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 格式:wps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精选14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篇1【教学设想】课程教材研究所8月4日在因特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段文字:“新课标教材和以往语文教科书相比,这套教材有不少创新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名著导读的设计。
它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以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实质上这是一个蕴涵着此次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指向而又为广大师生所忽略的崭新栏目,如何认识它的意义,特别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切身实践,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是此次语文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段文字道出了编者设计“名著导读”的意图,也成为了我们备课的指南。
因此,我们在备这篇名著片断时,尝试着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的心理,体味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5、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2、由对人物的分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索;3、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五课时【教学步骤】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二、任选一章试作点评学生从全书中任选一片断(建议课本节选为佳)进行点评,并阐述选之理由,用自己的心和作品对话。
教学生学会精读。
三、四边互动走近人物在前面略读和精读的基础上,能启发学生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精选15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梗概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夸张幽默),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名言: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
”(指名读,齐读)如此可见,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至关重要。
2、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曾徜徉在童话世界中,也曾遨游在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中。
那么你们是怎样来阅读这些书籍的呢?是呀,读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知道书中写了什么(板书:写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最后悟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板书:为什么写)。
2、今天老师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给你们,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学习梗概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板书:写什么历险2、学习梗概部分,作者是怎样写出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3、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三、赏析精彩片断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128页,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
2、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
)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
——“半夜时分,村里的钟突然当当地响起来……喊着:“大家快起来,孩子找到了!”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通过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培养学生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汤姆·索亚的童年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汤姆的性格特点,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二章:学校生活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学校生活中的主要人物,如严厉的校长、势利的老师等。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汤姆对学校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三章:海盗生涯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汤姆在海盗生涯中展现出的勇敢、聪明、善良等特点。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汤姆在冒险过程中成长的过程。
第四章:寻宝冒险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汤姆在寻宝冒险过程中的表现,如勇敢、智慧、团结等。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汤姆和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第五章:结局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结局,了解汤姆的成长和变化。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到勇敢、善良、正义的品质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课文进行思考。
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观点明确性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6篇)设计思路: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让学生通过略读理解课文,通过精读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2. 创设情境,教育同学们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3. 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感,找到关键语句,学会复述课文。
教学目标:1. 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 认识“墓、执、怖、誓、逮、蔑、津、蔚”8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教学难点:学习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读小说。
课前准备:1. 幻灯片。
2.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会唱《粉刷匠》这首歌吗,一起唱一唱吧。
2. 过渡。
知道这首歌是那部电影的主题曲吗?它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中的主题曲。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外国名著,它一经问世,就以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和影响着全世界的青少年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片段,走近汤姆·索亚。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其他学生画出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词。
1.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展示课件第三屏)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老师带读、抢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3.幻灯出示文中词语。
(展示课件第四屏)4.指定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拟小标题(一)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1.学生读课文,相互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汤姆·索亚的冒险精神和正义感,培养学生勇敢、诚实、善良的品质。
引导学生思考冒险与责任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行为。
教学难点:理解汤姆·索亚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从汤姆·索亚的行为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或节选文本。
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片段等。
学生讨论用的小黑板或白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冒险故事?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们是故事的主角,你们会怎么做?2. 激发兴趣: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冒险的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
这不仅仅是一个冒险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和勇气的故事。
二、新课呈现(20分钟)1.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马克·吐温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故事梗概:概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中的关键场景和人物形象。
3. 人物介绍:重点介绍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故事中的行为。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物形象。
三、深入探究(15分钟)1. 情节分析:选取几个关键情节,如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的冒险经历,引导学生分析汤姆·索亚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阅读选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熟悉的儿歌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
刷完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这首儿歌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中的一首插曲,我们*的孩子也会唱。
这本书在世界上影响甚广。
2.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汤姆的世界,看看他有哪些惊险的经历。
3.简要介绍作品和作者。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马克·吐温的著名作品之一。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演说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萨契尔太太、波莉阿姨、汤姆、贝奇、哈克、道格拉斯寡妇、萨契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选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
先讲述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再描述汤姆、贝奇回来后村里欢乐的场景。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奇在洞中的历险经过。
最后讲述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萨契尔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出示读书要求: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成果。
(1)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说:他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他们在山洞中迷路,贝奇绝望时,他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他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他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立即看望朋友哈克;他是个顽皮的孩子,讲述历险过程时,还不忘大肆渲染一番;他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洞里去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3.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增强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教学难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增强阅读原著的愿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他,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孩子;他,也是一个具有男子气概的孩子;他,就是汤姆·索亚。
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汤姆一起去探险。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二、走进作者,学习词语1.了解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
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
主要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乞丐王子》等。
2.理解词语三、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1. 默读梗概部分,画出文中出现的名字及人物身份,并读流利。
2.结合梗概部分,说一说:本文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3.默读课文,找一找:汤姆经历了哪五次历险?每次历险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这些历险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4. “小海盗”们在岛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说明了什么?5. 在第二次冒险之后,文章写到了彼得案的审理,在审理时,汤姆和哈克出庭作证与上文中的“相互发誓决不开口”矛盾吗?为什么?6. 思考:在写汤姆和贝琪找到出口回家后,为什么还要提到“汤姆说洞中还有逃犯乔埃呢”?7. 速读课文“精彩片段”部分,说一说“精彩片段”大致在“梗概”所记述的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
8. 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如何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汤姆·索亚历险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背景与教学目标背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小学阅读教材中的重要篇目。
本教案是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使用部编版《语文》下册,对该篇文章进行的教学安排。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能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理解人物性格和行为。
3.能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领悟作家的表达技巧。
二、教学内容梳理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背景介绍。
2.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情节和结局的了解。
3.文学作品中用语、描写手法及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介绍马克·吐温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背景,留下知识点。
2.分析主要情节:结合故事的主要线索,介绍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以及其他人物的表现。
3.理解小说中的语言表现手法:分析小说中的用语、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4.总结: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总结,理解作家要表达的含义。
教材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中的小说。
在生动讲解小说中的各种语言表现手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制作手链、玩具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化对小说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2.互动法: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度,增强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兴趣。
3.批判性思维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事件和情节进行思考、分析和评判,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评价方式: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和任务。
2.制作相关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3.鼓励学生参加阅读研讨会、读书会。
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析和欣赏小说作品。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三篇篇一【教学构想】课程教材研究所8月4日在因特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段文字:“新课标教材和以往语文教科书相比,这套教材有不少创新之处,其中之一即是名著导读的设计。
它把课外浏览纳入教材编排体系,以突出和强调课外浏览的重要性,实质上这是一个蕴涵着此次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指向而又为广巨匠生所疏忽的崭新栏目,如何认识它的意义,特别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切身实践,以期到达课堂教学与课外浏览融会贯穿、相辅相成的目标,是此次语文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段文字道出了编者设计“名著导读”的用意,也成为了我们备课的指南。
因此,我们在备这篇名著片断时,尝试着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线索,剖析人物形象,心得主人公的心理,体味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的】⑴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⑵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相熟精彩片断;⑶启发学生能扼要剖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⑷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⑸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开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⑴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⑵由对人物的剖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索;⑶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五课时【教学步骤】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浏览《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二、任选一章试作点评学生从全书中任选一片断(建议课本节选为佳)进行点评,并论述选之理由,用自己的心和作品对话。
教学生学会精读。
三、四边互动走近人物在前面略读和精读的基础上,能启发学生扼要剖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采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上讲台交流各自的心得,师作适当点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和全文,掌握汤姆这一人物形象。
4.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作为起始年级的名著阅读教学,教学时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全书,采用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同时结合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把握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性格,能正确流利地复述故事,理解汤姆是一个调皮、勇敢、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教学设想:《汤姆·索亚历险记》,很多学生十分熟悉,所以教学时,设想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交流已知问题,讨论探究深层次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文学常识。
2.阅读全书,能对每个人物说三句评价的话。
3.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预习,交流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一、导入:谈谈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学生交流)让我们与汤姆?索亚一起踏上探险之旅,感受那惊险、紧张的场面吧。
二、展示预习成果1.交流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来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183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那一年正好是哈雷彗星出现的时候。
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
十二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
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并渐渐地着手写作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
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
六年级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积累文中出现的精彩词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研读、小组合作探究及情境模拟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汤姆索亚的勇敢、聪明和善良,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冒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体会他的勇敢和聪明。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和讽刺意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和社会现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软件、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播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动画片断,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看过这部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正音解难。
3.默读课文,思考:汤姆索亚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他经历了哪些冒险?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4.交流讨论,明确文中提到的汤姆索亚离家出走的原因和冒险经历。
教师相机指导。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细读课文,画出表现汤姆索亚勇敢、聪明、善良的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汤姆索亚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他在冒险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对他的历险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幽默元素和讽刺意味,理解这些元素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
4.品读课文,思考:你从汤姆索亚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和收获。
5.感情朗读课文,加深对汤姆索亚性格特点的认识和体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教材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汤姆和他的朋友索亚的一次冒险经历。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勇敢、友情和智慧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垫脚石”、“爬过篱笆”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猜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文章。
(2)教学过程: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回答文章中的问题,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解读文章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
(2)讨论法: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与讨论(3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一: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二:汤姆和索亚遇到了什么危险?问题三:汤姆和索亚是怎样解决危险的?问题四:你觉得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3.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给出正确答案。
(2)教师和学生一起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第一章:汤姆·索亚的童年1.1 学习目标:了解汤姆·索亚的童年背景和性格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汤姆的形象表现出的对自由、冒险的向往。
1.2 教学内容:阅读第一章,了解汤姆·索亚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分析汤姆的性格特点,如调皮、勇敢、聪明等。
1.3 教学活动:1.3.1 学生自读第一章,理解故事背景。
1.3.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汤姆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
1.3.3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氛围。
第二章:汤姆的冒险之旅2.1 学习目标:理解汤姆·索亚对于冒险的渴望,以及他在冒险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2.2 教学内容:阅读第二章,分析汤姆的冒险动机,以及他在冒险过程中的表现。
2.3 教学活动:2.3.1 学生自读第二章,了解汤姆的冒险计划。
2.3.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汤姆的冒险动机。
2.3.3 学生讨论汤姆在冒险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第三章:洞穴探险3.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第三章,理解汤姆在洞穴探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以及他对友谊的珍视。
3.2 教学内容:阅读第三章,分析汤姆在洞穴探险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对好友哈克贝利的关心和帮助。
3.3 教学活动:3.3.1 学生自读第三章,感受汤姆在洞穴探险中的心情。
3.3.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汤姆在探险过程中的勇敢和智慧。
3.3.3 学生讨论汤姆对友谊的珍视。
第四章:汤姆的恋情4.1 学习目标:理解汤姆·索亚在冒险过程中对爱情的认识,以及他在处理感情问题上的勇敢和真诚。
4.2 教学内容:阅读第四章,分析汤姆对贝基的感情,以及他在处理感情冲突时的态度。
4.3 教学活动:4.3.1 学生自读第四章,体会汤姆的内心情感。
4.3.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汤姆对爱情的认识。
4.3.3 学生讨论汤姆在处理感情问题上的勇敢和真诚。
第五章:真相大白5.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第五章,理解汤姆·索亚在冒险过程中的成长,以及他最终勇敢地面对真相的勇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4、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品质,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回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生举手回答)今天老师还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给你们,它就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的四大名著之一《汤姆·索亚历险记》。
(板书课题)这部小说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
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请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2)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小组探究,交流反馈。
(1)课文主要写了这几件事:①孩子们回来前小镇上人们的悲痛心情;②孩子们归来时人们的欣喜;③汤姆·索亚讲述自己和贝奇在山洞遇险的经历;④汤姆·索亚探望生病的小伙伴哈克。
(2)课文主要记叙了汤姆·索亚在山洞历险后返回家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品味精彩(一)品味情节,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
预设1:困难重重的历险1、汤姆讲述冒险的这段经历很精彩。
那么,在山洞里迷了路的汤姆和贝奇是怎样一步步脱离险境的?浏览第4自然段,跟随课文内容,你也来走一走。
2、师小结: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预设2:大悲大喜的人们1、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孩子们归来前后人们大悲大喜的心情?(生举手说)2、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受人物心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课外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课堂导入。
今天给同学们讲一位大作家的故事。
大作家有一次到某地的一个旅店投宿,别人事先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
他在服务台登记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
作家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
结果那一夜作家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的工作。
2、简介作者:这位大作家是谁呢?让我们来认识他吧!课件出示:马克吐温,美国的幽默大师、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的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幽默大师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节选片段。
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封面)4、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了解什么?预设: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历险的?5、看来读一本书,咱们首先要关注书名、作者。
(板书:书名、作者)【设计意图】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为文本的学习埋下伏笔。
板块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这个片段很长,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浏览)2、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梗概,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通过品析“精彩片段”,抓住人物言行、外貌、心理,感悟人物的形象,了解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初知冒险的经历。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1、先板书课题。
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我带来了一段由一本名著改编的动画片,请欣赏。
2、这段动画片来自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的文笔幽默风趣,我们曾在五下年级学过他写的文章——《金钱的魔力》。
(出示封面与作者)3、今天这节课会帮助我们以后更好地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
让我们走进课文,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有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组成。
“梗概”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大概的内容。
二、了解“梗概”1、请大家浏览梗概部分,说一说汤姆经历了哪些冒险呢?交流,点出汤姆前后共经历了5次冒险。
2、出示历险图,这就是汤姆冒险的整个过程,也是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品析精彩读名著不仅要了解梗概,还要品味其中的精彩,课文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精彩细致的片段。
1、师:请你快速浏览这一精彩片段,找一找这个精彩片段是来自哪一次冒险经历。
2、是的,精彩片段写的就是山洞陷绝境的一部分。
3、请你再默读精彩片段,谈谈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语句吗?喜欢吹嘘,聪明过人。
4、在山洞里迷了路的汤姆和贝琪是怎么一步步脱离险境的?出示过程词语,请你浏览第5自然段,排好序。
词组排序(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说说汤姆和贝琪是靠什么走出绝境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
此时的汤姆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信过人、机智聪明、勇于挑战、沉着冷静……。
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设想】课程教材研究所8月4日在因特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段文字:“新课标教材和以往语文教科书相比,这套教材有不少创新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名著导读的设计。
它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以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实质上这是一个蕴涵着此次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指向而又为广大师生所忽略的崭新栏目,如何认识它的意义,特别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切身实践,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是此次语文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段文字道出了编者设计“名著导读”的意图,也成为了我们备课的指南。
因此,我们在备这篇名著片断时,尝试着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人公的心理,体味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5、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2、由对人物的分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索;3、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五课时【教学步骤】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二、任选一章试作点评学生从全书中任选一片断(建议课本节选为佳)进行点评,并阐述选之理由,用自己的心和作品对话。
教学生学会精读。
三、四边互动走近人物在前面略读和精读的基础上,能启发学生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采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上讲台交流各自的感悟,师作适当点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清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与兴趣。
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二、学习梗概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2、学习梗概部分,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墓地试胆量尝试当“海盗”鬼屋寻宝山洞迷路再次入洞寻宝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4、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三、赏析精彩片断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
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
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
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
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
”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
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
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5、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