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的品质鉴别

茶的品质鉴别

茶的品质鉴别
茶的品质鉴别

第一章茶的品质鉴别

第一节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

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2)湿看

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红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第二节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

1、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页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

的。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天茶.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南北差异达3-4个月。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所以,众多高级名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均无自春茶前期。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虽然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但很容易老化。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用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滋味显得苦涩。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所谓“要好吃,秋白露”,其实,说的是茶叶“味道和淡”罢了。

对红茶而言,由于春茶期间气温低,湿度大,发酵困难,而夏茶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小,有利红茶发酵变红,特别是由于天气炎热,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干茶和茶汤均显得红润,滋味也较强烈。只是由于夏茶中的氨基酸含量减少,对形成红茶的鲜爽味有一定影响。

2、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

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

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不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在购茶时还可结合偶尔夹尽可杂在茶叶中的茶花、茶果来判断是何季茶。如果发现茶叶中夹有茶树幼果,其大小近似绿豆时,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那么,可以判断为夏茶。若茶果直径已超过0.6厘米,那么,可以判断为秋茶。不过,秋茶时由于鲜茶果的直径已达到1厘米左右,一般很少会有夹杂。自7月下旬开始,直至当年8月,为茶花蕾期,而9-11月为茶树开花期,所以凡发现茶叶中杂有干茶树花蕾期或干茶树花朵者,当为秋茶了。只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筛分、拣剔,很少会有茶树花、果夹杂。因此,在判断季节茶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2)、湿看

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第三节高山茶与平地茶的甄别

几乎是所有的茶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前者的香气特别高,滋味特别浓。

1、高山为何出好茶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所以,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

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香高味浓。

(3)、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600米之间。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2、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比较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

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第四节新茶与陈茶的辨别

新茶比陈茶好,这是指一般而言的,并非一定如此。适时贮藏,对龙井茶而言,不但色味俱佳,而且还具香胜之美。又如乌龙茶,只要保存得当,即使是隔年陈茶,同样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不过,在众多的茶类花色品种中,对较多的茶叶品类而言,还是“以新为贵”。要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辨别。

1.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

2. 可从香气分辨新茶与陈茶。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3.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不管何种茶类,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感觉。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第五节真假茶的鉴别

真茶与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去鉴别。就是通过人的视觉、感觉和味觉器官,抓住茶叶固有的本质特征,用眼看、鼻闻、手摸、口尝的方法,最后综合判断出是真茶还是假茶。

鉴别真假茶时,通常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叶气味,凡具有茶香者,为真茶;凡具有青腥味,或夹杂其他气味者即为假茶。同时,还可结合茶叶色泽来鉴别;用手抓一把茶叶放在白纸或白盘子中间,摊开茶

叶,精心观察,倘若绿茶深绿,红茶乌润,乌龙茶乌绿,且每种茶的色泽基本均匀一致,当为真茶。若茶叶颜色杂乱,很不协调,或与茶的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

如果通过闻香观色还不能作出抉择,那么,还可取适量茶叶,放入玻璃杯或白色瓷碗中,冲上热水,进行开汤审评,进一步从汤的香气、汤色、滋味上加以鉴别,特别是可以从已展开的叶片上来加以辨别:①真茶的叶片边缘锯齿,上半部密,下半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假茶叶片则多数叶缘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②真茶主脉明显,叶背叶脉凸起。侧脉7-10对,每对侧脉延伸至叶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的网状系统,这是真

茶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假茶叶片侧脉多呈羽毛状,直达叶片边缘。③真茶叶片背面的茸毛,在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它的上半部与下半部是呈45-90度角弯曲的;假茶叶片背面无茸毛,或与叶面垂直生长。④真茶叶片在茎上呈螺旋状互生;假茶叶片在茎上通常是对生,或几片叶簇状着生。

第六节香花茶与拌花茶的区分

花茶既具有茶叶的爽口浓醇之味,又具鲜花的纯清雅香之气。所以,自古以来,茶人对花茶就有“茶引花香”,以益茶味”之说。饮花茶,使人有一种两全其美,沁人肺腑之感。

1、历史悠久的花茶

花茶,又称香花茶、熏花茶、香片等。它以精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又称茶坯),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叶品类。

我国的花茶生产,历史久远。据唐代陆羽《茶经》载,唐代煮茶时就有加茱萸、葱、姜、枣、桔皮等同烹的做法。北宋蔡襄的《茶录》、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中,也写到在贡茶中有掺“龙脑”以增加香气的做法。这虽还不能称为花茶,但可以说是花茶生产的原型。开始正式生产花茶,一般认为始于南宋。对此,施岳的《步月吟茉莉》和赵希鹄的《调燮类编》中都有记载。明代开始,花茶生产有所发展。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961年),福建的福州已成为花茶的窨制中心。1939年起,江苏的苏州发展成为另一花茶制造中心。当代,随着国内外对花茶需量的剧增,花茶生产发展更快。目前,我国的花茶产区遍及福建、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四川、江西、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此外,湖北、河南、山东、贵州等省,亦有少量生产。这些花茶,主销我国长江以北各省(区),尤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销量最大。日本、美国以及西欧一些国家的

人们,也喜欢我国的花茶。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花茶里,可以闻到春天的气味。

2、拌花茶不是香花茶

窨制花茶的原料,一是茶坯,二是香花。茶叶疏松多细孔,具有毛细管的作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和气体;它含有的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也具有吸收异味的特点。花茶窨制就是利用茶叶吸香和鲜花吐香两个特性,一吸一吐,使茶味花各合二而一,这就是窨制花茶的基本原理。

花茶经窨花后,要进行提花,就是将已经失去花香的花干,通过筛分剔除,尤其是高级花茶更是如此,只有少数香花的片、末偶尔残留于花茶之中。只有在一些低级花茶中,有时为了增色,才人为地夹杂少量花干,便它无助于提高花茶的香气。所以,对成品花茶而言,它并非是由香花和茶叶两部分构成的,只是茶叶吸收了鲜花中的香气而已。

与香花相应的就是拌花茶,就是在未经窨花和提花的低级茶叶中,拌上一引起已经过窨制、筛分出来的花干,充作花茶。这种茶,由于香花已经失去香味,茶叶已无香可吸,拌上些花干,只是造成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所以,从科学角度而言,只有窨花茶才能称作花茶,拌花茶实则是一种假冒花茶。

3、如何区分香花茶与拌花茶

要区分香花茶与拌花茶,通常用感官审评的办法进行。审评时,只要用双物捧上一把茶,用力吸一下茶叶的气味,凡有浓郁花香者,为香花茶;茶叶中虽有花干,但只有茶味,却无花香者乃是拌花茶。倘若将茶叶用开水冲泡,只要一闻一饮,判断有无花香存在,更易作出判断。但也有少数假花茶,将茉莉花香型的一类香精喷于茶叶表面,再放上一些窨制过的花干,这就增加了识别的困难。不过,这种花茶的香气只能维持1-2个月,以后就消失殆尽。即使在香气有效期内,一般凡有一定饮花茶习惯的人,也可凭对香气的感觉将其区别出来。用天然鲜花窨制的花茶,则有闷浊之感。

4、香花茶质量的鉴定

花茶质量的高低,固然与茶叶质量高低密切相关,但香气也是评判花茶质量好坏的主要品质因子。

审评花茶香气时,通常多用温嗅,重复2-3次进行。花茶经冲泡后,每嗅一次为使花香气得到透发,都得加盖用力抖动一下审评杯。为使花茶香气达到“浓、鲜、清、纯”者,就属正宗上品。如茉莉花茶的清鲜芬芳,珠兰花茶的浓纯清雅,玳玳花茶的浓厚净爽,玉兰花茶的浓烈甘美等,都是正宗上等到花茶的香气特征。倘若花茶有郁闷混浊之感,自然称不上上等花茶了。一般说来,上等窨花茶,头泡香气扑鼻,二泡香气纯正,三泡仍留余香。面所有这些,在拌花茶中是无法达

到的,最多在头泡时尚能闻到一些低沉的香气,或者是根本闻不到香气。

如何辨别茶叶品质优劣

如何辨别茶叶品质优劣 “茶叶的优劣,可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判别。”我们经常说喝茶好,大家喝茶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健康,那么,什么样的茶才称得上是好茶?怎样判断茶叶的好坏呢?以下这几点,在选购茶叶时应注意。 第一,看干茶的形状、色泽和匀凈度 绿茶的颜色要绿,其中以翠绿色为最佳,越接近自然的塬始色泽越好。如果茶叶看上去黑乎乎的,大多不新鲜。从形状来説,一般捲曲程度高的茶叶滋味更为丰富浓厚,针形和扁形则稍逊色。 第二,看汤色 观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来着手,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所以要通过泡茶来观茶,也是最直观的一种方法。我们在品茶的时候会这样评价一款好茶,这款茶汤色透亮、清澈、不浑浊等等。从这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茶,汤色透亮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汤色偏红,则可能是加工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 第三,是否有异味 茶的基本味道分为: 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以及无味。茶中有异味、酸味、水味,都是白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茶品茗时不希望有异味、酸、水味出现。首先茶叶的异味,大都由于茶叶在存储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如烟味等其他异味。而茶叶制作不良干度不够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第四,好茶耐泡

茶叶的耐泡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叶片老嫩及完整程度,制茶中揉捻和发酵程度,泡茶时茶水比例、冲泡时间、水温,茶叶存储的时间等等。 我们在观茶时,也要注意汤色的变化,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中,茶汤的颜色是慢慢变淡,而不是泡了几泡之后就淡如清水且无味。茶汤变化应该是稳定的,不该是大起大落的。 当然茶叶耐不耐泡还得注意冲泡方法,茶水比例,水温,存储等等,按最基础的玻璃杯比例,白茶在冲泡过程中的茶水比例应为1:50,不同的工具,不同款茶控制的量都是不同的。而白茶在规范的储存过程中,经过内酶或外酶的转化,其内涵物质变得愈加丰富,因而耐泡度也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是为什么陈年老茶更加耐泡的原因。 第五,看整碎程度: 茶的整碎程度主要是看一下这个茶叶的外形和断裂的程度,一般来说,均匀的是最好的,有断裂的或者有碎的是残次品。 第六,尝味道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涩味——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有的茶口感有比较强的‘阳刚性’,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茶。而一款好茶的口感是苦、回甘好、并且不涩。茶苦是正常现象,但是在喝的过程中有卡喉且出现口干、舌头涩的现象都是不太好的。一款好白茶,回甘很重要,回甘是则是指喝完茶,舌头有回甜的滋味。这也是好茶的一大特点。 第六,xx是否鲜活

普洱茶的100个热点问题解答,看完终于明白了!(三)

普洱茶的100个热点问题解答,看完终于明白了!(三) 70.如何品出新鲜普洱茶的新鲜?答:1、从香气辨别 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10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10年至20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的最好的熟茶茶香。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与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从叶底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

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渥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71.湿仓普洱茶有哪些特点?答:将新加工的普洱茶放入相对湿度在80%以下的仓库里,让其缓慢自然陈化,产生“陈香”品质,这种茶叶习惯称之为“干仓普洱茶”。“湿仓普洱茶”是将干的紧压青茶成品放入潮湿环境(在仓库内采取加水的方法使其相对湿度大于80%),有的也将人工发酵的普洱茶放进湿仓处理,让其快速转化。或将晒青毛茶通过“湿仓”处理后再行压制。通过湿仓处理,有较明显的“湿仓味”,茶色显旧像,有部分茶叶外包装还作了和过去相象的仿真印刷。过分加湿,就会出现茶叶严重霉变,有的甚至滋味变淡,失去了茶叶原始的香活浓厚。“湿仓茶”与人们品茗、健康、保健、生态、有机的追求和要求都是背道而驰的。72.如何鉴别“湿仓茶”?答:干仓陈年普洱茶以汤亮、醇和、温润、香高、甘甜、纯正称奇。而“湿仓”普洱茶除汤色变深外,茶汤滋味粗杂不醇,有强烈的漂浮感,缺乏沉着感。严重霉变的“湿仓”普洱茶大多气味霉浊,失去茶叶应有的光泽,给人以欠纯正、不自然的感觉。霉变过的“湿仓”茶的香气与干仓普洱茶差异较大,难以混同。对于欲鉴别“湿仓”普洱茶品质的人来说,只需按照科学冲泡的基本原则:选择较多的投茶量、较高的水温、较长的浸泡时间,采用重复冲泡审评法,观其色、闻

茶的品质鉴别

第一章茶的品质鉴别 第一节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 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2)湿看 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红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第二节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 1、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页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

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一、茶叶品质的定义 茶叶品质一般指色、香、味、形与叶底。茶叶作为一种饮料,香、味是核心品质。但茶叶的商品性强,美观的外形与光润的色泽也是不容忽视的。 茶叶的品质主要表现为外形和质。外形使茶叶的外观特征,即茶叶的造型、色泽、匀整度、匀净度等。质是指经冲泡后所表现出的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的形态、色泽等。 二、茶叶品质的形成 (一)影响因素 A 茶树的品种、地域。其中包括海拔、纬度、光照、温度、湿 度、栽培过程中的灌水及施肥。 B加工工艺 C具体化学物质的变化 (二)茶叶色泽 茶叶色泽包括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三个方面。 色泽是鲜叶含物质经 制茶发生不同程度降解、氧化聚合变化的总反映。 A茶叶色泽的化学组成 构成茶叶色泽的有色物质,主要是黄酮、黄酮醇、类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转化物质、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根据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是构成绿茶外形和叶底色泽的主体部分。水溶性色素是构成绿茶茶汤色的主要物质。黄烷酮是使茶汤发黄绿色的主要物质。红茶汤色主要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其中茶红素使汤色变红浓,茶黄素使茶汤明亮,茶褐素使茶汤发暗。 B影响茶叶色泽的因素 1.品种 鲜叶中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色泽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叶绿素、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黄酮类物质。前三种是脂溶性色素与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有关。茶树品种不同,叶子中所含的色素及其他成分不同,使鲜叶呈现出深绿、黄绿、等不同的绿色。而鲜叶的颜色与茶类的适制性有关。深绿色的叶绿素含量高,多酚类含量较低,用来制绿茶,则具“三绿”的特点。如用来制红茶,则干茶色泽青褐,叶底乌暗。浅绿色或黄绿色叶绿素含量较低,多酚类含量较高,适制性广。如制红茶则干茶色泽乌黑油若润,汤色、叶底红亮。 2.栽培条件综合影响茶树的生长及叶子的颜色,对茶叶色泽影响较大。茶区纬度不同,由于温度、湿度、日照长短及强弱等气候因素不同,适茶叶的叶色及含成分也不相同。纬度低的南方地区,温度高,日照强,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及多酚类的合成,这种制红茶,汤色及叶底红艳,品质好,制绿茶干茶色深暗,汤色叶底较黄,品质不如红茶。纬度高的北方茶区,气温较低,鲜叶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高,多酚类含量较低,适于制绿茶。高山地区云雾迷漫、雨量充沛、日照时间漫射光占优势,日夜温差大,土壤较肥沃,茶树成长正常,叶质柔软,持嫩性好,这种鲜叶用来制茶,干茶色泽好。

普洱茶最常见的问题大全

普洱茶最常见的问题大全 1、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是这样定义的: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生产历史悠久,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现代普洱县周围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普洱成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的产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湿度较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 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运销港、澳地区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2、普洱茶分为几种?特点有些什么? 普洱茶的“生”“熟”之分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是中国茶叶中极具特色的茶类,在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商品分类上,按产品的特性,有自然分类和学科分类。自然分类即把未经渥堆发酵加工的晒青毛茶制成品俗称为普洱生茶。学科分类普洱茶是工艺茶,即采用人工发酵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俗称为普洱熟茶。保持传统风格的自然醇化的普洱茶产品、其品质的好坏,关键是选料和贮放的条件陈化时间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其品质形成与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贮放条件等相关,缺一不可。其中加工工艺尤为复杂,除了控制好水分(湿度)、温度、光线、空气(氧气)等条件外,控制有益微生物是这类普洱茶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措施,能否控制这些因素是发酵普洱茶品质稳定与否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经过长时间自然醇化或人工发酵工艺的普洱茶品,目的是让晒青毛茶的苦涩浓烈性味得到收敛,杂味散失,转化为茶汤明亮、醇厚甘滑、温润香纯的优良普洱茶品。 3、普洱茶如何存放?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陈放越久越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存放过程,这种的云南大叶种茶叶采制的普洱茶是在不断变化。要让这个变化越来越好,而且尽量的快,不必等个十年、

茶的种类及特点精选.

茶叶分类 茶叶品种繁多,其中中国最多。目前茶叶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提出的按制法和品质为基础,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等六大茶类。这种方法已被业界广泛应用。此外,结合茶叶的商品形态可把茶叶分成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七大茶类。 在国外,茶叶分类比较简单,欧洲把茶叶按商品特性分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三大茶类。日本则按茶叶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 茶。 黄茶特点 黄茶的初制与绿茶基本相似,但由于黄茶在干燥前后增加了一道“闷黄”的工序,使酯型儿茶素大量减少,导致黄茶香气变纯,滋味变醇。黄茶按鲜叶老嫩的不 同,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种。 黄芽茶可分为银针和黄芽两种,前者如君山银针,后者如蒙顶黄芽,莫干黄芽等。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君山。君山银针全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其外形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称“金镶玉”。内质香气清鲜,汤色浅黄,滋味甜爽,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继而徐徐下沉杯底,状如群笋出土,又似金枪直立,汤色茶影,交相辉映,极为美观。 黄小芽的鲜叶采摘标准是一芽一、二叶。有湖南的沩山毛尖和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茶,浙江的平阳黄汤,皖西的黄小茶等。 黄小芽的鲜叶采摘标准是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主要有安徽霍山黄大茶 和广东大叶青。 绿茶特点 绿茶初制过程是鲜叶先经过杀青,揉捻后炒干或烘干或晒干。在初制中,由于高温湿热作用,多酚类部分氧化、热解、聚合和转化后,水浸出物的总含量有所减少,多酚类约占15%,其含量的适当减少和转化,不但使绿茶呈“清汤绿叶”,还减少茶 汤的苦涩味,使之变为爽口。 绿茶根据杀青和干燥方法的不同,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蒸青绿茶。

茶叶品质特征

茶叶品质特征 一、晒青绿茶: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品质最好,称为“滇青”,经杀青、揉捻后采用太阳光晒干而成。外形条索粗壮,有白毫,色泽深绿尚油润;内质香气高,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尚醇,收敛性强,耐冲泡,叶底肥厚。 二、云南烘青绿茶:亦称“滇绿”。外形条索紧直、完整,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匀整嫩绿明亮。 三、云南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嫩紧结有锋苗,色泽绿润;内质香气高鲜,汤色绿明,滋味浓而爽口,富收敛性,叶底嫩匀、嫩绿明亮。 四、茉莉花茶:此茶采用烘青绿茶为茶坯,与茉莉花窨制而成。其条索紧结、匀整,青绿润泽,香气清高芬芳、浓郁、鲜灵,香而不浮,鲜而不浊,滋味醇厚。品啜之后唇齿留香,余味悠长。 五、云南工夫红茶:又称“滇红”,产于云南省临沧、凤庆等地,属于全发酵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成。其外形条索肥壮(细嫩)紧结,平伏匀称,色泽乌润,金毫显露,苗锋秀丽;内质香气鲜甜,带有淡淡的花果香,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回甜,刺激性强,叶底红匀明亮。 六、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外形条索圆结匀净,多呈螺旋形;身骨重实,色泽砂绿翠润,青腹绿蒂,俗称“香蕉色”;内质香气清高馥郁,具天然的花香,汤色清澈金黄,滋味醇厚甜鲜。入口微苦,立即转甘,“音韵”明显。耐冲泡,七泡尚有余香,叶底开展,肥厚软亮,匀整,边缘下垂,青翠红边显。 七、银针白毫:亦称“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福鼎、政和等地。因单芽遍披银白色茸毛、状似银针而得名。银针白毫使用大白茶的肥大芽头制成,外形优美,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富光泽,色白如银,形状如针,银针白毫香气清爽,汤色碧清,呈浅杏黄色,滋味清鲜爽口。 八、白牡丹:产于福建政和、建阳、福鼎等地。因绿叶夹银白色毫芽,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的白色牡丹而得名。此茶经萎凋、干燥制成。其外形自然舒展,二叶抱芯,色泽呈深灰绿或暗青苔色,遍布白色茸毛。香气芬芳,滋味鲜醇,汤色呈杏黄或橙黄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各半,呈浅青灰色,叶脉微红,芽叶连枝。 九、普洱茶: 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普洱茶(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普洱茶(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十、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加工前

茶文化与品位生活

茶文化与品味生活 1.简述茶的分类及每类茶的品质特征。 由于历史的积淀,我国成为世界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饮誉海内外。古往今来,几经演变,我国茶叶品种不断花样翻新。大体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断: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直至形成目前的茶类格局。目前通常见到的有两种分法,即按颜色分和按工艺分。前者分出的茶称为基本茶类,后者分出的称为再加工茶。 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分别简介如下: ①、绿茶 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按杀青和干燥方式不同又可分为: A、蒸青绿茶 用蒸汽杀青而成的绿茶称之为蒸青绿茶。其品质特点是“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鲜绿、香清味醇。 B 、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长炒青形似眉毛,又称为眉茶。圆炒青外形如颗粒,又称为珠茶。扁炒青又称为扁形茶。长炒青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郁,汤色、叶底黄亮。圆炒青有外形圆紧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等品质特点。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鲜味醇,如西湖龙井。 C、烘青绿茶 烘青绿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种花茶,称之为茶坯。特点是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 ②、红茶 红茶属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祁门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主产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东至、黟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常年产量5万担左右。祁红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而着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③、乌龙茶 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晒青、晾青、播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的品质特点是,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乌龙茶种类因茶树品种的特异性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味,产地不同,品质差异也十分显着。 A、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的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茶条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泡汤后叶底“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 B、闽北水仙及其它 闽北水仙茶,是闽北乌龙茶中两个花色品种之一,品质别具一格,“水仙茶质美而味厚”(《建瓯县志》1929年),“果奇香为诸茶冠”。 水仙品种,适制乌龙茶。但因水仙产地不同,命名也有不同。闽北产区用福建水仙种,按闽北乌龙茶采制技术制成的条形乌龙茶,称闽北水仙。成茶条索紧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沙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 C、铁观音

从哪些方面鉴定茶叶品质更好

从哪些方面鉴定茶叶品质更好 *导读:各种斗茶或茶王赛中专家在鉴定茶叶的品质方面有 严格的要求。一般分为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开汤评内质(香气…… 各种斗茶或茶王赛中专家在鉴定茶叶的品质方面有严格的 要求。一般分为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开汤评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评论,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在斗茶赛中,专家在鉴定茶叶品质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考察: 1.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2.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3.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4.色泽是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各种茶叶均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

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由色等。 5.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6.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7.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汤色随差数2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杭州**代挂号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 8.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剑性。

普洱茶的品鉴

普洱茶的品鉴 鉴定普洱茶好坏,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肉眼识茶 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闻其味有淡淡的桂圆、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 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级别,从级外、十级到一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的嫩度高;二看条索紧结,厚实程度,紧结、厚实的嫩度高;三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高;四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反之则差。 普洱茶紧压茶外形要求厚薄一致,松紧适度,色泽以青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以青饼为例,一般3-5年,茶饼紧结,圆边完整,茶梗泛紫色;5-7年,茶饼完整,茶梗

全紫;7-10年茶饼变轻可,边缘掉粒,茶梗深紫;10年以上,茶饼变松,叶际边缘模糊。 2.开汤监茶 俗话说:乌龙闻香,普洱赏色。看完外形后,第二步是开汤监茶。取3-5克普洱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把泡好的茶汤倒入水晶玻璃杯内观赏汤色。普洱茶的汤色要求红浓通透明亮,在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80%左右的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TB),再加上较高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形成了普洱茶滋味浓厚汤色红褐色的物质基础。茶红素是汤色呈“红”的主要成分,在发酵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促进茶黄素氧化成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随着普洱茶陈期延长,发酵时间的增加,普洱茶中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逐渐增多,茶的汤色也就变得越来越红。由于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的产生与存放时间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的年限内,普洱茶的“红”是鉴别普洱茶陈期的重要指标。普洱茶的“红”是鉴别普洱茶陈期的重要指标。普洱

中国茶叶分类(精品整理)

中国茶叶的分类 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按茶的颜色分类、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按采茶的季节不同分类、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 一、按茶的颜色分类 根据各种茶叶在制作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会产生 不同的颜色,因而可以将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黑茶和黄茶。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一)绿茶:绿茶是一种不经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汤呈绿色,故名。具清香或熟栗香、甜花香,滋味鲜醇。包括: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贡熙等 炒青绿茶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 普通烘青:闽烘青、淅烘青、苏烘青... 烘青绿茶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华顶云雾... 晒青绿茶 滇青、川青、陕青... 蒸青绿茶 煎茶、玉露...(我国不多,日本比较流行) 注:中国名绿茶: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顾渚紫笋茶。 (二)红茶: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汤呈红 色,故名,冲泡后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中国著名的红茶有安微祁红、云南镇红、湖北宣红、四川川红。 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 滇红、安微祁红、川红(金甘露、红甘露等)、闽红(金骏眉等)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注:1、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又称拉普山小种,是中国生产的一种红茶,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正山小种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黑色,但茶汤为深红色。正山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一种红茶,非常适合于咖喱和肉的菜肴搭配。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夫红茶。 2、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所以又称为“星村小种”或“桐木关小种”。)和外山小种(主产于福建的政和、坦洋、古田、沙县等地,近年来江西的铅山一带也有出产。)之分。 (三)白茶: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发酵亦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白茶白毫显露。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白色茸毛,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 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其中以银针白毫,最为名贵。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比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宁波的白毫银针,还有白牡丹。此外,中国浙江的安吉白茶和贵州正安白茶因自然变异整片茶叶呈白色,不同于带有白色绒毛的一般白茶。白茶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芽茶)、白牡丹(大白叶茶、水仙种)、贡眉(小白叶茶)。 白芽茶 白毫银针 百叶茶 白牡丹(大白叶茶、水仙种)、贡眉(小白叶茶) (四)青茶(乌龙茶):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 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 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 (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 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4)乌龙茶:它是红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是半发酵茶的总称。先使茶树鲜叶局部轻度发酵,然后采用高温杀菌,制得的成品茶叶索有“绿叶红镶边”之说。其主要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台湾乌龙茶等。 (5)紧压茶:用黑茶,晒青和红茶的副茶为原料,经蒸茶装模或装萎压制成砖、砣、饼型的再制茶,统称为紧压茶。其主要品种如黑砖、茯砖、沧茶、普洱茶等。 3、鉴别茶叶的外貌 茶叶外貌的感官鉴别也称“干看”,即取茶叶样品(嫩枝、幼叶和新芽等)置掌中或单色背景下,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再辅以鼻嗅、口嚼。 (1)外形鉴别 良质茶叶——绿茶、红茶、花茶以条索紧细、圆直或弯直光滑,质重匀齐者为优质。乌龙茶以条索肥壮、圆芽的外形颗粒形圆而紧实者为佳,越圆越紧越细越重就愈好。外形呈条索状的茶叶,以条索紧细、圆直成弯直光滑,质重均齐者为优质。外形圆形状的茶叶,以越圆越紧越细光滑而质量为优良。外形扁平的茶叶,以平扁挺直光滑为上品。次质茶叶——条索、圆形、扁平三种形状的茶叶,凡是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热曲、短碎者均为次质。

茶文化论文《茶叶的分类及每类茶品质特征》

茶叶的分类及每类茶品质特征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书卷,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 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茶叶有了许多的种类,茶类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来划分,而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其实不管按照什么样的依据来划分,基本茶类不外乎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这六类。 (一)绿茶 包括: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1、炒青绿茶: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长炒青形似眉毛,又称为眉茶。圆炒青外形如颗粒,又称为珠茶。扁炒青又称为扁形茶。长炒青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郁,汤色、叶底黄亮。圆炒青有外形圆紧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等品质特点。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鲜味醇,如西湖龙井。 2、烘青绿茶:烘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烘干而得名。烘青绿茶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 3、晒青绿茶: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晒干而得名。其完整的保留鲜叶状 态,口感鲜爽饱满。晒青绿茶也是制普洱生茶的原料如砖茶、沱茶等。 4、蒸青绿茶:用蒸汽杀青而成的绿茶称之为蒸青绿茶。其品质特点是“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鲜绿、香清味醇。 (二)红茶 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1、小种红茶:包括正山小种、烟小种。这些茶最初是用于出口的,因为欧洲人喜欢在松林中漫步的感觉,所以这些茶带有淡淡的松香。正山小种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并有独特松烟香(桂圆香)。 2、工夫红茶:包括川红(金甘露、红甘露等)、祁红、滇红、闽红(金骏眉等)等。祁红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而着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祁红工夫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 滇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系举世欢迎的工夫红茶。滇红工夫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红工夫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特点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黄、菊黄、金黄等类。 3、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叶茶类外形成条状,要求条索紧结,颖长,匀齐,色泽纯润,有金毫(或少或无金毫)。内质汤色红艳(或红亮),香味鲜浓有刺激性,按品质分为"花橙黄白毫"和"橙黄白毫"两个花色。碎茶类外形呈颗粒状,要求颗粒重实匀齐,含毫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考试介绍 本课程考试满分100分,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采用“双及格”制。主要考试题型如下: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一、名词解释1.茶叶感官审评:就是根据审评人员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使用规定的评茶术语,或参照实物样对茶叶产品的感官品质特性(外形、汤色、香气和滋味等)进行评定,需要时可以评分表达,是一门鉴定茶叶品质的科学。2.感觉后象: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会持续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象。3.开面采:鲜叶采摘掌握茶树新梢生长到一芽四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其二三叶,俗称“开采面”。4.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品,因初制揉捻工序特别注意条索的紧结完整,精制时颇费功夫而得名。外形条索细紧平伏匀称,色泽乌润;内质汤色、叶底红亮,香气鲜甜,滋味甜醇。5.黑茶: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6.金镶玉:专指君山银针。金芽头呈金黄的底色,玉是指满被白色银毫。这是特级君山银针的特色。7.花茶:又称窨制茶,或称香片,是精加工茶,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既何持了纯正的茶香,又兼备鲜花馥郁的香气,花香茶味别具风韵。用于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白兰花、珠兰花、玳玳花、柚子花、桂花和玫瑰花等,其中又以茉莉花为主。8.感觉对比: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存在多种方式,包括增强、减弱、相乘和拮抗等。9.对样评茶:对照标准(样)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即为“对样评茶”。10.龙井茶:原产地在杭州西湖区。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绝色、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11.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在江苏太湖中的洞庭山,此茶系采自传统茶树品种或选用适宜的良种进行繁育、栽培的茶树的幼嫩芽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为主要品质特征的历史名茶。12.茶叶取样:又称茶叶抽样或扦样,是指从一批或数批茶叶中取出具有代表性样品供审评使用。13.红茶:红茶在初制时,鲜叶先经萎凋,减重约30%~50%,增强酶活性,然后再经揉捻或揉切、发酵和烘干,形成红色红汤红叶香味甜醇的特征。14.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历史名茶,产于武夷山市武夷山。武夷山多岩石,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岩岩有茶,故称“武夷岩茶”。15.泥鳅条:即茶条圆直较大,状如泥鳅。16.梗叶连枝:即叶大梗长而相连。18.茶叶理化检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并根据一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评判的过程。19.透兰:茉莉花茶的花香只能是花香,如闻出“打底”的玉兰花香,则称为“透兰”。20.茶叶水分:茶叶体内的水分分为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液和细胞间隙中,呈游离状态,茶叶中的可溶物质发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无机盐等都溶解在其中。后者又称为“结合水”,它与细胞的原生质相结合,以原生质胶体存在。二、填空(将适当的内容填写在题内空出的位置上。每空1分,共20分) 1. 茶叶分为_________、黄茶、_______、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基本茶类,经过再加工后形成的有各种_________、________、紧压茶和_______茶等。(绿茶黑茶花茶袋泡茶和速溶茶)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选项哪个的总含量约占茶叶鲜叶干物质的三分之一(C )A. 氨基酸 B. 咖啡碱 C. 茶多酚D.无机盐四、简答题或论述题1.常见的绿茶品质弊病及产生原因。答:常见的绿

5茶叶的质量标准

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 ①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②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 ④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不同季节的茶知识 ①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②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③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④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鉴别方法: 一看:看的是茶叶的外形和色泽。好茶叶的色泽基本上是翠绿的,而且芽头的条形也比较均匀。此外,还要特别留意茶叶里是否有老叶或死叶,如有,则茶叶品质一般。 二闻:如果茶叶看起来不错,那你可以接着把茶叶拿起来闻一闻。一般好茶叶闻起来会有一股扑鼻的清香;而品质不佳的茶叶闻起来会有一股霉味,像焖过似的。 三泡:现在市场上有的茶叶虽然看起来色泽不错,但有可能是在制作过程中添加过某种化学原料。所以在选购茶叶时,消费者最好能将其泡开品尝一番。一般情况下,好茶叶泡开的茶很清透,反之则浑浊。当然,消费者在泡开茶后也有必要品味一番。如果你喝到的茶清爽润喉、唇齿留香,那你选购的一般是好茶。反之,如果喝到嘴里苦涩发麻的,很可能是夏暑茶,品质不会太好.

普洱茶品质形成因素和特点

普洱茶品质形成因素和特点 摘要:普洱茶是云南特色茶,现代普洱茶是指将晒青毛茶经过发酵处理精制而成的茶叶。目前市场上将普洱茶归为三种类型:湿热作用陈化型(S型,属非微生物后发酵型普洱茶);渥堆微生物发酵型(W型,属真菌、酵母菌、细菌综合后发酵型普洱茶);、仓储微生物发酵型(CW型,属真菌主导发酵型)。本文分析三类普洱茶的品质形成机理和加工工艺技术、品质特征。 关键词:普洱茶,制作工艺,品质特征,品质形成 一.三种普洱茶的主要品质形成机理及加工工艺技术 1.1渥堆微生物发酵型普洱茶(W型) 其加工工艺主要都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其品质具有味浓、耐泡、香醇的特点。利用毛茶原料潮水堆积,依靠自然或人工搁,引入大量微生物发酵,通过保湿堆积与翻堆解决、闷堆与透气结合来调节在制品水、热、气的交替变化,调控微生物区系更替及代谢转化,实现在制品重度发酵。 该加工艺技术形成干茶黄红到红褐、汤色褐红、滋味醇和、具有典型微生物发酵香型的基本特点。 1.2仓贮微生物发酵型(CW型) 晒青毛茶原料或蒸压成型的紧压茶,在较高含水量的条件下,或者通过高温环境中一定时期的在制品吸水过程处理,使水分活度达到青霉等微生物生长的下限要求以上,但比渥堆处理的水分食量低得多的条件下,借助这些微生物的活动,结合仓贮干湿交替、湿度和

空气调节处理来实现其后发酵的工艺过程。 该工艺把微生物处理和仓贮处理相结合,在适当的仓贮环境条件下借助温和的微生物活动推动,实现后发酵转化所得产品。其形成产品具有干茶黄褐到乌褐到红褐,具有典型真菌微生物发酵香型的基本特点。 1.3湿热作用陈化型(S型) 晒青毛茶或晒表毛茶蒸压成型的紧压茶,在含较低水分条件下,在适宜的贮藏转化环境中,排斥大量微生物参与,并借助一些物理处理方法进行的陈化过程。主要依靠水热和非酶性氧化作用实现在制品品质色泽朝干茶黄褐、茶汤汤色绿黄到黄红,滋味浓醇回甘,香气纯陈的方向转化。其品质变化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同陈化程度的产品肯相应的风味特点,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二.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 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系列酶促氧化和微生物活动复杂的变化过程。针对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及酶系变化的研究,发现黑曲霉,青霉,根霉,灰绿曲霉和酵母等微生物存在于普洱茶的整个加工过程中,其中初期黑曲霉最多,约占微生物总数80%左右。黑曲霉代谢产生的水解酶,在渥堆中期,表现为增加趋势。在渥堆前期中温型霉生长繁殖迅速,后期低温的灰绿曲霉开始繁殖。在渥堆水分适度时,大量酵母的生长对普洱茶甜醇滋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茶叶中的特征性物质茶多酚在整个加工过程呈下降趋势,而甜醇物质呈增加趋势。罗新龙等研究结果也表明,至渥堆结束时,茶多酚,儿茶素,TF,TR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及其它组分含量均剧烈下降,TB和水溶性茶多酚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合等反应生成更加复杂的对普洱茶品质有利的物质。据何国藩,林月婵研究,高温酶促反应,温度和时间都是破坏脂溶性色素的因子。普洱茶渥堆之后,绝大部分脂溶性色素已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这些物质与普洱茶的品质和饮用效果有关,并使普洱茶特别是陈年普洱茶具有保护肠胃的作用。茶汤色泽的形成是茶多酚氧化产物茶褐素的大量增加和积累。 三.三种普洱茶品质分析 3.1通过分析3种类型普洱茶PH值探讨普洱茶风味品质特点 普洱茶茶汤的PH值是普洱茶滋味的重要品质因素, 它与普洱茶滋味的回甘情况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明显的酸味是普洱茶滋味所忌讳的, 3种类型的普洱茶PH值都在弱酸性范围, 从平均值来看, 酸性强度为S型>W型>CW型。3种类型普洱茶中,S型刺激性最强,其次为W型。因为普洱茶有促进助消化的作用,可首选S型普洱茶,但考虑到对人体胃部的刺激性最大,可选择W型或者是CW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