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4.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 格式:ppt
- 大小:7.98 MB
- 文档页数:49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 1 -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 13 -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 25 - 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34 - 单元活动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 44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1.交通运输的作用:是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
(2)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性质、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建议用时:45分钟)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D.气候高寒,冬季断流2.该流域开发的优势是()A.上、中、下游水能资源均丰富B.石油资源丰富C.天然“黄金水道”D.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1.C 2.C[第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受此影响,长江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第2题,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水量大,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大,有天然“黄金水道”之称。
]读长江流域经济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长江流域是我国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________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A.重庆以下B.宜宾以下C.宜昌以下D.下游地区4.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粮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粮食作物只有水稻B.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C.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D.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5.下列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资源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B 4.C 5.C[第3题,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
第4题,长江流域粮食作物除水稻外还有小麦、玉米;粮食产量约占全国一半;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第5题,长江上游无商品棉基地。
]南水北调工程是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工程路线图,回答6~8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选择题长江上游流域是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因此分类分区综合开发治理是保障长江上游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读长江上游流域功能性分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长江上游流域最为稀少的是( )A.耕地资源B.水能资源C.生物资源D.矿产资源2.下列有关长江上游流域各分区的功能定位,说法正确的是( )A.源头区以流域水体污染防治为主B.深谷区以水能开发和水土涵养为主C.山地丘陵区以水源涵养和动植物保护为主D.三峡库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答案】1.A 2.B【解析】1.长江上游流域是我国主要的资源富集区,有丰富的生物、水能、有色金属、天然气等资源,而长江上游流域地势起伏大,耕地资源较为稀少,其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内,A正确。
故选A。
2.源头区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其主要功能是生态功能应以水源涵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为主,A 错误。
深谷区相对高度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且水土流失严重,功能定位应以水能开发和水土涵养为主,B正确。
山地丘陵区人口集中,经济开发程度较高,经济功能较强,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可突出产业协调发展和资源适度开发,C项错误。
三峡库区应注重库区水体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移民的安稳致富,D错误。
故选B。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是()A.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B.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C.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D.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4.在长江经济带国土开发和保护中要()A.坚持经济发展优先B.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C.适当限制中小城市的发展D.优先发展成渝周边地区【答案】3.B 4.B【解析】3.从图中看,川渝地区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B正确。
与长三角相比,川渝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和技术力量不如长三角,AC错误。
长三角地区水路交通更为便利,D错误。
一、选择题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D.气候高寒,冬季断流2.该流域开发的优势是()A.上、中、下游水能资源均丰富B.石油资源丰富C.天然“黄金水道”D.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详细分析:第1题,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第2题,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水量大,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大,有天然“黄金水道”之称。
答案:1.C 2.C长江沿岸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利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带。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______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A.重庆以下B.宜宾以下C.宜昌以下D.下游地区4.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粮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粮食作物只有水稻B.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C.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D.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5.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详细分析:第3题,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
第4题,长江流域粮食作物除水稻外还有小麦、玉米,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粮食产量约占全国50%。
第5题,长江上游无商品棉基地。
答案:3.B 4.C 5.C上海浦东新区、成渝试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试验区。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范围。
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区域认知)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
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3.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
(地理实践力)4.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
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学习重难点】1.能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
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过程】模块一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1.范围:覆盖_____、江苏、浙江、安徽、江西、______、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
2.地位: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__________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3.区位优势:(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
(2)从全国范围看。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
【思考】据图推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哪个城市群经济最发达,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口、产业结构等角度说明该城市群发展的地理背景。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_______,不搞_______;(2)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_____________发展之路。
2.长江水资源利用及保护:(2)主要问题: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及_________。
(3)保护措施: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___________和水资源保护。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措施:(1)机制: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__________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模块二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能力1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知识检测】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建议用时:45分钟)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D.气候高寒,冬季断流2.该流域开发的优势是()A.上、中、下游水能资源均丰富B.石油资源丰富C.天然“黄金水道”D.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1.C 2.C[第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受此影响,长江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第2题,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水量大,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大,有天然“黄金水道”之称。
]读长江流域经济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长江流域是我国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________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A.重庆以下B.宜宾以下C.宜昌以下D.下游地区4.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粮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粮食作物只有水稻B.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C.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D.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5.下列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资源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B 4.C 5.C[第3题,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
第4题,长江流域粮食作物除水稻外还有小麦、玉米;粮食产量约占全国一半;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第5题,长江上游无商品棉基地。
] 南水北调工程是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工程路线图,回答6~8题。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拔高训练一、选择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解析:1.考查城市区位条件。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中属于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六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合肥、南京、杭州为省级行政中心,符合“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的特点,D项正确。
六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宁波两个海港,A项错误;长江沿岸的城市只有南京和上海,B项错误;长江口的城市只有上海,C项错误。
2.考查读图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设问“以上海为核心”。
从图中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离上海较远,位于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的边缘位置,B项正确。
Ⅳ型城市中,一个位于上海西北,四个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区,空间分布上不具备均衡性、集中性和对称性。
3.考查城市化。
2016年升级的城市包括从Ⅱ型升到Ⅰ型的苏州、杭州和宁波;从Ⅲ型升到Ⅱ型的扬州和嘉兴;从Ⅳ型升到Ⅲ型的舟山。
其中苏州、杭州、嘉兴、宁波空间位置上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明显,A项正确。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B、D两项错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城市性质和其他城市有很大区别,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