应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危害我国的国家安全。
危害公共安全罪(1) 放火罪的既遂标准是: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到达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所规泄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
我国采取独立燃烧说,即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放火行为, 点着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饶,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未被焚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
假设正要点火,就被人抓获,或者刚点着引燃物,就被大雨浇灭,则为未遂。
(2)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构成: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犯罪对象仅限于法泄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大型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包括用于交通运输的拖拉机)。
第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其中的“外国”是指()。
A.外国政府
B.某国政府或某几国政府
C.外国政府、外国政党、外国政治集团
D.某个外国人或某几个外国人
2、张某多次召集他人秘密商量,意图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统一的的多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团结。
但由于其中一人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张某等人未及实施具体的行为,即被抓获。
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A.分裂国家罪既遂
B.分裂国家罪未遂
C.背叛国家罪
D.煽动分裂国家罪
3、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密谋推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某日,四人策划成立“自由民主党”反动组织,共同起草了“宣言书”,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号召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宣言书”制作完毕以后,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在公共场合进行散发。
四人的行为构成()。
A.背叛国家罪
B.煽动分裂国家罪
C.颠覆国家政权罪
D.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4、胡某系我国公民,他在得知李某正在为境外的某个机构窃取我国的某项国防机密时,为李某提供了一笔资金予以帮助。
后李某和胡某均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抓获。
胡某的行为属于()。
A.资敌罪
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C.间谍罪共犯
D.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共犯
5、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资敌罪
B.间谍罪
C.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投敌叛变罪
6、李某系国家机关保密室工作人员,为达到出国目的,李某主动将其所保管的国家事务中重大决策的秘密文件提供给境外某机构。
李某构成:
A.间谍罪
B.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C.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从重处罚的犯罪是( )
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B.资助危害国家分裂犯罪活动罪
C.武装叛乱罪
D.间谍罪
2、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中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的犯罪有
( )
A.背叛国家罪
B.分裂国家罪
C.投敌叛变罪
D.叛逃罪
E.间谍罪
3、投敌叛变罪的行为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 )
A.投奔敌营,为敌方效力
B.带领人民警察投敌叛变
C.勾结外国背叛国家
D.资助武装叛乱、暴乱分子
4、间谍罪的犯罪主体是( )
A.无国籍人
B.中国公民
C.境外机构、组织
D.外国人
5、分裂国家罪的犯罪首要分子可处( )
A.无期徒刑
B.死刑
C.拘役
D.剥夺政治权利
E.没收财产
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 )
A.造谣
B.组织、策划
C.诽谤
D.发表、散布侮辱性言论或文字
7、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
A.参加间谍组织
B.接受间谍组织分配的任务
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分配的任务
8、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手段是( )
A.窃取
B.策划、组织
C.收买
D.刺探、非法提供
三、名词解释
1.分裂国家罪
2.间谍罪
3.资敌罪
四、简答题
1、投敌叛变罪与叛逃罪有什么区别?
2、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有什么区别?
五、案例分析
【案情】一
被告人丰某,男,40岁。
被告人加某,男,34岁。
丰某出于对现实不满,多年以来,陆续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出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纲领”。
关于“纲领”的内容,丰某没有对他人讲过。
只在一次与友人加某喝酒时,当加某流露了调整工资自己未调上的不满情绪时,丰即进行试探,问加某:“有个组织对现政权不利,你愿意参加吗?”加脱口而说:“干”。
丰见加随口而出不太认真,以后便不再提及。
后丰某因传播淫秽录像问题被公安机关搜查宿舍时,从其日记本中发现了上述“纲领”,丰还交代了曾向加某试探的经过,加某亦供认。
【问题】丰某、加某是否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第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B
6、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C
3、AB
4、ABD
5、ABDE
6、ACD
7、ABCD
8、ACD
三、名词解释(略)
四、简答题(略)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丰某、加某两人不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他们的行为属于犯意表示, 这种犯意表示不可能给社会带来实际的危害。
因此两人不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