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五首
- 格式:docx
- 大小:20.41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一、导入
1. 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2. 介绍本课的三首古诗《枫桥夜泊》、《长相思》和《山居秋暝》。
二、学习《枫桥夜泊》
1. 简介作者张继及创作背景。
2. 读诗,正音,解释诗中的生词。
3. 逐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4. 背诵古诗。
三、学习《长相思》
1. 简介作者纳兰性德及创作背景。
2. 读词,正音,解释词中的生词。
3. 逐句理解词意,感受词人的情感。
4. 背诵词。
四、学习《山居秋暝》
1. 简介作者王维及创作背景。
2. 读诗,正音,解释诗中的生词。
3. 逐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4. 背诵古诗。
五、总结与拓展
1. 总结三首诗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
2. 拓展: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在这些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心境。
3. 比较这三首诗的异同点,包括形式、内容、风格等。
4. 背诵这三首诗,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中的含义。
五年级古诗1.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仅间隔一条长江,京口与钟山却相隔着许多山。
眼见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为我照明使我回到家乡?2.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3.《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韵译】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翻译】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4.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6.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
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7.《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主题】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简介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12首古诗,这些古诗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智慧,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和文学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就这12古诗中的三首进行深入解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古诗一》1. 《题都城南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南庄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为我们揭开了这首诗的深层内涵。
这首诗的诗句优美,意境深远,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另一部作品,通过对登鹳雀楼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在课堂笔记中,我记录下了老师对这首诗的分析和解读,以及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这些内容对于我进一步理解这首诗有着重要的帮助和启发。
3. 《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课堂中,我们进行了诗歌鉴赏和情感体验,老师讲解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和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内涵,这对于我们培养诗歌情感和文学修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在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古诗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艺术美感,更在情感表达和内涵意义上富有智慧和感悟。
我认为,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更能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深厚魅力,增进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四、结语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了12首古诗,这些古诗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2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一、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字词解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元知:本来知道。
“元”同“原”。
3.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 但悲:只是悲伤。
5. 九州同:祖国统一。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6.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7. 北定:将北方平定。
8.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9.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0. 无忘:不要忘记。
11.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三、解析与赏析。
陆游这首诗那可相当感人呢。
你想啊,他都快死了,觉得啥都要成空了,可心里就放不下一件事儿,就是国家还没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他说自己知道死了就啥都没了,可就是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啊。
这就像你特别想要一个玩具,一直没得到,到快闭眼了还惦记着呢,不过他惦记的可是国家大事啊,这境界可高多了。
然后他还对儿子们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说等朝廷的军队哪天把北方收复了,你们祭祀我的时候可别忘了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这就好像他到死都不甘心,还想在九泉之下听到国家统一的喜讯呢。
陆游一生都盼着国家能恢复失地,这诗里满满的都是他的爱国情怀,就像一团火,烧得旺旺的,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字词解释。
1. 临安: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南宋的都城。
2. 邸:旅店。
3. 休:停止。
4.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5. 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6. 游人:这里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7. 直:简直。
8.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三、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特别有意思,也很有讽刺意味。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你看,这临安城啊,到处都是青山,楼也是一座挨着一座,西湖边上呢,那些人唱歌跳舞就没个停的时候。
12课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1.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解析。
- 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这就像是陆游在和你唠家常一样。
他说啊,人一死就啥都知道没了,这“元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就像我们知道人走了就带不走任何东西,这是很自然的想法。
- 但是呢,下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这里就突然一转。
他虽然知道死了啥都没了,可心里还是很难过啊,为啥呢?因为他看不到国家统一了。
“九州”就是指全中国,当时宋朝的领土没有完全统一,被敌人占了不少地方呢。
陆游一生都盼着国家能完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 再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就是宋朝的军队,他盼着宋朝的军队有一天能向北进军,把中原地区给收复回来。
他都想好了,等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家里人祭祀他的时候可别忘了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这就好像一个老人,临死前还心心念念着一件大事,还不忘叮嘱子孙。
从这里可以看出陆游对国家的爱是多么深沉,都到死了还放不下这件事呢。
1.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 解析。
- 开头“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的画面可美了。
你看啊,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山,近处是一座接一座的楼阁,这是多么繁华的景象啊。
就像我们去旅游看到特别美的景色一样。
- 可是下一句“西湖歌舞几时休”就有点讽刺的味道了。
西湖边啊,那些达官贵人整天就知道唱歌跳舞,这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这就像在说,你们这些人啊,国家都还没完全安定呢,你们就只知道玩乐。
- “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不只是自然界的风,还指那种纸醉金迷的风气。
这种风气把那些在杭州游玩的人都弄得醉醺醺的,整天就沉浸在这种享乐之中。
- 最后“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可是狠狠的一击啊。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被敌人占领了,这些人在杭州,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一样,整天吃喝玩乐,根本不想着收复失地,就好像忘记了自己的国家还不完整呢。
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月夜忆舍弟》1.作者:白居易2.内容概述:诗人夜晚思念舍弟,回忆他们在故乡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3.主题:家庭情感、怀旧之情。
4.诗句分析:a.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描绘战争时期孤独的军旅生活,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思念。
b. “挂席卧看牵牛星,衣冠简慎独立行。
” 强调主人公对学业的专注和对礼仪的尊重。
c. “谢安频入辇破冰,关羽扶还挂月明。
”通过谢安与关羽的比喻,表达了对舍弟高尚品德的赞美。
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1.作者:苏轼2.内容概述:描绘了江南水乡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在此生活的情景。
3.主题:自然美、人文景。
4.诗句分析:a.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水产资源。
b.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述了渔民的朴素生活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c.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呈现了江南地区葱绿的草地和浓郁的自然气息。
三、《山行》1.作者:杜牧2.内容概述:描绘了一位行走山间的旅行者的感受和心情。
3.主题:山水景观、旅行心情。
4.诗句分析:a.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描绘了山路的崎岖和云雾的美妙,显示了山行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描绘了秋天的山林美景,以及行走者在此停车休息时沉浸在红叶美景中的心情。
c. “山寺钟鸣昼不眠,野径晴霞白日短。
”描绘了行走者在山寺附近遇到的宁静和祥和氛围,表达了赞美和享受自然美的情感。
总结: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家庭情感和旅行心情的细腻描绘,这种细腻和美妙的描写方式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更能让我们沉浸在诗人的感受和情感之中。
古诗的美好意境可以激发我们对自然、对家庭、对旅行的热爱,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种无形的美学享受。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领略其中的艺术美感和情感共鸣,以此启迪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以下是五年级上册12 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2.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
其诗大多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担忧。
3.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ān),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二、生字组词祭(祭拜)(祭祀)乃(乃翁)(乃至)熏(熏陶)(熏染)杭(杭州)(苏杭)亥(亥时)恃(恃才傲物)哀(悲哀)(哀伤)拘(拘束)(拘谨)三、多音字降:jiàng(降落)xiáng(投降)四、古诗理解1.《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题临安邸》: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己亥杂诗》: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五、问题归纳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2.《题临安邸》一诗中,“暖风”和“游人”各有什么含义?“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3.《己亥杂诗》中,诗人是如何抒情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中国到处是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后两句作者表明自己的心志,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以下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 课古诗三首的诗意:
《示儿》: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诗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南宋朝廷收复中原,但他知道这已经不可能实现,因此留下遗嘱,希望儿子在将来能够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题临安邸》: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通过对临安城歌舞升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中的“暖风”和“游人”象征着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和醉生梦死,而“西湖歌舞几时休”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局面的无奈和悲愤。
《己亥杂诗》: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通过对离京时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中的“离愁”和“浩荡离愁白日斜”表达了诗人离京时的不舍和感慨,而“吟鞭东指即天涯”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国家的希望。
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12 唐诗五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
一:指导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gāo) 徙.倚(xǐ) 驱犊.(dú) 萋.萋(qī) 燕.然(y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历历:分明的样子。
长河:黄河。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3.作者简介
①王绩(约589—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官宦世家,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②崔颢(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③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祖籍山西祁县,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擅书画,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背景介绍
《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以及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是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5.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诵停顿。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学法指导一: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学法指导二: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月:思乡、怀人。
菊:隐逸、清高。
莲:超凡脱俗。
梅:高洁。
兰:高洁、隐士。
松:坚贞、不屈。
竹:正直、虚心。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凄凉哀伤、乡思。
鹧鸪:离愁别绪。
寒蝉:思乡、离愁别绪。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柳:送别、思念。
雁:思乡。
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
阑干:思念、寂寞、离愁。
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二学习《野望》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名句赏析。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两句的妙处。
【交流点拨】
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交流点拨】
这两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祥宁静。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步骤三学习《黄鹤楼》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
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2.名句赏析。
(1)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景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
这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笔锋一转,转而写诗人眼前登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2)尾联中的“烟波”一词妙在哪里?
【交流点拨】
“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
步骤四学习《使至塞上》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终于碰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2.名句赏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交流点拨】
一“征”一“归”,一“出”一“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
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情感复杂。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交流点拨】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
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
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黄鹤楼》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诗人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涤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寂寞伤感的情绪。
2、课外搜集王绩、崔颢、王维的诗歌赏读。
【附:板书设计】
野望
首联——远望、徘徊——百无聊赖颔联——暮中所见秋色,落晖
颈联——牧人,猎马——远景近景搭配
尾联——无言、高歌——孤独无依静态动态结合
黄鹤楼
首联——鹤去楼空——怅然若失颔联——物在人非——世事茫然颈联——绿树芳草——引发乡愁尾联——落日暮江——烘托乡愁
使至塞上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颔联抒情——内心抑郁颈联绘景——塞外风光尾联叙事壮丽风光
抑郁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