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洪湖水浪打浪》公开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洪湖水,浪打浪》教案一. 教材分析《洪湖水,浪打浪》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洪湖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洪湖人民的美好生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洪湖的历史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洪湖的历史背景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洪湖的历史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学会演唱《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涵,感受歌曲的美感。
3.学会用适当的情感和力度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洪湖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团队合作演唱。
4.欣赏法:聆听不同版本的《洪湖水,浪打浪》,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洪湖的图片、歌曲乐谱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用具:如节拍器、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洪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洪湖的历史背景。
同时,播放《洪湖水,浪打浪》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团队合作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姿势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拓展(5分钟)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洪湖水,浪打浪》,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掌握基础的音乐功底
3.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
1.歌曲的演唱
2.歌曲中的旋律与节奏
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节奏感与音乐表现
2.能够正确吟唱歌曲中的每个音符
教学准备
1.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2.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3.制作PPT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利用幻灯片播放洪湖水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洪湖水的背景和来历,调动学生兴趣,开启整节课的情感氛围。
2. 引入歌曲
教师播放《洪湖水,浪打浪》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
在听的同事,教师可以解说一些歌曲的背景知识和乐句内容。
3. 掌握歌曲的旋律及节奏
教师可以卡拉OK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唱歌,让学生试着跟着调调来,同时注重
每个音符的掌握以及节奏的感受。
4. 学唱歌曲
教师放慢节奏,由简入难逐渐教唱歌曲,让学生掌握每个音符、每个音高,熟练掌握歌曲的演唱。
5. 学习合奏
教师布置学生分组合奏歌曲,四个人以上的小组最佳,让学生在歌曲中发挥想象力演奏,让是乐曲事件更为丰富。
6. 欣赏歌曲
学生在表演完该歌曲后,老师和同学可以一起欣赏其他同学的演唱,有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温和提示,并准备撰写心得体会。
总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一首美妙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而且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及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欣赏、演唱、合奏,理解和体验了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感受,提高了我们的艺术素养。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中存在的节奏感,通过简单的音乐节拍的训练,增强音乐欣赏和表演的能力。
2.学习歌曲《洪湖水》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有一定的表唱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音乐表现欲。
3.通过学习《洪湖水》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洪湖水的风光及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歌曲《洪湖水》的歌词和旋律,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了解歌曲《洪湖水》的历史背景和涵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和自我介绍,并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学生听《洪湖水》这首歌曲的音乐,了解歌曲的旋律。
2、学习歌曲1.向学生介绍歌曲《洪湖水》的简介,了解歌曲的来源和历史背景。
2.教师向学生分发歌词,并让学生听一遍歌曲,加深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歌曲的节奏图谱,教师敲击节奏图谱,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敲击,加强对歌曲节奏感的训练。
4.分段教学,学生跟随歌词有节奏的唱出歌曲的每个段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每个段落苦练多次,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5.通过全班组合,进行歌曲的大合唱,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展现音乐的表达力。
3、拓展1.向学生讲解洪湖水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涵义和蕴意。
2.分发《保护洪湖水面的倡议书》,让学生了解保护生态和环保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反思1.教师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的时候,有些学生听得不是很仔细,教师后来把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放在课件中进行展示,让学生更能够深刻认识到歌曲背后的意义。
2.合唱环节,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唱功并不一定很好,教师在指导学生唱歌的时候需要耐心细致,让学生们能够在乐音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为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是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
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歌词运用了通韵的押韵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两片。
上片重写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
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
二、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洪湖水浪打浪》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歌曲抒发的情感,体验旋律的跌宕起伏,了解歌曲表现的意境,体验并表现音乐美。
2,认识二重唱的演唱形式,体会其表现作用。
3、能准确区分歌曲三个乐段,尝试用柔和而连贯的声音歌唱,感受旋律的美,体验拖腔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二重唱的演唱形式,体会其表现作用。
3,体验拖腔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歌声表现。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五、教学过程1、发声练习师:同学们见过很大的大湖吗?现在呀有一艘大船要往湖中心开去,我们一起用声音来模仿一下吧。
首先有大船悠长的汽笛声“呜”;水的“哗哗声;还有螺旋桨的轰隆声,让我们用不同的音高来表现一下。
5 ——— | 5 ——— |3 — 3 — | 3 — 3 —|呜呜哗哗哗哗1 1 1 1 | 1 1 1 1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师:每一个同学都特别认真,我们的大船才可以开的这样平稳。
我们的船也开到湖中央了。
这个大湖叫洪湖,它位于我国湖北的汉江平原,面积有760平方公里。
洪湖风景优美,碧波荡漾,盛产鱼虾莲菱藕,这的景色真美呀,我真想唱首歌来赞美一下,同学们想听吗?2、欣赏《洪湖水,浪打浪》1)、导入课题:①出示一幅波光粼粼的图片,请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画面。
②让学生用线条表现看到的画面。
③用音符表现画面,展示旋律线条。
④音配画,体验二者的相似点和高度融合感。
由老师亲自范唱歌曲,同学们聆听后回答,歌曲有几段?听到歌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1958年,在当时是为歌颂第二次革命战争的胜利创作的著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一首插曲,《洪湖赤卫队》讲的是洪湖一带,女英雄韩英带领部队和当地的恶霸土匪彭霸天展开艰苦斗争的故事,凸显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与广大百姓的鱼水情深。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课《聆听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聆听洪湖水,浪打浪》的歌曲内容和歌词;2.学习歌曲的旋律和简谱,并能正确演唱;3.学习歌曲的节奏、速度、音高,并能正确演奏伴奏;4.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聆听洪湖水,浪打浪》;2.歌曲的简谱。
三、教学方法1.听歌法;2.跟唱法;3.整体演奏法;4.独奏法;5.分角色演唱法。
四、教学过程1. 深入理解歌曲首先,老师播放歌曲《聆听洪湖水,浪打浪》的原曲,让学生通过听歌的方式来感受歌曲的节奏、速度、音高、情感表达等。
然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跟唱一遍,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接下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歌曲的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
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 学习歌曲的简谱接下来,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歌曲的简谱,并为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
老师可以通过打击乐器或钢琴来演示歌曲的伴奏,让学生跟着节奏演奏伴奏。
然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独奏练习,再进行整体演奏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唱和演奏,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表现能力。
3. 练习和巩固在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和演奏技巧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重复练习,以巩固学生的技能和表现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或活动,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4.总结和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简谱;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1.歌曲的速度和节奏把握;2.歌曲的音高和转调。
六、教学资源1.歌曲《聆听洪湖水,浪打浪》原曲;2.乐器:打击乐器或钢琴。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湖北民歌,歌曲以洪湖美景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
本节课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第3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地方特色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音阶、节奏和简单的音乐术语。
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在的地方特色音乐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地方特色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
3.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地方特色节奏和音调。
2.重点: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和歌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洪湖美景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方特色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体会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演唱技巧。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的地方特色节奏和音调,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洪湖水,浪打浪》。
2.音频、视频资料:洪湖美景、歌曲演唱等相关素材。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教具:图片、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洪湖美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3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洪湖水浪打浪》是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洪湖美景为背景,歌颂了共产对洪湖人民的深厚恩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传唱。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洪湖文化,感受共产对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洪湖地区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洪湖地区的历史文化,感受共产对人民的关爱。
2.学会歌曲《3洪湖水浪打浪》,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感受歌曲的情感。
3.学会用适当的情感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洪湖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谱、歌词。
3.音响设备。
4.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洪湖美景,引导学生了解洪湖地区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入歌曲《3洪湖水浪打浪》,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10分钟)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在此过程中,注意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歌曲。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巩固(5分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洪湖水浪打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曲调。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背景、歌词、曲调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合唱部分的配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谱、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钢琴、合唱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注意讲解歌词的含义和演唱技巧。
3.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重点指导高音部分和合唱部分的配合。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洪湖水浪打浪》,加强高音部分和合唱部分的掌握。
2. 家长协助孩子,关注孩子的练习进度,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和音色,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3.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歌曲的熟练程度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歌曲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 邀请老红军或革命后代来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3. 结合语文、历史等学科,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红色文化。
2. 考虑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3. 探讨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歌曲背景,学习歌词和曲调。
《洪湖水浪打浪》教案第一章:歌曲背景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背景及创作意义。
2. 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节奏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创作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分析。
3. 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创作意义、旋律、节奏等。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 欣赏法:播放歌曲,学生欣赏并分析歌曲特点。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意义。
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教唱歌曲。
3. 讨论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操。
五、作业与评价:1. 学生回家练习歌曲,下周课堂展示。
第二章:歌曲基本技巧训练一、教学目标:1. 掌握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节奏。
2. 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节奏训练。
2. 声乐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准、咬字等。
3. 音乐表现力:情感投入、肢体语言等。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反馈法: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四、教学步骤:1. 复习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节奏。
2. 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气息等问题。
五、作业与评价:1. 学生回家练习歌曲,下周课堂展示。
第三章:歌曲情感表达与演绎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情感内涵。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演唱歌曲。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情感内涵分析。
2. 情感表达方式:声音、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3. 音乐表演能力:角色定位、舞台表现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歌曲的情感内涵、情感表达方式等。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目标:
通过对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背景以及内容的了解,并通过聆听,使学生感受到对家乡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洪湖水,浪打浪》的欣赏,了解旧中国水乡的一角。
2、从对《洪湖水,浪打浪》的聆听并了解当时的北京,感受到旧中国水乡的坚辛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曲回顾。
师:《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回答。
师:这么流畅优美的歌曲,让我们再一次张开口,用你们甜美的嗓音来好好表现一下。
生演唱歌曲。
二、欣赏《洪湖水,浪打浪》。
1、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歌声走进江南水乡,只不过,这次我们去了解历史上水乡的一角。
伴随歌声,我们去素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之称的洪湖。
2、欣赏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说说你对歌曲的印象。
3、简介歌曲: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选自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是一首女生二重唱。
《洪湖赤卫队》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也是根据贺龙将军的姐姐贺英的革命故事改编。
4、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剧中人物韩英和秋菊唱出了《洪湖水,浪打浪》,她们想通过歌曲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5、再一次欣赏全曲。
6、小结:
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也让我们看到了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