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开动脑筋题1
- 格式:doc
- 大小:90.77 KB
- 文档页数:6
初二物理推荐的试题及答案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3×10^5 km/sC. 3×10^7 m/sD. 3×10^6 km/s2. 以下哪个物体不属于导体?A. 铁丝B. 铜线C. 橡胶D. 铝箔3. 以下哪个不是力的作用效果?A.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改变物体的形状C. 改变物体的质量D. 改变物体的体积4.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其合力的大小为:A. 0NB. 2FC. FD. 4F5. 以下哪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A. 正在加速下落的物体B. 正在减速上升的物体C.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D. 正在匀速上升的物体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________。
7. 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乘积叫做物体的质量。
8.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10.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__的现象。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2. 请解释什么是惯性,并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求汽车在10秒内行驶的距离。
14. 一个重为5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10N的水平拉力作用,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五、实验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描述一个实验来验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B5. D二、填空题6. 机械运动7. 物体的质量,体积8. 大小,方向,作用点9. 质量和速度10. 改变三、简答题1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二物理测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3×10^5 m/sC. 3×10^6 m/sD. 3×10^7 m/s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A. 340 m/sB. 34 m/sC. 3.4 m/sD. 0.34 m/s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力的作用效果()A.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改变物体的形状C. 改变物体的颜色D. 改变物体的质量二、填空题4.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5. 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公式为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四、计算题7.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已知汽车的加速度为-5 m/s²,求汽车从刹车到完全停止所需的时间。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C二、填空题4. 温度;质量5. I = V/R三、简答题6.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计算题7. 根据公式 v = u + at,其中 v 是最终速度,u 是初始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得:0 = 20 + (-5)t,解得t = 4 s。
结束语:希望这份初二物理测试题能够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希望同学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初二物理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 铁丝B. 橡胶C. 铜丝D. 盐水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00,000 km/sB. 3,000,000 km/sC. 300,000 km/hD. 3,000,000 km/h3. 以下哪种物质的密度最大()。
A. 空气B. 水C. 铁D. 木头4. 物体的惯性与其()有关。
A. 形状B. 质量C. 颜色D. 温度5.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A. 镜子反射B. 潜望镜C. 放大镜D. 太阳灶6. 声音的传播需要()。
A. 空气B. 真空C. 光D. 水7. 电流的单位是()。
A. 伏特B. 欧姆C. 安培D. 瓦特8. 以下哪种情况下,物体的重力不会改变()。
A. 物体的质量增加B. 物体的位置改变C. 物体的形状改变D. 物体的密度改变9. 以下哪种现象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A. 彩虹B. 影子C. 镜子反射D. 潜望镜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
A. 玻璃B. 塑料D. 陶瓷11. 以下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
A. 铁B. 水C. 空气D. 木头12. 以下哪种情况下,物体的浮力会增大()。
A. 物体的质量增加B. 物体的体积增加C. 物体的密度增加D. 物体的形状改变13. 以下哪种现象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A. 电磁铁B. 电动机C. 发电机D. 变压器14. 以下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压强会增大()。
A. 压力增大B. 受力面积增大C. 压力减小D. 受力面积减小15. 以下哪种现象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A. 影子B. 透镜成像C. 镜子反射20. 以下哪种现象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A. 吸管吸饮料B. 潜水C. 真空包装D. 热气球上升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 km/s。
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 m/s。
八年级物理知识竞赛试卷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填在第二卷的表格中。
)(每题3分,共21分)1、下面现象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的是A、捕鱼时渔民利用声呐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B、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C、可以用来清洗精细的机械D、蝙蝠利用“超声”探测飞行中的障碍2、以下能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现象的是A、树阴下的光斑B、海市蜃楼C、岸边的树在湖中的倒影D、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折了3、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A4、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形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A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5、在雷雨来临之前,总是先看到闪电的电光,紧接着才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这主要原因是A、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双耳效应D、雷声经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向产生多次回声造成的6、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是7、如图,电路开关闭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电流表有读数,两灯泡发光B、电流表无读数,两灯泡发光C、电流表有读数,L发光,L不发光12D、以上情况都可能八年级物理知识竞赛试卷第二卷非选择题一、选择题(请把选项填在下面的表格中.)(每题3分,共21分) 题号 1 234 5 6 7 答案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1分)1、小张在家中播放音乐时,发现喇叭在响,这些声音是物体的产生的;在听音乐时能清晰分辨出高音和低音,这是声音的决定的;小张在大音量放音乐时,邻居的小李觉得影响他的学习,对于小李来说,这些音乐是。
2、在“非典”期间,很多国家在出入境处安装了体温监测仪,它是利用了______做成的;而在饭堂和食馆装上了一些类似日光灯的灯管进行杀毒,这是利用_______进行杀毒的(以上两空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初二物理引言试题答案及解析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答案】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解析】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点评】解决此题要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2. 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A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B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C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D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答案】D【解析】“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是提出问题;“小枫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是猜想与假设;“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是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故选D【考点】探究的环节;凹面镜3. 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1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象.(3)分析图2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T2与L成关系.(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答案】(1)长;(3)正比;(4)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解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周期和摆长数据,看周期随摆长的增大怎样变化;(2)先根据数据进行描点,横坐标是摆长,纵坐标是周期的平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的特征判断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l的关系:如果图象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说明它们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是双曲线说明它们是成反比例关系;(4)由于摆动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很短,可以采用累计法进行分析计算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越长;(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3)根据图象可知,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成正比;(4)因为单摆摆动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很短,所以可以采用累计法进行分析计算,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若摆钟走慢了,说明钟表的摆动周期长了,所以应该将表的摆长调短些;故答案为:(1)长;(3)正比;(4)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点评】此题结合单摆实验考查了学生的表格分析能力,描点作图能力,以及利用累积法求解摆动周期问题.4.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A.科学探究的基础B.重大发明的基地C.科学发现的起源地D.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答案】A【解析】实验室可以完成很多物理实验的探究,但更重要的科学发现等还应该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甚至来源于整个宇宙空间.解:A、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基础,B、很多重大的发明是从生产、生活中得来的,不一定是在实验室中得出,故实验室不能看作是重大发明的基地,故B错误;C、科学发现不仅局限于实验室,而更多地来自大自然当中,故不能认为实验室是科学发现的起源地,故C错误;D、物理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应养成随时观察的习惯,而不能仅限于实验室中,故D错误.故选A.【点评】实验室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注重物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知道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基础.5.从这个学期起,八年级开设了物理课,小刚同学很喜欢.关于他的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物理问题着手B.多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C.记住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答案】C【解析】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平时要多动手、多动脑、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解:A、从身边的物理问题着手,可以加深我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知道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此选项正确;B、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大量的物理规律,虚心学习前人的成就,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此选项正确;C、正确对待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不能盲目信任,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怀疑知识的正确性.此选项错误;D、在平时要做有心人,多留心掌握的现象,思考包含的物理规律或原理;勤于动手,多做实验,利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此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我们对物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6.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了解与运用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科学探究各个要素在整个思维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探究过程中侧重培养的能力也不同解:“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作用,并抓住“可能”这个词语.7.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问B.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8.壹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结论B.评估C.猜想与假设D.进行实验【答案】D【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利用磁铁吸引铁的性质,“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是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这是研究初中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要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分析解答.9.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2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12345678越(选填(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象.(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l成关系.(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答案】(1)长;(2)(3)正比;(4)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将钟摆的长度调短.【解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周期和摆长数据,看周期随摆长的增大怎样变化;(2)作图时要先根据数据进行描点,横坐标是摆长,纵坐标是周期的平方,然后用平滑的线连接各点;(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的特征判断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l的关系:如果图象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说明它们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是双曲线说明它们是成反比例关系;(4)由于摆动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很短,可以采用累计法进行分析计算摆动一次所需时间;(5)可以通过调整摆的长度来调整摆动时间,因为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摆长越短,摆动周期越短.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越长;(2)按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作图如下:(3)做出的图象是直线,说明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4)因为单摆摆动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很短,所以可以采用累计法进行分析计算,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若摆钟走慢了,说明钟表的摆动周期长了,所以应该将表的摆长调短些;故答案为:(1)长;(3)正比;(4)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将钟摆的长度调短.【点评】此题结合单摆实验考查了学生的表格分析能力,描点作图能力,以及利用累积法求解摆动周期问题.10.小雨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孩荡秋千,她发现无论小孩秋千摆荡得高还是低,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好像并没有不同,当小孩离开后,秋千继续摆动的快慢似乎和有人时也相同.那么秋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A.可能与秋千摆动的幅度有关B.可能与秋千和人的质量有关C.可能与秋千吊绳的长度有关她决定用单摆来模拟秋千,探究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她准备了不同质量的小铁球(质量大小已知)、细线、刻度尺、铁架台等器材,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器材还应该有.(2)小雨完成了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要研究摆动的快慢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应选择两次实验进行比较.(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有关.(4)在摆线悬挂点O的正下方固定一个铁钉P,将摆球从A点释放,摆线碰到铁钉后摆球仍能继续摆动,到达B点后再摆回,如此往复,如图乙所示,若摆线OA长为0.8m,则单摆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应 1.8s(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秒表;(2)1、2;(3)摆长;(4)小于.【解析】解:(1)实验中要涉及到摆长、摆动幅度、质量、往返摆动的时间的测量,她准备了不同质量的小铁球、细线、刻度尺、铁架台等器材.因此还缺少测量往返摆动的时间的仪器﹣﹣﹣秒表.(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研究任意一个因素和往返摆动时间的关系时,一定保证其它因素不变.所以要研究摆动的快慢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应控制摆动幅度、摆长不变;故应选择1、2两次实验进行比较.(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往返摆动的时间在摆动幅度、质量变化时,摆长不变,摆动的时间不变;只有在摆长改变了,往返摆动的时间才改变;所以可得结论:往返摆动的时间与摆长有关,与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4)由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单摆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一次所需时间与摆幅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短了,会小于1.8s.故答案为:(1)秒表;(2)1、2;(3)摆长;(4)小于.【点评】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知道往返摆动的时间受摆长的影响,钟摆越长,往返摆动的时间越长.11.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C.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D.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答案】C【解析】解:经过简单的三次实验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而A处位置高,机械能较大,可能每次滚下两个鸡蛋都会破,比较不出正确结论,同理C处位置低,能量小,两个鸡蛋都不会破,所以应接下来应在B处释放再重复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故选C.【点评】物理规律应该在正确进行方案设计、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如果实验方案不合理、次数太少,容易出现以偏概全、极端、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12.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玻璃杯从高处掉到水泥地和沙坑里,结果不同;而水泥地和沙坑是不同硬度的物体,所以我们可以结合玻璃杯的情况和硬度及高度的关系提出问题.解: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因为水泥地较硬而沙坑较软,所以可以提出的问题是:“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其它问题都是表面现象,没有可探究的价值;故选D.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日常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运行时,受到空气阻力;人在水中游泳,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水的阻力;百米赛跑时,奔跑得越快,我们感到风的阻力越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物体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当阻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某研究小组做了"空气对球形物体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的关系"的实验,测量数据见下表(1)下列实验,可以验证“流体阻力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A.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B.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C.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1号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最大时的速度为 m/s,此时空气阻力为 N.(3)对于半径相同的小球,质量(选填“大”、“小”)的收尾速度大.(4)对于3号小球,当速度为20m/s时,空气阻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重力.(5)为提高游泳成绩,请从泳姿或泳装方面,给运动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A(2)16;0.02 ;(3)大;(4)小于;(5)穿类似鲨鱼皮的紧身衣【解析】(1)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纸锥的横截面积不同,可得出流体阻力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的论;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只是一个气泡,不能得出阻力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不能得出阻力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能得出阻力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故选A;(2)流体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1号小球的收尾速度为16m/s,可知此时便是其阻力最大时的速度;此时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G=mg=2×10-3kg×10N/kg=0.02N;(3)由1、2数据知,小球的半径相同,球的质量越大,收尾速度越大;(4)由表格中数据知,3号小球的收尾速度为40m/s,20m/s小于其收尾速度,所以此时速度仍在增大,重力大于阻力;(5)为提高游泳成绩,游泳运动员在游泳时,身体尽量形成流线型,穿类似鲨鱼皮的紧身衣,减小水的阻力。
初中初二物理练习题 初中初二物理练习题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物理知识,并逐渐学习解决与物理有关的问题的方法。为了帮助初中初二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的物理知识,以下是一些物理练习题。 1. 动能和势能 小明将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为10m的地方释放,物体下落到地面时的动能是多少? 解答: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由于物体从高处下落,所以它在下落过程中会转化为动能和势能。当物体下落到地面时,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它的动能等于势能。根据公式,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即2kg × 9.8m/s² × 10m = 196J。 2. 速度和加速度 小红骑自行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5秒钟,求她的加速度是多少? 解答: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由于小红的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她的加速度为零。 3. 电路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为12V,电阻1的阻值为4Ω,电阻2的阻值为6Ω,求电流I的大小。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在这个电路中,电流I通过电阻1和电阻2,所以I = 12V / (4Ω + 6Ω) = 1.2A。 4. 光的折射 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下图是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的示意图,已知入射角为60度,求折射角。 解答: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假设空气的折射率为1,玻璃的折射率为1.5,那么sin 60° / sin 折射角 = 1 / 1.5。解方程可得折射角约为41.8度。 5. 力和运动 小明用力推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物体受到的力为20N,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所以加速度等于力除以质量,即20N / 10kg = 2m/s²。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初中初二学生可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物理知识。物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希望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练习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
http://www.caijj.com/ http://www.caijj.com/ 初二物理试题9 一、填空题: 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 ;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是 ; 潜水艇是 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2、如图: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若把物体A向右移动过程中,物体未掉下桌子,则A对桌面的压力F ,压强P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卫生间洗手池下面的排水管一般都制成弯曲的。如图所示,弯曲的排水管实际上是一个 ,它起的作用是 。
4、一条小鱼,在水中吐气泡,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 ,受到的浮力 。 5、把一蜡块(ρ蜡=0.9g/cm3)放入装满酒精的容器中,从中溢出酒精4g(ρ酒=0.8g/cm3),将该蜡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 克的水。 6、对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症,可用漂浮疗法减轻,漂浮池内有一定深度的水,水中加有大量的 (填“盐”、“酒精”)。任何人,进入池内都会漂浮起来。 7、一排水量为4×104t的轮船在长江内航行时,船受到的浮力是 。在码头卸下2.94×105N的货物后,轮船将 ,轮船浸在水下的体积减少了 m3。 8、未装满开水的热水瓶,第二天会出现难拔出塞的现象,其原因是 。 9、在某山脚步下,气压计的读数P0=758mmHg,在山顶气压计的读数P1=650mmHg,这座山的高度是 。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密度分别为1,2的液体,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两液体中。如图,则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1 F2,两液体的密度1 2,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1 P2,(选填“>”、“<”、“=”) 11、如图,将石蜡块紧贴在烧杯底部,向烧杯中缓缓倒入水,石蜡块不上浮,这时石蜡块 浮力。(填“受到”或“不受到”)轻拔石蜡块,让水浸入石蜡块底部,这时,水对石蜡块有 ,从而产生浮力。
12、一个重为80N的木球,如图,体积为10dm3,从空中落入水中,则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最小浮力是 。 13、一物体一半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20N,把它浸没在密度是0.8g/cm3
的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 牛。 14、一立方体铝块质量是5.4kg,当它一半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示数是 ,全部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 ,若物体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是10N,则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力是 。(ρ铝=2.7×103kg/m3) 15、体检时,医生给某同学测量血压,测得是110/70mmHg(1mmHg表示1mm的水银柱产
A v 第2题图 第3题图 ρ1 ρ2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v 第12题图 http://www.caijj.com/
http://www.caijj.com/ 生的压强),则该同学的血压高压是 Pa,低压是 Pa。(ρ水银=13.6×103kg/m3,g=10N/kg) 二、选择题(答案必须答在下面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点受到的水的压强是„„„„„„„„„„„„„„„„( ) A、980Pa B、1980Pa C、2940Pa D、3920Pa 2、三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铜、铁、铝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这三个圆柱体中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铜圆柱体 B、铁圆柱体 C、铝圆柱体 D、三个一样大 3、在高山上煮饭,饭不容易熟,原因是„„„„„„„„„„„„„„„„„„„( ) A、高山上气压低,热量散失多。 B、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C、高山上气压低,热量散失少。 D、高山上空气稀薄,水不能沸腾。 4、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如图甲、乙两种情况放置,则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
5、一位同学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站着不动 B、马上爬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C、立即跑向岸边 D、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6、把铜球、铁球、木块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中,静止后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定„„( ) A、铜球,木球一定是空心的。 B、木球,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C、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D、铜球、铁球、木球可能都是空心的
7、如图一长方体分别按甲、乙两种方式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F甲>F乙 B、F甲C、F甲=F乙 D、无法判断 8、游泳的人由河边向深水处走的过程中,如果河底布满石子,则„„„„„„„„( ) A、因为人越来越重,脚感到越来越疼。 B、因为人越来越轻,脚疼也越来越轻。 C、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不变,脚疼的感觉也不变。
甲 乙 铁 铜 木 乙 甲
第1题图 30cm 10cm A http://www.caijj.com/
http://www.caijj.com/ D、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脚疼也越来越轻。 9、如图,重为10N的铁球,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6N,若绳子突然断了,则铁球在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6N,竖直向上 B、4N,竖直向下 C、10N,竖直向上 D、6N,竖直向下
10、装有水的杯子中,有一塑料球漂浮在水面上,若向烧杯中慢慢加入酒精,同时进行搅拌,若ρ水>ρ塑料>ρ酒精,则塑料球可能„„„„„„„„„„„„„„„„„„( ) A、在液体中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B、沉到杯底,所受浮力减小。 C、悬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增大。 D、仍漂浮在液面上,所受浮力减小。 11、将质量为100g的物体投入盛有100ml酒精的量筒中,静止后,液面上升到200ml处,(ρ酒=0.8g/cm3)则这个物体在量筒中的情况是„„„„„„„„„„„„„„( ) A、物体漂浮在酒精液面上 B、物体悬浮在酒精中 C、物体沉入量筒底部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2、质量相同的实心铝球、铁球、铜球,先后投入水、盐水、水银中,静止时,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铅球最大 B、铁球最大 C、铜球最大 D、一样大 13、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则„„„( ) A、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B、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C、甲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受到的浮力 D、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14、如图,甲、乙、丙三球,体积相等,则三球重力大小关系是„„„„„„„„( ) A、G甲=G乙丙
B、G甲=G乙=G甲
C、G甲D、G甲15、有一实心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静止时弹簧秤读数为F1,将此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秤示数为F2。如图,据此实验及所得数据,一定不能求出的量是„„„„„„„„„„„„„„„„„„„„„„„„„„„„„„„„„„( ) A、金属块的上、下表面压力差 B、金属块的上、下表面压强差 C、金属块的质量 D、金属块的密度
16、将一重为1.5N的物体,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烧杯的水重为1.2N,则它受到的浮力„„„„„„„„„„„„„„„„„„„„„„„„„„„„„„„„( ) A、一定是1.2N B、一定是1.5N C、可能是0.3N D、可能是1.4N 17、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碗中,装有苦干石子、现将石子全部投入水中后,水面将„( ) A、保持不变 B、升高一些
甲 乙
丙 http://www.caijj.com/
http://www.caijj.com/ C、降低一些 D、无法判断 18、两实心金属块铜和铝,全部浸没在水中称量时,弹簧秤示数相同,则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正确的是„„„„„„„„„„„„„„„„„„„„„„„„„„( ) A、G铜>G铝 B、G铜C、G铜=G铝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二、作图、实验题: 19、一个木球被按入水中后放手,下列图中是木球在上升过程中到静止漂浮在水面时的四个位置的图,画出木球在A、B、C、D四点时的受力示意图。
20、用量筒、水、酒精测出一段蜡烛的密度, 21、某人乘飞机观察到无液气压计的读数 已知ρ酒是在升空还是降落?为什么?
22、如图是某同学做测定浮力的实验, 由图中读数可知: (1)物体重力为 ; (2)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 (3)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 ; (4)实验结论是 。
23、现有以下实验器材: 空雪碧瓶,海绵、乒乓球、针、水槽,水,请设计与“压力的作用效果”、“液体压强特点”、“浮力”有关的实验各一个...,写出实验方法。
四、计算题: 24、一体积为0.5dm3的铅球重4N,把它放入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若将其一半露出水面,需向哪个方向施加多大的拉力?
A B C D 1.96 0.98 0 (N) 200 150 100 50 mL 200 150 100 50
mL 1.96 0.98 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