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复习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复习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复习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复习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1)按份数进行平均分(2)按每份的个数进行平均分

2、除法算式:153=5 ↓ ↓ ↓↓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读作:15除以3等于5乘法口诀:三五五竖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数位对齐,

3、特殊数字0的除法:(1)0乘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0不可以做除数

二、表内除法:

1、“倍”的有关知识:(1)2的4倍是8,表示4个2(2)“倍”不可以做单位。例:苹果有4个,梨有8 个梨是苹果的几倍?84=

22、连乘、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284=2+8-4= 从左边开始算起2+84=2+84= 先乘除,后加减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价格问题

2、搭配问题(1)用图形代表事物,分类列举。(2)列表法、课本98页

3、年龄问题:

妈妈今年35岁,小明今年5岁。(1)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355=7 答: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7倍。

(2)妈妈明年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35+1=36(岁)5+1=6(岁)366=6答:妈妈明年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

4、剪绳子问题:一条42厘米长的彩带,把它剪成相同长度的小段,剪6次。(1)能剪成几段?6+1=7(段)答:能剪成7段。(2)每段长多少厘米?427=6(厘米)答:每段长6厘米。知识点补充:

1、155=3表示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也表示(15)里面有(3)个(5)

2、最大能填几:例:4()<22 ()7<6

33、一图四式

4、 = + +4个能换几个?

= + +9个能换几个?课本105页

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点

小数乘除法知识点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5.1?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2、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6、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减法:减法性质:)(c b a c b a +-=-- c b a c b a +-=--)( 乘法:乘法交换律:a b b a ?=? 乘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乘法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a c b c a ?+=?+?)( 除法:除法性质:)(c b a c b a ?÷=÷÷ 7、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3.06.0÷表示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9、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完整版)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厘米()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

()边形,也可能是()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 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用电子图表示出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6 ∶∶∶∶∶∶,横看是2个6,竖看6个2)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3 × 4 = 12 (乘数)×(乘数) = (积) 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0)刻度画起,画到(4 )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 4 )刻度画起,画到( 8 )厘米的地方。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常考: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计算时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小数除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5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2÷21 120÷12 96÷48 250÷50374÷34 192÷16 125÷25 1050÷52、计算:2250÷18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数除法。(板书课题)二、新授1、出示例题。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2、

列式。7.98÷4.2= ( )3、讨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小组讨论。试做。可以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计算吗?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怎么样?(不变)怎样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4、你能把这道题做完吗? 答:买鸡蛋1.9千克。5、总结: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注意做题之前审题: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三、练一练。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 6.72÷0.28=( )÷280.12÷0.03=( )÷3 0.672÷0.28=( )÷282、计算下面各题。4.83÷0.7 0.756÷1.8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很全)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一、会认读 池塘 脑袋 灰色 教师 教书 捕捉 迎面 阿姨 乌龟 敲鼓 头顶 二、会背会写 1、两条 成就 哪里 宽广 头顶 眼睛 肚皮 孩子 跳高 已经 自己 2、多音字: 教ji āo 书sh ū 教ji ào 师sh ī 教ji ào 室sh ì 3、睛(眼睛) 晴(晴天) 请(请客) 清(清凉) 情(友情) 哪(哪儿) 那(那里) 孩(孩子) 该(应该) 4、近义词:快活——快乐 已经——曾经 反义词: 快活——痛苦 5、(披着)衣裳 (甩着)尾巴 (鼓着)眼睛 (露着)肚皮 (大大)的脑袋 (长长)的尾巴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带刺)的铠甲 (快活)地游来游去 第二课: 我是什么 一、我会读 晒太阳 水滴 溪水 奔跑 淹没 没有 冲毁 房屋 猜测 二、会背会写 1、变成 北极 一片 傍晚 海洋 工作 破坏 带给 2、级(年级) 旁(旁边) 做(做作业) 极(北极) 傍(傍晚) 作(作业) 昨(昨天)

3、反义词:好——坏温和——暴躁 4、雨(落)下来冰雹(打)下来雪花(飘)下来 (发动)机器(淹没)庄稼(灌溉)田地(冲毁)房屋(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带刺)的铠甲(快活)地游来游去 越-----越------: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越长越大越来越快 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还有的在跑步。 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会读:植物旅行准备纷纷刺猬底下低头炸开离开 观察认识粗细得到 二、会背会写(背诵课文) 1、办法如果脚下更加娃娃皮毛知识 2、娃(娃娃)法(办法)如(如果) 洼(水洼)去(来去)她(她们) 3、多音字:为(四海为家)(为了)降(降落)(投降) 4、近义词:如果——假如办法——方法仔细——细心 反义词:降——升轻——重粗心——细心 语文园地一:书上所有词语认背、造句古诗默背 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会认的词语(只认读,不抄写) 沙滩一艘军舰帆船稻田翠竹队员铜号手掌着装耐力

小数除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3.12323…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4.6767…的循环节是67,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5.3;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3;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3.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②被除数÷商=除数 4.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 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 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 如此类推。 1、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 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 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

小数的乘除法(经典已经整理好的)

课题名称小数乘除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原理及意义; 2.掌握小数乘除整数、小数的运算方法。 3.能区别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过程 小数乘除法 一、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知识点: 1.先将小数的小数点移位,将小数化成整数,再对整数乘整数进行运算,最后把运算结果向左移位,因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利用小数乘整数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例题:笔算下列算式: 3.3×5 0.56×13 1.682×26 0.0243×15 应用题: 1.某工厂为世博会生产木材,一根木材长21米,现把它锯成每段长4.2米的木材,每锯一段要5.2分钟,共用几分钟? 2.在一个正方形花坛周围放上花,每隔1.5米放一盆,共放12盆花,这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知识点: 1.小数乘小数的算理与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类似,即将两个小数向右移动小数点后变成整数相乘,然后乘积再向左移动小数点位变成小数,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第二步: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算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第三步: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不足,再点上小数点。 2.因数与积之间大小关系的规律: 如果两个因数都大于0,那么: 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来的数。 3.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例题:1.笔算下列算式 5.6×2.9 3.77×1.8 0.02×96 5.22×0.3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四、六、表内乘法知识点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乘加:5×4+3=23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小数乘除法知识点整理

小数乘除法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学知识点: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求积的近似值:算出精确值后再根据要求保留相应位数 3、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6、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7、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就扩大它们的乘积倍。 8、小数乘法中的比大小 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二、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法则: 利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再根据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除到哪位商哪位,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对齐。 求商的近似值:根据要求除到所需保留位数的后一位即可。 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小数除法的简算,能进行小数除法的估算。 2、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3、小数除法中的比大小: 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被除数≠0) 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被除数≠0) 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能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计算中,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大汇总_图文

二年级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作业 第一单元 一、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jīn sè bō lànɡshān wā yǐjīnɡyóu qí 二、连一连。 巨脖胳著啼弹 膊子大琴叫名 三、填空。 层林()染山河()美五()丰登春()秋实天()云淡()秋时节四、默写古诗《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一、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许许多多仿写: 火红火红仿写: 二、看看谁和谁是好朋友,用线连起来。 勤劳的秋天一个个树叶 凉爽的景色一堆堆灯笼 壮丽的人民一片片稻谷 三、仿写句子。 例:田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就是。 例:我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 喜欢。四、请把每组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 (1)小鱼伞落叶把当做 。(2)许许多多的大自然里有知识 。(3)黄山景色闻名中外秀丽神奇的 。(4)那些正等着你岩石奇形怪状的去呢

? 读一读,做一做。 秋天 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 小牛说,秋天是金黄的,辽阔的田野金黄金黄。 小鹿说,秋天是红色的,满山的枫叶火红火红。 秋天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 1.填空。 ①小牛眼中的秋天是()的; ②小鸟眼中的秋天是()的; ③小鹿眼中的秋天是()的。 2.你学过哪些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快写一写吧。 3.你学过哪些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

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请你画出来,再写几句话。

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作业 第二单元 一、请欣赏我写的字。 xiū xi jiào shì nào zhōn ɡ chàn ɡ ɡē xiào yuán z ǐ xì 二、我会给这些字组词。 记( ) 其( ) 外( ) 娃( ) 计( ) 棋( ) 处( ) 洼( ) 三、我会给正确的读音涂上喜欢的颜色。 1.植物的种子四海为.(w éi w èi )家,是因为.(w éi w èi )植物妈妈要把它们播到海角天涯。 2.邓爷爷高兴.(xīng xìng )地点点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邓爷爷的鼓励使我兴.(xīng xìng )奋极了。 四、课文背过了吗?填一填吧。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二级学习知识点·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 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二) 1、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乘 数乘号乘数积 (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 (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2、乘法口诀表 (1)一一得一 一二的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人教版小数乘除法练习题

小数乘法练习题 一、填空。(22分) 1.表示4个1.2是多少的乘法算式是()。 表示4的1.2倍是多少的算式是()。 2.因为8×0.5是求8的()是多少,所以它的积比8()。 3.用“四舍五入”把8.954保留两位小数约是(),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4.在乘法中,如果两个因数都不为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 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 5.不用计算,写出:(1),1.8×0.27的积有()位小数。 (2),9.12÷0.2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位上。 6. 0.7除以0.3,商求到十分位,商是(),余数是()。 7.在○里填上“>”、“<”或“=”。 1.46×0.99○1.46 54÷0.18○54 0.57×1○0.57 7.6×1.01○7.6 4.8÷1.5○4.8 35÷0.1○35×10 8.由48×32=1536,可知480×0.32=(),0.48×3.2=() 9.由21.45÷15=1.43,可知 2.145÷15=(),214.5÷0.15=()。 10.根据下面大米的售价表,查出46千克大米总价是()元;82千克大米总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共8分) 1. 整数乘以小数,积一定小于被乘数。( ) 2. 纯小数乘以纯小数,积一定小于其中一个因数。( ) 3. 2.7×0.4×2.5=2.7×(0.4×2.5)这种运算过程没有依次运算是错误的。( ) 4. 2.5÷4的商是0.6,余数是1。( ) 5. 20÷9的商是无限循环小数。( ) 6. 3.0与3不一定相等。( ) 7. 0.666……保留两位小数写作0.666……=0.67。( ) 8.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些。(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8分) (1)下面各题,积比△大的是()。(△是一个大于0的数) ①△×0.98 ②△×1 ③△×1.01 (2)24×0.25用()计算最简便。 ①24×0.5×0.5 ②6×(4×0.25)③0.047×280 (3)下面各题,积最小的是第()题。 ①28×0.90 ②2.8×0.47 ③0.047×280 (4)□÷0.6=0.12,方框内应填()。 ①0.72 ②5 ③0.072 (5)9.744÷2.4的结果是()。 ①4.06 ②4.6 ③0.406 (6)0.95的循环小数保留三位小数是()。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①小蝌蚪找妈妈 1.好词积累: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快活地游来游去 2.数量词积累: 一群小蝌蚪四条腿一只乌龟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 3.读一读,记一记: 袋: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迎: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塘: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两(两个两人)就(就是成就)哪(哪里哪儿)宽(宽大宽广) 顶(头顶顶尖)肚(肚子肚皮)皮(头皮皮球)孩(孩子女孩) 跳(跳远跳高) 5.句子练习:用“已经”造句。例: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1 )我的作业已经写完了。(2)小树苗已经长高了。 ②我是什么 (1)反义词:温和——暴躁好——坏 (2)多音字:没(mò淹没没过)(méi 没有没用) (3)读一读,记一记: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滋润土壤破坏河堤 (4)我会变成什么: 【水:汽—→云—→雨—→冰雹—→雪】 (5)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变(变成变化)极(太极北极)片(一片刀片)傍(傍晚傍水) 海(大海海水)洋(海洋洋河)作(作业工作)给(送给分给) 带(皮带带来) ③植物妈妈有办法 (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说说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 法? ①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②苍耳:靠挂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 ③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靠水来传播:

①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②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靠小鸟或其他动物传播: ①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②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靠风传播: ①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②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③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还有许多的豆类植物都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2)多音字: 为(wéi 四海为家为人)(wèi 因为为了) 得(dé得到得力)(de 飞得高跑得快)(děi 不得不) (3)反义词:仔细——粗心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法(办法方法)如(如果如意)脚(小脚脚步)它(它们其它) 娃(娃娃女娃)她(她们她的)毛(皮毛毛笔)更(更加更多) 知(知道无知)识(知识相识) 【语文园地一】 【识字加油站】 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手电筒指南针 ◎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 拓展:铅笔记事本照相机药品雨伞等。 【字词句运用】 ★体会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 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拓展:爬过去脱衣服团团转跳过去抹桌子洗洗澡 ★读一读,用上划线的词,说说你的日常生活。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例:爸爸常常带着我锻炼身体,有时候去爬山,有时候去游泳。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例:我们在教室里学习,在操场上跑步,在图书馆看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 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 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 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 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 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 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 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 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除法知识点整理

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计算 (1)小数乘法 会计算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求积的近似值:算出精确值后再根据要求保留相应位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四舍五入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8、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32+4.9-0.9 4.8-4.8×0.5 (1.25-0.125)×8 7.09×10.8-0.8×7.09 4.8×100.1 56.5×99+56.5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就扩大它们的乘积倍。 小数乘法中的比大小 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9、练习 2.14×8()2.14 0.84×0.27()0.84 0.35×14()0.35×8() 1.06× 2.5()1.06 2.56×8.32()8.32 1.8×23()23 2.7×0.43()2.7 3.6×0.15()3.6 (2)小数除法 会计算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法则: 利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再根据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除到哪位商哪位,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对齐。 求商的近似值:根据要求除到所需保留位数的后一位即可。 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小数除法的简算,能进行小数除法的估算。 循环小数: ①能正确的识别循环小数、有限小数 ②能根据余数的特点正确的找到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③能够进行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的比大小。会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④循环小数相关概念 有限小数: 小数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位数是无限的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循环小数中重复出现的数字。 循环小数的一般写法:写两个循环节,点上省略号。 简便写法:写一个循环节,在首位和末位点上循环点。 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边) (顶点) (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