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旋切临床路径表单护理篇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乳腺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D05)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8 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5天 住院第3-6天(手术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交待病情,将“乳腺肿瘤诊疗计划书”交给患者 □ 书写病历 □ 开具化验单 □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 穿刺活检(视情况而定) □ 根据体检、彩超、钼靶、穿刺病理结果等,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住院医师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 实施手术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 上级医师查房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 术后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Ⅱ级护理 □ 普食 临时医嘱: □ 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 □ 感染性疾病筛查 □ 胸部X光片、心电图 □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 □ 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据临床需要而定) □ 必要时行乳管镜、核磁检查 长期医嘱: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手术医嘱: 在全麻或局麻下行乳腺肿瘤活检术+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乳腺肿瘤保乳术或乳腺癌肿块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单纯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 术前禁食水 □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 一次性导尿(必要时) 长期医嘱: □ 明日普食 □ 腋窝引流计量 □ 尿管接袋计量(必要时) 临时医嘱: □ 全麻或局麻术后 □ 心电监护 □ 吸氧 □ 静脉输液
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乳腺纤维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
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女性,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
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
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
(2)完善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凝常规、血生化、血型及免疫学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乳腺 B超、钼靶检查及磁共振等辅助检查。
(3)术前 1d的准备①饮食指导:术前一日晚 22:00后禁食、禁饮。
②手术区域皮肤准备:上缘至下颌水平,下缘至肋弓水平,左右两侧分别为:健侧锁骨中线(包含健侧乳头),患侧腋后线(包含腋窝及乳头、乳晕)。
(4)手术日晨的准备①监测生命体征:若患者体温升高或月经来潮,及时通知医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口服药物者,术日6:00饮 5ml 温水将药物吞服。
②协助患者更衣,检查活动性齿是否取下,避免佩戴手表及饰物。
③接台手术患者术前需补液。
④术前30min 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g、东莨营碱0.3mg。
⑤填写手术转交接单,与手术室人员做好患者及物品交接。
2.术后(1)术后体位:局部麻醉患者无不适可自由体位,静脉复合麻醉患者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或血压平稳后采取自由体位。
(2)病情观察:静脉复合麻醉患者给予鼻导管吸氧3L/min,应用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情况。
(3)伤口护理:保护切口,观察敷料是否干燥,如有大量渗血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术后第2天即可佩戴文胸,以减轻切口张力。
(4)管路护理:保持创腔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
连接空针者定时抽吸引流液,并观察色、质、量,做好记录。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观察伤口局部有无渗血、渗液,伤口周围有无瘀斑,患者有无局部胀痛等,保持引流管通畅。
探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病房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实施术后病房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临床护理;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应用效果乳腺纤维瘤病症多发于18~26岁的青年女性之中,同时在女性乳腺病症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的肿瘤。
不过乳腺纤维瘤病症的发病概率為单次并发,少数患者会多次并发。
而在其所有治疗方案种,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
本文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通过检查显示所选患者均与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
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都有1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5±2.7)岁;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3±4.7)岁。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相关意义,可以用作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术后病房护理干预,具体为:1.2.1 术后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向患者介绍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优势以及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提升手术治疗信心,同时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运用鼓励、安慰性话语来和患者展开沟通,密切注意其内心状态,认真倾听真实感受,及时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负面情绪,保持阳光的生活态度,护理人员以此来获取患者信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2]。
乳腺纤维腺瘤的诊疗及护理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春期及青年妇女,尤其多见于21~25岁。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多为无意中发现乳房内肿块,单发或多发,一般无疼痛。
检查常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小者如花生米样,大者似杏核或更大,表面光滑、质地韧,边界清楚,活动度大,与皮肤无粘连,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2)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可显示乳房内边缘光滑的肿块声像图。
【治疗与护理】
(1)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虽属良性,但有恶变可能,故一旦发现,应尽早手术切除。
(2)护理措施:手术治疗者按手术要求做好术前皮肤清洁准备。
术
后进行适当的护理。
乳腺腺病(乳房病损切除术/乳房病损局部切除术)临床路径一、乳腺腺病(乳房病损切除术/乳房病损局部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腺病(ICD-10:N60.201)行单侧/双侧乳房病损切除术(含乳房病损局部切除术)(ICD-9-CM-3:85.2100x003/85.210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腺病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单侧/双侧乳房病损切除术(含乳房病损局部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60.201 乳腺腺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钼靶检查;(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3)腹部彩超、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原则上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2-3天1.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单侧/双侧乳房病损切除术(含乳房病损局部切除术)。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护理路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项目住院第一天执行医嘱护理路径年月日执行时间签名长期医嘱□ 外科二级或三级护理常规□ 饮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胸部X 线检查□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 必要时行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护理与健康指导□ 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静脉抽血□ 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病人相关检查配合的指导□ 执行入院后医嘱□ 心理支持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1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项目住院第二天(手术准备日)执行医嘱护理路径年月日执行时间签名长期医□ 外科护理常规□ 二或三级护理□ 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 常规准备明日在/局麻/区域阻滞麻醉/全麻下行□ 乳腺肿物切除术/病变导管切除术□ 术前禁食水□ 药敏试验□ 备皮术前禁食4-6小时,禁饮2-4小时麻醉前用药(术前30min)护理与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 饮食:术前禁食、禁饮□ 术前沐浴、更衣,取下活动假牙、饰物□ 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手术备皮、药敏试验□ 术前手术物品准备□ 促进睡眠(环境、药物)□ 心理支持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2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项目住院第四天(术后第1日)执行医嘱护理路径年月日执行时间签名长期医嘱:□ 二或三级护理(视情况)临时医嘱:护理与健康指导□ 体位与活动:自主体位□ 观察患者情况□ 协助生活护理□ 心理支持(病人及家属)□ 康复指导(运动指导、功能锻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4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项目住院第五天(出院日)执行医嘱护理路径年月日执行时间签名临时医嘱:□ 切口换药(酌情)出院医嘱:□ 出院后相关用药□ 伤口门诊拆线护理与健康指导□ 出院指导□ 办理出院手续□ 复诊时间□ 作息、饮食、活动□ 服药指导□ 日常保健□ 清洁卫生□ 疾病知识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5。
甘肃省人民医院2、根据病人不同证型,遵医嘱予口服中药汤剂。
3、睡前口服舒乐安定2mg。
物。
4、根据病人不同证型,遵医嘱予口服中药汤剂。
活动院内自由活动(注意起居。
防止外感。
)1、手术麻醉清醒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
2、用枕头垫起患侧上肢,患侧上肢内收固定肩关节制动。
3、术后6小时可活动患侧手指。
、4、术后6小时活动双下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术后6小时可翻身。
术后6小时内禁饮禁食, 6小时后进食半流饮食或普食。
1、患肢内收固定肩关节制动,可做握拳及腕关节活动。
2、病人床上活动双下肢。
3、补液完毕拔除尿管后可下地活动。
1、患肢内收固定肩关节制动,可做握拳及腕关节活动。
2、除补液期间,病区内活动。
饮食与配餐员联系,合理安排饮食。
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之品。
高蛋白、易消化。
1、丰富营养易消化普通饮食,多吃蔬菜与水果。
2、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丰富营养易消化普通饮食。
丰富营养易消化普通饮食。
护理1、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安置病人。
2、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情绪。
l、进行手术前的心理及生理准备。
2、对失眠病人进行指导促进睡眠的措施。
3、介绍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让病人访视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人,减轻心理压力。
4、余同前。
l、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如洗头、沐浴等),2、告知病人术前排清大小便,更换清洁衣服。
术前取下活动义齿、发夹、手表、耳环、项链等饰物。
妥善保管。
3、晚上10时后给病人上双侧床栏。
1、做好术晨护理。
与手术室护士交班后铺手术麻醉床并备好用物。
2、做好基础护理,及时解决病人的生活所需。
3、加强巡视,及时观察各种管道是否固定通畅无扭曲,引流液的颜色及质、量。
记录引流液的量。
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4、观察伤口情况,指导病人或家属正确使用止痛泵,观察敷料是否有渗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观测病人的呼吸情况,患侧上肢是否肿胀。
6、注意病人的补液情况。
1、做好基础护理:口腔护理、床上浴、头发护理、拍背排痰。
1446 Vo1.25 No.10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0ct 2014 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使工作更有 序化、标准化,每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用科学的方法 主动寻找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护理质量稳步提 高。 3.2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自 我价值感得到提升 活动的特点是被授予一定权利的一 个小组,每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优点是 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自开展QCC活动后,在 全院掀起了一股学习胰岛素笔规范使用的热潮,护士能主 动剖析各自科室在此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原 因,协助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通过Qcc活 动,护士有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激发了工 作热情,提高了工作责任心,进一步规范了糖尿病护理的 管理 。 参考文献 [1]陈雅敏.科学的胰岛素注射方法能提高胰岛素治疗效 果[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5(6):61. [2]冯小君,文奕,郭秀静,等.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胰岛素 笔注射技术相关知识的调查[J].现代临床医学,2011, 37(2):145—146. [3]De Coninrk C;Frid A,Gaspar R,et a1.Results and analy— sis of the 2008—2009 Insulin Injection Technique Ques- tionnaire survey[J].J Diabetes.2010,2:168~179. [4]卓惠珍,陈玉梅,林艳曦,等.非内分泌专科护士对胰 岛素笔应用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 2009,4(19):262. [5]姚智萍.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 果分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l,4(1O):347—348. (收稿日期:201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