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穷人∣人教新课标(2014秋)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0
课题:9、穷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教学资料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解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
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标书:桑娜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
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重点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回读课文,拓展练习。
1、学习了本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堂练习:学习课文之后想象: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2、阅读相关资料。
七、板书设计:9、穷人桑娜渔夫西蒙抱熬担忧害怕坚定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篇1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三、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学习课文,弄清人物关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试读课文,讲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二、三两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o托尔斯泰写的。
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范读课文三、读后谈话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四、自学课文五、理清人物关系有哪些人物?板书:桑娜五个孩子渔夫(桑娜的丈夫)西蒙寡妇一个孩子谁是主要人物?六、分段1.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
2.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
3.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
七、试读课文结合解释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
八、读讲第一段(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1.我们先看第一段。
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今天,就在我们即将走出母校的日子里,能够有幸在全校领导老师面前,特别是在联谊校的领导面前上一节课,大家高兴吗?那么,哪位同学敢上台来露一手?课堂上积极、勇敢有两种,第一种是老师已经提出问题或者已经说明要干什么,你觉得自己能答会做,举起手来了,这就是积极、勇敢,但还不够。
第二种是不管老师问什么或者让做什么事,不管你有没有把握都敢举手,敢尝试,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刚才我只说了“露一手”,并没说让做什么,你们就都不敢举手了,你们觉得自己是一个真积极、真勇敢的人吗?那么,我再问一次:谁敢上来露一手?好!请你上来,看到没有,这才叫真勇敢,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到黑板上。
你们笑了,可能心里在想:这露一手就这么简单?早知道我也快点儿举手了!有点儿后悔是不是?后悔不要紧,只要你这节课积极思维,大胆发言,那么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积极、真正勇敢的人,能做到吗?好!(上课)【教学实录】一、整体感知师: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生:本文的作者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全部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名著。
师:看样同学们的预习效果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穷人》这则故事中去。
(播放课文影片。
)师:看了这个故事谁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围绕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故事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品质。
感情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深入理解文本。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人物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生活场景、人物言行的观察习惯与描写能力。
【教法】1、本课生字较多,且部分词意在阅读理解内容上有着重要意义,我采用结合上下文和想象理解词义及课文的教学方法。
2、穿插学习省略号的用法,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补白人物心理活动。
3、读中悟,悟中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合理想象。
我设计了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从中穿插感情描述,有感情朗读课文。
3、教学教过程以教学重点难点为锲入点,在环境描写中体会穷,在对人物心理、言行描写中感悟爱,。
4、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点滴真情或回忆生活场景,观察想象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初步训练品味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使文本内涵能包得住,展得开。
5、教学过程中处处着力在本单元教学目标上,能够渗透完成课后前三个题目,又根据本单元(后三篇课文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总体阅读教学和习作要求,摒弃了课后小练笔环节,设计了看图拓展,让学习更贴近生活,为整个单元的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学法】前半部分学习以教师引导学习为主,后半部分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穷人》的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寡、忐、忑、魁4个会认字和溅、帐、帘、忐、忑、魁6个会写字;掌握溅起、帐子、眼帘、忐忑不安、魁梧、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认识穷人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及背景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车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课题引入板书课题:穷人。
学生读题。
《穷人》是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穷人是一个包括范围很大的词语,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搁板:屋内固定在墙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顾惜:顾全爱惜。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倾听:细心地听。
宁静:(环境、心情)平静。
沉思:静静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肤黑而黄。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
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
C.隐去词语写出来D、同桌互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两个问题朗读课文问题1:“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问题2:“课文是否只写了穷人的‘穷’?”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老师进行适时引导,划分段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大家想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引导学生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第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部分:课文第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课文第12~27自然段,起哎生叹气裹住魁梧湿淋淋撕破倒霉忧虑(教师可提醒学生读准“怨、掀、虑”的读音。
字形上引导学生区别:“怨”与“祭”的上半部的不同。
“魁”是半包围结构,“斗”字要写在竖弯钩里面。
)2、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作”是多音字,在“自作自受”中读“zuò”。
作坊,读zuo)3、呼啸:文中形容海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说明寒风猛烈。
抱怨:埋怨。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受:承受。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倒霉: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忧虑:忧愁担心。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三、1、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生字新词,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文篇幅较长,有的语段也比较难读。
如,第九自然段桑娜的心理活动。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哪些语段比较难读,然后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最后指名朗读语段,帮助学生读通课文。
如果学生还不能读通顺,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范读。
(朗读时要注意:描述性的句段,如,课文开头对天气的描述,要读得低沉而缓慢。
9 穷人一、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程序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一)出示课题,检查预习1.资料交流(1)课前,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都带来了吗?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吧。
(2)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了解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很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2.出示课题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穷人》,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①同桌检查、订正。
②重点指导“裹、魁、霉、虑”的写法。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穷人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1.穷人桑娜一家生活得怎样?让我们走进去看一看。
请大家自由读一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下批注。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相机出示句子①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课题: 9、穷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二)、方法与过程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1、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3、学生讨论,汇报。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
2、教师教学。
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奏、凑。
理解词义: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3、齐读生字。
4、自由朗读课文。
5、课堂练习:学生自由背诵和听写生字。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大概了解了桑那一家人的品质,这节课同学们也是比较认真的,希望回家之后在把课文巩固一下。
五、作业布置: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阅读相关资料《复活》六、板书设计9、穷人搁板、魁梧、蜷缩、黧黑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9穷人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体会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体会问号、叹号、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段落和再现课文情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体会穷人的善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认识他吗?来,认识的同学大声地喊出他的名字。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多少呢?(出示名言)2、今天我们走进他的一篇短篇小说《穷人》,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自学1、课前,我们已经依据预习提纲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小组长做好记录和评价。
2、这是哪个小组发现的问题?预设:啸字,指导笔顺。
3、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桑娜渔夫4、从中你看出桑娜和渔夫是什么样的人?三、品读赏析(一)心理描写1、出示自主学习单请同学们依据自主学习单的提示自学课文9到11自然段。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重点指导对关键词的圈点批注)3、下面进行小组交流。
注意:交流的时候,每个小组可以选取其中的一处进行合作学习,确定最佳展示方案,为集体展示做好准备。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
)4、诊断指导,点拨提升(在教学9-11小节时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围绕“忐忑不安”来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方法。
)哪个小组先来,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听,随时做必要的补充。
学生回答预设:(1)从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语无伦次中看出她的忐忑不安语无伦次?哪里看出啊?想想看如果按照我们平时说话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平常的说话顺序与课文中进行对比)师:对啊就因为桑娜当时心里很紧张,很不安,所以语无伦次(2)“桑娜脸色苍白……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第三单元备课计划9 穷人1.走近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人生标签:伟大的俄国作家,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
作者名言: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生平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他出身贵族家庭,却深深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农奴。
青年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时间长达六十多年。
主要成就: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文学风格:他的作品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
他还善于描写人物性格的变化,他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练。
作者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写作背景作者创作《穷人》一文时,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duò)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高尚淳朴。
《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3.朗读指导从渔妇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1)自由读。
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
学生在自读中找出了“忐忑不安”一词,并通过讨论弄懂了这个词的意思。
——从概括入手展开训练。
(2)仔细读。
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桑娜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再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揍我一顿也好!”等句子,并通过讨论理解桑娜矛盾的内心和善良的本性。
——体会课文的情感线索。
)《穷人》课堂精彩片段师:同学们,老师读了课文有个疑问,本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我却没见到一个“穷”字,这是为什么?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到的?接下去开始默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捕捉“穷人”的“穷”。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穷人人教新课标设计说明:依据“研究性学习”理念中的“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进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穷人》一文,不管是从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看,依旧从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看,差不多上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好课。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本课的教学要紧以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情感的体验,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通过对文本的揣摩,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同时,通过对作品写法的揣摩,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把握多音字“嗯”,正确读写“埋怨、高大、倒霉、严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得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关心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明白得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关心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预备:1、教师预备: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预备:(1)预习课文。
(2)搜集作家的资料。
(3)搜集周围人物具有美好心灵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1、谈话入题: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
)看着那个课题,你内心想到些什么?课文什么缘故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4、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
1.出示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3)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默读,思考: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重点指导“填”“怨”“魁梧”的读音及笔画。
3.指导朗读:课文中有两处比较难读,一是1.学生自由读文后,从以下两个方面交流读书收获。
(1)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1)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读生字新词情况。
(2)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和理解新第9自然段,二是桑娜和渔夫的对话部分。
如:采用换偏旁识字法识记“魁梧、撕、霉、虑”,运用巧记来辅助记忆每个字的字形;强化多音字“作”在“自作自受”中的读音。
4.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由练读。
1.出示自学提纲。
(1)学生自读第1、2自然段,初步感知桑娜家的生活状况。
(2)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桑娜的勤劳。
(3)抓住心理描写的句子,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贫穷。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概括说说桑娜是个怎样的人?1.学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
然后交流桑娜家的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温暖、贫穷)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抓住屋外的“寒风呼啸”与屋内的“温暖而舒适”进行对比,感受桑娜的勤劳。
3.学生品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抓住“从早到晚”“勉强”“光着脚”等词语,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
4.小组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感受到桑娜是个善良、勤劳的人。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抄句子。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作业反馈: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贫穷,他们抚养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是力不从心,但还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穷人》课时二课时二次备课教材分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
课文记叙了渔夫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训练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难点预测教师指导(反馈矫正补偿预设)课前谈话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我们来一起学真是这样吗?今天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板书:9. 穷人)(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学生交流搜集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自学情况本文写作顺序?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学习第一段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四)学习“抱回孩子”这一部分内容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五) 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