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 格式:ppt
- 大小:46.75 MB
- 文档页数:16
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主备人:黄海丰审核人:刘永梅二次备课人:【单元课题】中国美术鉴赏【课业类型】新授课【课程分析】本单元共八课,分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
以传统三大画科引入,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和近现代美术几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特点,掌握鉴赏中国美术的方法,理解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美感,强化深厚的民族情怀。
【基本问题】第3课: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第4课: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第5课: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第6课: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第7课: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第8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何别具特色?第9课: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第10课: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具体问题】第4课:花鸟画中的情趣和人物画中的情性。
〖图像识读〗第4课本课主要作品有工笔花鸟画《写生珍禽图》、大写意花鸟画《荷石水鸟图》《墨葡萄图》、小写意花鸟画《墨梅图》《墨竹图》《墨兰图》,工笔人物画《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壁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工笔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大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人物画《油荒坐啸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灸艾图》,涉及朝代众多,都是典型作品。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体会传统花鸟画如何在写生的基础上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如人物画是如何传神写照的。
〖美术表现〗第4课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地域、个人审美追求带来的不同特征。
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主备人:黄海丰审核人:刘永梅二次备课人:【单元课题】中国美术鉴赏【课业类型】新授课【课程分析】本单元共八课,分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
以传统三大画科引入,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和近现代美术几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特点,掌握鉴赏中国美术的方法,理解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美感,强化深厚的民族情怀。
【基本问题】第3课: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第4课: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第5课: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第6课: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第7课: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第8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何别具特色?第9课: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第10课: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具体问题】第4课:花鸟画中的情趣和人物画中的情性。
〖图像识读〗第4课本课主要作品有工笔花鸟画《写生珍禽图》、大写意花鸟画《荷石水鸟图》《墨葡萄图》、小写意花鸟画《墨梅图》《墨竹图》《墨兰图》,工笔人物画《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壁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工笔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大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人物画《油荒坐啸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灸艾图》,涉及朝代众多,都是典型作品。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体会传统花鸟画如何在写生的基础上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如人物画是如何传神写照的。
〖美术表现〗第4课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地域、个人审美追求带来的不同特征。
“托物言志”方面的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附像识读,审美判断的能力,探究发现22.问题情境二:传统花鸟画“写生”是对客 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 《墨梅图》这幅作品中的梅花是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花鸟画的生机兹趣除了自然层面的,还与作者哪些思想情感紧密相关?阅读.计论交流,理解花乌闻的生机意趣与画家思想情感紧密相关。
探究发现3 3.问题情境:传统花鸟画是如何“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朱车的《鱼石图》和徐渭的《墨葡萄陷》在表现对象的刻曲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鱼是“翻白眼”的?葡萄藤为什么枝叶纷披,气势奔放?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诉求?归纳:中国传统花鸟画借助笔墨韵味和情趣抒发画家精神追求情感表达,是“缘物寄情”也是"托物言志”。
分析朱耷的鱼石图》和徐渭的《墨葫图》,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探究发现4 4.问题情境四:传统人物画中形与神是什么 关系?传统人物画主要分哪几类?《辔花任女图》中表现了宫廷妇女怎样的精神气质?《闭元图》是如何表现神仙道士的气度不凡的? 观察图像、思考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小组讨论,回答。
基于核心素养的绦 合探究,通过设置可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评价作品的标准。
55.向题情境五:传统人物画是如何传达人物 的神情意态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如何组合各段画?如何是现韩熙载的精神面貌?通过对主人公韩熙载外貌特征、人物面部细节的刻画以及宴会参与者的精彩表现,反映出韩熙载怎样的内心写照?画面如何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66.问题情境六:如何傲到“谜貌取神”?分析《泼墨仙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
7.间题情境七:传统风俗画有什么特点与 价值?从不同层面分析《清明上河图》《炙艾图》这两幅风俗画中人物刻画的精彩之处。
观察、明上河图》进行分析、识读。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说明:本课内容较多,鉴于课程安排和知识分析,我选材于教材二十九页中国传统花鸟画进行知识衍生,挖掘“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人生关系”这个知识点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花鸟画是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我认为通过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诗书画印和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相结合来来鉴赏中国传统花鸟画是很有必要的。
教材中的部分图像是有题画诗来补充说明画面含义,结合艺术家的生平和个性特点,充分利用这些诗歌来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内容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虽然教材提供的这些美术作品都具有“画外之意”,但画面本身的造型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美术作品毕竟不是文学和诗歌,即使要表达某种意义,也是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的。
虽然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使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但实际上每幅作品表达隐含意义的方式都不一样,保持着自己的特点。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情感,例如,“四君子”这样的题材在中国是通用的图式,但每个美术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画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影响着作品的表达,我们从教材里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作品来分析美术作品与画家的人生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国画作品的“画外之意”。
教学工具1、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在初中美术课上学习过一些美术鉴赏知识,但大部分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鉴于此情况,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浅显的例子,直观的语言去启发式的教学,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再适当拓展一些美术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
2、在课堂上,我发现高一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烈,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知识了解很少,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对作品上的题跋展开研讨,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深入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的人生关系。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
“基本问题”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情境导入”从中国传统花鸟画描绘的对象人手,理解“写实”与“写意”的概念。
从两张欧阳修的画像人手,理解人物画中的“形”“神”的问题。
本课分为花鸟画、人物画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生花鸟”首先指出花鸟画在宋代写实技巧已达到巅峰,并举《写生珍禽图》为例。
然后指出宋人较之“写实”更追求“写生”,即花鸟的生机意趣。
在此基础上,花鸟创作进一步与人的气质、感情相联系。
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
创作上也就不再拘泥于外形的相似,而更多地追求精神的表达。
第二部分“传神人物”指出中国传统人物画表现的往往是特定阶层及其价值观念。
“小结”再次强调:花鸟画,人物画不以描摹外形为目的,不能套用西方古典绘画理论衡量中国传统绘画。
“拓展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深人理解作品,并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鉴赏兴趣,并检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提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1.图像识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搜索、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内涵和意义。
2.美术表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3.审美判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
【教学课题】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课型】授新
【教学目标】
1、课表内容要求: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
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
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培养核心素养要求: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
的审美特征,提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
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
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评价法。
教学过程。
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景物画、人物画中国传统绘画以景物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手法,在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这些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表达。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景物画和人物画的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景物画中国传统景物画以山水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观念。
这些画作通常展现出山川河流、松柏梅竹等自然元素,以及旅游胜地和名胜古迹。
虽然画作以具体山水为背景,但背后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和审美观念。
其中一个画外之意就是“以形写神”,即通过描绘物象来表达心灵和精神的境界。
中国传统景物画强调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理解,通过细腻的笔墨和构图来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这种表现手法尊重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另一个画外之意是“以物写情”,即通过描绘自然物象来表达画家自身的情感和思绪。
画家通过山水的变化和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传递出一种深邃而富有情感的意蕴。
观赏者在欣赏中国传统景物画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画家的情感表达和内心世界。
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国传统人物画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题,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画家对人性和社会生活的思考。
这些画作通常展现出各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角色。
人物画通过画家的技巧和刻画,展现出人物的特征、精神和情感。
其中一个画外之意是“以貌写神”,即通过描绘人物外貌来揭示其内心世界和特征。
中国传统人物画通过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刻画出每个人物的独特性格和心态。
观赏者可以通过观察画作中人物的表情、姿态和服饰来了解其内心的情感和社会地位。
另一个画外之意是“以人写社会”,即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表达对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中国传统人物画通过塑造不同社会角色的形象,反映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观赏者可以从画作中感受到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探索和反思。
总之,中国传统景物画和人物画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表达。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画家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