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滨水区建设_梁雪
- 格式:pdf
- 大小:447.78 KB
- 文档页数:3
芝加哥湖滨水岸案例解读摘要:一、背景介绍1.芝加哥湖滨水岸的地理位置2.芝加哥湖滨水岸的历史背景二、芝加哥湖滨水岸的规划与设计1.规划目标2.设计理念3.景观设计4.建筑设计三、芝加哥湖滨水岸的发展与现状1.产业发展2.旅游资源3.社区建设四、芝加哥湖滨水岸的经验与启示1.整体规划与设计2.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社区参与与共建正文:一、背景介绍芝加哥湖滨水岸位于美国芝加哥市,地处密歇根湖南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
芝加哥市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自19 世纪末以来,芝加哥市经历了一系列的城市发展与变革,其中湖滨水岸地区的发展是芝加哥城市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二、芝加哥湖滨水岸的规划与设计1.规划目标:芝加哥湖滨水岸的规划目标是将这一地区打造成一个集商业、住宅、文化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2.设计理念:芝加哥湖滨水岸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利用湖景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强调可持续发展。
3.景观设计:芝加哥湖滨水岸的景观设计强调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亲水性。
通过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休息区和绿化带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亲近湖水的机会。
4.建筑设计:芝加哥湖滨水岸的建筑设计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以钢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强调简约、实用和高效。
其中,湖滨公寓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建筑,由建筑师密斯设计,采用两幢26 层高的方盒子组成,内部大空间可由住户随意进行灵活隔断。
三、芝加哥湖滨水岸的发展与现状1.产业发展:芝加哥湖滨水岸地区现已发展成为芝加哥市的一个重要商业区,吸引了许多企业和商家入驻。
此外,该地区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吸引了大量游客。
2.旅游资源:芝加哥湖滨水岸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密歇根湖美景、博物馆、艺术画廊、购物商场等。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游船、皮划艇等水上活动。
3.社区建设:芝加哥湖滨水岸地区的社区建设注重居民参与和共建。
芝加哥滨河大道,对河流改造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芝加哥圣戈当县主干河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稳步发展很多方面都能够反映出芝加哥的健康发展进程。
这条河原为蜿蜒曲折的沼泽性河流,在后来的第一次改造中将其改造成为一条运河,以支持该市的纺织工业转型。
芝加哥市借助该溪流印第安纳州的修建,河口将其主干流及南支流的水流反向改道,以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建筑师兼城市规划师DanielBurnham丹尼尔·伯纳姆通过建设威克西路工程高架桥,为市政规划完成了这条滨河步道项目。
10多年以来,芝加哥河的功能再次因芝加哥滨河步道项目的建设而有了新的发展,该项目通过对芝加哥河的改造,提高了芝加哥的城市生态环境以并且提高了休闲娱乐效益。
该项目的目标是要将芝加哥河改造成为一个适合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亲民场所,这在受到比较严重污染的过去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这一愿望即将同时实现。
近年来,通过改造,河水的质量不断进一步提高,沿河公共娱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而在该地区的服务配套设施方面的需求也增多,特别是在交通服务设施方面需要便利。
因此,芝加哥交通部门和RossBarney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联手合作成功的完成了滨河步道项目的一期工程,包括新兵纪念广场和和Bridgehouse博物馆广场。
Benesch,和Jacobs/Ryan建筑事务所一起组成联合组合而成团队,在技术顾问的支持下要,对该项目的二期和三期工程进行设计建设:工程项目这是在州街和湖街之间的六个街区改造项目。
他们纽约借鉴了以往芝加哥河的各种数据,设计了一条沿路而行的,且又连接着河流与湖泊的滨河步道。
团队在设计时遇到许多困难。
例如,设计团队设计者需要按照严格的限制规定,要在25英尺宽的范围内进行人行道的扩建,以扩大步道的空间范围,并且还要绕过街区之间的连接。
此外,设计还必须考虑高度河流每年有将近七英尺的垂直该的洪水流量。
团队有利条件将这些困难转变为机遇,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规划。
芝加哥湖岸东区规划芝加哥湖岸东区规划芝加哥,伊利诺伊州设计时间:2001年该项目规划了一个位于芝加哥中心城区的重要住宅区,通过全方位的景观设计和步行道设计,完成后的新区将融入湖滨公园系统和湖滨步道体系。
该项目的核心特色是一处新建的自然特征的公园,树木繁茂,植被丰富,为邻近的芝加哥公园区又增添了一处宜人场所。
公园中预留一块建设小学的用地,同时附近还有一块建设芝加哥公园区运动场馆的预留用地,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创建良好的环境,从而吸引人们到中心城区居住。
总平面图该规划的基本原则是要将这一面积为10公顷的区域开发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居住区,同时兼容旅馆、办公等综合发展,并使该地块通过道路系统和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全面建设与湖滨及城市其他重要地区紧密联系,带动该区域的发展。
开发鸟瞰图确保湖滨东区的开发成功,有以下重要原则:1.城市框架:* 新建的街区在尺度上应与芝加哥中心城区典型街区的尺度相似。
* 新建道路具有居住社区道路的特征。
* 各个街区的建筑风格应有所不同。
中心公园和高层办公楼 2.建筑高度和体量:* 重点处理瓦克路沿街立面。
* 朝向居住区中心公园和湖边,建筑高度逐渐降低。
* 以低层的郊区住宅来界定该区中心公园的边界。
* 确定较高建筑的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的土地使用情况。
中心公园3.公共空间:* 最主要的公共空间是集中设置在该区中央的大型自然公园。
* 将该区与湖滨公园、散步道和周边公共空间联系起来。
* 在原有建筑与拟建的开发区之间新建共享绿色空间。
沿城市干道的高层建筑界面进入居住区的入口设计 4.出入口和道路: * 从各个方向都能方便地进入该区。
* 建立与芝加哥河及密歇根湖密切联系的步道和自行车道。
* 确保周围立体交通在各个层面都能方便地进入该区,设置残障用通道。
* 不影响原有街道的前提下,设置供停车、卸货、服务等使用的出入口。
* 完善与该区相连的城市道路系统,延伸并新建快速车道。
* 制定相关道路标准,以改善步行环境同时便利车辆交通。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国际案例滨水功能区是指位于城市河流、湖泊或海滨等水域附近的区域,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将水域资源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面列举了十个国际案例,展示了不同城市在滨水功能区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1. 悉尼港湾(澳大利亚):悉尼港湾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天然港口,通过开发滨水功能区,打造了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
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成为悉尼的地标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2. 阿姆斯特丹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拥有众多运河,通过修复和开发这些运河,打造了美丽的滨水景观。
运河旁的建筑以及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使得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一个步行和骑行友好的城市。
3. 温哥华滨水区(加拿大):温哥华位于太平洋沿岸,通过开发滨水功能区,将城市与海洋紧密相连。
滨水区内有众多公园、步行街和娱乐设施,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4. 波特兰滨水公园(美国):波特兰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建设了一系列滨水公园。
这些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帮助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5. 上海滨江区(中国):上海滨江区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滨水功能区之一。
通过开发滨江区,上海打造了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滨江旅游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游客。
6. 渥太华运河(加拿大):渥太华运河是加拿大最古老的人工运河,通过修复和开发,成为了渥太华的一大亮点。
运河沿岸有众多公园和景点,吸引了游客和居民。
7. 柏林斯普雷河滨水区(德国):柏林斯普雷河滨水区是柏林的新兴滨水功能区,通过河岸改造和建设,打造了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滨水区内有众多美食街区和艺术展览,吸引了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
8. 多伦多滨水区(加拿大):多伦多位于安大略湖边,通过开发滨水区,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城市。
滨水区内有众多购物中心、餐厅和娱乐场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9. 伦敦滨水区(英国):伦敦滨水区是伦敦市中心的重要滨水功能区,通过河岸改造和开发,打造了众多公园和文化设施。
芝加哥,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滨水的关系芝加哥市位于五大湖之一——密西根湖的西南端,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根据2000年全美人口调查统计,芝加哥市以289.6万人口位于纽约市、洛杉矶市之后,为美国第三大城市,大芝加哥地区(包括库克县等9个县)则有800万人口。
芝加哥市的城市起源和发展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最早建造于密西根湖与芝加哥河的交汇处,芝加哥市亦因“芝加哥河”而得名。
早期的城市发展应归因于其便利廉价的水运条件,以及中西部地区广阔腹地丰富的资源,从而使芝加哥迅速发展成为五大湖地区最大的湖港。
同时,由于铁路运输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中心、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金融、商业、交通中心,人口达170万。
芝加哥不仅是美国高层建筑的故乡,“芝加哥学派”在建筑史上颇具影响,而且,也因为1909年勃南的“芝加哥规划”闻名于世,对密西根湖湖滨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更是这个规划中最著名的部分,它通过对湖滨地区精致的建设规划,将湖滨地区从铁路、仓库、工业手中“夺”回来,作为城市永远的公共空间。
直到现在,该规划仍对芝加哥湖滨地区的发展与保护的公共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芝加哥和库克县地理位置关系图由于勃南的“芝加哥规划”致力于对湖滨地区的保护,加上铁路逐渐取代了水运作为货物运输的主角,“水”对推动芝加哥的发展起到了另外一方面的作用。
密西根湖及芝加哥河作为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宝贵资源,对滨水地区的再开发和城市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勃南的“芝加哥规划”的推动下,湖滨保护与发展条例、湖滨地区发展规划及芝加哥市中心走廊的城市设计大纲等陆续出台。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芝加哥湖滨地区不仅成为全市的公共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更成为全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展览会议中心。
改建后的海军码头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超过700万,麦高梅克展览中心已发展成全美最大的会议展览中心,博物馆区更是聚集了世界级的文化艺术机构,包括自然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美术馆等。
文章编号:2095-6835(2022)24-0043-04一个区域灌溉系统基础设施的设计方案过新(芝加哥设计学院,美国芝加哥60610)摘要:设计越来越多地参与创新可持续发展,为现有资源的新颖利用和有效投资提供多样化和灵活的选择。
以芝加哥甜水基金会(SWF)为示范案例的新型生活实验室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设计,可以作为一个未来社区的蓝图为研究范例,该基金会位于美国芝加哥南部的Englewood/Washington Park的交汇处,作为推进社区建设设计实践研究的基地,基于在地水资源污染处理和循环水再利用,甜水基金会都给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芝加哥南部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极其多样的种族背景的地区,也是一个因严重暴力和食物荒漠问题而闻名的荒凉之地。
甜水基金会将城市农业、艺术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将空置空间和废弃建筑转变为具有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社区资产,甜水基金会的基础设施改造旨在实现在地可持续资源的重建发展,促进当代文化传承、扶持区域内种植农业生态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健康食物供应和宜居适用房等人类生存问题,在探索如何通过设计驱动的合作作为可持续社区提供重建的解决方案时,进一步推进探讨了以解决人类需求为导向的资源、能源再生过程,进一步探讨了为下一代人类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方法,探索一套潜在的迭代复制的经营方法为其他类似社区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在地性基础设施改造;设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保中图分类号:S277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24.0121区域灌溉系统基础设施概况新型的区域灌溉系统基础设施可以通过设计驱动的合作共创来打造服务于在地水资源灌溉需求并同时兼备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
1.1面向未来的新型社区新型的社区建设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转型方案,建设社区的过程有助于扩大人们和他们所处的共享空间之间的交流合作。
社区创新营造的过程允许一群具有不同身份的人居住在邻里,空间地理位置共享一个地方,人们在共创的过程中发现面向未来的机遇和人类自身的生存需求,进而共同树立一个可以不断发展创造的共同目标和在营造过程中不断浮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新愿景。
科威特滨水建筑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导报》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沿科威特21公里长的海岸道路,是一个被侵蚀的、破败的地方,这里不适宜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但却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为了创造一个新的城市边界,科威特城发起了这个由五家国际设计公司参加的设计竞赛。
SASAKI事务所的设计以其对地方文化和环境因素的卓越思考赢得了成功。
【总页数】4页(P7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3
【相关文献】
1.滨水区建筑空间构成探析——以福清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综合体建筑设计为例 [J], 周丽彬;林从华;林晓嵩;蔡丽蓉
2.浅谈滨水建筑与滨水自然环境 [J], 陈哲;魏昱
3.滨水区建筑空间构成探析——以福清市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综合体建筑设计为例(英文) [J], 周丽彬;林从华;林晓嵩;蔡丽蓉;
4.科威特滨水建筑 [J],
5.基于《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探究滨水植物景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融合 [J], 王晨钰;周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美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经验及启示
徐永健;阎小培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而20世纪70年代北美一些城市已经较好地进行了类似的尝试。
本文通过对巴尔的摩和维多利亚这两个北美城市内港开发复兴的阐述,着重分析了它们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城市进行滨水区开发时,可以在开发模式、规模、开发管理和设计方面借鉴北美的成功经验。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徐永健;阎小培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经验及启示 [J], 柏晨露;尹建强
2.城市滨水区开发探析--以增城市增江河西岸综合开发首期工程城市设计为例 [J], 张铭浩
3.新加坡城市集水区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J], 路向军
4.城市滨水区土地开发策略探讨——由旧金山滨水区开发得到的启示 [J], 陈理政
5.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初探——北美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J], 徐永健;阎小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芝加哥千禧公园--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实例
周虹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近代工业的发展曾经使河流的运输作用成为主体,进入20世纪,传统运输
业的衰落也为芝加哥遗留许多废弃的滨水地带.滨水空间的开发日益成为当今城市
开发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芝加哥湖滨千禧公园的介绍,阐明了滨水空间从传统的运输、工业中心,成为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艺术中心的转变.
【总页数】2页(P109-110)
【作者】周虹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创意——以芝加哥千禧公园为例 [J], 陈慧云
2.城市公共空间之市民性的思考——以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为例 [J], 岳华
3.芝加哥千禧公园景观解析 [J], 段雨汐;姜雪
4.芝加哥千禧公园景观解析 [J], 李宏星
5.以艺术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
——以芝加哥千禧公园为例 [J], 石宇琳;曹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芝加哥滨河步道扩建Sasaki事务所;RossBarney建筑事务所【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14页(P91-104)【作者】Sasaki事务所;RossBarney建筑事务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芝加哥河主干河道有着悠久且丰富的历史,它在很多方面映射了芝加哥城市的发展。
芝加哥河以前是一条蜿蜒的沼泽溪流,后来被硬化改造为工程河道以支持城市向工业型的转换。
1900年,为了改善公共卫生状况,城市将河流主干与南侧分支水流方向倒转。
在此之后,此条河道声名鹊起。
建筑师、城市设计师丹尼尔·伯纳姆提出了滨河散步道和瓦克道高架桥的新愿景。
近30年来,河道扮演的角色随着芝加哥滨河项目进行了又一次的转换——重拾芝加哥河的城市生态与休闲效益。
十年前,由于河流的重度污染,进行垂钓、游泳等休闲活动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景却在今天成为了现实。
在水质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沿河公共空间使用的提升都体现了滨河生活的发展,与水岸建立了新的连接。
为了响应这些号召,芝加哥交通部开始实施滨河步道项目,用新空间充实系统各个部分,例如退伍军人纪念广场与沃巴什广场。
随着户外活动的兴起以及水质的提升,滨水生活开始迅速繁荣起来。
2012年,Sasaki事务所与罗斯巴尼建筑事务所、阿尔弗雷德本纳什工程公司以及一个较大的技术顾问团队合作,任务是为芝加哥州街与湖街之间的六个街区创造新的景象。
在先前河流研究的基础上,团队提出的芝加哥滨河概念规划为湖泊与城市步行系统,以及河流在城市中的支流之间提供了最关键的连接。
但此任务在技术上面临极大挑战,设计团队需要在7.6m宽的建成区内扩展步行空间,同时与街区间一系列穿过桥下的区域协调。
除此之外,设计还需要适应河流每年的洪水涨落,竖向高度差近2m。
一个由设计师、工程师、建造人员与城市行政人员组成的团队在面临着的征求许可和施工建设的巨大挑战下,共同努力,将滨水步行体验带入人们的生活。
达拉斯,得克萨斯州设计时间:2000年三一河通道总体实施规划是一项长期的远景规划,第一阶段实施长约32公里的沿三一河路段。
该项目是促进城市南北车辆交通从而振兴城市经济的一项重要基建程。
以往曾提案过的沿三一河岸的车行道建设项目被重新加以考虑,实际上正是该河岸将三一河与达拉斯市分隔开来。
该项目内容包括挖土扩建河岸堤坝,抬高新建道路,新建桥梁跨越滩涂区,同时挖土将形成一些人工湖。
根据环境特征,设计构想强调整个通道地区以湖泊、沿河车行道、新建桥梁、娱乐区、湿地和数英里长的自然道路为其特色。
同时还计划在开发中恢复泻洪道并加以利用。
新产生的湖泊的最终形态将严格取决于水文上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尺度和城市景观。
整个通道工程的核心区域由两部分组成:下游区和上游区。
下游区面向中心城区,上游区南面朝向住宅区、北面朝向轻工业区。
出于格局上的考虑,下游区被设计为娱乐区,有一块大的水面,可以划船、扬帆,举行大型聚会,观赏城市天际线在水中的倒影。
与此相对,上游区由若干的湖泊组成,是为社区服务的自然公园区,由湿地和草地组成,在洪水到达市区之前起阻隔作用。
关于沿河约8公里长朝向中心城区的部分,具体构思涉及城市结构和相关区域的开发,涉及建立一套联系沿河通道与临近社区的公共空间系统,确定河道外湖泊的位置和形状,改建河堤和建设一系列娱乐设施,包括步道、市民聚会区、公园、草地和湿地。
规划还设想了将来的城市形态和主要开发基地的区域特色。
该设计构想正在逐步实施之中,该项目计划耗资300亿美元,历时30年。
达拉斯始建于1841年,最初是一个交易点,1871年正式建市,20世纪初成为石油工业和畜牧业的金融中心。
现在达拉斯已经成为所在区域的商业、运输、金融和工业中心。
城市面积约96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70000(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