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与图书馆管理理念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2018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 a n u a ry2018第 2 期总第396 期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E c o n o m y N o. 2 T o t a l N o. 396滅锬高钱m n馆的人t k.陈晓虹,房文革,孔波,卢秉莲(大连海洋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23)摘要:随着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体系的开展,图书馆人员也要逐渐竖立人性化服务意识。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尤其是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愈加广泛。
针对对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理念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提出除了图书馆本身的硬件设施和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外,还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管理,充分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质量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八 文章编号:1007—6921(2018)02—0151—01所谓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就是指图书馆不仅仅提供书籍和杂志供师生阅读学习,图书馆的服务中应灌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日常服务和管理中充分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公平对待每个人。
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拉近馆长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使馆员充满激情的投入到看似平常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服务读者的图书需求,让高校的图书馆成为师生业余时间最愿意去的地方,不仅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放松疲惫的身心。
1 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众所周知,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以人文本,重视人的思想和意识,也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关注。
高校图书馆的存在就是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分门别类的阅读资源,使读者可以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而让读者可以享受在图书馆度过的时光这就是人文关怀发挥的作用。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应以“人”为中心开展,并密切围绕读者需求来进行。
人文关怀、人本管理、和谐氛围、精神家园摘要:以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简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模式读者服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新建或扩建图书馆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图书馆实现高质量的服务及管理功能成为可能,也使传统的服务模式越来越彰显出其弊端,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呼之即出。
1 传统服务模式描述笔者所在图书馆在新馆开放前,原有两个老馆已经采取了开架借阅的服务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方便了读者,但读者在利用资源上仍然有许多的约束。
由于馆藏图书使用了永久性磁条,只能采用人书分流的分段式管理模式;建筑特征上表现为小空间布局,按文献类型划分为多个具有单一功能的小型阅览室。
2 新型服务模式阐释现代图书馆不仅要有富足的信息资源及方便的获取途径,给人以知识信息获取的自由与平等,还要有足够的公共活动交流空间及人文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感。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启发下,我馆积极采取措施,构建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
主要措施有:2.1 设立门禁,实现一门式管理门禁系统的组建为图书馆实现大流通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先决条件,给图书馆的读者及职工带来诸多方便[1]。
实施门禁管理,以尊重和信任读者为基础,给读者充分的自由。
读者进图书馆时只需在门禁完成身份确认后即可入馆,无需存包,即可在图书馆的任何一个阅览室或漫步浏览或驻足阅读,这让他们感受到了成为图书馆真正主人的尊严。
2.2 设立总服务台,实现一站式服务新馆建成后,我们在三校区读者借阅最方便的位置设置了总服务台,统一办理关于读者借阅方面的所有业务。
这就免去了以往进入每个阅览室分别存包、分别办理借书手续的麻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借阅合一、高效便捷的服务机制,从而营造一种“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和谐氛围。
“一站式”服务首先是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也符合阮冈纳赞五定律,节省了读者的时间。
2.3 全开放式的超市化管理模式“超市化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借鉴现代超市的经营模式,将超市的先进管理运用到图书馆服务中去,改进自身服务的一系列尝试[2]。
图书馆服务宣言
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
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
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逐步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目标是:
1、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
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
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
3、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4、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
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5、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6、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
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7、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
图书馆欢迎社会各界通过资助、捐赠、媒体宣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建设。
“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理念[摘要]现代社会中图书馆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十分重视对人在图书馆中所起到的作用的诠释。
实现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注意加强人文关怀内容,实行优质的管理,必须把馆员的作用进行恰当的激发,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最应该关注的内容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文化服务一、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图书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才能取得成功,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也是这样,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作用特别突出,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以读者服务质量和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为目标。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内容比较综合,离不开馆员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向上的努力。
如果在一个对馆员的管理过于刚性的环境中,往往会让读者觉得僵化、机械等不良感觉,这是因为刚性管理忽视了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从不同方向上阻碍了图书馆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不利于把以人为本贯彻到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使馆员的工作心态更加积极,充分履行自己岗位的职责,进而是读者感受到图书馆诚意的服务,实现馆员和读者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使读者普遍满意图书馆的服务。
2.通过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的管理通过对管理流程的事先设定,提出工作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使馆员把自身的努力工作和工作目标联系起来,让馆员充分认识到若要出色完成任务,必须提高自身的基本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
同时要制定关于加强馆员学习的相关制度,鼓励馆员在业务时间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参加培训、进修、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提高学习活动,这些对对于促进馆员努力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图书馆让读者满意、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服务理念与实践5篇篇1一、引言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和知识探索的重要场所,其空间设计承载着重要的服务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服务理念与实践,以构建一个既满足读者需求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
1. 读者至上: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的首要理念是以读者为中心,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营造一个舒适、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
2. 多元化需求: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需具备多样性,包括学习区、阅读区、研讨区、休闲区等,以满足读者学习、交流、休闲等需求。
3. 人性化设计: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文关怀,关注读者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以人性化的设计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1. 空间布局: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应遵循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的原则。
学习区应靠近阅览室,方便读者借阅书籍;研讨区应设置在安静且便于沟通的区域,促进学术交流;休闲区则可设置咖啡吧等,为读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 空间装饰: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装饰应体现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
可通过墙面装饰、艺术品展示等方式,展示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成果,提升读者的文化体验。
3. 智能化设施: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施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设施如自助查询机、智能导览系统等,能提高读者服务的便捷性,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4. 绿色生态:高校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中应融入绿色生态理念,通过绿化种植、节能环保设施等方式,打造一个绿色、环保、低碳的学习空间,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该馆在空间设计中融入了多元化需求、人性化设计、智能化设施等理念。
学习区设置了多个阅览室和自习室,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研讨区设置了多个讨论室,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学术交流;休闲区则设置了咖啡吧和休息区,为读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同时,该馆还引入了智能化设施,如自助查询机、智能导览系统等,提高了读者服务的便捷性。
论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摘要:主要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就“以人为本”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相关图书馆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理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通过多样化的、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变革着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将人的因素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人的需求及人的发展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管理一直处于传统的、陈旧的管理模式之下,难以适应现代化学术机构服务的需求。
人本理念的注入将会直接引发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的革新和进步。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所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时刻以人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根本的价值准则,体现的是对人本身的关怀。
通过对人性的尊重,激发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目前高校图书馆正逐渐成传统的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管理理念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中具体应该表现在“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
“以读者为本”就是要把方便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与目的;“以馆员为本”就是要尊重、理解馆员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措施激励馆员,为图书管理工作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两者都是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服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二、“以人为本”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随着知识全球化的到来,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必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对高校图书馆人员而言,图书管理工作量的增大必然不能再靠传统的、机械的方式完成任务,必须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尽快找出对读者有用的资料、信息。
现在的馆员所要做的工作不仅仅是传统的借书、还书记录,还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对图书进行必要的信息导航等。
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与文化建设探析【摘要】图书馆人文关怀是面向大众的道德情怀,它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人文精神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文化建设则是图书馆实现人文关怀的前提与保障。
在图书馆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建设中,都应以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文精神为主导思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文化建设一、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表达的概念,“人文”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格、人性、人的生活意义、人的终极追求的关注,“人文”在学科体系叫“人文科学”,在理念世界叫“人文精神”,形成社会思潮叫“人文主义”。
“人文”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其核心表现是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关怀,以人为本,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人文关怀的体现1、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关怀不是对少数特权阶层的关爱,而是以平等为基础,以民主和法律为保障,关爱全体公民的道德情怀。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收藏服务机构,提供文献信息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所共有、共享,文献应平等地面向所有大众。
对于图书馆而言,公民通过向国家纳税,由国家用一定的税款建设图书馆,全体公民是图书馆的所有者,公民有权要求图书馆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是体现人类自由与平等理想的圣地,图书馆是人类自由存取知识的公共场所,图书馆的产生和开放是人类争取自由斗争的结果,‘图书馆为人人,人人为图书馆’是图书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面向大众的,是对所有公民给予平等的信息权利和阅读机会,这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核心。
2、人文关怀精神是全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共有的道德情怀在许多领域都离不开“人”的主题,图书馆更应弘扬人文精神,实现面向大众的人文关怀。
原因很简单,“服务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由于社会的需要产生了图书馆,图书馆的性质是服务性公益机构,图书馆的存在就是为了人(读者)能够方便地利用其所需要的文献,图书馆工作面对的是人,为人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浅谈人文关怀与图书馆管理理念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如果说高新技术代表着图书馆的一种刚性管理手段的话,那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更应体现一种柔性管理,即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优化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人文关怀;图书馆;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大学图书馆管理不外乎两种:文献信息资源(书刊、数据库和设施)管理和人力资源(馆员和读者)管理,其管理理念就是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为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文献信息服务。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升级换代,图书流通系统越来越先进。
如果说这些高新技术代表着图书馆的一种刚性管理手段的话,那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更应体现一种柔性管理,即人文关怀。
一、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内涵图书馆管理人文关怀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追求人的自由、自尊、自主、平等、价值、发展,把满足人的需求、保障人的权利作为图书馆管理的宗旨,说到底就是实实在在以人为本,对馆员和读者施以全方位的关怀。
人文关怀可以拉近馆长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广大馆员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使高校图书馆
在提供丰富知识和优良信息服务的同时,成为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理想家园,成为读者完善自我的温馨殿堂。
二、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心高校图书馆是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和广大读者的学术性机构,其管理理念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工作是馆员与读者的双边活动,要实现这种双边活动的双赢,最终实现图书馆的宗旨,除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外,还应加强对馆员和读者的人文关怀。
1.馆长对馆员的关怀。
(1)以宽容之心待馆员人皆渴望被人理解、认可和肯定。
馆员所从事的工作单调、重复、繁杂,难免使馆员产生厌烦、压抑、郁闷、自卑等不良心理,如果馆长能密切关注馆员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需求,给馆员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让馆员体验到馆长宽容、公正、无私的人文情怀,那么馆员就能获得愉悦和满足,就能主动与馆长一道无怨无悔地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力量。
(2)实施人性化管理馆长对馆员的管理,如果一味搬用“铁的纪律”,会造成馆员与领导的思想对立,产生敌对情绪,而情绪问题会使工作产生负效应。
而关注馆员自身需求的人性化管理,不仅能给馆员带来好心情,也能给馆员带来善良、友好、温暖、安全的感受。
作为馆长,其管理理念应是以馆员的可持续发展为本,这就需要启动馆员的自身之力,最大限度发掘馆员的潜能。
而要使馆长与馆员相融相通,就必须放弃以馆长为中心的定式,摈弃以训斥、命令、控制、束缚为主导的管理手段,代之以尊重、信任、沟通、交流、引导、促进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创造具有亲和
力的图书馆人文生态环境,使馆员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好的工作氛围。
(3)引导馆员走研究之路如果馆长想让馆员的劳动能给馆员带来乐趣,就应当引导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研究,鼓励馆员参与职称评定。
只有从事研究,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汲取新知识,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提高。
作为馆长应充分意识到:在图书馆中广泛、持久地开展科研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还能唤醒馆员内在的探究需要,使馆员自觉地参加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形成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共同愿望。
2.加强馆员对读者的关怀人文关怀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体现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人本主义思想,它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追求读者的发展与价值的实现,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为读者创造优美和谐的借阅环境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
(1)“以读者为本”事无巨细馆员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读者工作,坚决防止“现代化离我们越来越近,而读者离我们越来越远”的现象发生。
要真正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始终把维护和关爱读者利益的思想落实、渗透每一项服务、每一个细微之处,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的温馨。
(2)自我认知,把握情绪,协调馆员与读者的关系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关系,包括业务服务和心理服务,它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信息沟通、规章制度的执行及读者满意程度等,并由此影响到读者服务质量。
作为馆员,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认识到馆员为读者提供周到、耐心、专业的服务,
是馆员的职业范畴;提高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馆员应尽的义务。
同时读者到图书馆查阅信息资料,获得馆员的咨询服务,是读者应享受的权利。
如果馆员把与读者的关系只看作是一种暂时的、不稳定的关系,在服务工作中敷衍了事、态度冷漠,必然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我们有时会在学校教学检查中发现,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最不满意的往往不是业务技术,而是馆员的服务态度。
(3)换位思考,友情提醒,从而实现双赢沟通作为馆员,在为读者服务中善于感知他人情绪,善于换位思考,从读者的角度去理解、感受所发生的一切现象,而不凭主观印象作出分析、判断,是搞好馆员与读者关系、增进彼此感情的纽带。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围绕读者展开,馆员面对的是需要倾注人文关怀的读者,这就需要双赢的沟通。
双赢的沟通是创造一种和谐、互动、共容的环境,使读者和馆员都能实现自我价值。
面对读者,馆员要投入相当的情感和思考,对各种“规范”以外的问题,给予富于人情味的关注或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应对。
三、结语
温馨的人文关怀可以给图书馆带来无形的资产和精神风貌,改善馆长与馆员、馆员与读者的关系,降低服务工作中的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率,提高读者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因此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优化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商晓帆.人文关怀视野中的读者权利与图书馆权益[j]. 图
书馆建设,2006,(6).
[2]姚夕翠.实施温馨服务,体现人文关怀[j].淮海医药,200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