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 词 欣 赏——李清照作品集[资料]

宋 词 欣 赏——李清照作品集[资料]

宋 词 欣 赏——李清照作品集[资料]
宋 词 欣 赏——李清照作品集[资料]

宋词欣赏——李清照作品集[资料] 宋词欣赏

——李清照作品集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其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一剪梅》这是楼主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为作者与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早年之作~少女情怀~情窦初开。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声声慢》此词作于晚期~靖康之变后~词人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段时期词人所作的词都不复当年的清新可人~风格沉郁凄婉~主要都为抒写其对亡夫的思念和自身孤单凄凉的境况~在漂流境遇中无限伤感~落寞情怀。

《点绛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凤凰台上忆吹箫》此词作于词人丈夫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思念之情。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点绛唇》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栏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此首为当春坏人~盼望离人归来之作。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悦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李煜与李清照词之比较

李煜与李清照词之比较 李煜与李清照,一为亡国之君,一为旷代才女,却同为婉约派,同是词史上的一流大家,两人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古人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二李并称,极受推崇。在我看来,李煜与李清照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人生的经历和词的创作都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在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词的艺术巅峰,走上了词史上一流大家的位置的。 先看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奉宋正朔,开宝八年(975),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赐牵机药,中毒而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靡,常形之于吟咏。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这些后期词作,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其中最著名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当这曲《虞美人》写成之后,拿到七月七日他生日那夜,叫歌伎演唱,饮酒作乐,拨弦弄瑟,名声大振。宋太宗知道后,恨其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国之思,一怒,赐与毒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也许是同情李煜的遭遇,也许是惋惜他的才华,所以就有前人叹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于是就有今人假设历史:如果南唐后主李煜不当皇帝的话,他会怎样?言下之意,似乎李煜只是因为做了皇帝,他的艺术才华才遭到了浪费和毁灭,似乎李煜如果不当皇帝,他就会在文学史上留下更多的杰出作品。 但李煜如果真的不当皇帝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创作颇丰,并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的词人,但他绝不会成为一个有着“词中之帝”美称的一流大词人的,他的词作,也绝不会成为脍炙人口、倾倒历代人的千古绝唱的。因为艺术创作,绝不仅仅靠天才,靠灵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靠的是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否,靠的是人生体验的深切与否。他当皇帝之前写的那些叙写宫廷豪华奢侈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的词作,又有几篇能称得上是“杰作佳构”的传世之作?又有哪一首能够和他做了亡国之君后表现深哀巨痛的血泪之作相媲美呢!而奠定他文学史上杰出地位的成就最高的词作,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二年多时间里创作的,如《虞美人》、《子夜歌》、《望江南》、《清平乐》、《浪淘沙》、《浪淘沙令》、《相见欢》等等,这些词作,无一不是抒写亡国之痛的血泪之作,也无一不是与他做皇帝的经历有关的。 可见,正是有了这一段“国中之帝”的惨绝经历,他才有可能成为风流一代的“词中之帝”,他才有可能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传颂不衰的血泪文字,他短暂的一生才有可能在艺术上取得大成功。而这成功与失败,显然都与他当皇帝的命运息息相关,真是“成也皇帝,败也皇帝”。 王国维《人间词语》评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

李煜、李清照写“愁”之异同

李煜、李清照写“愁”之异同 诗词文本的比较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思维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文本的分析、归纳,求同存异,最终达到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目的,并同时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手段,真正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笔者试从《虞美人》、《声声慢》两首词对“愁思”的抒写出发,从“愁思”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教会学生找到一种全新的诗词阅读鉴赏方法,“将厚书读薄,将薄书读厚”。 一、“愁思”的内容 李煜、李清照愁思的基本内容是“国仇家恨”。写《虞美人》时的李煜早已国破家亡,漫长的囚禁生活开始风干他作为君主的自尊和对亲人的思念。“春花秋月何时了”,他诅咒眼前的一切,娇艳的春花、明朗的秋月,在作者的眼中只能增加他无限的故国之思、忘国之痛;“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颜”泛指故国的宫女,传达出的是作者对娥皇、母亲等亲人的无限眷恋。《声声慢》虽然没有直接写亡国之恨,但全词抒写的是李清照经历坎坷人生后的伶仃孤苦,正

是由于国家的变故、民族的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山河破碎给她留下了抹不去的心灵伤痕。“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因国破从北方寓居江南,见到北雁南飞,便生怀对亡故丈夫赵明诚的怀旧悼亡之情。 同是抒写“亡国之恨、散家之痛”,但由于两人的身份和性别的不同,决定了两人“愁思”在文本中具体表现的内容不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思比作充盈奔流的江水。作为一代帝王,李煜从理性、奔放的男性视角抒发情感,是那么的浓烈、磅礴,给人以独特的厚重感,他的“国仇家很”是如滚滚的江水一般喷涌而出。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虞美人》意象的使用上,“春花秋月”、“雕栏玉砌”打下了吟风弄月、莺歌燕舞的帝王生活的烙印;明月下偌大的故国,还有那无数的后宫佳丽,虽然都是回忆,但也是李煜作为贵胄子弟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身份地位的象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出生在富贵之家的李清照,写“愁思”时,体现出了女性独特的细腻和灵巧。同样是把“愁思”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但李清照的“愁思”如秋日黄昏的细雨,点

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对比

问世间,愁为何物,竟如绵绵江水,从古流到今,从春流到秋,赚得英雄长扼腕,赚得女儿泪湿帕,赚得世人竟白头。且不言渭水河畔、苍苍蒹葭中追寻伊人的秦国少年爱情梦的苦涩,也不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谪仙“白发三千丈,愁缘似个长”的悲愤,我们只读一读亡国之君李煜、文士之女李清照、宰相之子纳兰性德三位词人遗响后世的那些天籁之作,就足以愁煞人了。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 24岁即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时南唐已摇摇欲坠,赵匡胤新建立的大宋对南唐政权虎视眈眈眈,李煜只顾享乐,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作为一国之君,他在政治上无所为,但却是一位艺术天才。“聪颖敏慧嗜书成性,善诗文,兼通书画,更妙于音律”。① 启功也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命世才人踞上游。末路降王非不不幸,两篇绝调即千秋。”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其实,李煜天性本是一位诗人,他生性率直,敏锐善感,风流多情,偏偏被命运推上了乱世君王的宝座,这是南唐的不幸,但却是诗人的大幸,正因为此,南唐很快地亡国了,但文学史上却出现了一位绝少得天才。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李煜前期的词或描写他酣歌醉舞、豪华享乐的宫廷生活,或描写他跟后妃或歌女的艳情生活,或描写缠绵的相思情意,缺乏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带有明显的庸俗气息,格调不高,但后一类比之前二类,较少欢乐的情调和轻佻的意味,而写得惆怅曲婉、哀怨动人。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在饱尝了人生苦难后,他的词更不同于一般士大夫的失意愁闷之作,如《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是李煜被俘之后的反思之作,不仅展示了亡国之时的悲苦情怀,而且追悔了自己当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悔恨之情。又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字字血泪,是发诸胸臆的亡国之音。末二句自问自答,以东流的一江春水来比喻愁情,写出了绵绵无尽又浩渺无边的情思,意境既阔大又深远,引起后世无数读者的共鸣和赞美。清人陈廷焯评云:“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韶集》卷一)无疑道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李煜后期的词基本反映的是这种情绪,所以李煜词的主题乃离家丧国之恨。 继李煜之后,善写缠绵悱恻之愁情的大词家有北宋浅吟“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永,和低唱“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观,而此二位寄情秦楼楚馆,终未识得人间苦难,毫无历史的质实和沧桑感。一变宋词“过于纤弱,气格不足”之风的是光照千古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煜、李清照写“愁”之异同——《虞美人》、《声声慢》文本的比较阅读

李煜、李清照写“愁”之异同——《虞美人》、《声声慢》文本的比较阅读

————————————————————————————————作者:————————————————————————————————日期:

李煜、李清照写“愁”之异同——《虞美人》、《声声慢》文本的比较阅读-中学语文论文 李煜、李清照写“愁”之异同——《虞美人》、《声声慢》文本的比较阅读■ 施建立 诗词文本的比较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思维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文本的分析、归纳,求同存异,最终达到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目的,并同时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手段,真正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笔者试从《虞美人》、《声声慢》两首词对“愁思”的抒写出发,从“愁思”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教会学生找到一种全新的诗词阅读鉴赏方法,“将厚书读薄,将薄书读厚”。 一、“愁思”的内容 李煜、李清照愁思的基本内容是“国仇家恨”。写《虞美人》时的李煜早已国破家亡,漫长的囚禁生活开始风干他作为君主的自尊和对亲人的思念。“春花秋月何时了”,他诅咒眼前的一切,娇艳的春花、明朗的秋月,在作者的眼中只能增加他无限的故国之思、忘国之痛;“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颜”泛指故国的宫女,传达出的是作者对娥皇、母亲等亲人的无限眷恋。《声声慢》虽然没有直接写亡国之恨,但全词抒写的是李清照经历坎坷人生后的伶仃孤苦,正是由于国家的变故、民族的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山河破碎给她留下了抹不去的心灵伤痕。“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因国破从北方寓居江南,见到北雁南飞,便生怀对亡故丈夫赵明诚的怀旧悼亡之情。 同是抒写“亡国之恨、散家之痛”,但由于两人的身份和性别的不同,决定了两人“愁思”在文本中具体表现的内容不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李煜《虞美人》与李清照《声声慢》对比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615392958.html, 李煜《虞美人》与李清照《声声慢》对比教学 作者:王玮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89-01 李煜和李清照,一为词中之帝,一为婉约之宗,在中国词史中可谓是造诣极深,成就极大的两位词人。由于人生经历、生存状态以及审美情趣的接近,他们二人的作品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然而时代、身份、性别及才情的不同又使得他们的作品同中有异。粤教版必修三中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时出现,作者试图通过诗歌比较教学,从语言、手法、情感及篇幅四方面求同存异进行探讨,达到使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词人,把握情感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目的。 1.语言上的异同 同是婉约大家,清丽委婉,真挚直白是李煜和李清照语言的共同点。这两首词都没有难解之语、高深之语,连典故也几乎不用,甚至还出现一些口语化的倾向,却能表难表之意,达难言之情,这与两者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有着很大关系。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神秀也",李清照的词亦是如此。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九字一气直下,格调极高,气势极大。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对叠词构成四重境界,妙绝千古。 2.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由于帝王的身份,李煜在词中所选意象多富丽堂皇,《虞美人》也不例外。春花、秋月、东风、明月、雕栏、朱颜,唯美的意象表达的却是最深重的悲哀,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李清照晚年生活寄居他乡、漂泊孤苦,所选取的意象如: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无不哀怨动人,是所谓以哀景写哀情。同是以景衬情的手法,二者一正衬,一反衬。 同是写愁名句,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利用比拟,将愁比作春江之水,化抽象难状之愁为具体,尽言愁之绵长深远,情感沉郁苍凉。李清照则把所有的未尽之言化为一句感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婉约深微。 3.情感上的异同 因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这两首词在情感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虞美人》又是他的绝命词,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对故国家园的留恋,对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让他

李煜前后期词作内容的比较

李煜前后期词作内容之比较 (东北石油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的词独树一帜,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为人称道。由于其自身由一代君王沦为阶下之囚的独特经历,因此其作品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说,还是就艺术技巧上说,都达到了词的至高境界。 关键字:李煜前期后期词作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不为政治家们欣赏却为不少文人骚客钦佩的君主,他的词既有描写帝王之家的奢华绮丽,又有抒发阶下之囚的悲痛沉思。此人正是被称为“词中之帝”的南唐后主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颇具才气,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他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其为安定公期间,他就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然而出生在帝王之家,有许多事往往不能顺遂人愿,他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身为君主,李煜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但是他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学术界大多认为李煜词大体上以公元975年,宋兵南下攻破金陵。“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为界分为前后期两部分,前后期风格有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词作内容方面来比较李煜词前后期创作的的不同。 1.李煜的前期词 李煜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前期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生于皇家,长于皇家,自幼便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享乐、爱和美女配着他整个的人生观。他先后迎娶大小周后,奢靡的生活,爱情的滋润,使得这时的李煜词更多显现出一种闺阁气、脂粉气、富贵气。他酣歌醉舞,纵情声色。以《浣溪沙》为代表: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此诗描写的正是宫廷舞会,这个舞会不得不谓是奢华至极啊!红日高高挂着三丈有余,已是上午,可歌舞宴饮仍旧在继续,再看宫廷内部的装饰:金色的香炉,兽形的香料,红色绸缎制成的地毯,无一不在昭示着这场舞会的华丽,舞女的舞姿婀娜,舞步轻盈,红绣翻浪,连金钗下滑都不知不觉,可见狂欢是多么地投入,可

李煜与李清照

李煜与李清照,一为亡国之君,一为旷代才女,却同为婉约派,同是词史上的一流大家,两人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古人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二李并称,极受推崇。 在我看来,李煜与李清照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人生的经历和词的创作都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在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词的艺术巅峰,走上了词史上一流大家的位置的。 先看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奉宋正朔,开宝八年(975),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赐牵机药,中毒而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靡,常形之于吟咏。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这些后期词作,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其中最著名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当这曲《虞美人》写成之后,拿到七月七日他生日那夜,叫歌伎演唱,饮酒作乐,拨弦弄瑟,名声大振。宋太宗知道后,恨其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国之思,一怒,赐与毒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也许是同情李煜的遭遇,也许是惋惜他的才华,所以就有前人叹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于是就有今人假设历史:如果南唐后主李煜不当皇帝的话,他会怎样?言下之意,似乎李煜只是因为做了皇帝,他的艺术才华才遭到了浪费和毁灭,似乎李煜如果不当皇帝,他就会在文学史上留下更多的杰出作品。 但李煜如果真的不当皇帝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创作颇丰,并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的词人,但他绝不会成为一个有着“词中之帝”美称的一流大词人的,他的词作,也绝不会成为脍炙人口、倾倒历代人的千古绝唱的。因为艺术创作,绝不仅仅靠天才,靠灵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靠的是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否,靠的是人生体验的深切与否。他当皇帝之前写的那些叙写宫廷豪华奢侈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的词作,又有几篇能称得上是“杰作佳构”的传世之作?又有哪一首能够和他做了亡国之君后表现深哀巨痛的血泪之作相媲美呢!而奠定他文学史上杰出地位的成就最高的词作,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二年多时间里创作的,如《虞美人》、《子夜歌》、《望江南》、《清平乐》、《浪淘沙》、《浪淘沙令》、《相见欢》等等,这些词作,无一不是抒写亡国之痛的血泪之作,也无一不是与他做皇帝的经历有关的。 可见,正是有了这一段“国中之帝”的惨绝经历,他才有可能成为风流一代的“词中之帝”,他才有可能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传颂不衰的血泪文字,他短暂的一生才有可

【课外阅读】李煜与李清照词之比较

【课外阅读】李煜与李清照词之比较 李煜与李清照,一为亡国之君,一为旷代才女,却同为婉约派,同是词史上的一流大家,两人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古人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二李并称,极受推崇。 在我看来,李煜与李清照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人生的经历和词的创作都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在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词的艺术巅峰,走上了词史上一流大家的位置的。 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奉宋正朔,开宝八 年(975),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赐牵机药,中毒而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靡,常形之于吟咏。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这些后期词作,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其中最著名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当这曲《虞美人》写成之后,拿到七月七日他生日那夜,叫歌伎演唱,饮酒作乐,拨弦弄瑟,名声大振。宋太宗知道后,恨其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国之思,一怒,赐与毒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也许是同情李煜的遭遇,也许是惋惜他的

李清照和李煜词集锦

李清照词《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沾衣透 见客人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鹧鸪天·桂》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怨王孙》 帝里春晚, 重门深院。 草绿阶前, 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 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 浸梨花。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瑶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闲损阑干愁不倚。看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庆清朝》 禁幄低张, 雕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 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态, 妒风笑月, 长殢东君。 东城边, 南陌上, 正日烘池馆 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 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里,几枝先向日边匀。金尊倒, 拼了画烛,

李煜、李清照愁情差异

李煜、李清照词中愁情差异分析 内容摘要:李煜、李清照作为词坛的两位大家,愁情是他们创作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约有三分之二都是言愁的。尽管二人同抒愁情,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愁中存在很大差异。李煜的愁具有理性色彩,抒愁时“如生马驹,不受控捉”,且往往将愁寄予梦这个意象中;而李清照的愁则是感性色彩较浓,表达时也要比李煜委婉含蓄的多,她选择的意象也与李煜不同,她更偏爱酒,往往以酒浇愁。造成二者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本文仅就其性别、处境、文化底蕴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李煜;李清照;宋词 以悲为美,是中国文学的传统,而词作为一种敢于、肯于表现作者情感生活的一种文体。更是与悲愁结下了不解之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言诗之所能言。”诗虽宜言情,但词则更适于言情,并且它似乎就是专门为抒情而诞生的,所以它成了最适宜于抒发文人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文学样式。文人们的愁绪悲情通过词酣畅淋漓地抒发出来,感伤情调也就成了词特征的亮点。 南唐后主李煜和宋代词人李清照,这两位词史上的大家,无疑也难逃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的樊篱,难以回避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更难以回避那不幸的悲剧命运。愁情悲绪于是就成了他们创作的主题,在他们的作品中扮演了主角。 看二者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有三分之二都是言愁的。即便在他们创作的前期,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群臣酣宴,愁思悲歌

不已。”①身为贵妇的李清照,笔下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他们后期词更是笼罩着国破家亡,动荡乱离的浓愁悲雾。“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李煜《浪淘沙》)、“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升华”(李清照《清平乐》)。这种凄苦悲愁在两位的词作中处处可见。坎坷人生、不幸遭遇及生命的悲剧郁结成团团愁绪出现在他们词中。但他同时又由于他们独特的人生处境,不同的文化底蕴以及性别的差异,使这种愁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由一国之君到阶下囚,这巨大的反差使李煜词作中的“愁”上升到了对生命无常的悲愁。面对着国破家亡夫丧的苦难,李清照突破了一般女性和前期的伤春悲秋之闲愁,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抒写了对未来的焦虑与不安。可以说两位词人“各有一番愁滋味”。 一愁情差异的具体体现 首先,从“愁”的心理蕴含上看,两位词人的“愁”存在着理悟与感悟的不同。 李煜的愁明显的带有浓厚的理性色彩,是深思苦痛后的“悟”。“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浪淘沙》),“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乌夜啼》)“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乌夜啼》),在大痛大悲之后,李煜似乎是“悟”到了什么,于是发出一句句震撼人心的带有理性色彩的哀叹,而不再停留在轻歌曼舞,伤春惜花的生活层面上,而是“致力于传达对生命本体的参悟与认知”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层面上来看待其“愁”,置身于生命无常

对比李煜与李清照对“愁”的表现形式

2010-2011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科目考查卷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营销09-2 任课教师:杨金玉 姓名:郑博桐学号:09054010201 成绩: 对比李煜与李清照表现“愁”的异同 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煜是南唐后主,号钟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具有帝王身份的天才型文人,被后世尊称为“词圣”的婉约派词的开山。李清照是北宋时期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她的词风格独到,亦被称为“易安体”,她被后世尊为婉约派词的“宗主,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词家。 李煜词的风格分为两个阶段:亡国前和亡国后。李清照的词也分为两个阶段:南渡前与南渡后。由于两者的伟大词作大多为后期所作,所以本文仅从两者的后期风格进行比较。 李煜和李清照同样是写愁,一个是国愁,一个是家愁;同时又都含国愁家恨。李煜的后期作品多伤怀故国,追忆往事;风格沉郁苍凉,意境开阔,词风疏朗;而李清照的作品多反映战乱的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苍。 一提到这两位词人,立即就会想起两人的婉约风格,而两人用婉约的手法表现的忧伤愁绪,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从表现手法上分析两人的异同点: 一、相似点: 1. 抒写真感情、真性灵、自然率真、流利天成。 无论是李煜或者李清照,他们所表达的愁绪都是来自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2. 李煜李清照在表现愁绪时都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首先表现为拓开了词的艺术时空跨度和容量, 意象丰富而鲜明,其次, 这种概括性又表现为作者并不具体地叙述他们所怀念和伤悼的内容, 而是深沉地、概括地写出一个不幸者的哀伤、痛苦, 渲染其哀伤的深度、广度, 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 3. 二李词都善于以独特的抒情手法, 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试比较李煜与李清照词的异同及其各自的风格特征

一、试比较李煜与李清照词的异同及其各自的风格特征 异:李煜和李清照在词创作的方面虽然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时代和身份的不同,所表现的创作风格,创作的审美取向,作品语言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等存在巨大的差异: ①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程度不同。李煜的词较浅,清照词较深。李煜、李清照的后期词都表现了家仇国恨, 抒发了无限凄苦的情感。李煜的愁苦是从一个亡国之君的角度去体验的,它的深刻性与典型性就有所局限,李煜所反映的愁不能代表一般百姓的思想感情,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流露的是对故国之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句词表明了李煜从生活实感出发,说明了美好的东西总是不能常在。词中看不出下层人们的思想感情。李清照后从一个贵族家庭沦为颠沛流离的穷困百姓,期间较多地接触了人民,接近了生活,她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当时的社会及人民连接在一起的,侧面反映了北宋山河破碎、百姓国破家亡的惨剧,具有深刻的揭示性和典型性。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典型地表现出她年老生活的孤寂和愁苦,表现了穷苦百姓生活的无奈。 ②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李煜的词表现的较为直接,李清照的词表现为较为含蓄。李煜的词表现了他词作“真”的特点,在词中表现出真实感情倾泻,如前期词描写他宫廷享乐生活的情景“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后期的《浪淘沙》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他的故国之思,直抒胸臆。李清照的《声声慢》虽也为抒发国破家亡的凄苦之情,但却是含蓄蕴藉。李清照还能在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如《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一词中,通过一问一答写出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从而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③就作品的章法而言, 后主词较疏, 李清照词较密。比如《如梦令》,诗词写出了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景物的改观,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心情微妙的变化,可见这首小词层次的密致。而李煜词多数写的只是一时、一地的景物,内容完整紧凑,如李煜的《浪淘沙》,通篇看不到多余的“愁”,而是以一时的感受为中心来组织全篇。 ④后期创作的方式不同。李煜的词很多是以回忆过去时光为主题,如著名的《虞美人》,李清照的词的创作以现实为基础,如描写她老年凄苦孤寂生活的《声声慢》。 ⑤李煜的词显示的是绝美,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和秋月是让人觉得很唯美的事物。李清照的词显示的是凄美,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同:①作品都明显地分为前后期。李煜以国破被俘为界,前期题材狭窄,多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后期词作,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前期之词,主要通过闺中生活的写照,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和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上发她的所见所闻所想,表现了她的抗金愿望,对故乡和丈夫的怀念,以及抒发了她万年的孤独苦闷之感。 ②他们的词一个相同的特点是都能体现委婉清丽的本色,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是一种朴素美。李煜前期词写欢乐表现的任纵放浪,后期写哀愁的词也是如此。李清照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婉约派的传统手法,在词中所体现的感情是真实的,她早年的欢乐发自肺腑,她晚年的悲伤更不是无病呻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