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35
(新高考)小题必练2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该专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试题多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特点,信息传递的种类及功能等;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知识则多结合当前社会环境热点进行重点命题。
1.(2020年海南卷·9)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0)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3.(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24)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A.CO2;参与分解作用B.碳酸盐;参与呼吸作用C.含碳有机物;参与光合作用D.CO2;参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2.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程标准素养要求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1.生命观念:认同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社会责任:运用信息传递的作用,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对有害动物的控制。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种类2.信息的传递(1)传递种类:生物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2)传递过程①信息产生的部位——信息源。
②信息传播的媒介——信道,空气、水以及其他介质均可以传播信息。
③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信息受体,动物的眼、鼻、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如光敏色素)等可以接收多样化的信息。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果能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1)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2)生物防治:有些是利用信息来发挥作用。
举例如下:①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
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③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1)“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都属于物理信息。
()(2)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3)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之间。
()(4)动物的行为特征,主要指各种动作,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5)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花开时间是对信息传递的应用。
()答案:(1)×(2)√(3)×(4)√(5)√知识点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三种信息的比较项目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来源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生物的生命活动动物感受对象或部分动物的眼、耳、皮肤等器官,植物的叶、芽或细胞中的特殊物质等植物、动物同种或异种动物个体2.信息传递的具体过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包括5个环节,可以表示为:3.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渠道食物链或食物网食物链或食物网多种途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模式图联系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狗会用自己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高达300到800伏的电压把比自己小的动物电击致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掌握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3、了解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1)概念: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2)举例:蜘蛛网的振动、萤火虫的闪光、植物五颜六色的花等。
2、化学信息(1)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2)举例:昆虫的性外激素吸引异性、狗通过尿液标记领地等。
3、行为信息(1)概念: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蜜蜂的舞蹈、鸟类的求偶炫耀等。
(2)举例:孔雀开屏、蜜蜂跳舞等。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1)例如,许多动物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完成交配,保证了种群的繁衍。
(2)植物的开花也需要接受光信息的刺激,才能在适宜的季节开花。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了生殖过程的正常进行。
(2)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个体前来交尾,完成繁殖后代的任务。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在草原上,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就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2)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兔子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追捕,从而维持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数量的相对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1)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江西省九江市共青金湖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的过程叫做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B.甲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C.乙图所示过程叫做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D.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参考答案:B2. 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参考答案:C3.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取得的科学成就不相符的是A.艾弗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萨克斯——建立了细胞学说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孟德尔——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参考答案:答案:B4. 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的②激素是信息分子③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作用⑤激素作用于其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⑥激素的作用具有持久性,激素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活性⑦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A. ①④⑥⑦B. ①②④⑦C. ①③④⑥D. ①②④⑤参考答案:D激素由无导管的内分泌腺分泌,①正确;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②正确;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如性激素,③错误;激素含量很少,但对动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④正确;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⑤正确;激素作用后就会失活,不能保持很长时间,⑥错误;激素运输到身体各部分,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⑦错误,故选D。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法指导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1.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建立进化与适应观(生命观念)2.分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社会责任)1.结合实例,运用对比分析法辨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结合实例,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建立进化与适应观3.结合信息传递的作用,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承担社会责任自主学习·必备知识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概念通常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①指令、数据与②信号等称作信息。
2.信息流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③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④信息传递,即信息流。
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项目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概念自然界中的⑤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⑥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⑧化学物质动物的⑪特殊行为,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举例萤火虫的闪光、蛛网的振动频率、狼的呼叫声植物的⑨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立物,以及动物的⑩性外激素等⑫蜜峰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来源⑦非生物环境、生物个体或群体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动物的行为特征4.信息传递的三要素(1)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
(2)信道:信息传播的⑬媒介。
如空气、水及其他介质。
(3)⑭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
如动物的眼、鼻、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如光敏色素)等。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⑮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如海豚的“回声定位”,烟草等种子的萌发生长。
(2)种群:生物种群的⑯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如植物开花、昆虫交尾。
2024年高考真题生物(湖北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制醋、制饴、制酒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
醋酸菌属于好氧型原核生物,常用于食用醋的发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用醋的酸味主要来源于乙酸B.醋酸菌不适宜在无氧条件下生存C.醋酸菌含有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酸的酶D.葡萄糖在醋酸菌中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答案】D【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食用醋的酸味主要来自醋酸,醋酸学名乙酸,A正确;B、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不适宜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B正确;C、在制醋时,缺失原料的情况下,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醋酸菌体内含有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酸的酶,C正确;D、醋酸菌属于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因此没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2.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根据以上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B.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C.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D.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答案】B【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完整整体。
信息的传递可以帮助各组成部分实现良好的协同作用,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和繁荣。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帮助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及时发生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种群体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这种协同作用依赖于各个生物种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例如,在食物链中,食肉动物靠捕食草食动物得到食物,而草食动物则依靠草木生长得到食物。
这些动物之间必须及时传递信息,以确保食物链的顺利进行。
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食物链上的其他环节也会受到影响,最终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促进物种的适应和进化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物种的适应和进化是不断发生的。
信息传递可以帮助不同物种之间共同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某个环境中有一种新的食物源,通过信息传递,其他物种可以及时了解到这个变化,从而开始更有效地寻找和获取这种新的食物,最终实现适应环境的变化。
此外,信息传递也可以帮助物种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帮助物种进行进化和适应环境。
三、帮助处理生态系统中的问题生态系统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污染、自然灾害等。
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将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害。
信息传递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
例如,如果某个河道受到了污染,及时发布信息,将能够帮助野生动物及时躲避污染区域,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总之,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及时的信息传递,不同的物种可以更加良好地协同作用,进化和适应环境。
同时,也有助于处理生态系统中的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创造一个美好、健康的未来。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概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传递是指生物个体之间或与环境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流而实现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发生。
首先,生物体之间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包括声音、视觉、化学信号等。
动物之间的交流通过声音和视觉信号,包括动物之间的叫声、舞蹈、羽毛的颜色等。
植物也通过化学信号来进行信息传递,例如释放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以吸引昆虫传粉。
这些信息的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生物体识别同种或异种,协调行为和实现繁殖等生活活动。
其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体通过感知和响应环境中的信号来适应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和行为。
例如,动物通过感知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来决定适宜的栖息地和行动方式。
植物通过感知光照强度和方向来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和开花等生理过程。
此外,信息传递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和相互作用网络在生态系统中传播。
食物链中的信息传递是指食物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转移过程。
食物链中的捕食者通过捕食其他生物而获得能量和养分,从而传递能量和信息给下一级消费者。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也可以通过信息传递来实现,例如合作、竞争和捕食等关系。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信息能够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和扩散,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生物体和环境相互影响的重要机制。
它不仅帮助生物体识别同类和异类,协调生活活动,还通过食物链和相互作用网络传递能量和信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了解和研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机制对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有效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和安排方式,它对于读者来说具有指导作用,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有关生物之间互动的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彼此依存,因此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1. 生物化学信号传递化学信号传递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信息传递方式之一。
在生物中,信号分子包括激素、营养物质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它们可以在生物体内以化学方式传递信息。
例如,植物通过释放植物激素来控制其生长和开花时间,这些激素可以影响周围的植物,使其自身进行相应的生长和发展。
2. 声音信号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许多动物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例如,鸟类可以通过鸣叫来吸引配偶、预警、交流等,享有严格的规律与各自的特定含义。
海豚和鲸鱼也可以通过发出高频声波来进行通讯,并与同伴进行距离定位和捕食。
3. 视觉信号传递视觉信号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信息传递方式。
例如,某些昆虫可以根据花卉颜色、形态和气味来识别它们的食物来源;猎食动物可以使用视觉信号来追捕猎物。
4. 化学信息传递许多动物通过化学信号传递来传达信息,特别是在同种群内。
例如,许多昆虫可以使用信息素来吸引或诱导同种群个体的行为,或者用于表示它们的领地或配偶资格。
综上所述,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因为它参与了许多生物之间的交互。
信息传递可以协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过程,如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物种互动以及环境反应。
它可以帮助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适应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对各种信息传递途径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维护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80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2·湖南·高考真题)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
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2.(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
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3.(2021·江苏·高考真题)某地区积极实施湖区拆除养殖围网等措施,并将沿湖地区改造成湿地公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公园生物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公园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在繁殖季节,白鹭求偶时发出的鸣叫声属于行为信息D.该湿地公园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4.(2021·福建·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态茶园管理措施的分析,错误的是()A.使用诱虫灯诱杀害虫,可减少农药的使用B.套种豆科植物作为绿肥,可提高土壤肥力C.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修剪茶树枝叶通风透光,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5.(2020·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
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2)过程图解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越大。
②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
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富集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反复利用单向流动、逐级积累、全球性形式光能→化学能→热能无机物↔有机物不易分解或排出的重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过程沿食物链(网) 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往复循环沿食物链(网)联系①在群落中它们的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且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③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返的动力,也是生物富集的动力;④某些物质在沿食物链(网)流动时会发生生物富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生物圈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妙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
而在这其中,信息传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如同无形的纽带,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信息传递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或者生物与环境之间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过程。
这种信息的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声音、颜色、气味、动作等等。
比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当一只兔子发现了附近有狼的踪迹时,它会通过快速奔跑和发出特定的叫声向同伴传递危险的信息。
其他兔子接收到这个信息后,会迅速躲藏起来,从而避免被狼捕食。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例子。
再比如,蜜蜂通过“舞蹈语言”来传递花蜜的位置和距离等信息。
当一只蜜蜂发现了丰富的花蜜源时,它会飞回蜂巢,然后以特定的舞蹈方式告诉同伴花蜜的方向和距离。
同伴们根据它的舞蹈,就能准确地找到花蜜的位置。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信息传递有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对于许多动物来说,寻找食物、配偶和适宜的栖息地是生存和繁衍的关键。
通过信息传递,它们能够更有效地获取这些资源。
例如,一些鸟类在繁殖季节会通过特定的鸣叫声来吸引异性,从而完成交配和繁殖后代的任务。
其次,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不同物种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影响它们之间的竞争、捕食和共生关系。
比如,一些植物会释放化学物质,向周围的其他植物传递自己受到害虫侵袭的信息。
周围的植物接收到这个信息后,会提前启动防御机制,以抵御害虫的攻击。
此外,信息传递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个部分发生变化时,通过信息传递,其他生物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信息传递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化学信息传递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
许多动物和植物都会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特点如下:
1. 多元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涉及多种类型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这些信息在细胞内部各部分之间、个体的细胞与细胞、种群内的个体与个体、不同种群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传递。
2.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它可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稳定。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高稳定性的措施包括控制干扰程度、增加物质能量投入和引入本地物种。
3. 应用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用于提高产量和控制有害动物。
在农业生产中,人类对信息传递的研究与利用,主要应用于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以及控制有害动物。
4.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物理过程、化学物质和行为来传递。
5. 内部结构和功能协调: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投入物质和能量,保证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这样的投入可以帮助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使其可持续地为人类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