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9.50 KB
- 文档页数: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及课件第一章: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1.1 定义: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流入脑的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1.2 病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脑动脉畸形。
1.3 临床表现: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第二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病情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
2.2 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体征,如意识、视力、肢体活动等。
2.3 辅助检查:头颅CT、MRI、DSA等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和范围。
第三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3.1 一般治疗: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情绪波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3.2 药物治疗:抗纤溶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
3.3 外科治疗:对于颅内动脉瘤和脑动脉畸形等病因,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第四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4.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变化。
4.2 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生活环境安静、舒适,提供充足的休息。
4.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第五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5.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可降低发病风险。
5.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应戒烟限酒。
5.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等病因及时治疗。
第六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6.1 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可阻塞脑脊液循环,导致脑积水。
6.2 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壁损伤,易导致脑血管痉挛。
6.3 肺炎、尿路感染等:患者长期卧床,免疫力下降,易发生肺部、尿路等感染。
第七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康复治疗7.1 康复评估:对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进行评估。
7.2 康复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健康教育
一、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致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治再出血、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去除病因防止再发。
1、控制脑水肿:使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
2、止血,预防再出血:常用的有6-氨基乙酸、止血芳酸等。
3、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常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
地平等。
4、控制血压:使血压稳定于正常或发病前水平,避免降过
低。
三、疾病指导
1、绝对卧床休息2-4周,头部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
注意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声、光刺激,减少探视。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以质软、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为主,注意少量多餐。
若经口进食有困难,可经鼻饲管鼻饲。
四、出院指导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证
充足的睡眠。
2、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3、如确诊为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者应尽早手术,解除潜在
威胁,以防复发。
4、女性病人1-2年内避免妊娠及分娩。
5、遵医嘱定期复查。
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不适,
应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内科护理学》第五版
拟定人:王** 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月拟定日期:2020年月。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课程类型:理论课专业:护理学学制:四年制授课教师: XXX 教研室名称:护理学基础教研室一、教学基本情况二、教学过程的设计讲授过程教师——学生活动内容设计教学手段运用设计教学要求时间安排一、概念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原因为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
当血管破裂后,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因此又称自发性SAH 。
二、病因1.先天性动脉瘤: 最多,约占80%,好发于30-60岁,女多于男。
2.脑血管畸形。
3.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4.其他:如脑动脉炎等。
三、发病机制蛛网膜下腔血管活性物质↓↓↓血细胞破坏→↓↓沉积脑池部分脑池→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刺激血管四、并发症从专业角度,规范概念,摒弃固化思维方式学生被引导思考,相互讨论各种疾病诱发脑梗死思考,讨论,自由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讨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学以致用图片:举例:将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不良习惯贯穿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理中自学熟悉掌握2分钟3分钟5分钟❖ 1.再出血:是SAH主要的急性并发症,病情稳定后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颈强Kernig征加重,复查脑脊液为鲜红色,20%的动脉瘤患者病后10至14日发生再出血,急性期动静脉畸形再出血较少见;❖ 2.脑血管痉挛:血管痉挛程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相关,病后10至14日为迟发性血管痉挛高峰期,是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造影和确诊;❖ 3.扩展至脑实质内的出血:大脑前或中动脉动脉瘤破裂血液喷射到脑实质导致轻偏瘫失语有时出现小脑天幕疝;❖ 4.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分别发生于发病当日或数周后进行性嗜睡,上视受限,外展神经瘫痪,下肢腱反射亢进;❖ 5.5%至10%的患者发生癫痫发作少数患者发生低钠血症五、临床观察❖意识瞳孔:意识障碍多在出血后的数分钟到一小时出现,若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或昏迷-清醒-再昏迷,应考虑有颅内继续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疝的可能。
济宁医学院教案
2012 ~ 2013学年第2 学期
所在单位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教研室内科教研室
课程名称蛛网膜下腔出血
授课对象2009级临床医学学生
授课教师阴东亮
职称讲师,副主任医师
教材名称神经病学,第6版
20 13 年 3 月14 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
【引入】
展示自制教具,并走下讲台,在同学中间展示
【板画】
【定义】(重复一遍)结合幻灯片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开场白:同学位,我们今天讲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讲课之前,大家先看看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大家
知道这个橡皮管为什么在此处凸起?
凸泡的橡皮管
我们的脑血管就如同这根橡胶管,当某处比较
薄弱,就会在血压的驱使下,鼓出一个小泡,就形
成动脉瘤
大家都学习过血管的生理结构,在中层弹力膜
结构缺失的部位,血管的内膜和外膜膨出,可形成
壁菲薄如纸的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
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的血管破裂,血流流入
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约占急性脑卒中的
10%
流行病学检查:
SAH占所有脑卒中的5-10%,年发病率为6
-20/10万
同学回答:
此处橡胶
管壁薄一
些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