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培训共2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78.00 KB
- 文档页数:27
云南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义第1课时考点: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势: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是我国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地区,侨乡;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获得的成就a、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b、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3、工业化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4、珠江三角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对策: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考点: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知道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特点;知道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途径和方法;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则是广阔的平原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植被: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黑土、黑钙土土地资源:平原面积广阔,宜农荒地多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特点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小麦、水稻商品油生产基地:大豆商品糖生产基地:甜菜农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自东向西:农林、农耕、农牧、牧业自南向北:海洋渔业、农耕、农林牧交错地带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黑土开发:现状: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黑土层日渐变薄,肥力下降;措施: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保护土壤林业的发展:现状: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重采轻育、过量采伐、滥砍滥伐)措施: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湿地的保护:现状: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措施: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考点: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概况;知道长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整治的对策和措施;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地貌: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大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文:水量居世界首位、河网稠密、湖泊密布流域: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广;由南向北的支流:乌江、湘江、赣江;由北向南的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2、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河湖众多、流域面积广)、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资源(金沙江河段处于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三峡附近处于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与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3、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三大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城市化水平高: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较高4、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开发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三峡工程)三峡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存在的问题:崩塌、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整治措施: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5、长江中游地区的开发和整治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开发重点:建设商品农业基地和制造业基地存在的问题: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而且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对策: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搞好分洪工程;营造中游地区地区防护林,综合开发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6、长江下游地区的开发和整治优势: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开发重点:鱼米之乡、丝绸之乡、综合性工业基地问题:环境问题(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治理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