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内分泌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55
内分泌总论教案内分泌总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掌握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3、了解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激素的分类、合成和释放3、激素的生理作用机制4、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5、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6、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内分泌系统的重要性。
2、讲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
3、分析激素的分类、合成和释放,让学生了解激素的产生和释放过程。
4、讲解激素的生理作用机制,让学生了解激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5、详细介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6、讲解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内的地位和作用。
7、介绍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
四、教学难点1、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需要详细讲解。
2、内分泌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比较多样化,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五、教学反思1、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内分泌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加深学生对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内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内分泌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提高学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内分泌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4、课堂测试: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内分泌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料1、教材:《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参考资料:《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分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3、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等。
内科学——内分泌总论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的系统——内分泌系统。
它就像是一个精细的“调控中心”,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正常运转。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内分泌这一领域的总体情况。
内分泌系统是由一系列内分泌腺和分布在全身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
这些腺体包括大家熟悉的甲状腺、肾上腺、胰岛,还有不太为人熟知的下丘脑、垂体等等。
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就像是身体里的“信使”,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激素的作用可谓是多种多样。
有的激素能调节新陈代谢,比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对维持体温恒定起着重要作用;有的激素能影响生长发育,像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生长;还有的激素能调节生殖功能,比如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过程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来实现。
下丘脑是这个调节系统的“司令部”,它能分泌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作用于垂体。
垂体就像是“传令官”,接收到下丘脑的指令后,分泌相应的促激素,进而调节靶腺的功能。
而靶腺分泌的激素反过来又会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反馈调节,从而保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
这种调节机制就像是一个精妙的“闭环”,确保了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能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运行。
然而,当这个精密的调节系统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内分泌疾病的发生。
比如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患者会出现心慌、手抖、多汗、消瘦等症状;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则会引起甲减,表现为乏力、畏寒、浮肿等。
糖尿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
诊断内分泌疾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的信息。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测定激素水平、进行激素激发试验或抑制试验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等,也能帮助医生了解内分泌腺体的形态和结构,为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症状在现代医学中,内分泌系统疾病是一类较为常见且复杂的病症,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中医内科学在诊治这些疾病的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的。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称之为“消渴病”。
其主要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
在诊治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患者表现为口渴多饮、烦热多汗、舌红苔黄、脉洪数等,多属于上消,即肺热津伤证。
治疗时会采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消渴方加减。
若患者出现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等症状,则多属于中消,即胃热炽盛证。
此时的治疗原则为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常用玉女煎加减。
对于下消患者,若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多为肾阴亏虚证。
治疗应以滋阴固肾为主,六味地黄丸加减是常用的方剂。
若患者出现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等症状,则多为阴阳两虚证。
此时的治疗则需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常用的方剂为金匮肾气丸加减。
甲状腺疾病在中医内科学中也有相应的诊治方法。
比如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多有心悸、手抖、多汗、烦躁易怒、消瘦、突眼等症状。
中医认为,其多由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伤阴津所致。
治疗时会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滋阴养血为主要原则,常用方剂有丹栀逍遥散加减。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出现畏寒、乏力、嗜睡、浮肿、记忆力减退、月经不调等症状。
内分泌系统-名解注:黄色高亮名解为以往考题。
By余轶凡一.组胚1.分泌含氮激素细胞(Nitrogenous hormone-secreting cells)/甲状旁腺细胞的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 of cells of parathyroid gland):分泌含氮激素的细胞,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和被膜包裹的分泌颗粒。
2.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Steroid-secreting cells )/肾上腺皮质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细胞质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嵴线粒体和脂滴,无分泌颗粒。
3.垂体远侧部细胞(Hypophysis pars distalis cell):包括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嫌色细胞。
4.嗜酸性细胞(oxyphil cell):5.嗜碱性细胞6.嫌色细胞7.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的分类:同上8.腺垂体的分区(subdivision of adenohypophysis):腺垂体分为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9.垂体细胞(pituicyte):神经垂体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胞质内含脂滴和脂褐素。
具有支持和营养神经纤维的作用。
10.赫令体(Herring body):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运送至神经垂体,一些分泌颗粒在轴突沿途或轴突终末聚集成团,构成光镜下均质状的嗜酸性小体。
11.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垂体远侧部之间的血管系统。
由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初级、次级毛细血管网构成,是下丘脑调节远侧部的桥梁。
12.垂体门脉循环(英文):同上13.下丘脑促垂体区(Hypophysiotrophic area):小神经内分泌细胞散在分布于下丘脑,主要位于室旁核小细胞部和弓状核,细胞所分布的区域称为促垂体区。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2、甲状腺3、甲状旁腺4、胰腺内分泌部5、肾上腺6、性腺7、胸腺8内分泌细胞:分布于脑(内啡肽、胃泌素),胃肠(30多种胃肠肽,如胃泌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胃动素),胰(生长抑素、胰多肽),肾(肾素、前列腺素),肝(血管紧张素原),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NO),心房肌细胞(心房钠尿肽),脂肪细胞(瘦素Leptin)低钾血症病因:1. 摄入缺乏:长期饥饿、昏迷、吸收障碍、神经性厌食2. 排出过多:①非肾性失钾:过多出汗、腹泻、呕吐②肾性失钾: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利尿药、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镁缺失3.钾向细胞内转移:代谢性碱中毒、过量胰岛素使用、大量细胞生成、周期性瘫痪临床表现:1. 心血管:洋地黄毒性耐受下降、心律失常、加重心衰,甚至心脏骤停2. 肌肉:肌无力、疼痛、痉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3. 肾脏:引起加重代谢性碱中毒40~80mmol不等2. 对因治疗:纠正碱中毒、改用保钾利尿剂3. 注意:①禁用洋地黄类药物;②见尿补钾;③氯离子可以提高肾的保钾能力高钾血症病因:1. 摄入过多:高钾食物、含钾药物、输入库存血2. 排除减少:①肾小球滤过下降:急性肾衰竭②肾小管分泌减少:醛固酮减少症3. 钾向细胞外转移:酸中毒、大量细胞坏死〔挤压、烧伤〕、应用高渗药物临床表现:1. 心血管: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2. 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升后降,感觉异常、嗜睡、乏力3. 内分泌:引起加重代谢性酸中毒,胰岛素分泌增加2. 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①输注碳酸氢钠溶液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再参加葡萄糖酸钙可对抗心肌毒性3. 促进钾离子排泄:①排钾利尿剂②阳离子交换树脂③血液透析高渗性脱水病因:1. 摄入缺乏:吞咽因难,重危病人的给水缺乏,断绝水源2. 丧失过多:高热大量出汗、甲亢、大面积烧伤、尿崩、呕吐、腹泻临床表现:轻度缺水:口渴中度缺水:极度口渴。
内科学——内分泌总论在医学的广袤领域中,内科学就像一座大厦,而内分泌学则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楼层。
内分泌系统宛如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调控网络,通过分泌各种激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着微妙而关键的调节。
首先,咱们来聊聊啥是内分泌系统。
它是由一系列内分泌腺体、组织和细胞所组成,包括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等。
这些腺体就像一个个小工厂,不断地生产和释放出特定的激素,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激素,是内分泌系统的“信使”。
它们的种类繁多,作用各异。
有的激素负责调节生长发育,比如生长激素;有的激素参与代谢的调控,像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还有的激素影响着生殖功能,比如雌激素和雄激素。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堪称精妙绝伦。
它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反馈调节系统,就像是一个智能的自动控制系统。
当体内某种激素的水平过高或过低时,身体会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来调整激素的分泌量,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比如说,当血糖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感受到这种变化,然后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血糖的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降低;而当血糖过低时,胰岛α细胞则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升高。
内分泌疾病,是由于内分泌腺体或组织的功能异常、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所导致的。
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有很多,比如糖尿病,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血糖代谢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还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诊断内分泌疾病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比如,怀疑有甲状腺疾病时,可能会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等;怀疑糖尿病时,会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治疗内分泌疾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激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往往需要补充相应的激素,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
而对于激素分泌过多的疾病,则可能需要采取抑制激素分泌、破坏部分腺体组织或者使用药物来对抗激素的作用等方法。
内科学——内分泌总论内分泌系统就像是一座复杂而精密的城市,每个腺体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维持着身体的平衡。
它通过激素这一“信使”来调节我们的代谢、情绪、成长和生殖等各个方面。
简单来说,内分泌就像是一个大指挥家,协调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的生活如同一场和谐的交响乐。
咱们先来聊聊内分泌腺体,这些小家伙们可真是不可或缺。
从脑部的垂体到脖子上的甲状腺,再到肾上腺和胰腺,每一个腺体都有它独特的角色和重要性。
你知道吗?垂体被称为“主腺”,它就像是一个总调度员,发出各种激素指令,影响着其他腺体的工作。
而甲状腺呢,负责制造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简单来说,就是决定你能不能高效地消耗能量,想想看,如果这个腺体出现问题,那可就麻烦了。
再说说胰腺,嘿,这家伙可是与糖尿病息息相关。
它负责分泌胰岛素,帮助我们身体吸收糖分,保持血糖的稳定。
要是胰腺工作不正常,血糖就会飙升,那感觉就像是坐过山车,时而高亢,时而低落,真是让人心慌。
而肾上腺则是身体的“应急处理中心”,在你面临压力时,会迅速释放激素,像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帮助你应对挑战。
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比如说,压力过大、饮食不当或者生活作息紊乱,都可能打乱这一切。
就像一个钟表,齿轮要精准运转,才能显示正确的时间。
倘若某个部分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就会受到影响,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说到这里,咱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了。
激素可谓是内分泌的主角,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功能。
比如,生长激素,顾名思义,主要负责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可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如果成年人也分泌过多,那就可能导致巨人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雌激素和睾酮则与性别特征和生殖相关,雌激素让女性更有女性魅力,睾酮则是男性的标志。
可别小看这些激素,它们的波动能影响情绪,甚至关系到你的心理健康。
许多人在经期前或更年期时,情绪波动较大,往往与激素变化有关,这时候真得多加关心自己,保持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