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6.52 KB
- 文档页数:1
马尔克斯名词解释简介马尔克斯,全名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被公认为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领袖和代表人物。
马尔克斯通过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学,并在198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一级标题1: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马尔克斯最为著名的文学流派之一,他以其惊人的创造力和幻想力,开创了这一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常常通过夸张、荒诞和超自然元素,与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创造出奇妙且离奇的故事情节。
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神秘和奇妙之处。
二级标题1.1:《百年孤独》《百年孤独》被认为是马尔克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故事,展示了这个家族所经历的一系列奇特和离奇的事件。
小说中,马尔克斯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既揭示了哥伦比亚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又传递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二级标题1.2:《霍乱时期的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另一部广受赞誉的马尔克斯作品。
这部小说以一个小城镇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通过精细而丰富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在动荡时期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欲望。
马尔克斯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挖掘了人性的深处,使人们对爱情、生死和时间有了新的理解。
一级标题2:马格尼开可以性论除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外,马尔克斯还以其对马格尼开可以性的论述而闻名。
马格尼开可以性是一种宇宙学理论,马尔克斯认为根据宇宙的自然法则,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使得一切事物都有可能发生。
二级标题2.1:对时间的理解马尔克斯相信时间是相对的,并且未来和过去是可以更改的。
他认为时间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具有多个可能性和平行世界的复杂网络。
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时间错乱和时间交织的情节,突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限制。
二级标题2.2:对命运的探讨马尔克斯的马格尼开可以性论也影响了他对命运的探讨。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享誉世界,他曾被瑞士《周刊》1996年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博尔赫斯也称“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光荣和自豪”。
由此可见,马尔克斯是当今世界了不起的大文豪。
然而,马尔克斯还有不少有趣的动人故事,却鲜为人知。
朋友谈马尔克斯传记与生平马尔克斯的朋友、墨西哥出版家阿拉特里斯特,前不久在《改革》报上发表的专栏文章里透露,加西亚·马尔克斯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健康”,这多亏了他的“坚强和毅力”。
他不但力争办好他的杂志《改革》,而且孜孜不倦地著书立说。
他很快将出版回忆录的第一部分,而“他的回忆录将像他的小说一样有趣。
”马尔克斯的传记作家达索·萨尔迪瓦在谈到他的生辰时说,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于1927年3月6日8点30分出生在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的一个依山傍海的小城镇,这个充满香蕉气味的小镇叫阿拉卡塔卡;当时他的外祖父尼古拉斯(马尔克斯)正去做早晨8点钟的弥撒。
但是,以前人们都说他生于1928年,连百科全书上都这样写,这是一种误解。
萨尔迪瓦还援引马尔克斯家属的话说,多年以来之所以都说马尔克斯生于1928年,这大概是想将他的生辰与哥伦比亚北部香蕉种植园工人遭到大屠杀的那一年相吻合。
大屠杀罪行已被写进他的闻名于世的小说《百年孤独》里。
阿拉特里斯特和其他朋友都叫加西亚·马尔克斯“加博”,这是对他的昵称。
此外,他在墨西哥有一个家,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那里写成的。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公演根据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戏剧《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去年10月在墨西哥的瓜那华托上演,今年在美国、委内瑞拉、俄罗斯和日本公演。
由法维奥·鲁维亚诺改编,豪尔赫·特里亚纳执导的这部戏剧作品,在瓜那华托举行的塞万提斯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推出。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简介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简介加夫列尔·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他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
外祖父是个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曾当过,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
外祖母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
马尔克斯7岁开始读《一千零一夜》,又从外祖母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文化的熏陶。
在童年的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里,他的故乡是人鬼交混,充满着幽灵的奇异世界,以后,这就成了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1940年迁居首都波哥大。
1947年考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
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
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
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
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
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之后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
1975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1982年,哥伦比亚发生地震,他回到祖国。
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
马尔克斯家族有老年痴呆遗传史,马尔克斯在患淋巴癌后为了抗癌接受了化疗,导致大量脑部神经元缺失,这加速了他罹患老年痴呆症。
据悉,马尔克斯现已罹患老年痴呆症,今后可能再也无法活动。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百年孤独》的影响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魔幻现实主义(一)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写作语言:西班牙语主要文类:小说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拉尔斯·吉伦斯坦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加西亚·马尔克斯。
授奖辞强调加西来·马尔克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功,他善于从他的经历、想象、民间文化和记者生活中提取索材,交将它们结合起来。
授奖辞特别提到,近年来拉丁美洲文学显示出了罕见的活力和极高的质量。
同许多别的拉美作家一样,“加西来·马尔克斯在政治上坚定地站在穷人和弱者一边,反抗压迫与经济剥削。
” 授奖生辞还提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由于他的小说《百年孤独》的发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一致的承认。
但它也强调,这位哥伦比亚作家作为公认的叙事艺术大师的地位,由于《家长的没落》的发表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受到赞扬的作品还有《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恶时辰》和《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授奖辞认为,作为一个记者和论文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是异常活跃的,他的著作是“多方面的、富有创造性的、常常是引起争议的,并且决不受制于政治主题。
” 授奖辞指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令人想起威廉·福克纳。
像福克纳一样,加西亚·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在那里,“神奇与真实相聚”。
正如福克纳的小说那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中相同的人物和环境在不同的故事中出现,他们被狂躁与激情烦扰着。
授奖辞还特别强调反映出死亡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创造和发现的世界中”的重要性,他的故事常常围绕着一个死人。
名人故事:马尔克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生平简介加夫列尔·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他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
外祖父是个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曾当过上校,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
外祖母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
马尔克斯7岁开始读《一千零一夜》,又从外祖母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文化的熏陶。
在童年的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里,他的故乡是人鬼交混,充满着幽灵的奇异世界,以后,这就成了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巴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国传奇将军。
巴顿与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苏联名将瓦杜丁不同,他是在战争胜利结束后的一次车祸中受重伤不治而逝世的。
他未曾听到凯旋时的欢呼,未能接受少女的鲜花,命运却让他与之擦肩而过。
求学经历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压垮,更没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已选定的目标义无返顾,坚忍不拔。
在奋斗的路上,他已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
1940年,马尔克斯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在大学期间,马尔克斯如饥似渴地阅读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诗歌,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
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
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不久那家报纸被哥伦比亚政府查封,于是他被困在欧洲。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词解释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哥伦比亚文学巨匠,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以其浪漫主义风格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而闻名于世,作品包含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马尔克斯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因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被广泛研究和赏析。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民本主义(Macondismo)马尔克斯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地名“马孔多”(Macondo)常被他称为“十万困惑之城”。
这个虚构的地方象征着现实与梦幻的边界,同时也代表着马尔克斯自己对于哥伦比亚社会的描绘和批判。
而“民本主义”则是马尔克斯创造的一个词汇,用以形容他对拉丁美洲农村社会的描述。
在他的小说中,马孔多代表了这个社会体系的一个缩影,它是一个充满了迷信、暴力和社会不公的地方。
马尔克斯并不仅仅是对社会问题的揭示,他对于人类的希望和对生活的赞美也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
他认为,尽管现实是多样多变的,但人们对于幸福的渴望是普遍的,而幸福往往隐藏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之中。
通过马孔多这个景观,马尔克斯呈现出了一个独特而真实的民本主义世界。
魔幻现实主义(Magic Realism)魔幻现实主义是马尔克斯最著名的文学风格,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
他将现实和超现实交织在一起,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奇幻的元素,创造了他的独特世界。
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超自然的事件、神秘的人物和荒诞的情节。
这种技巧使读者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想象力和超越现实的力量。
与此同时,魔幻现实主义也是马尔克斯对于拉丁美洲社会问题的一种审视和呈现。
他通过将现实中复杂的社会问题转化为奇幻的形象,暗示了它们的普遍性和可怕性。
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使马尔克斯的作品既具有了娱乐性和想象力,又保持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孤独的领地(Solitude)孤独是马尔克斯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加西亚·马尔克斯永不消逝的巨匠他已“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
童年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小镇。
童年时期的马尔克斯一直与外祖父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
身为上校的外祖父曾参加并指挥过两次哥伦比亚内战,退役后的他一直在等待那笔永远都到不了的抚恤金,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便源于此。
马尔克斯的外祖母是一位勤劳的农妇,更是一位博古通今、会讲许多拉美传统神话故事的女人,她经常不动声色地讲述那些死去的祖先、鬼魂和幽灵围绕房子起舞的故事。
在马尔克斯的童年世界里,他的故乡是个充满着幽灵的奇异世界。
多年以后,这些故事和神话构成了他小说的源泉和沃土。
梦想9岁的一天,马尔克斯在外祖父的箱子里发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一千零一夜》,书中不时闪现的幽魂、飞毯、神灯等奇幻场景,与外祖母曾经讲过的故事似曾相识,令他非常着迷。
从此,马尔克斯开始喜欢上了阅读。
因为作文写得好,在学校经常受到文学老师的鼓励,于是渐渐开始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上中学后,马尔克斯顺利地成了一名文学青年,他加入了诗社,沉醉于诗歌写作,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但文学老师却否定了他的诗作:“诗歌与你无缘,还是写小说吧!”或许就是因为这句话,改变了马尔克斯的人生道路,使其后来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
求学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马尔克斯的小说之路也并不那么顺利。
由于兄弟姐妹越来越多(父母前后生了十多个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差,父母希望他能出人头地,进入“上流社会”。
所以,1947年2月,马尔克斯迫于无奈报考了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法律系,一心想当作家的他,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
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赚些钱来买书,不过不是法典,而是一些文学作品集。
直到有一天,他在卡夫卡的书里发现了自己真正的文学愿望和才能。
辍学1948年,哥伦比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乱让数千人死于非命。
受此影响,哥伦比亚大学被迫关闭,马尔克斯也因此辍学,进入《观察家报》担任记者,并开始创作小说。
加西亚·马尔克斯[权威资料]加西亚?马尔克斯曾无数次描述死亡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午后离世,死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城市――墨西哥城。
马尔克斯曾对西方世界的文学同行坦陈:“拉美的现实不是写在纸上,而是跟我们生活在一起。
它每时每刻、每天每夜决定着我们不计其数的生离死别,为我们提供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在马尔克斯看来,催生“魔幻现实主义”的是拉美历史,这历史由不幸写成――恶贯满盈的独裁者、连年的饥荒、疫病和暴力。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流淌出悲苦与灵感,滋润着伟大的文学家,马尔克斯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在哥伦比亚小镇阿拉卡塔卡,小镇就位于加勒比海南岸。
他的父亲,加布里埃尔?埃里希奥?加西亚,一位电报员,曾以火热电文赢得小镇美人路易莎?圣地亚加的心,婚后仍不愿放弃浪游生活,决计离家到巴兰基亚开药店。
加西亚?马尔克斯继承了乃父的游历品格,青年时就在卡塔赫那、波哥大等地读书、打工,在海岸边各个小镇上兜售百科全书。
由于多次乘坐汽轮往返于玛格达莱纳河,他以这条河为背景写下《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也正是在河上的某个渡口,惊鸿一瞥间,他看到了未来的妻子、拥有埃及血统的邻家少女梅萨德斯?巴尔恰。
不管西语文学学者如何提醒,中国读者仍旧愿意“不合规矩”地将作家的名字简略为“马尔克斯”。
这仅仅是他的母姓。
但这个错误恰好与他亲近母家的实情暗合。
他曾和外祖父一家生活了十多年。
外祖父是自由党人的上校,是千日战争的英雄。
那场自由党和保守党的对抗,在美国人的“斡旋”中结束,其结果是哥伦比亚失去地峡的领土,中美洲多出一个名叫“巴拿马”的国家。
马尔克斯为著名的《西班牙语用法辞典》撰写之序言里讲到,是外祖父教会他如何翻查字典。
识字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形塑一个人的世界想象和伦理感受,马尔克斯终生的左翼观念,便来自外祖父传授的一词一句。
外祖父的客人们向他讲述的1928年香蕉园大屠杀的故事,更直观地向他展示了何谓殖民、何谓第三世界境遇。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982年,马尔克斯因“他的长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一、作者生平与创作⏹20 世纪 60-70 年代,是拉美“文学爆炸”、“文学地震”的时代,即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时代。
马尔克斯即拉美文学爆炸”中崛起的一颗明星,其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198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作品,是作家苦心孕育了18年而写成的天才杰作,被看作是魔幻现实主义当之无愧的典范。
⏹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一个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在外祖父家度过,外祖父是退役军官,为他讲内战故事,外祖母博古通今,为他讲许许多多的神魔鬼怪的故事。
他说:“外祖母的魔幻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生活在其中,那是我的天地。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格朗德大娘的葬礼》、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出去的凶杀案》、长篇小说《落叶》、《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迷宫中的将军》、《霍乱流行时期的爱情》等。
主要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二、魔幻现实主义:⏹本世纪 60 年代盛行于拉美文坛, 1925 年由德国文学批评家弗朗茨罗首先提出“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概念。
⏹( 1 )主题:表现反帝反封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 2 )特征:借古老神话传说,“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采用象征寓言、暗示联想、荒诞夸张、人鬼人分、时序倒错,现实与梦幻交织等手法,把拉美现实社会变成一种现代神话,既有魔幻色彩,又有现实因素,故称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是手段,“现实”是目的。
⏹( 3 )形成原因:其一,拉美各国长期处于独裁统治之下,所以,马尔克斯人民的思想愿望,只能通过隐喻象征的魔幻手法,曲折地反映出来。
其二,拉丁美洲的现实本身具有神奇性、魔幻性。
读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有感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读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加西亚·马尔克斯,拉丁美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名副其实的“传奇人物”。
我利用上学期期末和假期读完了他的《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三部精彩绝伦的长篇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这些大作最吸引我的无疑是独特的风格。
特别是《族长的没落》,仿佛没有时间、空间、顺序、人称等限制,一个“我们”(象征着不朽的人民)贯穿全文。
没有被《百年孤独》混乱的姓名蛊惑的我这次却没了头绪,在失去了时间、空间、顺序和规律的荒诞世界中尽情地奔驰,有时我甚至感觉自己仿佛也突破了限制,凝固了时间来到了永恒。
《百年孤独》则是一部拉丁美洲的血泪史,真实中映射出十分的荒谬:吉卜赛人的飞毯,美国香蕉公司屠杀工人,家族最后一个猪尾的怪物,一连四年多的暴雨都是很好的例子。
透过古老的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我们看到的是仿佛是魔幻中的哥伦比亚……
虽然魔幻(幻象)与现实在不断纷争,交织出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故事,但加西亚的大作绝对值得一读!。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我来讲一个故事的续
写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全名: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生:1928年3月6日
出生地: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职业:小说家、记者、出版人、社会运动家、短篇故事作者
流派:魔幻现实主义
影响他的作家:威廉·福克纳、索福克勒斯、弗兰兹·卡夫卡、鲁佛、弗拉基米尔·纳博可夫、君特·格拉斯、费奥多尔·杜思妥也夫斯基、G·K·卻斯特顿
受他影响的作家:威尔·塞尔夫、萨尔曼·鲁西迪
这是一个迷人而复杂的故事,是关于念念不忘的青少年时期的激情,由获得诺贝尔奖的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大师讲述。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米娜·达萨这对年轻恋人因费尔米娜父亲的反对而分手。
费尔米娜嫁给了别人,从此他们过着不同的生活,慢慢变老。
在发生一起不幸事故后,费尔米娜变成了寡妇,两人再次相遇,成为夫妇。
小说探讨了忠诚的含义以及成功婚姻的微妙本质。
百年孤独(节选)学案【助读博览】一、魅力作家二十世纪文学标杆——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1927年生于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
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
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
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
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
代表作品:《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二、背景回眸谴责孤独的小说——《百年孤独》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
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
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三、作品简介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加西亚·马尔克斯简介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远记住: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是不能返回的,每一个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复返了。
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也只是过眼云烟”,这是来自世界名著《百年孤独》的经典语录。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昨天逝世,享年87岁,为了缅怀这个文学巨匠,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加西亚·马尔克斯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简介
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哥伦比亚魔幻文学作家,西班牙语小说家,诺贝尔奖得主,1927年3 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1940年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1955年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之后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欧洲,继续其文学创作,期间作品《恶时辰》获1962年埃索奖;1969年作品《百年孤独》获意大利基安恰诺奖和法国最佳外国作品奖;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称号;1972年获拉丁美洲文学最高奖——加列戈斯文学奖;1975年为抗议智利政变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1981年获法国政府颁荣誉军团勋章;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同年哥伦比亚地震后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
主要作品有:《第三次辞世》《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格兰德大娘的葬礼》《蓝宝石般的眼睛》《恶时辰》《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落难海员的故事》《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番石榴飘香》《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奇怪的朝圣者》《关于爱和其它恶魔》《绑架》《苦妓追忆录》《我不是来演讲的》等。
加西亚·马尔克斯简介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