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染色基础知识一、染色理论概述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
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
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并不能简单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
若把海绵浸入染液中,染料溶液也能进入海绵内部,可是即使时间长,染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化,将海绵取出绞拧时,染料和水同时又从海绵内挤出来,所以说海绵并未被染色。
(一)染色基本过程按照现代的染色理论的观点,染料之所以能够上染纤维,并在纤维织物上具有一定牢度,是因为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的缘故,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工艺,因染料和纤维各自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其染色过程而言,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吸附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吸附的逆过程为解吸,在上染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
由于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此时,染料的扩散破坏了最初建立的吸附平衡,溶液中的染料又会不断地吸附到纤维表面,吸附和解吸再次达到平衡。
3.固着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
上述三个阶段在染色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
只是在染色的某一段时间某个过程占优势而已。
(二)染料在纤维内的固着方式染料在纤维内固着,可认为是染料保持在纤维上的过程。
不同的染料与不同的纤维,它们之间固着的原理也不同,一般来说,染料被固着在纤维上存在着两种类型。
1.纯粹化学性固色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染布基础知识染布是一种以染料将布料进行着色的过程,既能为布料增添色彩,又能改变其外观和质感。
染布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行业和时尚设计领域。
本文将介绍染布的基础知识,包括染料的分类、染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一、染料的分类染料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1. 天然染料:这类染料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物质。
常见的植物染料有蓝靛、木蓝、蓝莓、葡萄皮等,动物染料有柿饼染料、蚕蛹染料等,矿物染料有土耳其红、蓝铜矿等。
天然染料具有天然成分和环保特点,但稳定性和色彩选择性有一定限制。
2. 合成染料:这类染料是通过化学方式合成的,能够具备多种颜色、稳定性和选择性。
合成染料在纺织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常见的有间苯二酚染料、偶氮染料、天然酚染料等。
二、染布的方法1. 热染法:这是最常见的染布方法之一,适用于大部分纤维材料,如棉、麻、丝、毛等。
将染料直接加入热水中,然后将布料浸泡在染液中,通过加热使染料渗透到纤维内部,达到染色效果。
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染色温度和时间要求。
2. 冷染法:这种染布方法适用于一些对高温敏感的纤维材料,如蛋白质纤维和天然纤维。
染料通过低温溶解在水中,然后将布料浸泡在染液中进行染色。
与热染法相比,冷染法具有较低的染料渗透速度,但是能够较好地保留纤维材料的质感。
3. 印花法:这是一种将染料通过印花工艺将花纹或图案印在布料上的染布方法。
印花可以通过直接印花、转印和喷涂等方式进行。
印花法不仅可以实现染布,还能够在布料上制作出各种花纹和图案,以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
三、注意事项1. 染料选择:不同的纤维材料需要选择相应的染料。
染料的选择要考虑布料的性质和预期的效果。
染料的浓度和配方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染色要求进行调整。
2. 染色条件:染色时要控制好温度、时间和染料的浓度。
不同的纤维材料和染料具有不同的染色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吊色和固色:染布后,需要对布料进行吊色和固色处理,以增强色牢度和保持染色效果。
各种染色方法及应用染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和工艺,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各种染色方法及其应用。
1.染料染色:染料染色是最常见的染色方法之一、染料是一种可溶于水或溶剂的有色化合物,通常由有机合成得到。
染料染色适用于各种材料,如纺织品、纸张、皮革等。
染料染色的优点是色彩鲜艳、染色均匀,并且染色过程简单方便。
2.染色质染色:染色质染色是用希望染色质的颜料染色,常用于生物学实验中。
染色质是一种存在于染色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复合物,通过染色质染色可以观察和研究染色质的变化和分布。
常见的染色剂有吉姆萨染料、吉姆萨绿、DAPI等。
3.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常用于检测蛋白质分布和定位的方法。
它基于免疫反应原理,通过将特异性抗体与酶、荧光物质或金粒等标记结合,使特定蛋白质在组织切片或细胞中显示出颜色或荧光。
免疫组化染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病理学诊断和新药开发等领域。
4.电镀染色:电镀染色是一种将金属基材表面镀上一层具有颜色的金属膜的方法。
电镀染色可以改变金属基材的外观和增加表面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常见的电镀染色方法有阳极氧化染色和阳离子染色等。
5.实验室染色:实验室染色是一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标记方法,常用于细胞和组织的观察和研究。
实验室染色使用特定的染料或标记物,如荧光染料、酶染色剂等,可以使目标细胞或组织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和分析。
6.化学反应染色:化学反应染色是通过染色剂与待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得到颜色变化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反应染色方法有铁氰化钾染色法、酚酞试剂染色法等。
化学反应染色主要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医学等领域。
7.DNA染色:DNA染色是将DNA分子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DNA 染色可以通过荧光染料、酶染色剂和银染法等方法实现。
DNA染色在基因检测、DNA分子分析和遗传学研究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总之,不同的染色方法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材料、细胞、组织、分子等的观察和研究,而且在医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染色工艺基础知识染色工艺是指将染料或颜料通过染色过程将其附着在纤维上的方法。
染色工艺可以给纺织品赋予不同的颜色和花纹,从而增加纺织品的吸引力和市场价值。
以下是染色工艺的基础知识。
1.染料与颜料染料是指能够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并且能够与纤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染料通常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耐久性。
颜料是指不溶于水和其他溶剂的固体粉末或颗粒状物质,需要借助胶体或其他介质进行染色。
2.染色方法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浸染、印染和绷染。
浸染是将纤维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使染料分子渗透到纤维内部。
印染是将染料或颜料直接印刷在纺织品上,可以使用印花机或手工进行。
绷染是将预先搭结或编织好的纺织品通过绷紧或绷曲处理,以形成特定的花纹。
3.染色条件染色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条件需要注意。
首先是温度,染色时需要控制染料溶液的温度,通常使用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不同温度。
其次是时间,染色时间会影响染色效果和染色均匀性。
还需要考虑纺织品的水分含量、PH值、盐度和浸泡时间等因素。
4.染色助剂染色过程中常使用一些辅助剂来提高染色效果。
例如,助剂可以调整染料溶解度,提高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增加染料的分散性,改善染色的均匀性和固色性。
常用的助剂包括分散剂、助浸剂、固色剂和防护剂等。
5.染色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通常使用染色机械设备来进行染色。
常见的染色机械设备包括浸染机、卷绕染机和印花机。
浸染机可以实现大规模纺织品的连续染色,卷绕染机适用于小批量纺织品的染色,印花机可以实现特定花纹的印染。
染色工艺是纺织品加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纺织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染色工艺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染色技术,从而提高纺织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远古时代的人类,在刚会纺纱织布时,就设法使用天然染料在织物上染色,增加服饰的美观效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染色的国家之一,两千多年前古书《墨子》在《所染》篇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
“苍”是青色染料,“黄”是黄色染料。
到现代,随着印染设备的改进和发展,合成染料的出现,印染技术的突飞猛进,服饰的染色更为绚丽多彩。
并且,从对纤维织物的染色发展到了对金属的染色。
最早的金属染色是铝阳极氧化染色工艺,它出现在1937年,史密特研究了铝与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技术,取得了最早的专利。
接着开发了铝的染色和电解着色。
我国在解放前即有铝阳极氧化染色工艺,仅染几种单色,技术水平较低。
到20世纪50年代末,在打火机壳、口琴面板及玩具等轻工产品上,发展应用了丝网漏印的染双色工艺。
与此同时,高纯铝阳极氧化染金色工艺,因外观精致华丽,在高级化妆品容器装饰件及制笔业的纯铝笔套上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促使铝氧化工艺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0世纪70年代中期,铝氧化染色的新工艺—消色法异军突起,在灯具、瓶壳和打火机壳等方面有较多采用。
消色法花纹别致、隽永,无规则的浪漫色彩深受大众喜爱。
打火机外壳应用此法后,变滞销为畅销的大宗出口商品。
接着又开发了转移印花工艺,适用于铝茶盘、器皿一类轻工业品,既美化了商品,丰富了市场,又减少了三废危害。
印相法工艺因能复制各种复杂图案,在表牌、家用电器等方面已广为采用。
总体来看,我国铝氧化染色工艺的花色和质量,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镀锌染色工艺,是首先在镀层上染色的工艺,出现在1952年,日本川崎元雄关于钝化膜染色问题发表过研究文章。
同年,日本吕戊辰首先取得有关镀锌染色法的专利。
1955年沃尔特和E·泼考克对钝化膜进行了研究,指出金黄色钝化膜能用有机染料染出红、蓝、绿、橙、紫和其他中间色,其表面光洁度与色泽深浅取决于厚度及镀层的均匀性。
1958年发表的镀锌用染料染色的文章,指出未干的钝化膜是多孑L的,能稳定地吸附染料,改变表面色泽。
染色打样基础知识东莞市天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料的选择常用的染料有十多种类,染色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染料是染色成败的关键,在选择染料时除了要考虑所染纤维的种类、被染物的用途、色泽要求、价格成本、货源供应、质量好坏、染色方法等因素外,不必须考虑同拼色、近拼色、少拼色的原则,以达到同步上色改进色泽重演性,提高小样正确率的目的。
一、同拼色由于染料品种繁多,同类染料中的各染料的性能也有差异,拼色时,必须尽量选用各项染色性能(直接性、扩散性、反应性、染色牢度等)相似的染料。
例如:活性染料染色时,要尽量K型之间拼混,X型之间拼混,而尽量避免K 型与X型之间的拼混;又如: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时,宜低温型染料之间拼混,这样才能保证染色时色泽重演性好,小样的正确性高。
二、近拼色近拼色就是说拼色时要尽量选用与标样色泽相近的染料作主色,再选择拼混染料。
三、少拼色少拼色就是相拼的染料只数越少越好,能二拼色的不要三拼色,要尽量避免四拼色,同时要注意,有些商品染料本身已是拼混而成,当用这种染料作主色时,选用拼色的染料应尽可能是染料混拼的成分,以减少拼用染料只数。
因为染料越多,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越差,色泽鲜艳度越差。
此外,拼色染料越多,上染的同步性越差,染色时对工艺条件的依附性越强,工艺条件略有变化,就可能影响到色泽的重演性,从而降低小样的正确率。
活性染料一、何谓染料?能使纤维或织物染成一定坚牢度和鲜艳度颜色的有色物质。
作为染料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能溶于水或分散于水或用化学法使它溶解于水。
(2)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
(3)染着后在纤维上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4)染料必须具有颜色。
二、何谓颜料?是指一种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机械粘附作用,使物体表面着色的物质,称为颜料。
三、染料和颜料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两者都可以使纺织品着色。
2、区别:(1)染料可溶于水和溶剂,而颜料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溶剂。
染色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染色化工的原理知识点包括染料的分类、染料的结构和性质、染色工艺流程、染色机理、染料的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下面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染料的分类染料是一种能够着色或改变物体表面颜色的物质,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染色机理的不同,染料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常见的染料分类包括:酚酞染料、偶氮染料、重铬酸盐染料、直接性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中性染料等。
每一种类型的染料都有其独特的染色特性和应用范围,了解染料分类对于选择合适的染料以及进行染色工艺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二、染料的结构和性质染料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是决定其染色特性和应用性能的关键因素。
染料通常是由染料分子和辅助基团组成的,染料分子中的主要部分决定了其着色能力和染色效果,辅助基团则影响了染料的溶解性、分散性、稳定性以及抗褪色性能。
另外,染料的分子结构还会影响其在纤维表面的吸附和扩散能力,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染料的染色效果和使用寿命。
三、染色工艺流程染色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染料配方设计、染色操作以及后处理等多个步骤。
在染色工艺中,需要考虑纤维的类型和特性、染料的选择、染色条件以及环境指标等多个因素。
合理的染色工艺流程可以保证产品的染色质量和染色效率,减少能源和原料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四、染色机理染色机理是指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通常包括吸附、扩散、化学反应等步骤。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要通过溶解、扩散和在纤维表面的吸附,最终实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
了解染色机理对于控制染色过程、改进染色工艺以及定制高性能染料具有重要意义。
五、染料的应用染料在纺织、皮革、塑料、涂料等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纺织行业中,染料可以用于生产各种颜色的面料、服装、织物等产品;在皮革行业中,染料可以用于为皮革制品进行着色和装饰;在塑料和涂料行业中,染料可以用于为塑料制品和涂料提供颜色和花纹。
了解染料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需求,有助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染料的设计和开发。
染整基础知识一、水质1、染整用水要求,无色、无味、无臭、澄清(即不含混浊物),少含盐类(即少含各种正负离子)如:钙、镁、铁盐及氯。
1.1举例说明:a、含有铁盐的水会使织物泛黄而产生锈斑,棉纤维脆化。
b、含有过多氯化物的水会影响漂白织物的白度。
c、含有钙、镁离子的水,也能与染料形成沉淀使染色鲜艳度差、牢度降低。
1.2 硬水:含有钙、镁离子的水。
1.3 硬度:钙、镁离子或钙、镁盐含量用“硬度”表示。
1.4碱度:水中也可能含有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它可形成水的“碱度”。
2、测定水质的方法如:2.1 悬浮物:可用浊度汁测定浊度2.2 碱度:可用酸度汁测定PH值2.3 铁含量:可用不同浓度的铬钴混合液(K2Cr2O7+COSO4)作为标准液进行比色测定,以确定铁含量。
2.4 氯含量: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水样。
2.5 硬度:钙、镁含量,硬度表示法之一PPm:其定义为每百万份水中含有一份碳酸钙叫做1个PPm硬度。
O-72PPm为很软水,72-143PPm为软水143-215PPm为中等软水215-322PPm为相当硬的水322-537PPm都为硬水大于537PPm为很硬水,针织染整用水要求硬度不能高于100PPm二、水处理1、所谓水处量就是去除水中含杂的处理。
2、对混浊的水,应先进行沉淀→过滤→软化对澄清直接进行软化,对水质要求很高的水→软化处理→排气→碱→去酸→脱盐第二节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1、定义:表面活性剂就是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一类物质。
表面活性剂溶液具有润湿、渗透、乳化、分散、增溶、发泡和消泡的作用,具体染整加工中分别作为洗涤剂、匀染剂、渗透剂、乳化剂、柔软剂、抗静电剂。
2、分子结构特征:都在水溶解中有正吸附和体相性的特征。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润湿和渗透2、乳化分散作用:乳化是将一种液体悬浮于加一种液体中,而形成乳液的过程。
例如:分散染料、染浴就属于悬浊液,要制备稳定的悬浊液;必须加入表面活性剂。
染色小样操作指南1浓度的概念1.1重量百分比浓度:一般用来表示固体物质的浓度含量,其含义可理解为100克固体物质中容纳某特定成分的量。
例如:锦纶色样0.1% 酸性红,表示100克锦纶布料中含有染料为0.1克(假定染料全部被吸收)。
计算公式为:重量百分比浓度(%)=特定物质的重量(克)/物质总重量(克)×1001.2体积百分比浓度:一般用来表示液体物质中的浓度含量,其含义可理解为100毫升的溶液中容纳有某特定物质的量(毫升)。
例如:0.5%的冰醋酸溶液,表示在100毫升的溶液中含有冰醋酸0.5毫升。
计算公式为:体积百分比浓度(%)=特定物质的体积(毫升)/物质总体积(毫升)×1001.3重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一般表示固体物质溶解于液体物质中的浓度含量,其含义可理解为100毫升溶液中容纳的某种特定物质的含量(克)。
例如:0.5%的染料溶液表示100毫升水中溶解有固体染料0.5克。
计算公式为:重量体积百分比浓度(%)=特定物质的重量(克)/物质总体积(毫升)×1001.4重量体积浓度:一般表示液体中溶解有某种固体物质的重量,其含义可理解为1000毫升液体中溶解有某特定固体物质的重量(克)。
例如:10克/升的纯碱溶液,表示1000毫升(1升)的水中溶解有固体纯碱10克。
计算公式为:重量体积浓度(克/升)=特定物质的重量(克)/物质总体积(升)1.5体积体积溶液浓度:一般表示溶液中混合有某种液体物质的量,其含义可理解为1000毫升(1升)液体中混合有某种特定物质的量(毫升)例如:1毫升/升的冰醋酸,表示在1000毫升(1升)的水中混合有冰醋酸1毫升。
计算公式为:体积体积浓度(毫升/升)=特定物质的体积(毫升)/物质总体积(升)2打办配色操作2.1染料溶液的配制染料溶液的配置采用重量体积百分比浓度,配制方法是称取一定量的染料,先加入少量水,搅成糊状,再加入适量水均匀搅拌,使其溶解于水,然后加入稀释至既定体积。
染整基础知识1.直接染料:直接染料具有磺酸基(-SO3H)或致基(-COON)等水溶性基团分子结构排列成直线型,芳环结构处于同一平面,因此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在中性介质中直接染色,只要把染料溶解干水,便可进行染色。
染料在溶液中被纤维吸附到表面,然后不断向纤维的无定形区扩散,与纤维大分子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的结合。
染色特点:直接染料含有-S03Na、一COONa等水溶性基团,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对于溶解性差的直接染料可以加纯碱助溶。
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大部分能与钙、镁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使染色织物产生色斑,因此直接染料必须用软水溶解。
生产中染色用水如果硬度偏高,可加入纯碱或六偏磷酸钠,既有利于染料溶解,又有软化水的作用。
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直接性较其他染料高。
这主要是由于直接染料的分子量较大,分子结构呈线型,对称性较好,共轭体系长,同平面性好,染料和纤维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大。
同时,直接染料分子中含有氨基、羟基、偶氮基等基团,能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中的羟基、氨基等形成氢键,使染料的直捿[生进一步提高。
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时,盐起促染作用。
其促染机理是,直接染料在溶液中离解成色素阴离子上染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在水中也带负电荷,染料和纤维之间存在电荷斥力,(在染液中加入盐,可降低电荷斥力,)?提高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
2.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因,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成为整体,使耐洗和耐摩擦牢度提高。
它可以用于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的染色。
是染纤维素纤维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要在碱性条件下固色。
3.还原染料这类染料不溶于水,在强碱溶液中借助还原剂还原溶解进行染色,染后氧化重新转变成不溶性的染料而牢固地固着在纤维上。
由于染液的碱性较强,一般不适宜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
染色的基础知识:常用染料的品种特性1.媒染染料媒染染料的分子结构中有能与金属螯合的基团,它能与金属盐类以共价键、配位键或氢键络合生成不溶性有色络盐,结合牢固,耐洗耐晒。
媒染染料多在纺织印染工业中使用,需借助铝盐、铬盐或铁盐等金属氢氧化物作媒染剂才能染上。
但在锌层染色工艺中,经化学处理过的锌层表面,就是很好的媒染剂,因而媒染染料与锌层表面就发生了络合反应。
图1所示茜素红S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结构示意;为茜素红s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结构示意图(其中Me代表金属离子)。
在铝阳极氧化染色工艺中,铝离子与染料同样发生了络合反应。
因此,媒染染料最适于金属表面染色。
媒染染料大多数是偶氮染料和蒽醌染料。
锌层染色常用的是酸性媒染染料,它易溶于水,又含有磺酸基(-S03H),羧基(-C OO H),与金属反应后往往形成羟基(-0H)。
化验室常用的茜素红S、茜素黄R等就是典型的媒染染料。
2.直接染料直接染料大多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磺酸钠盐,水溶性好。
它往往是含有磺酸基或羟基的偶氮染料,以双偶氮、三偶氮占多数。
直接染料分一般直接染料、直接耐晒染料和铜盐直接染料三种。
一般直接染料,水洗与耐晒度均差,使用起来不理想,但因价廉易购,仍被采用。
另一种直接耐晒染料具有很高的耐晒度,适用于金属染色。
如直接耐晒翠蓝GL是一种金属络合染料,其染色质量仅次于媒染染料。
铜盐直接染料不适用。
3.酸性染料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叫酸性染料。
分子中含有磺酸基(-S03H),羧基(-C O OH)等基团。
根据分子结构有偶氮、蒽醌、三芳基-甲烷和酞菁等染料。
常在金属染色上应用的有酸性大红GR 等。
4.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它由染料母体、反应性基团和桥基三部分组成。
染料母体有偶氮、蒽醌和酞菁结构,可溶于水,色泽鲜艳,匀染性好,对金属染色大多适用。
常用的有活性嫩黄x-6G 等。
5.可溶性还原染料还原染料不溶于水,而这种可溶性还原染料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硫酸酯钠盐,能溶于水。
常用涤纶打样设备有高温高压打样机、甘油打样机和红外线打样机。
三种设备各有特点。
1.1 高温高压打样机此类打样机最高工作温度130℃,可以调整升温速度,由两只电热管作为热源。
最多可放12支染杯,由连杆装置带动挂有小样的挂钩上下移动完成打样过程。
染杯的最大容量为300ml,织物的重量决定了浴比的大小。
打样时染液的加入量由染色配方决定,最后用水加至整个染杯的三分之二高度,即200ml左右。
液面高度过高,浴比与生产实际浴比相差过大,会影响颜色的准确性。
液面过低,小样随挂钩上升时可能不被液面全部浸没,造成小样色花。
常用的染杯有玻璃染杯和不锈钢染杯两种。
新染杯在使用前要检验其直径的大小。
直径偏大容易造成染色结束后的卡杯现象。
取杯时若用力过猛,玻璃染杯易破损。
不仅容易造成打样员手部受伤,细小的碎玻璃还容易割破打样机半球形压盖与整个打样机平台的密封圈,影响下一次打样。
玻璃染杯易于观察染液脚水的状态,方便新批号染料的进厂检验。
而使用不锈钢染杯检验新批号染料时,就必须将染液脚水倒入烧杯后才能观察。
不锈钢染杯虽不易破损,但若表面光洁度不高,会降低清洗染杯的效率果。
除了每周清洗一次小样机以外,出现玻璃染杯破损时,必须将掉入小样机底部的碎玻璃全部清理干净,不然容易造成定期清理小样机时打样员的手部受伤。
清理时把水全部放干,检查和清洗电热管表面。
电热管表面的水垢长时间不清理,不仅影响加热效率,还容易造成电热管的爆裂。
清理时若发现电热管表面出现鼓胀或明显变形,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加热速度。
每次从打样机底部放水后,再加水时要检查底部水阀是否关严。
若底阀关闭不严,轻微漏水,易造成小样机底部锈蚀或小样机漏电,引起安全事故。
每只小样挂在挂钩上后,要进行必要的固定以免造成脱钩后的色花。
若固定过紧,易造成玻璃染杯的破损。
小样挂在挂钩上,若不圆滑的褶皱过多,浅色的小样会因打样保温时间不长而形成色花或色偏。
1.2 甘油打样机被加热后常压下能够产生高温,是甘油的主要特点。
甘油打样机的加热原理与高温高压打样机相同。
甘油打样机有12支染杯的和24支染杯的两种。
甘油打样机的染杯容量比高温高压打样机的染杯容量大。
液面高度的调整直接影响打样的浴比。
甘油打样机的自动化程度比高温高压打样的自动化程度高。
若染杯内液面高度过高,染液的浴比过大,就会造成小样打样和生产实际大样的浴比相差过大,从而影响颜色的准确性。
若打样时浴比与实际生产的浴比相同,染杯内的浴比就会过小,液面高度就会降低。
而类似于车轮转动的染杯,其内部的染液在运行时就可能会出现染液不能完全浸染小样的现象,从而影响小样的匀染性,影响打样效率。
甘油的挥发随甘油加热池内水分的蒸发而挥发。
甘油内部的水分主要来自于打样时染杯内部。
染杯的盖子与杯体是一一对应的。
盖错盖子或加盖时力量不足是产生染杯漏水的主要原因。
加盖后倒置片刻,以确定染液是否会漏出。
染液的漏出不仅影响小样颜色的准确性,还会引发甘油的大量挥发,使化验室内部弥漫着甘油的味道,造成部分打样员的身体不适。
@=================@###page###@=================@染杯放入染杯卡座时一定要检查是否真的卡牢。
若没有卡紧就会产生卡杯事故,对小样机的损伤很大。
严重时会造成小样机电机烧毁或变速箱损毁。
甘油小样机加热装置的维护参照高温高压小样机电热管的维护方法。
打样结束后,可将染杯置于自制的甘油回收装置中静止若干时间,以便让染杯表面的甘幼滴入回收器。
有意识地回收甘油,是节约甘油的有效途径。
随着甘油的挥发,打样机内部甘油的界面高度会逐渐下降。
定期检查界面高度,随时补充甘油,是保证打样机加热效率、提高打样速度的有效办法。
高温高压小样机和甘油打样机的冷却装置宜采用软管连接,以便于整台设备的移动和维修。
必要时可以把甘油打样机的底部垫高,以便于甘油的排放。
1.3 红外线打样机红外线打样机有12杯、24杯和36杯的,其自动化程度一般比甘油打样机更高。
可以预先编辑若干个程序,以供不同类型染料打样用。
程序的编辑主要考虑升温速度、最高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
特殊染色工艺可以临时编辑。
成熟的工艺可以编号,编号的顺序可与生产车间电脑总控室的编号相同。
每天应该检查红外线打样机内控温参照杯内的液面高度。
其液面高度过低,容易造成温度瞬间探测的波动现象。
实际上把参照温度的染杯内部加满水就可以彻底杜绝温度瞬时检测的波动现象。
检测染杯的温度长时间出现波动,会造成测温系统的失灵,最后影响整台小样机的寿命。
三种打样机中红外线打样机价格最高。
保持打样间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对保护高档打样设备有利。
高温高压染样机排压时,会造成室内湿度过大。
长此以往会影响红外线打样机的寿命。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把高温高压打样机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内。
红外线打样机染杯的体积与高温高压打样机染杯的体积相差无几。
红外线打样机染杯转动方式使杯内染液与小样之间的相对运动更有序,有利于匀染。
小样尺寸适中、沿染杯内壁平放也有利于匀染。
打样时染杯盖子与染杯本身一一对应,可以保证染液不会从染杯内泄漏出来。
红外线打样机安全、清洁、效率高,是值得推广的打样设备。
甘油和红外线打样机染杯的密封圈是保证打样时染液不外漏的关键。
红外线小样机打样时染杯加盖前检查盖子号码是否与杯体号码相同,是保证盖口螺纹不被损坏的关键。
染杯盖口的螺纹损毁以后,很容易造成染液泄漏。
无论是哪一种小样机,打样后及时清洗染杯,是保证颜色准确性的基础。
2 浴比以红外线打样机为例,打样时小样的织物重量以5g为宜,染液体积最后可通过添加水和醋酸溶液调整为100ml。
此时的浴比为1:20。
实际生产中以国产的高温高压喷射溢流J型缸为例,通常情况下织物的重量在320kg左右。
春夏季面料染色时可以通过更换小口径喷嘴保证轻薄织物的循环速度。
以加入染缸内4t水为例,此时的浴比约为1:12。
从实际情况看,红外线打样机1:20的浴比完全可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打样时小样织物重量为2g,如液面高度过高,很可能使打样浴比为1:100。
染中浅颜色时,化验室和生产车间的浴比相差10倍以后经常会出现实际生产颜色较深的现象。
织物颜色偏深若通过剥色回修,很容易造成织物强力损伤过大现象。
3 染料的称量、化料和使用只要砝码精确,哪怕是用最普通的托盘天平,也可以用来称量化验室打样用的染料。
取染料时用白纸包好即可。
天平上垫上白纸的左右两个托盘中不能有水滴。
调整好天平后即可称量染料。
若打样织物的重量为5g,称量染料时也应称取5g 染料,以便于染色配方的换算。
用1000ml的容量瓶盛装1000ml蒸馏水,把称取的5g染料缓慢倒入容量瓶后必须使瓶颈和底部的染料全部溶解。
此后将化好的染料倒入1000ml的广口瓶备用。
每次使用广口瓶内的染料之前,必须倒置后摇匀。
只有沉淀在底部的染料全部溶解后方可使用。
广口瓶便于染料的移取。
@=================@###page###@=================@用移液管移取染液之前,移液管内外必须干燥清洁。
打样时每只染料瓶内必须有一只专用的移液管。
打样时若只用一只移液管抽取不同的染料,虽然每次都用清水多次通过吸球冲洗移液管,也不能保证移液管的清洁。
在清洗之后抽取另外一种分散染料之前,有的化验员习惯于用力把移液管上的水滴甩出去,时间一长,就会在打样员打样工作台的背面墙上出现很多甩出去的染料点。
残留在移液管上的染料和水滴会严重影响其他瓶装染料的纯洁性和浓度稳定性。
所以,每只染料瓶内必须有一只专用的移液管,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每瓶染料的纯洁性和浓度稳定性。
打样结束时,把所有的移液管清洗干净放入烘箱,以备明天继续使用。
即使如此,为了保证颜色的准确性,在每一瓶染料使用了三分之二以后也必须重新化料。
使用自动滴液系统可以进一步保证打样时因吸料产生的颜色误差。
自动滴液系统配以自动测配色系统,可以使印染厂的颜色管理上一个明显的台阶。
自动滴液系统的磁铁搅拌器可以降低化料强度。
4 pH值分散染料染涤纶的pH值在4-6之间。
以国产的高温高压喷射溢流J型缸为例,染色时染缸内的水为4t,加入1000ml的冰醋酸就可以将染液的pH值调整到4-6之间。
化验室打样用的醋酸可用10ml的冰醋酸溶于1000ml水调解而成。
打样时在染杯中加入10ml稀释的醋酸就可以保证染液的pH值在4-6之间。
5 织物5.1 织物的称量涤纶织物的回潮率较低,称量小样时不必过多地考虑干燥织物的含水量给颜色准确性带来的影响。
夏季称量织物时必须关掉电风扇。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化验室内安装空调。
小样织物的重量应该与染料的浓度相对应。
5.2 织物的取得普通涤纶织物打样前可由化验员到白坯仓库中剪取。
剪取坯布时注意坯布的批号并保持坯布头子的平齐,以便备布时缝头方便。
浅色的打样用坯布,可在化验室作前处理。
在热水中加入少许洗衣粉通过洗衣机可以完成织物样布的前处理。
洗涤后的织物样布应在干净的烘箱内烘干后方可使用。
烘箱内的温度以不超过100℃为宜。
需要做碱减量的涤纶织物,必须经过减量以后才可以打样。
同时减量用样布必须经过预定型。
间歇式碱减量设备的挂样箱不仅可供减量工序值班长控制织物的减量手感,也可完成打样用减量织物的减量。
样布手感的控制可由减量值班长完成。
弹力织物的打样样布只能在预定以后取得。
织物经过预缩、预定型,纤维内部的取向度更加均匀。
这会影响织物的染深性。
减量以后,纤维的比表面积增加,会提高织物的染深性。
弹力织物经过预缩和预定型,提高了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减量织物既需要预定型,也需要碱减量。
所以,只要在预定或减量以后,用其样布打样,才能保证此类织物颜色的准确性。
6 颜色管理仅仅通过大缸染色以后的对样来保证颜色的准确性是远远不够的。
客户来样大多经过成品定型。
分散染料的热迁移性和升华性主要发生在定型工序,这将进一步影响颜色的准确性。
定型工序的每一个值班长在控制颜色准确性方面与染色值班长具有相同的责任。
在控制颜色准确性的过程中,生产技术科长的责任应该大于染色车间主任和定型车间主任。
化验室应该设有客户颜色档案管理员。
化验室值班长、染色值班长和成品定型值班长是给颜色管理员提供客户颜色档案原始材料的直接责任人。
应该建立客户颜色档案。
客户来样、化验室打出来的色样、染缸中染出来的大样、定型以后的颜色样,都应该在客户的颜色档案中保留。
来样打准是基础,根据车间大缸生产的颜色适当调整染色配方和染色工艺,根据定型以后的颜色适当调整定型工艺,才能真正保证颜色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