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超链接是网页中最显著的特征,也是网页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部分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与地位网页的学名是HTML(即:超文本文件),从本质上说网页只是一个文本文件,超文本的意思即含超级链接的文本文件。
网页中所有丰富的元素都是通过链接实现的,用一段文本文件告诉浏览器图片或者声音的位置,然后浏览器会自动加载到网页中显示,但网页本身仍然没有嵌入任何非文本的文件。
超链接是网页赖以存在的基础。
理解超链接的原理、熟练地使用超链接是一个合格的网站建设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本课与前后内容的关系学习超链接的相关知识,是对前面几课制作的几个孤立网页的有机整合。
只有通过超链接,由网页组成的集合才能被称作网站。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超链接的概念。
理解导航栏在网页设计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超链接的一般过程;熟练掌握将链接指向站点内、站点外和电子信箱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网站内设置导航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网页素材、建立不同的链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万物皆有联系,加强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和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至于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迷失方向。
本课的重难点重点:“创建超链接”对话框;标签链接。
难点:导航栏的设置。
本课的课时分配建议一课时教学策略设计建议教法建议本课是第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建议采用将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级别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务。
其中包括:站点内的超链接、到外部站点的超链接、到电子邮箱的链接和到应用程序或文档的链接,以及选择不同的网页素材(文字、图片)作为链接对象的操作方法。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实时进行网页的预览,以体验不同链接的不同作用。
对实践中遇到的如Outlook Express的使用问题,教师可在讲解知识点时做简单介绍。
《设置超链接》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超链接的基本观点,掌握在文档中添加超链接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设置超链接,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超链接的奇奥效果,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在文档中添加超链接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超链接的作用,并合理运用。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打印好的样板文档、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超链接操作素材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个没有设置超链接的网页和一个设置了超链接的网页,让学生观察并比照两者的不同。
2. 引导学生思考超链接的作用和如何设置超链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索1. 讲解超链接的观点、作用以及分类。
2. 介绍超链接的两种基本类型: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以及如何创建这两种链接。
3. 介绍超链接的路径和目标,让学生了解超链接指向的目标地址以及如何设置。
4. 讲解超链接的注意事项,如链接到错误的页面会导致死链接,影响网页的正常运行。
(三)实践操作1. 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网页,其中包含一些需要设置超链接的元素,如文字、图片等。
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网页中的元素设置成超链接。
3.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4. 鼓励学生尝试应用不同的超链接类型和目标,丰富网页内容。
(四)作品展示与评判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作品的亮点和创新的地方。
2. 组织学生互评,从超链接的设置、网页布局、创意等方面进行评判。
3. 教师进行总结性评判,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指出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室小结与延伸1.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为自己或他人的博客、网站设置超链接。
3. 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尝试设置不同类型的超链接,提高实践能力。
《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超链接的基本观点和作用。
2. 掌握在文本、图片及网页中建立超链接的方法。
3. 学会测试和修复超链接的基本技能。
4. 培养细致耐心地操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在各种媒体资源中插入超链接。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设置超链接,并测试其有效性。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网络教室,电脑及互联网。
2. 准备一些有超链接的网页和图片。
3. 制作一些有错误的超链接,以便在教学中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提前为学生们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超链接,以及它在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准备教学用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台等。
(二)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们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说明超链接的基本观点。
2. 展示几个常见的超链接案例,让学生们观察并尝试点击,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建立超链接。
(三)新课教学1. 讲解建立超链接的基本步骤:确定目标文件、选择链接位置、插入链接、测试链接等。
2. 针对不同的文件类型,如文本、图片、视频等,分别介绍如何建立不同类型的超链接。
3. 介绍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链接到同一文件夹内的文件、批量建立链接等。
(四)实践操作1. 给学生们分配实践任务,让他们尝试自己建立一些简单的超链接。
2.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解答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展示学生们作品中的优秀案例,并给予点评和建议。
(五)教室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建立超链接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引导学生们回顾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六)课后作业1. 给学生们安置一些与建立超链接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帮助他们稳固和深化教室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尝试建立不同类型的超链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超链接的基本观点和作用。
2. 掌握在文档中创建超链接的方法。
3. 学会链接到不同的目标位置,包括同一文档的不同位置、不同文档、网页等。
4. 理解超链接对增强文档交互性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在文档中创建超链接的方法,以及如何链接到不同目标位置。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选择链接目标,以及如何处理链接错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个已存在的文档、网页和文件作为示例,以便学生参考。
2. 准备教学PPT,包括超链接的基础观点、创建方法、不同链接目标示例等。
3. 准备白板笔和白板,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准备一些常见链接错误的示例,以便讲解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准备好教学PPT,设计好教学流程。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教室展示。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超链接的了解水平,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1. 展示一张包含多个网页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浏览所有网页。
2. 介绍超链接的观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超链接的基本原理。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建立超链接,并简要介绍学习目标。
(三)新课教学1. 讲解超链接的基本类型:内部链接、外部链接、锚点链接等,并演示如何建立不同类型的超链接。
2. 介绍超链接的路径和URL,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指定链接目标地址。
3. 讲解超链接的注意事项,如链接地址的正确性、链接效果的设置等。
4. 结合实例,演示如何建立超链接,并邀请学生参与实践,加深理解。
5. 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怀疑,进行解答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室互动1. 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些超链接的建立任务,提高实践能力。
3.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建立超链接的经验和技巧,互相学习。
信息技术《设置超链接》教学设计(通用6篇)信息技术《设置超链接》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复述出超链接的定义,并设置超链接及动作按钮。
通过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的方式,能够总结出设置超链接的方法,自主学习动作按钮的设置。
进一步养成交流合作学习的习惯,乐于与同学分享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设置超链接、动作按钮。
独立完成设置超链接以及设置动作按钮。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1、教师提问:当你在上网的过程当中如果鼠标指向某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手,点击之后呢就跳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学生经过思考会给出答案。
——超链接。
教师再次引导,“想不想让你的幻灯片也可以像网页哪样呢?”学生会积极的配合老师,给出回答。
引出新课——设置超链接2、任务一:畅所欲言,认识超链接教师向学生展示带有超链接的幻灯片,教师点击超链接的地方,学生进行观察。
并且提问:什么是超链接,超链接的目的是什么。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讨论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并根据各小组的回答进行总结讲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超链接就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任务二:设置文字超链接学生对超链接有了认识之后。
教师首先完整的演示文字超链接的设置步骤,并请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
教师操作完成之后,按照原来的分组,各组分别进行超链接的设置。
并提出三点要求:1、用前面我们做的“骆驼与羊的故事”幻灯片来做,指定第1张为当前幻灯片2、指定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设置超链接3、总结设置超链接的步骤。
学生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实时点拨。
学生做完之后,请几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说出设置超链接的步骤。
其它组的`成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将设置链接的步骤展示在PPT上。
小组同学根据PPT上的步骤对先前的作品进行修改或补充。
任务二:设置动作按钮当我们用超链接从第1张跳转到其它的幻灯片时,如果想返回到第1张幻灯片或是它前面的幻灯片,可以通过设置“动作按钮”来实现。
创建超链接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创建超链接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1.理解超链接的概念,了解链接的种类。
2.学会规划网站的各个链接,并正确完成。
3.掌握创建超链接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学过程:在上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熟悉了Internet,那么因特网上若干个网站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引入超链接的概念,并复习超链接的特性)[板书] 第七节创建超链接一、链接的概念和种类创建了WEB站点后,需要在页面间建立超链接才能把单个的页面有机联系起来。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书签链接到本页的特定位置或链接到其它页面,也可以通过创建图像映射建立链接,使WEB保持动态的特性和不断更新的特性。
链接是网页制作中的重要技术,也是WWW能够流行的主要原因。
根据链接对象的不同性质,可以将链接分为四种:1.同一页面内部的链接2.不同页面之间的链接3.链接到WEB页4.建立图像映射。
这些链接是如何建立的呢?[板书] 二、建立超链接超链接可以定义在文字中,也可以定义在图片上,甚至是图片中的.局部位置上。
无论建立何种链接,都要先选定文字或图形作为链接源,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超链接”按钮,打开“创建超链接”对话框,再进行相应设置即可。
1.在同一页面建立链接。
[演示例1] 打开huanba网站中的questins.ht网页,对其中的“返回页首”图形建立链接,链接到同页页首。
在“预览”状态下,单击“返回页首”图形,让学生观察链接的结果。
[提问] 如果直接链接到同一页,链接的目标位置在哪儿?(页首)[提问] 如果网页较长,想链接到网页中间的某一特定位置,应该如何操作呢?引导回答:必须将这些特定位置标记出来,引入书签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如果页面较长,需要通过滚动条的移动进行顺序浏览。
有时只需阅读网页中的某一段文本,通过滚动条则显得很不方便,这时,为了便于浏览和管理,可以在页面中加入书签,将几个希望跳转到的特定位置标志出来(通常与网页中的小标题一致),这样,访问者单击页面顶端的标题,即可将其所链接的书签所在位置的文本显示在屏幕上。
设置超链接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使用HTML标记语言创建超链接;3.能够在网页中使用超链接进行导航和访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2.HTML标记语言中创建超链接的方法;3.在网页中使用超链接进行导航和访问。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通过展示一个网页上的超链接,引导学生思考超链接的作用和意义;2.让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在使用互联网时经常使用的超链接。
步骤二:讲解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1.讲解超链接的定义:超链接是网页中的一种元素,它可以将一个网页链接到另一个网页、文件或者位置;2.介绍超链接的作用:超链接可以实现网页之间的跳转,方便用户导航和访问。
步骤三:HTML标记语言中创建超链接的方法1.介绍HTML中创建超链接的标记:<a>标签;2.讲解<a>标签的基本语法结构;3.说明<a>标签中常用的属性,如href、target等。
步骤四:在网页中使用超链接进行导航和访问1.通过示例代码演示如何在网页中创建超链接;2.指导学生实践,并举例说明如何设置超链接的目标网页、打开方式等。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创建一个包含多个超链接的网页;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并使用超链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投影仪;2.环境已配置好的计算机;3.互联网连接。
五、评价与反馈本节课的评价与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2.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4.学生对超链接的作用和使用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HTML标记语言的其他元素和属性;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不同类型的超链接,如图片链接、锚点链接等;3.建议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创建一个个人网页。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能够使用HTML标记语言创建超链接,并能够在网页中使用超链接进行导航和访问。
电子工业版(内蒙古)信息技术六下第13课《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建立超链接》是电子工业版(内蒙古)信息技术六下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超链接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在文档中建立和应用超链接。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整合和传递,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超链接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超链接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超链接的概念,掌握超链接的作用,学会在文档中建立和应用超链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信息时代的主人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超链接的概念、作用以及在文档中建立和应用超链接的方法。
2.难点:如何灵活运用超链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超链接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答疑解惑。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包含超链接的文档示例,用于讲解和演示。
2.教学工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包含超链接的文档示例,引发学生对超链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超链接的概念、作用以及在文档中建立和应用超链接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具体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对超链接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超链接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超链接教学设计方案第五课为幻灯片添加超链接——“幻灯片之间的超链接”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学情分析1、课题:第五课为幻灯片添加超链接——“幻灯片之间的超链接”△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安排在河北省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单元,共分五课:第一课我的第一张幻灯片;第二课为幻灯片插入图片;第三课让幻灯片“说话”;第四课让幻灯片动起来;第五课为幻灯片添加超链接。
△“第五课为幻灯片添加超链接”共有三个大框题:一、幻灯片之间的超链接;二、幻灯片与其他文件或网页的超链接;三、插入动作按钮。
我把“第五课为幻灯片添加超链接”分成两个课时来和学生共同学习。
因为一方面我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差,另一方面他们学期初刚接触“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这部分内容,而且“第五课为幻灯片添加超链接”是这部分内容中较难理解的内容。
同时,我认为第五课第一课时“幻灯片之间的超链接”,虽然看起来内容不多,但是第五课知识的重点、难点几乎都集中在第一课时。
所以将第五课分成二个课时,而且第一课时的内容少而精。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主要以兴趣为动力,由任务来驱动,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所以只有经过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才能真正使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国际教育界也提出: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在“丹顶鹤”文稿的幻灯片之间添加超链接。
2、对已添加的超链接进行修改,达到满意。
3、删除不需要的超链接。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之间互助互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超链接的教案汇总一篇超链接的教案 1超链接的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1.为文本对象建立外部网站、本地文件和电子邮箱地址等四类超级链接;2.为图片对象建立超级链接(包括热区链接)。
3.建立书签链接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明确超级链接的意义。
(2)掌握创建超链接的一般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和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教材内容分析网站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把大量的页面和信息通过各种链接组织起来,单击含有超级链接的文本或图片,可以实现页面的跳转。
而如何将一个个独立的网页及页面中的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本课的主要任务。
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建立超链接的方法,难点是通过探索理解超链接的特点和意义;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首先回顾并结合浏览网页作品引入新课,让学生体验超级链接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出超链接的概念、链接的.种类,然后给出创建超链接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师通过制作的网页教学课件的辅助,引导学生以任务驱动形式有选择地自主学习。
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网页课件演示与学生自主浏览相结合,通过讲、练、体验、评价指导等手段让学生学会分析并制作超链接。
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过程那什么是“超链接”呢?我们在浏览网页时,经常会发现当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些文字或图片时,它就会变成一只“手”,这时单击鼠标就可以打开另一网页了或转到另一个位置。
这就是页“超链接"方式。
没有链接就没有WEB网的生命力,正是由于有了"超链接",因特网才会变得如此神奇,如此富有魅力!回顾:由网上冲浪引入课题。
师:上网简单而有趣,那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够在网上跳来跳去像冲浪一样吗?这是因为网页使用了超越空间界限的法宝——超级链接。
五年级信息上册第8课设置超链接教案人教版[五篇范例]第一篇:五年级信息上册第8课设置超链接教案人教版第 8 课设置超链接教学目标:1、学会设置超链接。
2、掌握设置动作按钮的方法。
3、学会打印幻灯片。
重点难点:目标1、2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网页中的超链接一样,在演示文稿中设超链接,可以在放映时方便、快速地展示相关的内容。
一、设置超级链接。
1、可为选定的文字、图片等对象进行超链接。
2、[动手做]:设置文字的超链接。
操作:打开文稿——选定文字——幻灯片放映、动作设置——超级链接到……——确定。
3、其作用是:从一张纪灯片,跳转到指定的下一张幻灯片上。
二、设置动作按钮。
1、为控制幻灯片的播放顺序,可设置一些动作按钮。
2、[动手做]:在幻灯片中设置动作按钮。
操作:打开演示文稿并指定当前幻灯片——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动作设置——超级链接到……——确定。
三、链接到文件或网页。
1、为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超链接到本地文件或网上的网页。
2、[动手做]:为幻灯片与WORD文档建立链接关系。
操作:选定对象——动作设置——超级链接到……——确定。
3、[动手做]:把文字“骆驼和羊的故事”链接到网页上。
操作:选定对象——插入——超级链接——插入超级链接(网页地址)。
四、打印幻灯片。
1、[动手做]:打印幻灯片。
操作:文件——打印……——确定。
2、了解:演示文稿的打包与解包。
五、小结。
学生小结:[我的收获] 教师小结:……。
六、课后练习P65 1-5题。
[课后记]:单元学习评价:P66-67一、评价表。
(学习本单元的成绩和收获自我评价)二、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5题单元小结:P68一、演示文稿:.PPT二、制作演示文稿:空白——版式——模版三、几种工作模式: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放映、幻灯片浏览四、放映幻灯片。
第二篇:《设置超链接》参考教案设置超级链接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超链接 2.能力目标学会建立文本超级链接;学会设置超级链接的打开方式;学会设置不同对象的超链接。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插入超级链接信息技术教案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插入超级链接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与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插入超级链接的具体方法及其教学价值。
一、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1. 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Word和PowerPoint是常见的办公软件,在编辑教案时可以利用其插入超级链接的功能。
首先,选择需要超链接的文字或图片,然后在软件的菜单栏中找到“插入”选项,选择“超级链接”或“链接”,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需要链接的网址即可。
2. 利用教学平台: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如Google Classroom、腾讯课堂等,这些平台通常都支持插入超级链接。
在编辑教案时,选择需要链接的内容,点击相关工具栏中的“插入链接”或“添加超链接”按钮,输入正确的网址即可。
3. 使用教学软件:一些专业的教学软件,如Prezi、Nearpod等,提供了丰富的交互功能,其中也包括插入超级链接。
在编辑教案的过程中,选择需要链接的元素,点击相关按钮或菜单,输入网址并保存即可。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插入超级链接的教学价值1. 拓宽学生信息获取渠道:通过插入超级链接,教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与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获取多元化的信息。
这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信息素养。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插入超级链接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点击链接进一步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3. 丰富教学内容形式:插入超级链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形式和呈现方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超级链接插入到多媒体资料、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中,让学生通过点击链接来进行观看、听取相关内容。
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建立超链接本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超链接的概念,理解导航栏在网页设计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会在网页中插入超链接和导航栏;掌握将链接指向站点内、站点外和电子邮箱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万物皆有联系,互相影响,或此消彼长,或相互促进。
教学方法:自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设置超链接和网站导航栏。
教学难点:设置超链接和网站导航栏。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引入课题: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考虑你的周围有哪些事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我与同桌是同学,我有老师,有父母……学习与探究:一、设置超链接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设置超链接的目的是什么?2.什么是超链接?3.超链接有哪几种类型?教师总结:目的:使网页之间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能够很容易地从一个网页到达另一个网页。
定义: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
类型:站点内的链接、到其他网站的链接、到邮箱的链接、书签链接。
步骤:“插入”------“超链接”。
大显身手:根据所阅读内容,在“情感小屋”站点中,建立不同类型的链接。
二、设置网站导航栏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考虑:1.为什么要设置网站导航栏?2.什么是导航栏?3.建立导航栏的方法有哪些?三、实践与创新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回忆对你帮助较大的1-3人,然后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QQ等通讯工具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2.网页中的文字建立超链接后,会有什么变化?你能改变超链接文字的默认颜色吗?四、展示学生作品,查看链接是否正确。
评价并及时鼓励学生操作过程及结果。
五、小结设置超链接、设置网站导航栏。
六、课后反思。
《设置超链接》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设置超链接”,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在网页或文档中设置超链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升信息检索和知识整合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超链接的概念及作用,掌握设置超链接的基本步骤。
2. 技能与操作:学会在网页或文档中插入、编辑和删除超链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以及规范操作、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过程,评价其是否掌握超链接的设置方法,以及操作的规范性。
2. 作品评价:学生完成一个包含超链接设置的简单网页或文档作品,教师根据作品的完成情况、超链接的设置效果及创意进行评价。
3.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设置超链接的步骤和结果,提升同伴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几个含有超链接的网页或文档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超链接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超链接的概念、作用及设置方法,重点讲解插入和编辑超链接的步骤。
3. 操作示范(5分钟)教师进行超链接设置的示范操作,展示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过程。
4. 学生操作(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操作步骤,自主完成超链接的设置。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超链接设置的重要性和操作要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超链接设置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个实践性的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或文档,并在其中设置至少三个超链接。
要求学生注意超链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超链接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同一站点内不同网页间及不同对象上的超链接的制作方法;
3、掌握同一页面中超链接的制作方法;
4、掌握不同站点间超链接的制作方法及E-mail链接的制作方法。
学习重点:超链接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需要选择适当超链接类型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将本节所需材料放到教师机高二学生共享文件夹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浏览网页时,都会发现当鼠标移动到网页上的某些地方时,鼠标指针就会变成手形。
对准单击时,还可以看到网页跳转到了其他网页上或者是网站上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超链接”发挥了作用。
正是由于有了"超链接",因特网才会如此神奇,如此流行!
前面我们已经分小组学习了单张网页的制作,并制作了自己的网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建立超链接,将零散的网页和文件串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下载资源
在“网上邻居-->教师机-->高二学生共享”中找到“建立超链接”文件夹并下载到D盘上,
三、预习检测
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超链接是什么?
明确:是链接源到链接目标的链接。
2、链接源及链接的目标指的是什么?
明确:⑴链接源:就是链接的载体,Frontpage中,链接的载体是指显示链接的部分,如文字或图片;
⑵链接的目标:是指链接到的位置。
既可以是文件、网页,也可以是网页中的某个位置以及电子邮件的地址。
3、常见的超链接有哪几种?
⑴到网页或文件的超链接;
⑵到外网站的超链接;
⑶到书签(网页中的某一位置)的超链接;
⑷到E-mail的超链接;
四、演示操作建立到网页的超链接(资源在刚下载的“建立超链接”文件夹中)
用FrontPage打开“神奇的超链接.htm”,在网页文字“什么是超链接”上建立一个到网页“什么是超链接.htm”的超链接。
1、步骤:
⑴选中文字:“什么是超链接”
⑵执行“插入”→“超链接”,打开“创建超链接”对话框
⑶单击按钮“制作一个指向您计算机上文件的超链接”,打开“选择文件”对话框;
⑷在“查找范围”下找到网页文件“什么是超链接.htm”,单击“确定”按钮
⑸单击“确定”按钮,超链接创建成功。
2、小结:制作超链接的步骤:
⑴选定链接源;
⑵打开“创建超链接”对话框;
⑶选择链接类型并找到链接对象,建立超链接;
五、课堂练习(资源在刚下载的“建立超链接”文件夹中)
上机操作1:到其他网站的超链接
用FrontPage打开“神奇的超链接.htm”,在“百度一下”四个字上建立超链接,链接到。
小结:所有同学已完成了课堂练习,说明我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建立超链接的方法。
值得表扬的是,有部分同学不但完成了任务一,还对网页的文字颜色、字体、对齐等方面做了修饰,使网页变得更和谐、更美观。
六、课堂作业(资源在刚下载的“建立超链接”文件夹中)
用FrontPage打开“神奇的超链接.htm”,然后做上机操作2、上机操作3。
操作2:到本网页某个地方的超链接(书签超链接)
在图片“莲花”上建立到“课堂作业”的超链接
注意:请先在“课堂作业”四个字上插入书签(插入→书签)
操作3:到电子邮箱的超链接
在网页文字“与我联系”上建立与电子邮箱的超链接。
操作4:设置超链接颜色:(完成作业快的同学可以尝试)
点拨:格式→背景,可以改变一般的、已访问的和当前的超链接的颜色。
七、上传作业
1、测试所有的链接是否正确;
2、将“建立超链接”文件夹重命名为自己的名字,
3、上传到“网上邻居-->教师机-->高二1班”中。
八、共同提高
完成了上面所有的上机实践的同学,请你去把别的同学今天的作业下载后打开看一下,给他提提意见,让我们在不断的修改中共同提高!
九:板书
4.3.3建立超链接
一、什么是超链接
二、建立超链接步骤
1、选定链接源;
2、打开“创建超链接”对话框;
3、选择链接类型并找到链接对象,建立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