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检测技术介绍-安徽电科院
- 格式:pdf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69
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三篇第一篇: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电力配电设备中的应用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也逐渐增加。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无接触型的检测方法,因其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电力设备的热量分布情况,成为了电力巡检和维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着重介绍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电力配电设备中的应用。
第一节: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详细介绍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包括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图像处理等内容。
同时分析该技术的特点,如实时性、无损检测、高分辨率等)第二节:红外热像检测在高压开关设备中的应用(以高压开关设备为例,详细介绍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该设备中的应用。
包括检测热点、异常温升、接触异常等情况,并举例说明其在高压开关设备维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节:红外热像检测在变压器中的应用(以变压器为例,详细介绍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该设备中的应用。
包括检测绕组异常、接触不良、设备过载等情况,并举例说明其在变压器维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节:红外热像检测在电缆线路中的应用(以电缆线路为例,详细介绍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该设备中的应用。
包括检测电缆接头、绝缘子、接地情况等问题,并举例说明其在电缆线路维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节: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分析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优势,如快速、准确等,同时也要明确该技术的局限性,如环境干扰、设备复杂性等问题。
)结论: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因其快速、准确、无损等优势,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也要清楚该技术的局限性,并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其他检测手段,共同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二篇: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风电设备中的应用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代表,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风电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以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为切入点,介绍其在风电设备中的应用,旨在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红外检测技术是指利用红外线辐射来检测目标物体的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红外传感
器获取目标物体的温度信息,并且可以在不接触目标物体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在电力线路
运行中,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线路的故障预警、温度监测、负荷监测、设备状态
检测等方面,为电力生产和运行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保障了电力线路的安全和稳
定运行。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故障预警方面。
电力线路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其安全稳定运行对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状态有着严格的要求。
而红外检测技术
可以通过监测电力设备和线路的温度变化来实现故障的预警。
当电力设备出现过载、短路
等故障时,会产生异常的温度变化,通过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异常情况,并进
行预警处理,避免发生事故,保障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
红外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力线路的负荷监测。
电力线路的负荷是指线路当前所承载
的电流和功率大小,它直接反映了线路的运行状态和设备的负荷能力。
通过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线路的负荷情况,及时发现负荷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及时采取调整
措施,保障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为电力生产和运行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保障了电力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随着红外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在电力
行业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明显。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红外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进行物体探测的技术,它在电力线路运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几个主要应用:1. 电力设备检测: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
通过红外热像仪对电力设备进行扫描,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设备的热点、温度异常和潜在故障,有助于提前发现和预防设备故障,保障电力运行的安全稳定。
2. 输电线路巡视: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输电线路的巡视和检测。
通过从直升机或无人机上使用红外热像仪对输电线路进行扫描,可以及时发现输电线路上的异常情况,如杆塔的损坏、绝缘子的老化、线路的短路等,以及潜在的火灾风险。
这样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和防范,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供电安全。
3. 电力负载监测: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电力负载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使用红外热像仪对发电机、变压器、配电柜等设备进行连续监测,可以实时观测设备的热量分布和温度变化,识别出负载异常和过载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及时调整和分配电力负载,保持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 局部放电检测: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局部放电的检测和监测。
通过红外热像仪对电力设备表面进行扫描,可以检测出潜在的局部放电现象,如设备的漏电、击穿等。
这些局部放电将产生热量,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热点的位置和分布,有助于早期发现和修复设备的故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供电安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还将继续扩大和深化。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红外检测技术是一项应用红外光原理和技术对物体热辐射进行检测的技术,常见的应用有红外热成像、红外测温等方面。
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红外检测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检测电力设备的热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和缺陷,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一、红外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红外检测技术利用物体发出的热辐射来检测物体的温度分布,一般通过红外热像仪或红外测温仪来实现。
红外热像仪可以将物体的红外辐射图案转换为可见光图案或热成像,显示出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全面地反映出物体的热状态;红外测温仪则只能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并不具备图像显示功能。
1. 检测电力设备的热状态红外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电力设备的热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和缺陷。
例如,发电机的绕组和轴承是电力设备中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件,如果出现过高的温度,可能意味着绕组或轴承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可以避免电力系统停机,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电器设备会产生一定的热负荷,如果热负荷过大,则会导致电器设备的寿命缩短,甚至造成故障。
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直接反映出电力设备的热负荷情况,有助于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3. 检测线路的负载均衡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各个电力线路的负载应该保持均衡,如果出现一个电力线路负载过大,另一个电力线路负载过小的情况,则可能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红外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电力线路的负载均衡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负载均衡,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检测电力系统中的灾害隐患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灾害隐患,例如电器设备老化、电线老化、电力系统过载等,这些灾害隐患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
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隐患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式,红外检测技术有以下优势:1. 可以远距离、不接触、不破坏地检测电力设备的热状态和热负荷情况,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更加便捷和安全。
电力系统中的红外测温技术第一章介绍电力系统中的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原理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技术,它在电力系统的设备维护、安全生产、能源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红外测温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设备表面的温度信息,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故障点和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第二章红外测温技术的原理红外测温技术基于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使用红外传感器将表面的辐射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得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值。
红外传感器是通过探测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来计算其温度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辐射出的热能,该热能对应的波长在红外光区域内,将波长分布在可见光之外的辐射能转换为电信号,并由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
第三章红外测温技术的应用红外测温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如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等设备的温度测量和监测。
在电缆温升监测方面,红外测温技术可以无需与电缆接触,在接线箱、分支箱、开关柜等地进行红外测温,及时检测电缆表面的温度情况,预防电缆发生过载、短路等故障。
在发电厂中,红外测温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燃料管道的温度监测,及时发现管道温度异常,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红外测温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温度测量技术相比,红外测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快速准确:红外测温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无需与物体接触,省去了时间和成本。
2. 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可以在无法接近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减少了安全隐患。
3. 多功能性:红外测温技术不仅可以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还可以获取物体在不同波段的辐射特性,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分析。
4. 实时监控:红外测温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设备表面的温度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第五章总结电力系统中的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原理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设备表面的温度信息,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其在电力系统的设备维护、安全生产、能源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电力红外检测方案引言电力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电力设备的异常故障会给电网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停电事故的发生。
因此,为了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异常情况,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尤为必要。
本文介绍了电力红外检测方案,该方案通过红外摄像技术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无损检测,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潜在故障,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
红外摄像技术红外摄像技术是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等领域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它利用红外辐射能量的差异来检测物体的温度分布,从而发现潜在的故障点。
在电力行业中,红外摄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的检测和维护。
电力红外检测方案电力红外检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红外检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检测的目标,即需要检测的电力设备;然后要选择适合的红外摄像设备,确保其具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点;最后要确定检测的时间和环境,通常在电力设备负荷较小的时段进行检测,并选择无风、无阳光的环境。
步骤二:拍摄红外图像通过红外摄像设备拍摄目标电力设备的红外图像。
在拍摄过程中,应注意确保拍摄距离适中,保持图像清晰,同时尽量减少摄像设备的移动,以获得更准确的红外图像。
步骤三:分析和解读红外图像将拍摄的红外图像导入红外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红外图像处理软件通常具备温度测量、异常点标识等功能,可帮助检测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出电力设备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并记录下来。
步骤四:生成检测报告根据分析和解读的结果,生成电力设备的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异常点分布图、异常点的温度值等内容,以便运维人员进行后续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优势和应用场景电力红外检测方案具有如下优势:•非接触式检测:红外摄像设备可以在不接触电力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检测,确保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效快速:通过红外摄像设备可以快速对大量电力设备进行检测,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和人力资源。
浅析电力设备红外检测技术及应用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荷变化及设备内部故障异常而容易表现出异常发热。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相对成熟可靠的技术在电力设备检测中广泛应用,通过红外检测技术及时发现设备发热缺陷,从而实现对设备异常及时有效处置。
标签:电力设备;带电检测;红外检测1红外检测技术概述所有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不可见的红外辐射在红外热像仪中可以被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图像,图 1 为其原理示意图。
通过镜头物体的红外辐射可以在探测器上聚焦,从而形成电信号,在经过放大以及数字化等一系列的处理之后,其会被传输到热像仪的电子处理部分,在经过转换之后,其就会变成在显示器上的看到的红外图像。
运行中的电力设备,其发热主要分为三类:电流效应而引起的发热、电压效应引起的发热和电磁效应引起的发热。
一旦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异常的情况,在电流电压的作用下就很容易产生明显的局部发热。
因为温度差异而导致红外辐射能量不同,利用红外检测仪即可及时有效发现设备异常。
2红外测温技术的应用优点红外测温与传统的接触式测温相比,具有较多的优点:(1)远距离和非接触测量。
红外测温是通过测量被测目标的红色热辐射来确定温度,不需要与目标直接接触,可以远距离进行。
(2)响应速度快。
接触式测量的热电偶和温度计需要与被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后才能完成,而红外测温只要接收到目标的红外辐射即可定温,响应时间短。
(3)灵敏度高。
只要物体温度有微小变化,辐射能量就有较大改变,通过测温比对很容易甄别。
(4)准确度高。
红外测温不会與接触式测温一样破坏物体本身温度分布,因此测量精度高。
(5)测量范围广,红外测温范围已发展到从负几十摄氏度到数千摄氏度,范围广。
3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红外检测技术利用的是带电设备的电流电压及电磁致热效应,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定仪器来得到设备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信息,进而据此对辐射值是否有偏差进行有效判断,进而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判断,并找出缺陷的本质。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线路的控制与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针对电力线路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维修。
在电力线路的监测中,红外检测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本文将从原理、应用以及优点等方面介绍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
一、红外检测技术原理红外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量进行检测的技术。
它利用了物体的温度,即物体分子的活动程度和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对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程度的变化。
不同材质的物体对红外光的反射和吸收都不同,故而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下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在电力线路监测中,红外技术可以通过检测锅炉系统内部产生的热量,确定设备的工作状态。
1、电力设备的检测电力线路中的各种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都需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监测。
通过使用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监测,快速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及时给出预警,减少由于故障导致的停机和维修时间,从而提高电力生产的效率。
2、电力线路状态监测电力线路的状态监测是整个电力系统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对电力线路的温度进行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发现故障的热点,防止发生重大故障。
同时,红外检测技术还可以监测电力线路的安全指标,比如通信线路、电缆等的接头状况,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正常、平稳。
3、电力系统的预防性维护红外检测技术还可用于电力系统的预防性维护。
通过定期对电力线路、电力设备的红外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减少线路和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1、无接触式测量红外检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技术,不需要接触被测物体,不会影响被测物体的物理性质,从而在测量过程中,不会对被测物体产生不良影响。
2、高精度检测红外检测技术可以达到高精度的检测结果,可以检测到微小的温度变化,从而在电力线路运行状态的诊断和预防性维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的应用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电力线路上的温度异常。
电力线路的温度异常往往是导致线路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对线路进行停电处理,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影响供电。
而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实时、无需停电地监测线路温度。
红外热像仪可以快速扫描电力线路,准确检测出温度异常的部位。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修复线路,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电力线路上的绝缘子异常。
绝缘子是电力线路上起支撑和绝缘作用的重要组件。
而由于长期受到环境和电网运行的影响,绝缘子很容易出现老化、损坏等问题。
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对线路进行人工检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忽略绝缘子的隐患。
而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绝缘子的异常情况。
红外热像仪可以通过监测绝缘子的表面温度,检测出绝缘子是否存在局部放电、漏电等问题。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及时更换或维修异常绝缘子,避免绝缘子故障导致的事故发生。
红外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力线路的巡检和预防性维护。
传统的巡检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难以发现线路的隐患。
而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扫描整个线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红外热像仪可以记录下线路的温度分布情况,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记录分析出线路的运行状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性维护,避免事故的发生。
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线路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检测电力线路的温度异常、绝缘子异常、接触不良等问题,并可以用于线路的巡检和预防性维护。
红外检测技术能够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电力供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外侦测原理
红外侦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辐射能量来探测、测量、分析和识别物体的一种技术手段。
红外辐射属于电磁波的一部分,在整个电磁波谱中位于可见光的辐射区域之外,波长范围通常为0.7~1000微米。
红外辐射能量与物体的热能相关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来推断物体的热量和温度。
红外侦测设备一般包括红外辐射源、光学系统、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电路。
当红外辐射源照射在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部分红外辐射能量并转化为热能,同时也会反射、散射或透过一部分红外辐射能量。
光学系统用于收集反射、散射或透过的红外辐射能量,并将其聚焦到探测器上。
探测器是红外侦测设备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将红外辐射能量转化为电信号。
常用的红外探测器包括热电偶、热电堆、热敏电阻、半导体热释电元件等。
这些探测器在受到红外辐射能量的作用下,会产生温度变化,从而引起电阻、电压或电流等电信号的变化。
信号处理电路负责接收、放大和处理探测器产生的电信号,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红外侦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军事、环境监测、医学、工业检测等领域。
通过红外侦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非接触式检测和观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可见光在暗夜或恶劣环境下的局限性。
此外,红外侦测技术还具有隐蔽性好、侦测距离远、分辨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红外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 红外检测技术的概述•红外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的热辐射进行检测的技术。
•红外辐射是指物体在热平衡状态下所发射的电磁波辐射,其波长在0.75微米到1000微米之间。
2. 红外辐射的特点•红外辐射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
•红外辐射能够穿透一些透明材料,如玻璃、塑料等。
•红外辐射可以在不需要接触物体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3. 红外检测技术的原理•红外检测技术利用红外辐射的特点,通过检测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来获取物体的温度、形状、位置等信息。
•红外检测技术采用红外传感器,将物体辐射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输出给显示设备或控制设备。
4. 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安防领域: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控系统,实现目标检测、人体识别等功能。
•工业领域: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实现温度控制、仓储管理等功能。
•医疗领域: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如体温计、血氧仪等。
•农业领域: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农业自动化系统,实现智能灌溉、作物保护等功能。
5. 红外检测技术的优势•非接触式检测: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在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进行检测,避免了物体受损或污染的可能性。
•快速响应:红外传感器响应时间短,可以实时监测物体的温度变化。
•高精度测量: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温度的精确测量,误差较小。
6. 红外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小型化:红外传感器的尺寸不断减小,使得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多领域。
•高性能:红外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得红外检测技术更加精准可靠。
•多功能化:红外传感器不仅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还可以获取物体的形状、位置等信息,实现多种功能的检测。
7. 总结红外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的技术,具有非接触式检测、快速响应、高精度测量等优势。
它在安防、工业、医疗、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红外传感器的不断发展,红外检测技术也将朝着小型化、高性能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红外技术红外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非接触式测温技术。
它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与其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红外辐射能量的强度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红外技术具有测温速度快、准确度高、无需接触的优点,因此在工业、医疗、安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工业领域,红外技术常用于炉窑温度监测、金属熔融温度检测、电路板热像测试等方面。
传统的测温方法需要接触被测对象,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可能对物体造成破损。
而红外技术可以远程测温,无需接触被测对象,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医疗领域,红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体温检测。
尤其在当前的COVID-19疫情防控中,红外测温技术成为了防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通过红外测温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人体体表温度,并将异常体温的人员筛查出来,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
在安防领域,红外技术被应用于人体检测、入侵报警等方面。
利用红外传感器可以感知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热能,从而实现对人体的追踪和监测。
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人体的热能,因此即使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也可以实现对人体的检测和观察。
这为安防监控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效率。
红外技术的应用还不止于此。
例如,红外遥控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应用。
通过发射红外信号,红外遥控器可以控制电视、空调、音响等设备的开关和功能。
这种红外通信技术简单易用,而且相对于无线射频通信技术更为安全可靠。
总的来说,红外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工业、医疗、安防等多个领域。
其非接触式、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其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红外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第二章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湖北公司)目录内容概要红外热成像是以设备的热分布状态为依据对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与否进行诊断的技术,它具有不停运、不接触、远距离、快速、直观地对设备的热状态进行成像的优点。
由于电气设备的红外热像图是设备运行状态下热状态及其温度分布的真实描写,而电力设备在运行状态下的热分布正常与否是判断设备状态良好与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对设备热像图的分析来高效诊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其存在的隐患缺陷。
本章第一节介绍了红外线的发现及发展经过,并把目前最普遍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现状做了描述。
第二节讲述了红外线的基本知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输变电电网设备发热机理及故障类型。
第三节对各种类型输变电设备红外热像检测的要求;现场红外热像仪使用方法技巧;分析诊断方法及标准做了详细说明。
最后,第四节收集了4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电气设备红外检测诊断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节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概述一、红外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1800年英国的天文学家 Herschel 用水银温度计在红光外侧发现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后来称为“红外线”,也就是“红外辐射”。
Herschel在1830年提出了辐射热电偶探测器,1840年根据物体不同的温度分布,制定了温度谱图。
红外技术最初应用于军事,20世纪60年代初, 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工业检测领域的红外热成像仪(THV651)诞生(AGA),尽管体积庞大而笨重,但很快作为一种检测工具在各种应用中找到了它的位置,特别是在电力维修保养中体现了它的重要价值,与当时的瑞典国家电力公司合作,首次用于电力设备检测。
红外技术的高级发展应用是红外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系统通过与可见光组成的多功能传感器,配用多功能目标捕捉处理器,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对目标实现高速、自动、可靠地探测、识别、测距、定位、跟踪及故障判别。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是随着红外探测器的发展而发展的。
红外探测器经历了光机扫描探测器、焦平面制冷式探测器和焦平面非制冷式探测器。
红外光谱探测技术一、引言红外光谱探测技术是一种用来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
它利用物质与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变化来获取样品的结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外光谱探测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二、原理红外光谱探测技术基于物质与红外辐射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样品在红外辐射下吸收、散射或透射的能量变化来获取样品的结构信息。
红外辐射的波长范围通常为0.78-1000微米,可以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区域。
在红外光谱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是红外光谱仪,它由光源、样品室、光学系统和探测器等部分组成。
光源产生红外辐射,经过光学系统聚焦到样品上,样品与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能量变化被探测器测量并转化为光谱图。
三、应用领域红外光谱探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例如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研究无机物的晶体结构等。
2. 生物医学: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例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二级结构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
3. 环境监测:红外光谱可以用来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水中的溶解物等,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4. 材料科学: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例如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等。
5. 食品安全:红外光谱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残留农药等有害物质,对食品安全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四、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光谱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红外光谱探测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目前,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已经非常高,但仍然可以进一步提高。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设计更加精密的光学系统和探测器,提高仪器的分辨率。
2. 快速扫描:传统的红外光谱仪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次扫描,限制了其在实时监测和高通量分析中的应用。
电网设备状态检测技术培训 ---------红外检测技术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庆军 2011年3月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主讲人简介王庆军,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副所长,国网 公司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红外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公司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红外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 •一、红外检测基本知识及术语 红外 测基本 及术语 二、红外热像仪的操作使用 三、判断方法 判断 法 四、诊断依据及缺陷类型确定 、诊断依据及缺陷类型确定 五、电气设备红外缺陷典型图谱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一、红外检测基本知识及术语 红外检测基本知识及术语• 1 、红外线是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英国物理学家 种电磁波(英国物理学家 赫胥尔 1800 年发 现) (0.75 ‾1000 微米) ,位于可见光红色光带(0.38‾0.78 微米)之外,普通玻璃能透过可见光,但是却几乎不能透 过红外线。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2 2、热传输的方式 热传输的方式 热传输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对流通常只发生 在流体介质中。
介质中 • 3、红外热像仪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 红外探测头、图像处理、监视器。
• 4、焦平面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是依靠探测微型辐射热量的热探测器(Microbolometer)。
探测器通过吸 收 射的红外辐射致使自身温度上升,从而引起探测器电阻变化,在 收入射的红外辐射致使自身温度上升,从而引起探测器电阻变化,在 外加电压的情况下进而产生信号电压。
• 5、黑体: 任何情况下对一切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吸收率都等于1的物体。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6、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黑体,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辐射 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黑体 同的物体具有 同的辐射 性能,我们需要引入辐射率(ε)。
• 7、物体(非黑体)表面辐射特性: 7 物体(非黑体)表面辐射特性 A、高度抛光的金属表面的发射率非常小,所有金属表 面的辐射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B、表面粗糙和氧化层的形成使发射率明显地增加; C 非金属表面的发射率 金属表面的发射率高得多, C、非金属表面的发射率比金属表面的发射率高得多, 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D、涂有油漆的金属表面辐射率比没涂油漆的金属表面 会高; 会高 注:对于电力设备,其发射率一般在0.85-0.95之间。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8 8、红外热成像仪的重要参数 红外热成像仪的重要参数 a、 温度分辨率-灵敏度( NETD) b、空间分辨率(IFOV)是分辨物体大小的能力。
以毫弧度表示。
空间分辨率= 丌/180 × 镜头度数÷ 像素数24度镜头10米远可分辨出大于等于13mm目标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二、红外热像仪的操作使用 红外热像仪的操作使用• 1、现场拍摄最简单、最快捷的操作方法 现场拍摄最简单 最快捷的操作方法 1)调清楚焦距 2)调好图像明亮度和对比度 像 亮度 度 3)保存红外热图 • 2、微小温差要用手动来调节其明亮度和对比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3 3、对电流致热型设备(温差较大时),采用自动调节方 对电流致热型设备(温差较大时) 采用自动调节方 式即可;对电压致热型或混合型设备,应采用手动调节方 式 行调节 式进行调节,以便进行准确判断。
便 行准确判断 • 4、拍摄红外热图时还应注意: (1)温度范围; (2)光学聚焦; (3)构图; • 5、仪器保养须知: (1)最好能够专人使用,专人保管; (2)使用时要挂好肩带; 要 肩带 (3)开机时不要反复按电源开关;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4)插卡时要注意正确的方向,同时适当用力 (4)插卡时要注意正确的方向 同时适当用力 (5)注意保护好镜头(平常要盖好镜头盖) (6)勿将镜头对准强光源 防止损伤探测器 (6)勿将镜头对准强光源,防止损伤探测器 (7)电池充电完毕,应停止充电,不能长时间充电 (8)使用完毕 要关机 取出电池 盖好镜头盖。
(8)使用完毕,要关机,取出电池,盖好镜头盖。
(9)仪器长时间放置时,最好隔一段时间开机运行(2 次/月),以保持仪器各部件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 6、其它注意事项: (1)检测应尽量避开视线中的遮挡物,如门和盖板。
(2)检测应避开附近热辐射源的干扰 (3)精确检测尽可能安排在阴天、夜间或日落后。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三、判断方法• • • • 1、表面温度判断法 1 表面温度判断法 2、同类比较判断法 3、图像特征判断法 4、相对温差判断法T −T δ = 1 2 ×100% t T −T 1 0• 5、档案分析判断法 • 6、实时分析判断法T1—发热点的温度 T2—正常对应点的温度 T0—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11四、诊断依据及缺陷类型确定 诊断依据及缺陷类型确定 • 1、诊断依据 断 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判断依据 电压致热型设备的判断依据 综合致热型设备的判断 • 2、缺陷类型确定 缺陷类型确定 一般缺陷、严重缺陷、危急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五、电气设备红外缺陷典型图谱• • • • • • • • 1、变压器 变 器 2、断路器 3、互感器 4 避雷器 耦合电容器 4、避雷器、耦合电容器 5、电缆 6、隔离开关 隔离开关 7、线夹 8、其他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41.8℃AR01 SP01 SP02 SP0340 38 36 35.3℃B 1 Byq-1• • •设备名称:220kV主变 故障部位:220 kV套管内部连接及线夹连接不良 缺陷性质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 般缺陷 SP01 39 3 SP01—39.3 ℃ SP02—37.6 ℃; SP02 37 6℃; ℃ SP03—36.7℃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Byq-2 Byq 2 • 设备名称:220kV主变 • 故障部位:中性点套管连接引线 •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Byq-3 Byq 3 • 设备名称:110kV主变 • 故障部位 故障部位:110 kV套管缺油 • 缺陷性质:危急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50.1℃ 50AR01403020 16.9℃• • • •Byq-4设备名称:220kV主变 设备名称 故障部位:220kV桩头内部连接不良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178.0℃150AR01100AR02507.2℃• • • •B 5 Byq-5设备名称:110kV主变 故障部位:10kV低压套管线夹 缺陷性质 严重缺陷 AR01 : 最大值 111.2℃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AR02 : 最大值 19.9℃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40.8℃ 40 38AR0136 34 32 30 29.4℃• • • • 设备名称:220kV主变 故障部位:散热器油阀未开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Byq 6 Byq-6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B 7 Byq-7设备名称:110kV主变 故障部位:110kV套管末屏 故障部位 套管末屏(内部连接不良) 内部连接不良 缺陷性质:危急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 设备名称:220kV主变 故障部位:主变器身(漏磁) 缺陷性质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 般缺陷Byq 8 Byq-8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Byq-9 Byq 9• • • 设备名称:220kV主变 故障部位:主变箱盖螺丝(漏磁)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 P01: 83.3℃ P02: 54.6℃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Byq-10设备名称:500kV主变 故障部位:35kV侧套管接头线夹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41.6℃ 4035 33.1℃• • •Byq-11设备名称:500kV主变 变压器油枕油位(含有载开关油枕油位)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46 5℃ 46.5 45AR014035SP0131.1℃• • • •Dlq-1设备名称:500kV断路器 故障部位:线夹(负荷557A,三相分别为36℃、64℃、38℃,环境参照 体 32℃) 体: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 SP01 37.2℃ AR01 64.4℃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AR03 SP0156.4℃ 55 50AR02 SP02 AR014540 3530.9℃• • • •Dlq-2 Dlq 2设备名称:220kV断路器 故障部位:线夹 缺陷性质 严重缺陷 AR01 80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 80.3 3℃ AR02 38 38.9 9℃AR03 39 39.3 3℃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Dlq-3 Dlq 3 • 设备名称:35kV断路器 • 故障部位 故障部位:中间法兰 中间法 •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内部故障)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Dlq 4 Dlq-4设备名称:35kV断路器 故障部位:下瓷套发热(内部故障) 缺陷性质 严重缺陷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Dlq-5设备名称:35kV断路器 故障部位:中间法兰(动静触头内部故障)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 设备名称:35kV断路器 故障部位:内部触头接触不良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Dlq-6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48 0℃ 48.0 45AR01 SP014035 33.5℃• Hgq-1 • 设备名称:500kV电流互感器 • 故障部位:接线板 •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 设备名称:35kV电流互感器 故障部位:接线板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Hgq-2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Hgq-3 • 设备名称:35kV电流互感器 • 故障部位:头部整体发热(少油型,散热不良) •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Hgq 4 Hgq-4设备名称:35kV电流互感器 故障部位:局部发热 缺陷性质 严重缺陷 最高温度 31.3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 31 3℃ 环境温度 25. 25 ℃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64 0℃ 64.060AR01504034.8℃• • •• Hgq-5 H 5 设备名称:220kV电压互感器 故障部位:中间变箱体发热(谐振) 缺陷性质 严重缺陷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 设备名称:35kV电压互感器 故障部位:箱体发热(受潮)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Hgq-6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Hgq-7 Hgq 7 • 设备名称:10kV电压互感器 • 故障部位:箱体发热(受潮) •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Blq-1 Blq 1 • 设备名称:220kV氧化锌避雷器 • 故障部位 故障部位:下节发热(受潮) 下节发热 受潮 • 缺陷性质:危急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Blq-2 Blq 2 • 设备名称:500kV氧化锌避雷器 • 故障部位 故障部位:下节发热(阀片侧面釉劣化) 下节发热 阀片侧面釉劣化 • 缺陷性质:危急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设备名称:6kV氧化锌避雷器 故障部位:发热(受潮) 缺陷性质:危急缺陷Blq-3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Blq-4 • 设备名称:35kV氧化锌避雷器 • 故障部位:底部发热(污秽) • 缺陷性质:一般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Ohdrq 设备名称:220kV耦合电容器 故障部位:上节与正常相相比温差1.3K 1 3K(停电检查,介损超标)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Drq-1设备名称:35kV电容器 故障部位:电容器箱体整体发热 缺陷性质 严重缺陷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Drq-2 设备名称:35kV电容器(集合式) 故障部位:套管发热 缺陷性质 危急缺陷 缺陷性质:危急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85.9℃AR02 AR01806040 33.1℃• • •• Drq-3 Drq 3 设备名称:35kV电容器(分散式) 故障部位:低压并联电容器接线板 缺陷性质 危急缺陷 缺陷性质:危急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Dl-1设备名称:10kV电缆 故障部位:单芯电缆两端接地,形成环流 缺陷性质 严重缺陷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 • •Dl-2设备名称:35kV电缆 故障部位:电缆包箍与闸刀构架之间螺丝发热 缺陷性质:严重缺陷输变电设备运维及故障诊断分析技术交流会• Dl-3 • 设备名称:35kV电缆 • 故障部位:应力管处轻微发热,为绝缘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