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 周微
- 格式:pdf
- 大小:297.01 KB
- 文档页数:2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先进理念,更注重人的精神、心理、思想、情绪、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护理,高度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人性化护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把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去,从而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给患者创造了一个“优质、文明、舒适、便捷” 的现代化就医环境。
为此,笔者探讨了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标签:舒适护理;神经内科;人性化1998年箫丰富[1]提出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重点,使护理实践与研究更注重患者的感受。
所以,舒适护理[2]是一种整体的、创造性、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模式,目的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达到愉悦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神经内科接受的住院病人大多数是老年人,一般都带有肢体偏瘫、失语的临床特征,这类患者在情志上一般都有抑郁、焦虑表现,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较差。
适宜、人性化的护理可以增进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舒适是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最希望得到的基本需求之一。
一、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1、加强人文舒适知识学习。
护士是人文舒适的主要参与者,护士对舒适护理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到舒适护理的执行,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恢复。
因此,我科通过知识讲座、学习交流等形式,强化全科护士舒适护理理念,逐步完善人文修养,使舒适护理贯穿于为患者服务的全过程中。
2、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倡导“五心”服务。
即病人入院热心接待,病人住院真心对待,病人需求尽心帮助,病人护理精心服务,病人出院诚心护送。
做到“五个一”服务,即第一时间将病人接到床边,说好第一句话,落实第一顿饭,送上第一壶水,做好第一次入院宣教并送上爱心联系卡,入院次日再次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重复了解病人需求及个性、心理特征,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舒适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9-05-06T11:53:38.17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2期作者:吴各爱[导读] 探讨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吴各爱平江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5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20例神经内科患者参与本次的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较之研究组患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开展过程当中,将舒适护理服务应用其中,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神经内科;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研究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医院的护理工作。
就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工作而言,其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常规传统的护理操作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舒适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理念,通过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保持一种愉快的状态。
基于此,本文就舒适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120例研究对象来自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39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3.9)岁,疾病分类:21例患者患有脑出血,18例患者患有脑梗死,13例患者患有脑血栓,8例患者患者患有癫痫;观察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3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3.6)岁,疾病分类:23开患者患有脑出血,17例患者患有脑梗死,14例患者患有脑血栓,6例患者患有癫痫。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胡迪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了解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效果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07月22日-2017年07月25日间于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2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常规组),92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实验组),了解患者SAS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舒适度评分。
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组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神内科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可保障患者治疗心态的稳定,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神经内科发病比较急,加上病情十分复杂,如果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则会影响患者预后[1]。
加上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恢复十分缓慢且并发症多,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早期诊治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护理效果产生的影响,下文将进行详述:1.研究资料选取2015年07月22日-2017年07月25日间于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2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常规组),92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实验组)。
常规组男女比例为50:42,年龄:43~77岁,平均(61.72±2.35)岁。
实验组男女比例为48:44,年龄:45~76岁,平均(62.11±2.60)岁。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患者和家属在了解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之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常规组和实验组的临床资料梳理对比之中,具有比较性质(P>0.05)。
1.2护理方法(1)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消极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开阔其心境有利于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的神经内科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结论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心里不良情绪,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40-01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舒适护理对于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就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的神经内科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
在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5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2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61.5±5.6)岁,其中包含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的患者14例,包含颅脑损伤的患者16例,包含脑出血的患者11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7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0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62.4±6.2)岁,其中包含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的患者14例,包含颅脑损伤的患者16例,包含脑出血的患者11例。
经比较,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于组间比较。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匡娟秀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邮编 332000摘要:目的:分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
方法:随机抽调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76例神经内科患者并均分两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B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结果可知,较之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更适用于神经内科的临床工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医院的综合评定十分有利,且为医院的发展夯实基础,故而舒适护理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常规护理;神经内科;护理效果;应用价值前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人性化护理观念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以推广和普及,在建设人性化护理体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首先明确其成分及构造,所谓的“人性化”可以解释为对患者的照顾,而人性化护理则是围绕患者这一核心主体展开的所有护理活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共计参与患者76例,抽调区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抽调科室为神经内科,同时为了方便比较探究两种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护理效果,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A组和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
另一方面,我院将在研究开始之前,提前记录下76例患者的详细资料,例如年龄、性别、病程等等,具体内容如下:表 1 A/B组患者的一般拿资料组别例数(n)性别(例)年龄(岁)病程(年)A组382045.16±2.342.35±0. 1218B组381545.22±2.062.33±0. 2523P值>0.05>0.05>0.05>0.051.2 纳入标准结合表1所示,A组和B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一定可比性。
舒适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效果研究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在心理、生理和满意度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积极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效率和质量,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标签:神经内科;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大多都有发病率相对较高,致死、致残率相对较高的特点。
那么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积极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病率以及致死、致残率,并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真正实现患者的身心全面恢复。
也就是说,舒适护理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性、针对性格的新型护理模式,其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这对于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5例。
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其中,对照组男52例,女43例,年龄45~79岁,脑梗死患者41例,脑出血患者32例,颅脑损伤患者22例;实验组男58例,女37例,年龄46~78岁,脑梗死患者42例,脑出血患者31例,颅脑损伤患者2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生理舒适护理:在落实常规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和泌尿系统护理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定时按摩四肢和腹部,避免压疮、便秘情况的出现[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 Nursing's Practicality2019年第4卷第13期V ol.4, No.13, 201999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石 鑫1,王智英2,段书刚3(1.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2.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 都匀 558000;3.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0)【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17.5-2018.5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评估两组生活能力。
结果 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P <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P <0.05)。
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能纠正脑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字】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神经内科;护理;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13.99.02收治神经内科的患者大都病情危急,常伴发多种基础疾病,且病情复杂,若无法及时控制病情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患者生命健康会受到极大威胁[1]。
神经内科疾病发病大多突然且病程较长,并发症相对较多,致残率致死率也相对更高,因此及时给予患者全面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轻患者脑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章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5-2018.5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
舒适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具体方法。
方法:选取2012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
从焦虑自评表(SAS)、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住院时间等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
结果: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护理效果;神经内科;舒适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迅速转变,单一简单的护理工作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费用更加“低廉”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以促进病情“迅速”得到改善,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主要着力点[1]。
舒适护理是一种创造性强、有针对性、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它的护理宗旨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均达到愉悦状态。
神经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大部分患者伴有失语、肢体偏瘫、活动不便等问题,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病情缓解,缓解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人性化舒适护理方案,观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80例,其中53例为脑梗死,56例脑卒中,18例为颅脑损伤,34例为脑出血,19例癫痛。
男性85例,女性95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6.3±7.9)岁。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舒适护理方案。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的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按时查房,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给予日常的给药、护理。
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病人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100人,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配病人50人,其中对照组给予日常规范化护理方案,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方案,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焦虑等不良情绪的表现情况,对比两组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结果:在护理前,两组病人的SAS指标评价得分基本相近,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护理后SAS指标评价得分显著好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病人显著小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0.00%,显著好于对照组的70.00%,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
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可以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增强护理工作满意率,有着临床借鉴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护理对于神经内科的病人,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会出现致残等后果,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死亡等[1],给病人及亲属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而传统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病人的护理需要[2]。
所以,实施科学的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于神经内科病人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分析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病人100人,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配病人50人,纳入标准:全部病人为医院神经内科诊断治疗的病人。
排除标准:病案材料不完整,中途转诊的病人。
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比例为28:22,年龄结构处于46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60.03±2.91)岁,研究组中男性和女性比例为27:23,年龄结构处于46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60.77±4.59)岁,对比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和抗病信心。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抗病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优势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神经内科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抗病信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护理;生活质量评分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变革,人们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社会、心理和身体等方面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舒适护理可以让患者身心都得到满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1]。
因此,本文对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3.4±2.6)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3例,脑出血21例,其他疾病11例。
实验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4.8±3.2)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1例,脑出血23例,其他疾病1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士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2.1生理护理为不能自理的患者做好卫生护理,帮助他们清理口腔和皮肤,在为患者沐浴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6-06-06T12:00:03.7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潘新辉[导读]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民医院 410600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75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7)和舒适护理组(38)。
常规护理组行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基础护理同时增加舒适护理。
评价:(1)护理满意率;(2)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3)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1)舒适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比常规护理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舒适护理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比常规护理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3)舒适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护理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减轻其焦虑、抑郁状态,减少并发症,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临床效果神经内科以脑卒中患者为多,多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生活无法自理,护理工作繁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对健康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谓舒适护理,是从患者生理、社会和心理等角度出发,通过护士的情感沟通和精湛操作技术,提升患者身心愉悦度的一种护理方式。
舒适护理可促使患者更好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1]。
本研究就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75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7)和舒适护理组(38)。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接收在我院神经内科的病人一共有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病人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神经内科病人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效果神经内科的患者具有发病率和致残率相对比较高,大部分一般会由于病情刺激和自身因素,进而形成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对病人的诊断以及治疗依从性造成较大影响,所以,采取相对应的应对措施非常关键[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病人一共有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各52例。
当中,研究组男32例,女20例。
年龄在40-77岁,平均为57.2±6.1岁;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
年龄在41-78岁,平均为58.1±6.5岁。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病人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其中包含有以下几点;(1)生理舒适护理:临床护士一定要协助病人保持一个舒适的体位,同时需要协助病人完成日常自理操作,如,个人卫生以及口腔护理等,及时为病人更换床褥,同时明确告知病人亲属定期为病人更换衣物,协助病人定时翻身,为病人进行按摩,及时明确了解病人的主观感受,对病人的舒适程度给予全面评估,一旦病人为偏瘫者则要定时给予活动,以免或者减少部分肌肉废用性萎缩或者静脉淤积的出现;(2)病房环境护理:病房一定要保持空气通畅,卫生清洁、美观,同时对病房的温度和适度给予有效控制,进而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3)饮食护理:临床护理人员要根据其日常饮食习惯和机体状态制定一个相对应的饮食方案,多加清淡、少盐食物,禁止进食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减少动物内脏以及肥肉等相关食物的摄入;(4)心理护理:护士要多加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明确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主动通过安抚以及引导病人,进而使病人的负性心理得以明显减轻,建立一个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舒适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23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强化基础护理并加用舒适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复发率,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86.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3.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满意75例、良好34例,护理满意度为94.78%,对照组满意42例,良好51例,护理满意度为80.8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神经内科以脑梗死、脑出血及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且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1]。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大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但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恢复速度较慢、致残率高,从而对护理要求也随之增高。
本研究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5例。
对照组男79例,女36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5.15±12.31)岁,平均病程(3.15±1.72)年。
研究组男82例,女33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4.47±11.69)岁,平均病程(3.22±1.5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率、血压监测,遵医嘱用药、及时反馈病情等内容。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神经内科诊治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常规组(n=45)。
对常规组患者给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则给予舒适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与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护理组实施舒适护理,患者总满意率为93.3%;常规组中,患者总满意率为82.2%,护理组中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舒适度,还可以改善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护理质量。
同时降低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感染率,增加患者的信心以及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085-02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因为病情的原因会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比如烦躁、不安、焦虑等,从而导致患者临床治疗的舒适度和依从性不断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着中国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转变,对临床舒适护理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2]。
因此,本文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神经内科诊治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神经内科诊治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常规组。
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分布18-75岁,平均年龄(39.38±11.26)岁;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分布19-79岁,平均年龄(40±10.53)岁。
其中23例患者为脑出血,35例患者为脑血栓,32例患者为癫痫,均符合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王淑芳【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7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的康复效果、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在注意饮食、按时用药、功能锻炼方面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NDF 评分低于对照组,BM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服务态度、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满足神经内科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住院舒适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ying in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Methods A total of 70 neurology department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fort nursing.Rehabilitation effect,comfort degre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Diet attention,medication and exercise train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NDF score after nursing was lower than that in?the con-trol group,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Scores of comfort degree in physiolo-gy,psychology,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satisfaction in service attitude,psychologicalcounsel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Comfort nursing meets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needs of patients in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and it improves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and hospitalization comfort degree.【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康复效果;舒适度;满意度【作者】王淑芳【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
方法:以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舒适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舒适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
观察护理前后患者NHISS指标情况,SAS评分情况。
结果:护理前舒适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NHISS评分与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舒适组患者的NHISS 评分以及SA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舒适护理,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情绪改善有积极作用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神经内科;护理;临床研究神经内科是医院重点科室之一,收治的患者疾病不同,病情较为复杂。
想要进一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除了积极进行疾病治疗外,还需要进行科学护理[1]。
通过治疗+护理的共同实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护理满意水平。
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基于患者疾病护理需求,为患者进行有侧重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患者身心情况均能得到有效改善[2]。
因神经内科患者致残率较高,所以实施科学护理极为重要。
本次研究重点将舒适护理实施到神经内科患者疾病护理过程中,观察护理结果,为临床疾病护理发展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1.基本资料以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舒适组与对照组。
组间资料如表1所示:表1患者基本资料(n,%,±s)组别舒适组(n=33)对照组(n=33)t/卡方P性别17男性18男性0.0610.80 516女性15女性0.0610.80 5年龄40-72岁41-78岁--平均年龄54.16±2.6854.18±2.450.0320.975平均病程3.13±1.25 3.20±1.240.2280.82本次医学研究患者的资料经过比较后发现差异较小(P>0.05)本次研究患者知情,家属同意,已经在知情同意研究书上签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37例。
对照组得到定期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和舒适的护理。
比较两组临终关怀的效果。
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比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率高得多(98.61%),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
护理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
结论:对神内病人实施个性化和舒适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治疗率,并在减少病人焦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临床研究;护理措施前言大多数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急,往往与许多基本和复杂的疾病有关。
如果疾病得不到及时控制,病人的健康状况得不到改善,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神经系统疾病是突然、长期和相对复杂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
因此,病人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减少大脑功能失调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是重点事项。
本文讨论了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内病人的临床影响,下文对此作了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主体,分为对照组(37例)和护理干预组(37例)。
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2例。
年龄为43-78岁;护理干预组男18例,女19例。
最小的年龄是41岁,最大的是82岁。
比较两组患者的数据后,差异不明显,可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措施:入院时,医务人员应介绍医院环境,引导病人在入院时诊断和检查疾病;第二,随机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预防措施,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定期更换卫生用品,确保房间环境清洁,为病人治疗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护理干预小组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和舒适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生理护理。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2-09-30T01:20:03.74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1期作者:王慧[导读]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
王慧鸡西市鸡矿医院神经内三科【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针对我院纳入的神经内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及舒适护理分组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后的SAS及SDS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施以舒适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满意度;心理状态伴随临床护理模式改革,人们在院内治疗期间寻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干预。
住院治疗的患者希望身体快速康复,并希望在住院治疗期间得到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尊重,让患者在身心上均感到舒适[1]。
在此背景下,舒适护理模式在临床各个科室护理中广泛应用,患者对该护理模式比较满意。
神经内科纳入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严重,部分患者神经功能异常,丧失运动功能,在运动时跛行,发生跌倒及烫伤等风险事件的概率高。
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舒适护理理念有利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将我院纳入的神经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开始时间在2020年1月,研究结束时间在2022年2月,参与本研究的神经内科患者数量为100例,随机抽签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在43-76岁,平均年龄(58.45±4.21)岁。
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干预中,让患者规律用药,说明药物治疗剂量及使用频次,让患者适当运动改善神经功能,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压疮。
观察组:基于舒适护理理念为患者护理。
①环境管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调节病房温度及湿度,通过调控设备进行调节,在调节后30min询问患者在病房的感受是否舒适,若患者认为温度较高,则适当调低温度,避免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呼吸功能受到温度影响。
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研究周微
发表时间:2018-10-24T13:53:07.3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4期作者:周微
[导读] 神经内科患者接受舒适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脑梗死神经功能,优化患者的生活能力。
(贺州广济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74例,遵循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干预组37例,对照组37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F)评分、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生理、心理、文化、住院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科患者接受舒适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脑梗死神经功能,优化患者的生活能力,还能获取较好的舒适度体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普及。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
神经内科患者多以脑血管疾病为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而且近年来罹患该病症的患者基数不断扩增,脑血管疾病已经为例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案便是通过药物疗法抑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以此降低患者的致残风险以及出现后遗症、并发症的可能,该过程中,护理服务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探讨最佳护理途径是临床需要给予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1-2]。
笔者选择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74例,以常规护理、舒适护理进行对比,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74例,纳入标准:与《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提出的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符合;MRI以及CT诊断后确诊;肢体功能不全;排除标准:病情不稳定;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听力障碍;严重并发症;合并恶性肿瘤。
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遵循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干预组37例,对照组37例。
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年龄介于43岁-75岁之间,平均为(58.43±16.65)岁;干预组患者中有21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介于42岁-73岁之间,平均为(57.24±18.02)岁。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有入院宣教、病情观察、病房护理、对症护理、康复指导等。
干预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
1.2.1环境舒适:患者入院后,护士需要做好病房环境护理工作,确保温湿度适宜,保证床单位整洁,配置床挡,避免患者坠床;定期通风,更换病房鲜花,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用品。
1.2.2心理舒适:护士需要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获取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给予相应的安慰、引导,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就脑血管疾病相关内容对患者、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并告知相关健康知识,帮助患者明确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意义;叮嘱患者遵医用药,合理搭配日常饮食;并通过讲解既往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3]。
1.2.3生理舒适:日常生活中,护士需要做好体位护理、皮肤护理以及泌尿系统护理,定期按摩患者四肢以及腹部,避免出现压疮、便秘;预见性护理患者肾脏、胃肠道以及呼吸道,促进患者排痰;穿刺期间要保证无痛性操作,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给予患者康复按摩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4]。
1.3观察指标
NDF评分满分45分,得分越低,神经功能越好;MBI评分采取百分制,评价维度包括排便控制、步行、转移、穿衣、洗澡等,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5];护理满意度评分参考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共计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不满意五个维度,满分五十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好;舒适度评分参考简化舒适状况调查量表,共计生理、心理、文化、住院环境、社会环境五个维度,得分越高,舒适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数据以计量资料形式记录,t值负责进行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NDF、MBI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NDF评分、MB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NDF评分、MBI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经过临床研究表明,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行舒适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干预效果,该护理方式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身心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此外,其还具有强化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舒适护理作为全新的护理概念、护理模式,秉持优质护理理念,在临床应用期间始终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为患者提供一系列舒适关心方面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等层面均处于相对较为愉快的状态,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抑制患者病情发展,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最终促使患者实现早期康复[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患者行舒适护理,可以促使患者身心均处于较好的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治疗配合性,为患者早期康复奠定良性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雪芳,张红梅,苗凤茹.神经内科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8):17-20.
[2]杨淑梅,蔡霞,徐巍,等.老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50-52.
[3]魏亚丽,李松梅.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6):22-24.
[4]刘俊娇.浅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方法[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s1):188-189.
[5]李俊,曾令琼.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干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05):649-650.
[6]孙凤云.针对性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b1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