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要的地图
- 格式:ppt
- 大小:7.94 MB
- 文档页数:21
21张图掌握高中历史框架一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
二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
三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
四封建国家的繁荣(隋唐)
五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宋元)
六封建国家的衰落和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明清(鸦战前))
七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
八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1901)
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8)
十革命新曙光和国民革命(1919-1927)
十一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十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
十三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
十四过渡时期(1949-1956)
十五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
十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1978年--)
十七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14C—18C)
十八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C初—19C70S)
十九(电气)垄断时代的资本主义(1871--1918)
二十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1918-1939)
二十一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1939-21C初)。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一、古代历史A. 古代文明的起源1. 古埃及文明2. 两河流域文明3. 印度河流域文明4. 古代中国文明B. 古典时期1. 希腊城邦a. 斯巴达b. 雅典2. 罗马共和国a. 政治制度b. 社会结构3. 汉朝的中国a. 政治制度b. 科技与文化C. 宗教与哲学1. 佛教的传播2. 基督教的兴起3. 伊斯兰教的诞生4. 古典哲学二、中世纪历史A. 封建社会1. 欧洲封建制度2. 日本封建制度B. 宗教改革1.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2.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C. 蒙古帝国与十字军东征1. 成吉思汗的征服2.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影响三、近现代历史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意大利文艺复兴2. 北方文艺复兴3. 宗教改革的影响B. 工业革命1. 英国的工业革命2. 工业革命的扩散C. 民族国家的形成1. 法国大革命2. 德国与意大利的统一D. 殖民主义与世界大战1. 欧洲的殖民扩张2. 第一次世界大战3. 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当代历史A. 冷战时期1.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2. 苏联与美国的对峙B. 亚洲的崛起1. 日本的经济发展2. 中国的改革开放C.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1. 欧盟的成立与发展2. 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D. 当代科技革命1. 信息技术的发展2. 生物技术的进步注意:以上框架图仅为一个示例,实际的历史知识点框架图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每个部分都应该包含详细的子主题和关键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在创建Word文档时,您可以使用标题、子标题、项目符号列表和适当的间距来组织内容,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基本要素版:空白版:要求:第二、三、五、六册课本出现的相关地理位置坐落在中国地图什么方位,精确到省(根据空白版分省中国地图能够大致标出)(1)中国古代史部分:姜寨遗址(陕西临潼,西安附近):原始农耕聚落:共同耕作、平均分配黄河中游地区(陕西、河南):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二里头遗址:夏文化最吻合的遗址(河南偃师,河南西部,洛阳附近)安阳殷墟:商代后期都城(河南安阳,河南北部,黄河以北)牧野:西周灭商之战(河南北部,安阳附近)镐京:西周都城(陕西西安)洛邑:东周都城(河南洛阳附近)咸阳:秦朝都城(陕西咸阳附近,离西安不远)大泽乡: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安徽宿州,大概在淮河以北的安徽省境内)长安:西汉、隋、唐都城(陕西西安)河西四郡:自东向西顺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大概在甘肃黄河以西地区)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期都城(河南洛阳,河南西部)赤壁:东汉末决定三国鼎立的一战(湖北赤壁,大概在武汉西南长江边上)建业:东吴都城;建康: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城;应天:明太祖时明朝都城(均在江苏南京)成都:蜀汉都城平城:北魏早期都城(山西大同,大概在山西北面贴近内蒙古位置)西域都护府:西汉设置保卫丝绸之路的机构,也是中原王朝最早对新疆地区行使管辖权的证明(大致在新疆)北庭、安西都护府:唐代设置保卫丝绸之路的机构(均在新疆,北庭相对在乌鲁木齐附近,安西靠近乌兹别克斯坦)陈桥:黄袍加身,北宋代周政变所在地(河南开封附近)开封:又作东京、汴梁(河南东部,黄河南边靠近山东)燕云十六州:北京和大同之间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市、天津市。
上京:辽代都城(内蒙古靠近辽宁一带)兴庆:西夏都城(宁夏银川)临安:南宋都城(浙江杭州)大都:元代都城,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北京)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福建南部沿海)明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浙江宁波,浙江东部沿海,上海正南方向)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自唐代开始一直为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港口(广东广州)宣政院辖地:元代管理青藏高原的机构,也是中原王朝最早对西藏地区行使管辖权的证明。
基本要素版:空白版:要求:第二、三、五、六册课本出现的相关地理位置坐落在中国地图什么方位,精确到省(根据空白版分省中国地图能够大致标出)(1)中国古代史部分:姜寨遗址(陕西临潼,西安附近):原始农耕聚落:共同耕作、平均分配黄河中游地区(陕西、河南):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二里头遗址:夏文化最吻合的遗址(河南偃师,河南西部,洛阳附近)安阳殷墟:商代后期都城(河南安阳,河南北部,黄河以北)牧野:西周灭商之战(河南北部,安阳附近)镐京:西周都城(陕西西安)洛邑:东周都城(河南洛阳附近)咸阳:秦朝都城(陕西咸阳附近,离西安不远)大泽乡: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安徽宿州,大概在淮河以北的安徽省境内)长安:西汉、隋、唐都城(陕西西安)河西四郡:自东向西顺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大概在甘肃黄河以西地区)洛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期都城(河南洛阳,河南西部)赤壁:东汉末决定三国鼎立的一战(湖北赤壁,大概在武汉西南长江边上)建业:东吴都城;建康: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城;应天:明太祖时明朝都城(均在江苏南京)成都:蜀汉都城平城:北魏早期都城(山西大同,大概在山西北面贴近内蒙古位置)西域都护府:西汉设置保卫丝绸之路的机构,也是中原王朝最早对新疆地区行使管辖权的证明(大致在新疆)北庭、安西都护府:唐代设置保卫丝绸之路的机构(均在新疆,北庭相对在乌鲁木齐附近,安西靠近乌兹别克斯坦)陈桥:黄袍加身,北宋代周政变所在地(河南开封附近)开封:又作东京、汴梁(河南东部,黄河南边靠近山东)燕云十六州:北京和大同之间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北京市、天津市。
上京:辽代都城(内蒙古靠近辽宁一带)兴庆:西夏都城(宁夏银川)临安:南宋都城(浙江杭州)大都:元代都城,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北京)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福建南部沿海)明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浙江宁波,浙江东部沿海,上海正南方向)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外贸港之一,自唐代开始一直为中国古代海上贸易港口(广东广州)宣政院辖地:元代管理青藏高原的机构,也是中原王朝最早对西藏地区行使管辖权的证明。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一、古代历史A. 史前时期1. 旧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 工具使用与发展2. 新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 陶器与纺织品的出现B. 古代文明1. 古埃及- 金字塔的建造- 法老与神权政治2. 古巴比伦- 汉摩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3.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4.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 诸子百家的思想C. 古典时期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哲学与科学的发展2. 罗马帝国- 罗马法-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二、中世纪历史A. 欧洲中世纪1. 封建制度-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骑士文化2. 教会的权威- 教皇与宗教裁判所- 十字军东征B. 伊斯兰世界1.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传播- 科学与文化的融合C. 东亚历史1. 中国的统一与分裂- 隋唐盛世- 宋元明清的更迭2. 日本的封建社会- 平安时代- 武士道精神三、近现代历史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欧洲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命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义 - 宗教战争与和平B.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1. 英国工业革命- 蒸汽机与纺织机械- 城市化与劳工问题2. 资本主义的兴起- 自由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C.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1. 欧洲的殖民扩张- 亚洲与非洲的殖民地 - 殖民地的反抗与独立 2. 民族主义的兴起- 民族国家的建立- 民族冲突与世界大战四、当代历史A. 两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爆发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2.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起因与过程- 联合国与冷战的开始B.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1. 冷战时期的对抗- 美苏两极格局- 核武器竞赛与太空竞赛 2.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苏联解体与东欧变革 -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冲突C. 当代社会问题1. 环境与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能源2. 社会与文化变迁- 信息技术革命-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此框架图仅为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概览,每个部分都有其深入的历史背景和细节,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高一历史必修一地图解读电子版1、《唐虞夏商图》“伏羲都陈,神农先都陈,后迁都曲阜。
黄帝从有熊,迁都逐鹿。
少昊都曲阜。
颛顼先都帝邱,后迁都高阳。
帝喾都亳。
唐尧都平阳。
虞舜都蒲阪。
夏禹都安邑。
商汤都亳。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
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周朝列国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周朝列国图》(公元前1122-前430)“西周都镐。
东周都洛。
平王东迁后,列国中有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以外又有吴越,皆一时之盛。
图内所绘颜色,专指周朝列国之全地界。
”黄河的流向很有意思!历史上曾经26次改道。
这是第一次改道之前的?和如今的河道很像!3、《战国七雄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战国七雄图》(公元前403-前221)“周天子都洛,地仅三百里。
齐都临淄。
楚都郢。
燕都北平。
韩都阳翟。
赵都邯郸。
魏都大梁。
秦都咸阳。
七国外,卫国虽小,其亡最晚。
”4、《秦三十六郡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秦三十六郡图》(公元前221-前206)“由始皇至子婴,三帝,共十六年。
都咸阳。
”“共分为三十六郡。
后又增南海、闽中、桂林、象郡。
”北方的郡一般较小,南方的郡一般较大。
5、《汉代地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汉代地图》“由高祖至孺子婴,十二帝,共214年,是为前汉,又为西汉。
由西历前206年起,至后25年止。
新莽等篡位十五年在内。
由光武帝至献帝,十二帝,共196年,是为后汉,又为东汉。
”“前汉都长安,后汉都洛阳。
”“前汉分为十三部,后汉分为十三州。
”前汉(西汉)“道32。
郡国241。
县邑1314。
”后汉(东汉)“郡国205.县邑、道、侯国1180”汉朝和秦朝相比较,面积变大了,还是减小了?6、《三国地图》1907年清晚期绘制《三国地图》(公元196-265)“以蜀为正统。
以魏、吴为僭伪。
由蜀先主至后主,二帝,共42年(221-263年)。
”“由魏文帝至末帝,五主,共46年(220-265年)。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地图信息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地图很多,有不少重要的知识在正文中只字不提或提的不全,只有阅读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才能找到。
我们应该看到,它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没有它我们便不可能全面深入透彻地理解掌握教材。
我们常说“史地不分家”,可见历史和地理是密不可分的。
何况高考中常会涉及到此类知识,因为,读图、识图、记图是史地综合的一个体现。
长期以来,学生识图、记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中的地图大体上分为军事、经济两大类。
无论是对军事类、经济类地图的记忆,首先,要认真观察地图;其次,要看请地图中的图例。
对军事类地图的记忆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要看清地图中的行军方向、战略要点、军事分界线、敌我双方的活动区域等。
对经济类地地图的记忆同样要注意地图中的图例。
如何用好地图并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是每个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多年,对于如何记图方面颇有所得,下面就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地图中的文字和非文文字信信息的记忆方法问题作简要归纳分析,现在把它整理出来愿与大家分享。
1、西周王朝分封示意图、东北西南齐鲁宋,燕卫晋国拱镐京;长江吴楚也有名,西周分封在固统。
古代帝王后代封地楚颛顼,夏后:杞;商:封宋,神农许,舜妫满,陈地管。
功臣:姜尚,齐王族:有封地;吴、燕、鲁、晋、卫;东、西、南、北分。
2、秦朝的疆域及行政区划东到大海西陇西,北到长城南海里,珠江长江两水系,灵渠一掘很便利,陇西九原辽东郡,固守边关防入侵,桂林南海和象郡,管辖两广固统一。
巴蜀黔中南衡山,渔代太巨和颖川,都城咸阳在中间,琅邪会穧闽东南.. 3、元朝疆域及行政区划元朝疆域最辽阔,岭北辽阳库页岛,西北钦察莫斯科;东南澎湖琉球括;万里石塘在南国。
岭北辽阳东三省,两江胡广云川行,河南江北陕甘中,昔日西藏有宣政,钦察察合两汗国,4、古代雅典城邦分布示意图该图内容归纳为古代雅典很分散,境内多山又多湾,历史古迹很普遍,马拉松、温泉关,雅典萨拉米斯湾;奥林匹亚斯巴达,都在伯罗奔尼撒。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部编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中国最新的历史教材。
和过去的教材不同,该教材采用了通史的编撰模式,取代了过去专题史的模式。
教材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改变了过去逻辑混乱、内容空洞的现象。
在教材中截取其中古代史部分地图,以供大家欣赏。
教材中的地图也是采用的是谭其骧版本的历史地图,有很多不客观的地方。
因此,这些地图只能作为参考。
一,先秦时期地图书中第一幅地图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地图。
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00多该地图主要展示其中比较重要,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如巫山人、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等。
第二幅地图是西周分封地图。
从该图能够看出西周主要诸侯国和民族的分布位置。
该图的缺陷是无法区分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
春秋战国时代地图,能够反映主要诸侯国都城的位置,但是不能反映诸侯国的大小。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朝的地图比一般的秦朝地图较为精美,能够反映很多郡的具体位置。
不过,由于该图是谭其骧地图为基础制作的,因此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象郡应该位于越南地区,二是秦朝版图不应该画入云贵。
详细的情况,小编有专门的文章论述,这里不在多说。
教材中评价秦朝“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材中没有汉代地图,只有丝绸之路的地图。
教材中对汉武帝的开疆扩土介绍到:“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世界历史地图1、古代主要文明分布注释: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古代文明发展体现出独立发展,多元格局的特点。
从文明区分布变化,可以看出亚欧非大陆文明区总体呈现不断扩展趋势,但扩展范围相对有限,并且比较集中于沿海地区和江河流域;2、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注释:通过丝绸之路,以间接交往为主;汉朝班超曾经派遣甘英出使罗马,由于安息国的阻挠,甘英没能抵达罗马;166年,罗马皇帝派使来华,抵达汉朝,建立了直接联系。
3、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注释: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
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注意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位置以及主要国家,新航路开辟后发生了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来的全球贸易与物种交流影响巨大,结合选修2相关内容明确物种种类,物种传播方向。
4、其他航路开辟注释:英国、荷兰等国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路,西欧人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
欧洲人寻找新航线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受早期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刺激;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东西贸易新航线,他国只能向高纬度地区探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的航海活动兴起;欧洲殖民扩张运动兴起。
影响:推动欧洲逐步建立世界殖民体系。
促进大西洋沿岸国家崛起;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增进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
5、三角贸易(16世纪至19世纪末)注释:路线及内容: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前往美洲,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