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学生作文自评自改能力的培养作文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写作文往往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他们可能遇到写作文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逻辑结构混乱等问题。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自评自改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作文是一种对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
中学生应该意识到写作文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种展示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安排一些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读书,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从小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和家长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自评。
自评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自评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写作文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改正。
教师可以在布置作文任务后,让学生先自己进行审查和评价,找出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家长也可以在学生写完作文后,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改进的方法。
通过自评,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鉴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和家长还可通过开展互评活动,加强学生的自评自改能力。
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交流和互评,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和互相学习;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作业中进行互评,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素养。
中学生作文自评自改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写作指导,注重学生的自评和自改能力的培养;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013-07教育创新加工修改是完善、升华习作质量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改章难于造篇”,近年来,笔者在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批改作文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思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和大家交流。
一、激发兴趣,有序起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活跃小学生心理状态的最积极的一种手段。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1.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给学生熏陶“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以求唤起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强烈欲望。
我向学生介绍“贾岛推敲”,曾国藩“屡败屡战”等典故,还请我的学生郭瑞(在读写大赛中获江苏省青少年500强,多次在征文大赛中获奖)畅谈她自己写好习作的秘诀──反复修改。
2.要让学生树立作文修改的信心根据小学生喜欢表扬的特点,在评改中,我多以鼓励为主,极少批评,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修改的信心。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学生的自评自改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
我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修改习作中的点滴进步,用各种激励手段让学生获取快感,从而激起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欲望,养成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
二、教师引路,范例导改要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教师先要为学生引一条可循的路子。
首先,要让学生端正批改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严谨认真的榜样。
其次,让学生熟悉批改模式。
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能辨别哪些地方不合适,怎样修改才是对的。
可以针对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多媒体出示一篇作文,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修改;也可以翻阅全班作文后,选择三篇(好、中、差各一篇),组织学生对全文作精心的、细致的批改;还可以结合本次训练重点,对作文的有关重点部分精批细改,然后将原文和批语印发给学生或抄在班上公布。
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改作文【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61-02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学生写完作文以后,通过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就会慢慢摸索到作文的规律,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一些修改方法,深化认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叶圣陶)怎样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当前,有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走入一种误区。
他们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动辄“刀砍爷削”,批得“体无完肤”,改得满纸通红,而留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却很少,使学生误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是老师的事。
最后的局面变成了“学生作,教师改”,作文的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
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气。
有的写完之后也不再看一看,甚至把不会写的字也空起来,让老师去填。
这样,就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修改能力、写作能力都处于停滞状态。
还有,一次作文训练下来,教师往往要面对五六十篇作文,任务繁重。
由于时间紧迫,又往往批改得比较草率。
一些批语大而空,不具备指导性,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甚至一些批语学生根本看不懂。
这样一来,就导致作文教学中的“修改”环节慢慢偏离正常轨道。
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很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传统的做法变一变,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把握住大纲要求,落实大纲提出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怎样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
学生一写完作文之后,就根据本次作文要求自己进行反思、修改。
培养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论文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培养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论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只看分数和评语”的现象。
要更新作文的评改观念,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为多渠道批改、多功能批改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参与作文互批互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互批自改中悟出一些写作规律,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还提高了阅读鉴赏水平,互评作文是送给学生一双慧眼。
培养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论文学生自我批改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
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
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鉴于以上原因,我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坚持着培养着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以课本为范例,咬文嚼字,分析写作方法通过阅读教学,也就是说:教师每讲一课,把课文的写作方法,作者的写作思路尽量和学生讲透彻,让学生学以至用,举一反三,把阅读教学这个是语文重头戏发挥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作文,提高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这样,学生了解了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使学生以课本为范例,咬文嚼字,分析透了写作方法,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作文中来,他们自我修改作文能力就大大提高。
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批互改互评作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不光是爱看别人的作文,还爱改别人的作文。
就是平时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也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提出不足。
我常常看到在课间学生们聚到一起改作文,不时听到:“他的这个词用得不恰当,这个句子不通顺,应该这样改……”。
这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批互改,使学生学会学习,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自改作文”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
修改作文的好处写作文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部分之一。
作文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语感和写作技巧,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但是,由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知识储备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存在很多问题。
修改作文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本文探讨修改作文的好处。
一、加强语文水平,提高写作技能修改作文可以加强语文水平,提高写作技能。
当学生写完作文后,通过修改来查找问题并加以修正,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语文知识,并掌握更加高效的写作技能。
例如,通过修改作文可以了解学生语言表达的缺陷,如措辞不准确、句子结构不当、用词过于简单或冗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可以被改正,并且增强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写作技巧。
二、提升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修改作文不仅可以加强语文水平和写作技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写作文的过程需要学生筛选可用的信息、整合和分析信息、梳理思路并组织好文章的结构。
正确进行修改,需要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分析补充不足的地方和修改不准确地方。
此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体系化、系统性的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写作习惯,增加自信心通过不断修改作可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增加写作的自信心。
虽然初次修改后的作文仍然存在问题,但通过反复修改、不断的迭代,可以让学生逐渐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优秀,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加,也会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写好作文。
四、理解知识,加强思考能力通过修改作文,学生不仅可以修正语言表达问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
因为作文不仅要求具有逻辑性,而且需要有深刻的思想深入分析问题。
而通过多次修改,学生在对错别字和语言表达问题的同时可以找到自己的知识和思考问题逻辑性不够的地方。
通过不断的修改,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加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成长。
浅谈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概述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一种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学生如何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与能力。
了解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修改作文不仅可以改进文章的表达,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修改作文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修辞技巧,而是一种更深入、更复杂的思维活动。
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养成优秀的修改作文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明确修改目标在修改作文之前,学生应首先明确修改目标。
这包括审视文章的整体结构、语言精度、文字流畅度等方面。
通过明确修改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定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鼓励多次修改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应该尽可能地进行多次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虽然多次修改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锻炼机会。
编写修改计划学生在修改作文之前,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修改计划。
计划包括修改的内容、时间安排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控整个修改过程。
例如,学生可以在一周的时间内对一篇作文进行两次修改,每次修改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应该注意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这包括对修改后的文章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及识别自己修改的优缺点。
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除了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之外,我们还需要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修改作文能力的方法:阅读优秀的范文阅读优秀的范文是提高修改作文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的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并可以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小学习作教学优秀论文:要培养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最感头疼的不是写作方法的指导,而是面对堆积如山的作文本唉声叹气。
那么能不能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同老师一起解决这个难题呢?我认为是可以的,而且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作文自我修改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学生初学修改作文,教师期望值不能太高。
学生才接触作文修改,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只动皮毛,只作错别字的修改,对文章结构,表达语言完全听之任之,抓不住关键。
二是改差了,连原有的优点也改没了。
三是的确修改有一定的水平,使文章增色不少。
因此,教师要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逐渐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文章,理解文章中心的能力。
二、学生作文自我批改,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
学生自己修改,老师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要全程管理。
改前,教师要为学生出主意,加以引导;改后,还要再过目,对改得好的加以肯定,改得差的提出建议,再让学生改一改。
三、指导学生学会小改、中改、大改。
小改,指对文章的一般语句,字词、标点的修改。
对于班级作文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在这方面注重一些。
中改,指对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学生在阅读修改作文的过程,通过自读,互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来检查,找出文章中多、杂、空、乱等问题,进行修改、补充、加强等。
大改,指导学生的作文完全不符合写作的要求,缺中心、条理混乱,内容缺乏等大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推倒原文,别起炉灶,重新写作。
这些修改方法中,“中改”是学生获得修改能力的关键,是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要特别加以重视的。
四、指导学生互评互改。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的学生在写作时形成了思维定势,修改时也跳不出自己构思的圈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妨互相批改,取长补短。
这既是一个指导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
当然,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浅谈学生掌握自改作文能力的方法【摘要】: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不仅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
而且可以发现妙词佳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参与自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
”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
怎样培养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讲请意义,明确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他们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
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正确鼓励,注重启发和激发“自改”兴趣。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才能激发自改的兴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
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讲究训练坡度,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鼓励为主。
首先,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多承认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注重启发,而不包办代替,习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学生自身。
教师发挥好启发诱导的外因作用,那种不顾及小学生积极性,在习作本上通篇开花的批改,学生不仅消化不完,反而直觉认为自己习作太差,从而丧失习作信心。
论小学生“三批二改”作文自批模式的培养【摘要】自改作文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减轻教师作文批阅负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学生自批自评、互批互评为主和教师激励评价为辅的“三批二改”形式为突破点。
通过有效、有趣的指导、评价、自改来培养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反过来促进作文教学。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 传授方法; 实战演练【abstract】since writ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gaining extensive attention, this is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reduce teachers burden composition marking, trains the student independently to inquire into the ability the effective way. the students from the group of self-assessment, mutual group of peer review and teacher incentive evaluation mainly supplemented by “ three batch of two change “ for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effective, interesting guide, evaluation, since changed to train students to develop since writing habits, improve writing ability, which in turn promote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keywords】motivation; teaching methods; actual combat drill【中图分类号】g356.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97-01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块,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便是作文批改。
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改变传统作文批改法,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工作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文批改自主评改语文教学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语文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写作水平的高低。
但是,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却一直困扰着许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们。
如何改变传统作文批改法,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工作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它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教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传统的精批细改的方法有着诸多明显的缺陷:由于不是学生亲自动手评改的作文,学生往往对教师批改的意图不理解。
所以虽然是教师花九牛二虎之力精改下来的作文,他们也只是一瞥分数就装进书包了事;在讲评课上,教师只能把少数有代表性的作文加以范评,甚至是无意间对某些“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作文唱赞歌,所以大多数学生只能“望文兴叹”或生搬硬套混个好分数,教师的讲评也就收效甚微;传统的作文评改,由教师一人判定作文的好坏,讲评课上也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致使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活动。
学生缺少真情投入,很难引起共鸣,因此也就写不出属于独个“我“的作文来;由于精批细改的作文评改方法耗时太多,不但使教师不堪负荷,而且由于批改周期长,难以唤起学生的新鲜感,学生的连续情感思维受到阻隔,白白浪费了及时反馈思考的时间。
这样,势必减少学生多次习作的实践机会。
以上这些缺陷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
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
一、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作文教学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中学生作文自评自改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要提高写作能力,自评自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我将从培养中学生自评自改能力的必要性、方法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说明。
培养中学生自评自改能力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自评自改是指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后,通过自己的审视和检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且通过改进和修改来不断提高。
这一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评自改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性学习态度的表现。
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在写作中不断提高。
自评自改能力培养了中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不断检查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自己写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写作的质量。
自评自改培养了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自学过程中,中学生能够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着长远的影响。
中学生培养自评自改能力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可以先进行自我评价。
他们可以针对自己作文中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交给同学、老师或家长进行评价。
通过他人的审视和评价,学生能够看到自己未发现的问题和错误,从而更加全面地审视自己的作文。
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等工具,参加写作比赛或写作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学生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
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评自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论,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
这一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中学生应该重视自评自改,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摘要:在现代文章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老师改作文,学生看评语”。
很自然,学生会养成一种定向的思维模式,就是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而自己只有写文章的义务。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一味的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文章的写作,进而养成了一种写完就万事大吉的心态。
这样的写作,无疑是对学生的写作水平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的。
关键词:修改作文;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20-01俗话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
”意思就是说,再好的文章,都能经得住人们的不断揣摩和修改。
并且,这句话还给我们透漏了一个信息,就是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的作品,他们的文章能够流传至今,并且为人们所称颂,写作是其中一个环节,但是,更重要的,是修改的过程。
修改,不仅可以使自己对文章加深认识,而且,还可以提高文章的品质。
那么,如何能够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接下来,本人将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阅读和修改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个无疑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经过一层层的筛选,经过编排者的不断斟酌挑选编排在一起所形成的。
这些文章,一定是流传多年的有名的作品,是作者精心斟酌酝酿形成的,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凝结着作者的心血的。
那么,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够让学生领会到作者是如何进行遣词造句,如何进行文章的布局,使学生懂得怎样的文章才能堪称是一篇好的作品。
那么,学生通过阅读,将他们学到的方法正确的运用到修改作文上,对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在这里,笔者总结了一套有效地提升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方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1、以文章中心为出发点进行阅读,看文章的选材是否符合题意在文章的写作时,选取一个好的题材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所在。
试议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几点做法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自改又恰恰与课标精神相吻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自主参与和亲身体验中强化改文意识,锤炼改文技巧,提升改文能力。
本文旨在透过几点具体做法对如何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有所启示,不当之处请斧正。
关键词:培养自改能力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
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对作文修改推崇有加,多次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强调“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有明确要求,具体而言,3—4年级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5—6年级要求“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而教学实际又是怎样的呢?程序固定,令人堪忧:老师设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似乎写作训练早已分工明确,学生只有“写”的命,断然没有“改”的份。
如此下去,学生作文谈何兴趣,写作能力怎能提高?可以这样说,改变当前教师在作文批改上的“一统天下”已经刻不容缓。
只有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整体作文素养。
一、重熏陶,激兴趣做事要成功,兴趣必先行。
要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兴趣:1、依靠教师魅力。
小学生普遍对教师有种敬慕与依念之情,爱屋及乌,十分容易将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学科上,形成对该学科的兴趣。
为了优化作文教学,提升学生作文训练实效,我在学生每次作文时也同步进行“下水作文”,并把自己的习作张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们品评。
长期坚持下去,教师这种亲力亲为的举动就产生了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认识到写作其实并不神秘,并结合自己习作,发现不足,查找差距,从而激起自改作文的兴趣。
2、借助名人效应。
教师除了身体力行,亲自写“下水作文”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应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就应反复修改,方能使之更加完美,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培养学生自行批改作文的能力我们当语文教师的,最感到头痛的可能就是批改学生作文了。
带两个班的语文课,每次课代表将作文本收上来后,往你往面前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就是两座大山。
魏书生先生将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比作愚公移山,我看这十分形象。
愚公移山的精神最后感动了上帝,让两个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
可我们面前这两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
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成绩的学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
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课桌里随便一塞了事;上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错别字较多,他下篇作文照旧错别字较多,从不肯认真地查阅字典,提高写字的正确率,多少照顾点老师的面子。
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
怎么办?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尝试让学生批改学生的作文!其实这并不是新鲜玩意儿,有好多学校的语文老师早就施行了,只是我老认为这事在我们农村中学行不通,以致一直没有尝试。
但现在是非尝试不可了,这样能减轻我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决定马上去尝试。
一堂互批互改作文课下来,我发觉,学生在批改过程中积极性很高,批改得比我还认真,还仔细。
批改后,学生们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我写的批语的程度,有的还为一条批语是否准确展开热烈的争论。
我心里暗暗高兴,同时又懊恼,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早早实施学生自批。
现在看到他们这样,我想,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一定能提高。
果然,期末考试后,我们班的作文成绩在本校就出类拔萃了。
下面我就将指导学生自行批改作文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与同僚们共勉。
其一,冷改法。
冷,即是冷处理。
先将学生完成的作文收集起来放置一两天后再发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其中尚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并着手修改。
此法既可消除学生作文后“私于自是,不忍割截”(白居易语)的心理,又可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维火花。
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摘要: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学生修改文章,养成“自改”文章的能力,既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写作训练的重要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激发兴趣;方法;分步训练;养成习惯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
古人云:“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教师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
”这些都说明了作文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会写文章,还要训练学生会改文章,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学生的作文老师修改,免不了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师代替学生去想,使文章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心声。
作文批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己评价文章、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是“自改”作文的动机作文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他们一提起作文便不知从何下笔,一筹莫展;也分不清什么是精彩之作,什么是劣质文章。
要使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找一些描述优美且符合儿童心理的文章让学生欣赏,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然后再告诉他们像这样一篇优秀的文章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千修万改才成的,以此让学生体会修改的重要性。
再用一些鼓励的话激起他们对作文批改的兴趣。
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开设“病文医院”,分设“观察室”“语句室”“错别字室”等;还可开设“优秀文章欣赏园”,分设“优美语句宫”“开头精美殿”“结尾精巧园”……学生喜欢千变万化的生活,运用符合儿童生活的一系列修改文章的方法来激发兴趣。
修改后可引导学生对“原稿”和“修改稿”进行对比,感受修改后的效果。
学生产生了兴趣,掌握了方法,便能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教法的实施才能产生预期效应。
二、掌握方法是“自改”作文的基础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方法的掌握,教师可有计划的把以读为主,思、议、品为辅的“改文”三步法教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之我见
摘要:作文教学,自改尚未引起重视,也未成学生的自觉习惯。
教师常为批改作文搞得头混脑胀。长此以往,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作
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作文自改能力。
关键词:培养自改作文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自改作文尚未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
也没有成为学生作文的自觉习惯。有的学生作文,大笔一挥,交差
了事,高下低劣由教师品评。而教师又没把修改这把钥匙教给学生,
常为批改学生作文头混脑胀,尽管含辛茹苦,挑灯夜战,但收效甚
微。
长此以往,既养成学生敷衍塞责思维不严谨等不良心理个性,
也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何况,自己的文章他人来
改由于学识、思维方式及写作习惯的差异,难免有隔靴瘙痒的感觉。
“解铃还须系铃人。”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
生自改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
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
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自改作文进行了大胆
尝试,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养兴趣、激励学生“想改”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是培养他们自改能力的提前,也是实
施素质教育的先导。
因此,我把古今中外名人改文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认识
到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唐代贾岛有“推敲”
的故事;宋代王安石的“春雨又绿江南岸”:“绿”出了生机;现代
的鲁迅更是文章修改的典范,他的文章无不经过千锤百炼,反复修
改。
俄国托尔斯泰写《战斗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诸多史实,
提供了极好的教材,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自改作文的乐趣,培养了良
好的心理。
二、教给方法,指导学生“会改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重在教给修改方法。这是素质教育的
重要途径。我教给学生“三读三改”法。
第一,通过默读,检查内容。即文章是否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按题目要求来写,选材是否得当;是否按一定
顺序来写,条理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是否说空话。
第二,通过轻声读,检查形式。即是否用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
的意思;有没有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
第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检查全面。即是否合理划分段落;
文章的开头是否切题;段与段之间有没有过渡;结尾是否紧扣主题、
点明中心等。
与此同行,我教给学生增、改、删、调、润这五种修改方法,
还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
三、分步训练,促成学生“能改”。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巧在优化训练程序。这是实施素质教
育的关键。我采用“从扶到放”的训练步骤,循序渐进,精练实练,
让学生获得自改技能。
起先,我从学生习作中选出好、中、差作文各一篇,把它放在
投影仪上放映,对这三类不同的作文提出不同的修改要求,并围绕
单元训练重点和本次作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边批改边说明。
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批改的全过程,从中体会到修改作文的重要
性。
此后,我边“扶”边“放”,有意识地放开手脚,课前选出一篇
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思考,各自修改,
然后到小组上交流,广开言路;每个小组再选出一名代表参加全班
交流。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学生代表各抒已见,共同商改。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改作文,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改能力,我
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到的修改方法,自读自听,看看读起来是否上口,
听起来是否顺耳,发现问题,即手修改。
四、形成习惯,直至主动“自改”。
形成自改习惯是培养自改作文能力的基础。学生能主动自改作
文这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在学生初稿完成后,我就要求学生着手修改。学生誉写在作文
本上,我就进行鼓励式的眉批、总批,发给学生再改并写出评语。
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而且可以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新课标》明确指出:“批改作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尊重学生的愿意,鼓
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实践证明,
只要坚持训练,学生就能自己看出习作存在的问题,形式自改作文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