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0
岭南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作者:杨悦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2期摘要:余荫山房是岭南的古典园林,也是广东的四大园林之一。
岭南园林建筑带有地域性特色,其传统的建筑空间布局与北方的园林空间布局是有差异的,南方园林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布局精致、小巧,在美学应用上具有岭南特色。
文章中主要是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文化、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岭南园林余荫山房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余荫山房;岭南园林;地域文化;美学岭南原本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相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现在岭南这一词,就是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区。
岭南建筑既有保留古制的一面,又有融汇中西方的另一面。
岭南沿海尤其是广州一地主要是以海上交通为主,所以中外文化交流十分的活跃。
岭南园林主要是指狭义的广府园林。
岭南园林也是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可园。
岭南园林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色:第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园林体量较小。
第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还有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
第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就如在园中看到的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还运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一、岭南园林中地域性文化的应用在园林的设计中,被人们铭记于心触动人心的作品都有着同样的特征——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都是深深的根植与当地地域特色中产生。
在园林中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对地域性文化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也是在园林设计中的前提条件,也是体现了园林的地域特色所在。
2岭南庭院的风格与特征中国传统园林讲究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但无论是壮丽宏伟的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曲院庭深的江南园林,其造园方式均深受当时人们生活方式、文化特征、经济技术水平的影响。
岭南地区雨水丰沛、土地肥沃,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基础,同时岭南自古以来重视海外贸易,商品意识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实用主义贯穿于岭南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于是造就了异于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的“实用型园林”。
岭南园林的形式以庭院为主,庭院营造与物质生产相结合,功能与人的起居生活相适应,结合生活、享受、游乐的需求,广植岭南佳果,结合岭南地区水网密布的特性,将庭院空间与廊、桥、亭、台、楼、阁等建筑相结合,巧妙地化解了庭院建设用地紧缺的难题,突出建筑与山、石、水景的融合,构造用途多元的“山林水泉”之乐的庭院空间。
可见功能实用、空间紧凑、建筑为主便是岭南庭院最为突出的风格特征。
3和园山水园林的造园理念岭南和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全园占地面积42 000 m 2。
地块狭长,南北长400 m,东西宽100 m,河涌自北向南从场地内穿过,形成了典型的岭南水乡空间基础,为和园山水造园提供了天然的素材。
和园造园的灵感来源于宋代古画,一幅自然山水与城市和谐共融的水乡生活画卷。
和园通过造园勾起人们对古代山水画繁华盛世的追忆,也是对岭南水乡生活的品味。
岭南水乡,以水景见长,水石交融,构成园林主景色。
设计以“山水、街市、人家”为主题,以“和园六景”展开一幅自然山水与城市和谐共融的水乡生活画卷。
以挥摘要 岭南和园,是一座坐落于顺德城央的岭南古典园林作品,是鲜有的现代岭南古典园林佳作。
本文深入介绍了和园的这座“山水园林”的造园特征,解读和园的山水园林布局及造园技巧,展示了岭南古典园林布局、筑山、理水的精髓,传承岭南古典园林文化。
关键词 山水园林;岭南园林;筑山理水;石景营造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24.43Abstract Lingnan Heyuan,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Shunde, is a rare modern Lingnan classical garden masterpiece.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depth introduction to the g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garden” in Heyuan, interprets its layout and gardening techniques, and illustrates the essence of Lingnan classical garden layout, mountain building, and water management, and inherits Lingnan classical garden culture.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ingnan architecture; mountain building and water management; stone landscape construction1引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历史悠久,通过人为的艺术创造,运用筑山理水的创作方式,以山石构筑园林景观骨架基础,以水景为空间脉络,把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相结合,创造出意境深邃的园林景观。
岭南庭园特点总体特点:•岭南庭园布局多以双庭布局为主,有时候大胆吸收外来布局手法,如中轴对称,几何式图案等。
规模比较小,空间起伏不大,多利用花木植物和散石组景,注意建筑外界的处理。
建筑在平面布局上极力营造开敞通透,运用多种手工艺和地方材料。
植物多采用乡土树种,色香味俱全,也以果木为材料。
岭南庭园规模比较小,多数和建筑结合在一起。
庭园空间更多以建筑空间为主,造园要素多从属于建筑。
以静赏为主,起居空间与自然空间结合为一体。
庭的类型与构成•庭是岭南庭园的基本单位,根据不同的景物可以构成不同的庭,具体分为:1.平庭:主要为厅堂前的前庭,接近人日常生活,地势平坦,台阶前有铺砌。
可再细分为:摆设式的平庭,水石对景式平庭两种。
2.石庭:以山石为景物的庭,可分为散石和叠山两种形式。
3.水庭:由水池或池塘结合建筑的庭院,可分为内院式水庭和池塘式水庭,山塘式水庭。
4.水石庭:不论水面大小,运用石景和建筑衬托出不同的水型特征,如石与溪,潭与壁,山与池等。
5.山庭:因山势而依山筑庭,多为寺观庙宇的庭院,就形势的高低起伏设坎筑台或者是建亭榭。
庭的平面与组合•庭一般与建筑为界限,因为建筑的平面轮廓线变化,庭的平面也有具体几种类型:1.方庭:院子周围由方整的建筑作为边界,所以构成方形的庭。
一般厅堂前后庭以方庭居多。
2.曲尺庭:建筑偏于院子一角,由于没有空间过渡,构成平面为曲尺庭。
3.凹字庭:在厅堂正间凸出“抱印亭”,使得庭平面呈凹字状。
4.回字庭:建筑在庭中央,四周为庭所环绕,成回字平面。
•庭的组合变化多样,大致有以下几种:1.单庭式:最简单形式一个庭园只有一个庭。
2.并排式:庭和建筑都是平行并排,形成并排的庭园结构。
3.串列式:在狭长地带,纵轴南北,建筑朝南,一栋建筑间隔一个内庭院。
4.错列式:宽阔方正地段,为使布局曲折变化空间层次丰富,将建筑对角错开,所对庭也错列。
5.综合式:大型庭园中,庭的组合复杂,包括几种结构。
•庭园内虽有多个庭,通常过渡形式有以下几种:1.空间分隔:不同类型的庭利用围墙,门洞等分隔,隔而不断。
岭南园林的特点?和江南园林、北京皇家园林各有什么特点?从余荫山房、可园谈岭南园林特点?(先说造园,然后归纳特点。
江南园林——扬州个园造园特点、手法?;先介绍自身特点推到江南园林特点。
)1、岭南园林的选址。
岭南园林的营建,最重视的是选址,而选址也最能表现出建园者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意趣。
苏州园林的选址原则是:辟园于小巷深处,园林混杂于民居中间,也就是在闹市中求僻静去处,通过艺术构思和人工手段去营造出一片城市山林之境。
而岭南的建园原则是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第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中,甚至降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
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山林的巧构。
保留至今的粤中四大名园,清晖园、梁园建在小镇边缘,可园、余荫山房则建在乡村,以求得良好的环境条件。
2、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比较大.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旺旺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阴的效果,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3、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作成"天台花园"的现象,这样做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又可美化园林环境.为了室内降温而需要良好的自然通风,故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当然也就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其以装修、壁塑、细木雕工见长,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装饰,如栏杆、柱式、套式玻璃等细部;甚至整座的西洋古典建筑配以传统的叠山理水,别有风趣.4、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繁密的适应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激发,因而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畅的形象,在沿海一带也有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则又别具一格.叠山而成的石景又可以分为"壁型"和"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而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
岭南风格的特点分析及应用前言: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其历史可以追述到《诗经》中周文王营造的灵台、灵囿和灵沼,随后中国园林经历了汉代时宏大的皇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自然情趣为主题的山水园林、唐宋时期的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直到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到达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峰。
它通过人文的艺术加工与创造,将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形成景象优美、意境深远的园林特色,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岭南园林是通过利用自然景观形成的自然园林,并且适合岭南人民生活习性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应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这种把西方雕塑手法与中国园林布局相结合的艺术方式,体现了岭南园林建设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显著特点。
它通过人文的艺术加工与创造,将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形成景象优美、意境深远的园林特色,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岭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种形式,岭南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园林文化。
一、岭南园林的类型及造园理念。
岭南园林的类型可按不同的特点分为如下几类: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
岭南园林造园理念具有多元兼容性,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只要“万物皆备于我”,便可接纳融合,为我所用,博彩各家之长,并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特点,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1.1地域性的独特表现岭南是中国的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以南。
五岭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
五岭是岭南山脉的高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两广与湘赣交界地带,成为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华中与华南气候的分界线。
岭南地处维度较低,气候终年温暖,受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雨水充足,水气氤氲,植物繁茂。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岭南园林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全省、广西东部及南部,其审美意境既不同于富丽堂皇的皇室建筑,也不同于文人气息浓郁的江南园林,而是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风格特色兼收并蓄,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而且热带风光、海洋气质十分明显。
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
岭南园林是一种主要植根于民间的建筑,重在选址,不以华丽夺人,而以素构取法,抒发出简朴清新的岭南气息。
各类建筑的组合布局,不像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那样采取散放布局,而是均为有韵地接踵而成,建筑物结合水型处理,常采用船厅的做法。
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世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其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装修华美,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布局形式和局部构建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第一,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山石景观的特色,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
第二,园林选址多在城镇居民建筑内,有些在城郊环境优美的地方,造园因意立构,由外而内,叠山理水,各具特色。
叠山而成的石景分为“壁型”与“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组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
此外,还有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石庭,著名的如佛山梁园的群星草堂石庭。
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
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第三,园林布局平易开朗,庭园潇洒,层次分明。
建筑重视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泽明朗,装修注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构成一种不似北方之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经典设计分享—岭南园林建筑空间设计一、概述概述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场所,及供人们休憨与活动的建筑物、构筑物、园林小品等。
园林建筑包括阁楼、亭廊橱材、寺塔庙观、轩厅斋坊等。
我国园林建筑按照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及其他地方园林口北方园林一般规模宏大,气势夺人,建筑富丽堂皇。
江南园林占地较小,明媚秀丽,朴素淡雅。
岭南园林地处热带,更加注重庭院的通风、采光,建筑一般具有较高而宽敞的特点。
岭南园林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
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
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
现存的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可园,其他著名园林还有碧江金楼、宝墨园、顺德和园、粤晖园等。
园林文化在中国园林里,岭南园林一直自成一体。
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广大xgh一、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第一,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充分利用山泉,湖岛优势及山石景观的特色,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
第二,园林选址多在城镇居民建筑内,有些在城郊环境优美的地方,造园因意立构,由外而内,叠山理水,各具特色。
叠山而成的石景分为“壁型”与“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组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
此外,还有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石庭,著名的如佛山梁园的群星草堂石庭。
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
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第三,园林布局平易开朗,庭园潇洒,层次分明。
建筑重视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泽明朗,装修注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构成一种不似北方之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园林布局随意性强,商贾所建,自由灵巧,构图清晰,较少江南园林的深庭曲院的空间构设,也不是北方园林那种厚重荣华富贵的气氛,风雅朴素,而是一种岭南风情融彻全园,以畅朗轻盈的乡土格调取胜,洒脱风采,建筑高低错落,建筑装修,保持乡土格调,又能吸收外来因素和西洋古典。
如可园清一色的水磨青砖,高底错落,廊庑萦回,充满了岭南园林那种清静、典雅的美感。
又如在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式的柱头,用条石彻筑规则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色。
园林占地面积少,建筑园中园比重大,引庭外风光入室,方达“志远怀畅”之意。
第四,园林建筑形式: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如余荫山房园林布局便显得尤为精细、别致——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交相穿插,构成曲折幽深、小中见大的庭苑空间,凸现了“小巧玲珑、布局巧妙”的构思与手法,被视为岭南造园艺术的代表作。
岭南特色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岭南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在创作当中特别强调地域特色,发展了一系列气候适应性技术与建筑空间,顺应了岭南人民的生活方式,体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强调功能、技术的作用,力求功能合理与环境舒适,体现岭南地方文化与生活需求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当代响应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贯彻文化、生态、空间价值原则的大环境下,更应该延续历史文化,大力推广岭南建筑。
1.岭南建筑文化内涵岭南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在南北和中西文化交汇的撞击之下,既保留了中原的古风遗韵,也给百越古族的禀赋注入了新的内涵。
嶺南建筑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务实性、兼容性与创新性无不表达着岭南人在这片热土之上的生活追求以及商业文化下的思维变迁,为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的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2.岭南建筑发展历程及特点岭南建筑是我国建筑的一种特殊地区性建筑,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是与岭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地理环境气候、人文传统和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正是这些综合的因素造就了不同时期的岭南特色建筑,风格也在不停的发展与变化。
从岭南建筑的发展历程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岭南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
随着秦汉、晋、南北朝、南宋四次人口大迁徙,南北文化在此交汇。
在宋元时期,百越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构筑形成岭南文化,建筑开始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建筑强调装饰和细节,尤其是木石雕刻、装饰和彩画等民间文化。
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更加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建筑种类扩展,建筑布局趋向大型组群,建筑装饰达到高超的水平,涌现出如陈家祠等一大批保存至今的岭南建筑的杰作。
直至清末民国时期,在岭南开始兴建西式建筑,比如广州石室的圣心大教堂是远东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钢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术也开始应用,1905年建成的岭南大学马丁堂是中国最早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之一;那时期开始出现高层建筑,坐落于广州的爱群大酒店,它在1937年建成,是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当时被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
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特点分析摘要:岭南园林由于其在气候、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在造园手法、实用性方面都有别于于皇家园林、江南园林。
本文通过对岭南四大名园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的布局特点描述和评价,来分析归纳岭南园林的布局特点。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四大名园;布局手法;造园理念前言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是任何文化形态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甚至消亡的重要因素,岭南园林作为一地域文化形态,其产生和特点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也脱离不了岭南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制约。
一、岭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岭南古称南粤,秦末汉初它是南越王国的辖地。
所谓岭南指五岭以南,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闽南和广西大部。
地理环境上处于低纬度,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以南至东南风为主,冬季以北至东北风为主。
全年太阳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夏季有台风侵袭,具有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特点。
同时,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而岭南有临海之利,又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历史,使岭南不仅接触了各方海外文化,商业也随之繁荣,商业文化往往追求务实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正是这样的地域条件,造就了岭南“多元共存,商文合流”的文化特质。
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无疑也对岭南园林的造园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形式在中国的私家园林布局中,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活区与园林区相对分隔,这种类型的园林精髓在于园林区,园林包围建筑,空间结构以自然空间为主,建筑在其中起辅助、点缀作用,从属于自然空间环境。
此布局方式在江南园林中较为常见。
另外一种是生活区和园林区相互融合,这种类型一般是建筑包围园林,园林空间往往是作为建筑的一个室外空间场所,因此可以称为“庭园”,以区别于自然空间为主的造园形式。
岭南古典园林多采用此布局方式。
三、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手法比较分析在众多岭南园林中,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岭南晚清四大名园,有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以及佛山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