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内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9
论文引文标注和参考文献格式(浙江大学2012 –2013学年春夏学期《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课程材料)引文标注格式论文中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遵照GB/T 7714-2005,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1、顺序编码制: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以上标形式放在文献作者或句子的末尾。
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例如:王社会[1]指出……,李社会[2-4]认为……,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2, 5, 10-12]3.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序号,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
例如:张社会等[5]……。
………张社会等[5]指出……。
2、著者-出版年制:1. 正文引用的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放在正文中引用了该文献的句子末尾。
倘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
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
倘若正文语句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内只须著录出版年。
例如:……(张社会, 2006),……张社会(2006)认为……。
2. 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欧美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其后附“et al”;对中国著者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姓名与“等”字之间留1个空格。
例如:……(张社会等, 2005)……。
在参考文献表中著录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后应用小写字母a, b, c…区别。
例如:Kennedy W J, Garrison R E. 1975a.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chalks and hardground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southern England. Sedimentology,22:311-386.Kennedy W J, Garrison R E. 1975b.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phosphates in the Cenomaman of South-east England. Lathaia, 8:339-360.3. 正文中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著者与出版年,并在“()”外以上标形式标注引文页码。
如何区分引⽂或参考⽂献的格式? 在学术写作中引⽤资料来源时,学⽣、研究⼈员、甚⾄是⼤学教授都经常⾯临⼀个共同的困难:如何区分引⽂或参考⽂献的格式。
书⽬或参考⽂献是科研⽂件、学术⼿稿或学期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
不同的学科领域、⼤学院系和学术期刊对⽂内引⽤和参考⽂献部分都有特定的引⽤格式要求。
本⽂将探讨学术界和流⾏期刊出版物中最常见的四种参考⽂献和引⽤格式(APA、MLA、芝加哥和温哥华),并同时解答学⽣和研究⼈员关于如何为⾃⼰的⼯作选择最佳引⽤风格的常见问题。
APA格式:美国⼼理学会(第七版) MLA格式:MLA论⽂写作⼿册(第⼋版) 芝加哥格式:芝加哥格式⼿册(第17版) 温哥华格式:作者-序号体系 您可以使⽤Wordvice免费的参考⽂献格式⽣成器,⾃动获取APA、MLA、温哥华或芝加哥格式。
引⽤⽅式之间的差异 在讨论各种参考⽂献或引⽤格式指南之间的差异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引⽤⽅式。
如果你在⼯作中参考了已发表的作品,那么你必须提供相关细节以便读者和其他研究⼈员能够找到并审查原始来源。
通常可通过尾注/脚注或⽂内引⽤的⽅式来引⽤资料来源,并且这两种⽅式都需要在⽂件的末尾列出参考⽂献清单。
括号引⽤:当你在写作中引⽤⼀个来源时(通过直接引⽤或转述),需要添加⼀个⽂内引⽤。
在⽂中的括号内对原始资料的引⽤被称为⽂内括号引⽤。
脚注/尾注:尾注和脚注是简单的符号系统,使作者能够在正⽂中使⽤数字来指向被引⽤的作品。
其中的数字对应于进⼀步的信息、⼿稿末尾的引⽤条⽬(对于尾注)、或页⾯底部的参考⽂献信息(对于脚注)。
参考⽂献列表:参考⽂献列表收集⽂件中引⽤的所有作品,通常位于稿件的末尾。
⽆论你在⽂章中以何种⽅式引⽤来源,参考⽂献列表都是必需的。
我的⽂件的正确引⽤格式是什么? 在选择引⽤格式时,最重要的依据是学术期刊、或学术领域的教授或院系的指导原则。
⼤学作业论⽂和学位论⽂的引⽤格式 如果你是⼀名正需要写课堂作业的本科⽣或研究⽣,你可以使⽤以下这些资源来确定合适的引⽤格式。
引文和参考文献的格式
在撰写学术论文或科技报告时,引文和参考文献的格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引文和参考文献的格式:
引文格式:
1. 直接引用:在句子中插入引用,用引号将引用内容括起来,并在引用后加上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份。
例如:“在这个领域中,研究者已经证明了‘XXX’(作者,年份)。
”
2. 间接引用:在句子中引用内容时,不必使用引号,但必须注明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份。
例如:“根据作者(年份)的研究,……”
参考文献格式:
书籍:
作者. (出版年份). 书名. 出版地点: 出版商.
期刊文章:
作者. (出版年份). 文章题目. 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 页码.
网页:
作者/机构. (发布年份). 文章标题. 来源. 网址.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引文和参考文献格式,具体的格式和要求还应根据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出版机构进行调整。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写作指南和格式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格式化。
- 1 -。
1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格式参考文献列表中的每条文献在正文中都要被引用。
正文引用时,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名〔中文文献〕或姓氏〔英文文献〕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格式为〔李志强,2000〕。
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
倘假设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那么在其后的“〔〕”内只需著录出版年,格式为“李志强〔2000〕研究指出……”。
在正文中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英文文献只需标注第一著者的姓氏,其后附“etal.”,格式为(Smithetal.,2001);对中文文献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格式为〔李志强等,2000〕;关于只标注第一著者姓氏使英文文献无法识别的情况,引用时还需加上第一著者的名。
同一著者不同年份的文章在正文中的引用格式为〔李志强,2000,2001〕;同一著者同年份的多篇文章在正文中的引用格式为〔李志强,2000a,2000b〕。
同一处引用的多篇文献应按出版年的先后排序。
2参考文献列表的排列规那么和著录格式所有文献按著者姓氏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所有中文文献需中英文对比,相对比的英文文献跟在中文后,不用另起一行,空一格即可;同一著者不同年份的文章按出版年的先后顺序排列;同一著者同一年份的多篇文章在正文中引用时和在参考文献列表中都要在年份后加“a,b,c…”,以示区别;著者姓氏的英文字母相同的参考文献,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纳“著者-出版年制”〕如下:期刊:著者〔多位作者需保留前三位姓名〕.出版年.文章题目[标志代码].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全卷页码连续的可省略〕:起止页码.著作:著者〔多位作者需保留前三位姓名〕.出版年.文章题目[标志代码]//编者姓名.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名称,页码(总页码或引用页码).3著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例如〔1〕期刊中析出的文献黄荣辉,陈际龙,周连童,等.2003.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J].大气科学,27(4):770–787.HuangRonghui,ChenJilong,ZhouLiantong,etal.2003.Studie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everec limaticdisastersinChinaandtheEastAsiaclimatesystem[J].ChineseJournalofAtmosphericSciences(in Chinese),27(4):770–787.SamelsonRM,TzipermanE.2001.InstabilityofthechaoticENSO:Thegrowth-phasepredictabilitybarrier[ J].J.Atmos.Sci.,58:3613–3625.〔2〕一般图书高由禧,徐淑英,郭其蕴,等.1962.东亚季风的假设干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2–27.GaoYouxi,XuShuying,GuoQiyun,etal.1962.SomeProblemsaboutEastAsianMonsoon[M](inChinese).Bei jing:SciencePress,12–27.李崇银.1993.大气低频振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pp.LiChongyin.1993.LowFrequencyOscillationsintheAtmosphere[M](inChinese).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Press,201pp.中国气象局.2004–2005.台风年鉴(2003–2004)[M].北京:气象出版社.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2004–2005.TyphoonYearbooks(2003–2004)[M](inChinese).Beijing:ChinaMeteorologicalPress.IPCC.2001.ClimateChange2001:TheScientificBasis[M].HoughtonJT,DingY,GriggsDJ,etal.,Eds.Cambri dge,UnitedKingdomandNewYork,NY,US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881.〔3〕论文集、会议录叶笃正.1997.赵九章纪念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YeDuzheng.1997.CollectedWorksfortheCommemorationofProfessorZhaoJiuzhang[C](inChinese).Bei jing:SciencePress.〔4〕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陈联寿.2001.热带气旋运动研究进展的综述[C]//陈联寿等.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ChenLianshou.2001.Anoverviewonprogressinresearchontropicalcyclonesmotion[C]//ChenLianshou, etal.ProceedingsofNationalWorkshoponTropicalCyclones(inChinese).Beijing:ChinaMeteorologicalP ress,1–9.符淙斌.1991.海洋过程和气候变化[M]//叶笃正,曾庆存,郭裕福.当代气候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12–233.FuCongbin.1991.Oceanicprocessinassociationwithclimatechange[M]//YeDuzheng,ZengQingcun,Gu oYufu.CurrentResearchinClimate(inChinese).Beijing:ChinaMeteorologicalPress,212–233.张铭,曾庆存.1983.台风中螺旋云带数值模拟的初步结果[C]//台风会议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2–100.ZhangMing,ZengQingcun.1983.Preliminarynumericalsimulationresultsofspiralbandsintyphoon[C ]//ProceedingsofConferenceonTyphoon(inChinese).Shanghai:ShanghaiScience&TechnologyPress,92–100.ChristensenJH,HewitsonB,BusuiocA,etal.2007:Regionalclimateprojections[M]// ClimateChange200 7:ThePhysical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 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SolomonS,QinD,ManningM,etal,Eds.Cambridge,UnitedKingdomandNew York,NY,US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5〕学位论文段晚锁.2003.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在ENSO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120pp.DuanWansuo.2003.ApplicationsofnonlinearoptimizationmethodinthestudiesofENSOpredicta bility[D].Ph.D.dissertation(inChinese),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 s,120pp.杨蕾.2004.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及其变化:资料分析和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YangLei.2004.Activityandvariabilityofquasi-stationaryplanetarywavesintheNorthernHemispher e:Dataanalysisandsimulationstudy[D].M.S.thesis(inChinese),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in eseAcademyofSciences.〔6〕科技报告GannonPT.1978.InfluencesofearthsurfaceandcloudpropertiesinthesouthFloridaseabreeze[R].NOAATe ch.Rep.ERL402-NHELM2.91.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如下:
1. 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3.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 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
此外,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
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各学科文献引用规范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文内文献引用与文后参考文献格式本科毕业论文是一种学术论文,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引用什么文献资料,无论采用何种论文格式,都必须准确、完整地提供引用出处。
否则,就会构成“剽窃”。
引用包括引用别人的概念、措辞、数据、观点等。
某些公认的事实,家喻户晓的谚语、格言等无需标注。
文献引用必须注明出处,这直接反映论文作者对所涉领域的把握和治学态度。
文献引用应遵照下列规范:引用规范:按专业方向的不同一般分为两类: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人文科学常用)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社会科学常用)区别在于次序、大小写、缩写、标点等细节上。
我校英语专业本科学位论文撰写统一按APA要求,格式上应做到前后一致。
一、文内文献引用格式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这两种引用方式都要加上相应的注释,用来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
(一)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指逐字逐句,一字不差,一字不漏地引用。
直接引用可以证明观点或文字的权威性,可以保留所引内容的原始文字,也可以强调所引内容的准确性。
直接引用时,引文要尽可能简短,如果引文过长,即超过半页,要把引文放到附录部分,并在文中说明。
直接引用是引用原话,必须用引号,并且除了标明作者和出版年以外,还要标明具体页码,p.与数字之间有空格,如下所示:Darwin used the metaphor of tree “to express the other form of interconnectedness —genealogical rather than ecological” (Gould, 1989, p. 14).如果在正文中提到你要引用的作者,而且是直接引用,则需紧随其姓氏后用括号标明出版年,然后在引用的引号后用括号标明具体页码,如下所示:Gould (1989) explains that Darwin used the metaphor of the tree of life “to explain the other form of interconnectedness — genealogical rather than ecological—and to illustrate both 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history of life” (p. 14).直接引用注意事项1、双引号表示直接引语,单引号只用来标注引语中的引语,如下所示:正确:Researchers claim that the “question of indefiniteness does not arise for non-referential noun phrase” (Thompson, 1981, p. 129).错误:Res earchers claim that the ‘question of indefiniteness does not arise for non-referential noun phrase’ (Thompson, 1981, p. 129).2、引语不得使用斜体或粗体来表示。
标准参考文献格式通常根据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出版物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1.APA格式(社会科学领域):文内引用采用括号注,文章结尾的
引用采用哈佛格式。
2.MLA格式(人文艺术领域):文内引用采用括号注,文章结尾
的引用采用MLA格式。
3.Chicago格式(历史学、哲学领域):文内引用采用括号注,文
章结尾的引用采用芝加哥格式。
4.IEEE格式(工程、科技领域):文内引用采用括号注,文章结
尾的引用采用数字编号。
5.AMA格式(医学领域):文内引用采用括号注,文章结尾的引
用采用AMA格式。
以上是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具体格式要求可以参考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出版社或学术机构的规定。
报告中的参考文献及引用格式一、什么是参考文献及其重要性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学术论文、报告或研究项目时所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用于支持论述、显示学术来源和引用前人研究成果等。
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对于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维护学术诚信和确保文献的版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引用的格式1. 书籍类参考文献书籍类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一般包括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和出版年份等内容。
对于中文书籍,一般采用作者姓+名的格式;对于英文书籍,多采用作者名+姓的格式。
2. 期刊类参考文献期刊类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主要包括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和出版年份等。
其中,作者和文章题目的引用格式与书籍类相似,期刊名一般使用缩写形式。
3.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包括作者、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和授予年份等内容。
引用时,一般注明学位论文及其所属学位授予单位。
4. 网络资源类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类参考文献有着不同的引用格式。
一般包括作者、文章或网页标题、网站名称、发布日期和网址等内容。
在引用时需注明网址的访问日期,以确保引用的可靠性。
5. 会议论文类参考文献会议论文类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包括作者、论文题目、会议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和出版地点等。
引用时需注明论文所属的会议名称和地点等信息。
6. 其他类参考文献其他类型的参考文献包括报纸、专利、标准、数据库等。
引用这些文献时,需要根据具体类型的特点确定引用格式,注明所属出处,以提供清晰的信息来源。
三、参考文献引用的注意事项1. 准确性引用参考文献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作者、出版年份、出版社等关键信息,以免误导读者或侵犯他人权益。
2. 缩写形式对于期刊、网站名称等较长的信息,可以采用缩写形式进行引用,但必须保证读者能够理解和查找相关文献。
3. 标点符号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如逗号、句号、冒号和引号等,以确保引文的清晰和准确。
1 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格式参考文献列表中的每条文献在正文中都要被引用。
正文引用时,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名(中文文献)或姓氏(英文文献)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 格式为(李志强,2000)。
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
倘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内只需著录出版年,格式为"李志强(2000)研究指出……"。
在正文中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英文文献只需标注第一著者的姓氏,其后附"et al.", 格式为(Smith et al., 2001); 对中文文献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 格式为(李志强等,2000);对于只标注第一著者姓氏使英文文献无法识别的情况,引用时还需加上第一著者的名。
同一著者不同年份的文章在正文中的引用格式为(李志强,2000,2001);同一著者同年份的多篇文章在正文中的引用格式为(李志强,2000a,2000b)。
同一处引用的多篇文献应按出版年的先后排序。
2 参考文献列表的排列规则和著录格式所有文献按著者姓氏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所有中文文献需中英文对照,相对照的英文文献跟在中文后,不用另起一行,空一格即可;同一著者不同年份的文章按出版年的先后顺序排列;同一著者同一年份的多篇文章在正文中引用时和在参考文献列表中都要在年份后加“a,b,c…”,以示区别;著者姓氏的英文字母相同的参考文献,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如下:期刊:著者(多位作者需保留前三位姓名). 出版年. 文章题目[标志代码]. 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全卷页码连续的可省略): 起止页码.著作:著者(多位作者需保留前三位姓名). 出版年. 文章题目[标志代码]// 编者姓名. 书名. 出版地点:出版社名称,页码(总页码或引用页码).3 著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示例(1)期刊中析出的文献黄荣辉, 陈际龙, 周连童, 等. 2003. 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J]. 大气科学, 27(4): 770–787. Huang Ronghui, Chen Jilong, Zhou Liantong, et al. 2003.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vere climatic disasters in China and the East Asia climate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in Chinese), 27(4): 770–787.Samelson R M, Tziperman E. 2001. Instability of the chaotic ENSO: The growth-phase predictability barrier[J]. J. Atmos. Sci., 58: 3613–3625.(2)普通图书高由禧,徐淑英,郭其蕴,等. 1962. 东亚季风的若干问题[M]. 北京:科学出版社,12–27. Gao Youxi, Xu Shuying, Guo Qiyun, et al. 1962. Some Problems about East Asian Monsoon[M] (in Chinese). Beijing: Science Press, 12–27.李崇银. 1993. 大气低频振荡[M].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pp. Li Chongyin. 1993.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s in the Atmosphere[M] (in Chinese).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1pp.中国气象局. 2004–2005. 台风年鉴(2003–2004)[M]. 北京:气象出版社.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2004–2005. Typhoon Yearbooks (2003–2004)[M] (in Chinese).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IPCC. 2001.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M]. Houghton J T, Ding Y, Griggs D J, et al., Ed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81.(3)论文集、会议录叶笃正. 1997. 赵九章纪念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 Ye Duzheng. 1997. Collected Works for the Commemoration of Professor Zhao Jiuzhang[C] (in Chinese). Beijing: Science Press.(4)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陈联寿. 2001. 热带气旋运动研究进展的综述[C]// 陈联寿等. 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北京:气象出版社,1–9. Chen Lianshou. 2001. An overview on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ropical cyclones motion[C]// Chen Lianshou, et al.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Workshop on Tropical Cyclones (in Chinese).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1–9.符淙斌. 1991. 海洋过程和气候变化[M]// 叶笃正,曾庆存,郭裕福. 当代气候研究. 北京:气象出版社,212–233. Fu Congbin. 1991. Oceanic process in association with climate change[M]// Ye Duzheng, Zeng Qingcun, Guo Yufu. Current Research in Climate (in Chinese).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12–233.张铭,曾庆存. 1983. 台风中螺旋云带数值模拟的初步结果[C]// 台风会议论文集.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2–100. Zhang Ming, Zeng Qingcun. 1983. Preliminary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spiral bands in typhoon[C]//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Typhoon (in Chinese). Shanghai: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 92–100.Christensen J H, Hewitson B, Busuioc A, et al. 2007: Regional climate projections[M]//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olomon S, Qin D, Manning M, et al, Ed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5)学位论文段晚锁. 2003. 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在ENSO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应用[D].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120pp. Duan Wansuo. 2003. Applications of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 in the studies of ENSO predictability[D]. Ph. D. dissertation (in Chines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20pp.杨蕾. 2004. 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及其变化:资料分析和模拟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 Yang Lei. 2004. Activity and variability of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ata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tudy[D]. M. S. thesis (in Chines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6)科技报告Gannon P T. 1978. Influences of earth surface and cloud properties in the south Florida sea breeze[R]. NOAA Tech. Rep. ERL402-NHELM2. 91.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公文的参考文献格式1. 引言公文是一种正式、规范的文件,用于传达政府、组织或机构的决策、指示和通知。
在撰写公文时,为了增加可信度和权威性,经常需要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和研究成果。
为了保证引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列出参考文献。
本文将介绍公文中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书籍、期刊文章、报纸文章、网页等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格式2.1 书籍书籍是公文中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之一。
在引用书籍时,应按照以下格式进行排版:作者. (出版年).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例如:李白, & 杜甫. (2010). 唐诗选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2.2 期刊文章期刊文章是公文中常见的另一种参考文献类型。
在引用期刊文章时,应按照以下格式进行排版:作者. (出版年).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例如:张三. (2015). 公文写作的要点. 中国公文研究, 10(2), 25-30.2.3 报纸文章报纸文章是公文中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之一。
在引用报纸文章时,应按照以下格式进行排版:作者. (出版年, 出版月日). 文章标题. 报纸名, 起始页码.例如:王五. (2018, 6月15日). 政府工作报告发布. 中国日报, A1.2.4 网页在引用网页时,应按照以下格式进行排版:作者/组织名(发布年份)。
标题。
检索日期,来自URL。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2021)。
货币政策报告。
检索日期:。
3. 注意事项在编写公文参考文献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应按照作者字母顺序或编号顺序进行。
2.如果参考文献没有作者,则以书名或文章标题作为替代。
3.在引用网页时,如果没有明确的作者,则以组织或机构名称代替。
4.在引用网页时,应尽量提供完整的URL,并在检索日期后注明。
5.在引用期刊文章时,应提供卷号和期号信息。
4. 结论公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是保证公文撰写规范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以及文内标注的正规写法4.1 文献题录项目1) 主要责任者。
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 et al )。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
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
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2) 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文献名包括书名、论文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
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3)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它未说明的文章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下列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MT], 磁盘(disk)[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nline)[OL]。
电子文献类型与载体类型标识基本格式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在文章中引用文献的格式通常根据所使用的文献引用风格和具体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献引用格式:1.括号引用法(Parenthetical citations):在正文中使用括号()将参考文献的编号括起来,并在文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相应的文献信息。
例如:"According to Smith (2015), the importance of x in y is..."2.顺序编号法(Numbered citations):在正文中按顺序使用数字编号,并在文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相应的文献信息。
例如:"The importance of x in y was first demonstrated by Smith (1990)..." 3.作者年份法(Author-year citations):在正文中使用作者的姓氏和发表年份,并在文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相应的文献信息。
例如:"Smith (2015) first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x in y..."4.芝加哥引文法(Chicago-style citations):在正文中使用作者姓氏和页码,并在文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相应的文献信息。
例如:"Smith (2015) wrote an important article on the importance of x in y (pp.10-15)..."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期刊、出版社和学术机构可能对文献引用格式有不同的要求和规范,因此在撰写文章时应该仔细阅读相关的引用规范指南,并按照要求进行引用。
参考文献及In-text Citation细则一、一般要求1.字号为小四;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单倍行距,中文为宋体。
2.各项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得改动。
3.英文排序按照姓氏首字母顺序,中文按照拼音顺序。
英文在上,中文在下。
4.总体文献数量不少于15条,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5条,不能将中文文献标题翻译成英文文献充数。
5. 参考文献的序号1-9之间直接用[1],不需要用[01],序号统一用宋体。
二、各种类型文献引用规范1.专著、论文集、译著、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1] Austin,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1962.[2] 姜望琪. 语用学——理论与运用[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 托马斯·莫尔.戴镏龄译.乌托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4]Baker, Mona. “Contextualization in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mediated events.”[J]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6, (3): 321-337.[5] 李瑞华. 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J]. 外国语. 1994,(3): 25-27.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 Searl.J.R. “Indirect Speech Acts.”[A]. Peter Cole and Jerry Morgan (eds.) Syntaxand Semantic[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59-82.[7] 姜望琪. 语用学的最新进展[A]. 何自然(编者). 语用学研究第一辑[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12.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5.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9]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特别说明:尽量不要引用没有责任者的和文章名称的电子文献。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与引用规范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参考文献的格式与引用规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正确的参考文献格式和引用规范使得读者能够方便地查阅你所引用的资料,并评估你所提出的观点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与引用规范,并提供一些注意事项和建议。
一、参考文献格式1. 书籍书籍是学术论文中最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之一。
在引用书籍时,通常需要包括以下信息:作者(或编者)的姓名、书名、出版日期、出版地点和出版商。
例如:姜大卫. (2008). 商业沟通与交流. 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期刊文章引用期刊文章时,需要提供作者的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名称、期刊发表的年份、卷号、期号和页码。
例如:Howard, G. S. (1980). The Influence of Graduate Training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9(6), 24-31.3. 网页在引用网页时,需要提供作者(如果有的话)、网页标题、完整的URL链接、发布日期和访问日期。
例如: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COVID-19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 (Accessed: August 15, 2021).二、引用规范1. 直接引用若你直接引用了某个作者的话或者某篇文章中的一段文字,需要在引用处加上作者姓名、引用年份和页码。
例如:“引用的具体内容” (作者姓, 年份, p. 页码).2. 间接引用当你在论文中引用了某个作者的观点、结论等,并非直接引用他们的文字时,需要提供作者姓名和引用年份。
例如:根据作者的研究 (作者姓, 年份), ……3. 多个作者若引用的文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需要将所有作者的姓氏列出。
引用、参考文献·标准书写格式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三、举例1.期刊论文〔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2.专著〔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3.论文集〔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4.学位论文〔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5.专利文献〔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2 〕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 P 〕.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P〕.Jpn, Jp1290606.1999-11-22〔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6.技术标准文献〔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7.报纸〔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四、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格式
在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引用格式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避免误解和争议。
以下是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基本格式,包括作者姓名、文献名称及出版年份、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和出版时间以及具体页码等方面。
一、引用文献的作者姓名
在正文中引用文献时,需要注明文献的作者姓名。
引用多个作者时,可以使用“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姓名,但需要确保省略后的作者姓名仍能明确该文献的作者。
如果只引用一位作者,则可以在作者姓名的后面添加“著”字。
二、文献名称及出版年份
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注明文献的名称和出版年份。
对于期刊论文,需要注明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和页码范围。
对于书籍,需要注明书名、版次和页码范围。
对于报纸文章,需要注明文章名称和发表日期。
三、文献的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和出版时间
如果引用的文献是由出版社出版,需要注明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和出版时间。
这些信息通常可以在文献的页眉或页脚中找到。
四、引用的具体页码
在正文中引用文献时,需要注明引用的具体页码。
如果文献中的内容跨越了多个页码,可以将起始页码和结束页码都列出。
如果无法找到具体页码,可以省略此项。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2020.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00-120.
以上是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基本格式,但具体的引用格式可能因学科、期刊或出版社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撰写论文时,应该仔细阅读相关要求,确保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符合规范。
参考文献的引用及录入格式1.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的标注在开题报告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文献综述部分以及在毕业论文的正文部分,必须标出所引用的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
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2. 参考文献部分的录入格式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制,序号用中扩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
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
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斜体)。
中文用宋体五号字,外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
行距1.25倍,段前段后0行。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OL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最常用的是前三种,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并空一个英文字符):(1) 连续出版物(中文期刊、英文期刊)作者1, 作者2. 文题[J]. 刊名, 年,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2) 专著(书)作者1, 作者2.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3) 学位论文作者. 文题[D]. 保存地: 保存单位, 年份.(4) 会议论文集作者. 文题[A]. 见(英文用In): 主编. 论文集名[C]. (供选择项: 会议名, 会址, 开会年)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5) 专利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发布日期.(6) 国际、国家标准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7) 报纸文章作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年, 月(日): 版次.(8) 报告作者. 文题[R]. 报告地: 报告会主办单位, 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 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 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示例:(红色标记为常用类型——中英文期刊、书、博硕士论文)[1]袁庆龙, 候文义. 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1, 32(1):51-53.[2]刘国钧, 郑如斯. 中国书的故事[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 115.[3]Nizamani A S. On Dot Matrix Display For Arabic Text[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Electronics, 1990, 36(2): 76-83.[4]张和生. 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1998.[5]孙品一.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 见: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10-22.[6]罗云.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 见: 白春华, 何学秋, 吴宗之. 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5.[7]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8]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 881056078, 1983-08-12.[9]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10]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思路[N]. 人民日报, 1998, 12(25): 10.[11]姚伯元. 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 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 2005-2-2.论文中插入参考文献的方法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引用】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很多,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格式都要符合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实际中很多出版社和期刊对论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发现周围的很多人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规范格式贴出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1 专著著录格式[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例:[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2 期刊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3论文集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例:[5]Odoni A R. 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A]. In: Odoni A R, Szego G,eds. 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C]. Berlin:Springer-Verlag,1987.269~2984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例:[6]金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5 科技报告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例:[7]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logic[R].AIAA-98-4484,19986 国际或国家标准著录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例:[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7 专利著录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例:[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068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例:[10]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1.txt...8-16/1998-10-04说明:①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②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见例2).③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见例3).④在著录中文参考文献时应提供英文著录,见例1、例3.⑤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1,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2.⑥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为: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表1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表2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的功能与作用(1)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而且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