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再探索时期(中国电影史)
- 格式:ppt
- 大小:7.94 MB
- 文档页数:77
《中国电影史》教学大纲【说明】本课是为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中国电影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较大的发展阶段:1986-1948年,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初期;1949—19 76年为“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电影,1977年以来中国电影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中国电影发展的史的脉络。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解法和多媒体手段。
本课程2课时/周,教学36周,共72学时。
【本文】第一章中国电影的萌芽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电影进入我国后与传统的戏曲相融合形成了“影戏”特点。
内容要点:第一节摄制中国影片的尝试第二节郑正秋和我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举例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2课时第二章在混乱中发展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虽然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我国的电影事业还主要掌握在买办资产阶级和投机商人手里,电影创作仍渗透了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
内容要点:第一节明星影片公司的《孤儿救祖记》第二节联华公司的《古都春梦》和《野草闲花》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2课时第三章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始及其成就教学目的:党领导了中国的电影文化运动。
中国电影创作形成了一个转变过渡时期。
介绍夏衍、阳翰笙、沈西苓、郑正秋的电影创作。
内容要点:第一节明星影片公司的进步影片第二节联华公司的进步影片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举例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6课时第四章徘徊摇摆中的中国电影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电影发展的曲折性。
红军在长征途中,文化上的反“围剿”。
内容要点:第一节蔡楚生的《渔光曲》和《新女性》第二节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拍摄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6课时第五章国防电影运动教学目的: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电影界开展了抗日民主运动。
了解“国防电影”的意义,代表作。
内容要点:第一节袁牧之与《马路天使》第二节蔡楚生与《迷途的羔羊》第三节《夜半歌声》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分析法教学手段:电脑、VCD授课时数:6课时第六章抗战电影运动教学目的:通过回顾爱国的电影人从事进步的人民电影事业,了解电影界的抗日运动。
中国电影史梳理1. 介绍中国电影史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纪录。
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许多起伏,但在不同时期都产生了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人才。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
2. 第一阶段:默片时代2.1 早期电影的引入•1896年,电影技术传入中国,成为一种新奇的视听娱乐方式。
•1905年,上海首家电影院成立,引领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2.2 默片的制作与发展•1920年代,中国开始制作默片,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
•1921年,首部中国默片《定军山》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先河。
•1927年,中国默片《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成功,使中国默片得到更大的关注和发展。
2.3 代表作品及影响•《定军山》(1921):中国默片的开山之作,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梅兰芳》(1927):首部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默片,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戏剧艺术。
3.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发展3.1 新中国电影的崛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传播思想和宣传工具的重要媒介。
•1951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剧情片《歌女红牡丹》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195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追求现实主义创作,强调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和劳动人民的生活。
•1960年代,中国电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多数电影作品偏向政治宣传。
3.3 代表作品及影响•《活着》(1994):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抉择。
•《红高粱》(1987):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表达了对农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呈现。
4. 第三阶段:现代电影的崛起4.1 第五代导演的兴起•198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走出政治的阴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导演和作品。
•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杨德昌等人,通过个人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将中国电影推向国际舞台。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作者:张欣怡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电影的历史,自拍摄《定军山》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多年里,中国电影发生了跌宕起伏的变化。
从开始的萌芽尝试,到之后的变革发展、再到如今的趋于成熟,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各个电影人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接下来我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国电影的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国电影伴随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巨大变动,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和冲突,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转型。
而电影是经济和文化作用的共同结果,中国现代经济薄弱和古遗文化深厚这一特点,同样也对中国电影起着规定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使大家了解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我根据电影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将它分成了九个发展时期。
1、尝试探索时期(1905-1927)中国电影初次萌芽是在1905年《定军山》拍摄完成上映,中期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后期1927年大量影片公司纷纷成立。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初期先驱者们对这个新鲜事物既喜爱又陌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说不上清晰的经营方针。
后期影片作为作为由企业来经营的艺术、从而自觉地制定电影经营方针和艺术追求目标,成为电影人的核心观念,影片公司也相继纷纷成立。
2、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这一时期是从1928年起,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止。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导致国共两党的分裂。
1928年,北洋政府垮臺,国民党建立南京政府,政治上的大变动,更加剧了经济的动荡和社会的不安。
首先,从电影自身的属性来看,盈利赚钱是电影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铁定法则,而恶化了的环境,导致公司经营者短效应观念不断加剧。
其次,在动荡的环境下,大众社会心理的诱导之下,电影消遣、解闷的娱乐功能被强调出来。
3、变革时期(1932-1937)1932年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发生的时期,而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创立阶段(1896——1912)1. 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放映了《墙》、《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 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8 月11 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
3. 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 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
初兴阶段(1913——1922)4. 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A .《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 .《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 .《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 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 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6. 旧派与新派A ?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 年《孤儿救祖记》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怪片、武侠片。
B ?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
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情剧”。
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
(孙瑜《故都春梦》、《野草闲花》)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画。
7. 郑正秋:A .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 ?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景”“导演”“演员”。
中国电影史1、尝试时期(1905——1923)总体介绍:这一时期从1905年拍摄《定军山》起至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止。
基本特点是先驱者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谈不上经营方针。
重点讲解——1、《定军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历史意义:①、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在中国生根并发展起来;②、影片为戏曲内容,为影戏的发展传统奠定了开端,为使电影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2、丰泰照相馆——由任景丰于1892年创办,是北京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并以拍摄戏装照闻名的照相馆。
它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之后又陆续拍摄了七八部戏曲纪录片。
这些戏曲短片都是在简陋的环境下以较原始的方式拍摄的。
由于技术的局限,这些短片视觉效果并不理想。
但由于它是本土传统艺术与外来新奇娱乐形式的初次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由于1909年的大火,丰泰的拍片活动也告终止。
3、1920年,“商务”影戏部拍摄了由梅兰芳主演的两部“古剧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4、《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于1903年共同导演。
它以喜剧的笔触叙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的包办下结合的过程,并通过对这种繁文缛节的夸张性描写,体现出创作者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它已经开始体现出某种叙事潜能,是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5、《劳工之爱情》——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明星公司1923年出品,堪称本阶段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经验的集大成者。
影片用妙趣横生的细节安排,肯定和赞美了“劳工”的美好品质。
尽管在场面调度和演员表演上仍保留着舞台化的痕迹,但在镜头调度上力图突破舞台思维的羁绊。
它是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的基本终结的标志。
6、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电影戏剧色彩浓重)代表人物: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
时间:1905——30年代初。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张石川)、《劳工之爱情》(张石川)、《庄子试妻》(黎民伟)。
第一章尝试时期(1905——1923)1、中国境内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时间:1896年8月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2• 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搭建上海第一家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3 1909年,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拍摄短片《不幸儿》、《西太后》,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偷烧鸭》。
二、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拍摄1、任庆泰,字景丰(1850—1932年)。
2、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年)三、拍摄短故事片的尝试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一)张石川、郑正秋与《难夫难妻》的拍摄张石川,(1889—1953年),浙江宁波人。
郑正秋(1889-1935 ),广东潮州人。
《难夫难妻》,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三)黎民伟与《庄子试妻》的拍摄黎民伟(1892—1953年)《庄子试妻》(1913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四、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电影拍摄活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是中国电影制片业规模性经营的开端。
•具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味和爱国内容。
•(一)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戏曲片拍摄•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二)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短故事片拍摄•任彭年《死好赌》、《猛回头》、《憨大捉贼》、《清虚梦》等。
•五、《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
•标志着中国短故事片创作趋于成熟。
•六、最初的长故事片拍摄•《黑籍冤魂》(1916年,4本)导演:张石川管海峰•(二)中国长故事片的开山之作1、《阎瑞生》2、《张欣生》4、《红粉骷髅》•(三)长故事片的艺术化倾向•但杜宇电影就是动的美术但杜宇十分重视画面造型,讲究构图和光线的视觉美感。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 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 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 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电影创作: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郑正秋电影成就: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电影创作:《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玉梨观》《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自由之花》《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
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第一章拓荒期——初创和探索阶段(1896—1931)1、电影传入中国电影传入中国,香港最早,上海其次,台湾为最后。
1896年1月18 日传入香港;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1901年11月传入台湾。
最早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并不是由中国人首先在中国拍摄和放映的,而是由外国人拍摄、并且在外国放映的。
2、中国电影的萌芽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著名谭派京剧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片段《定军山》。
开山之作,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22年《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
影片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以突出夸张的动作特征为主的滑稽短片,比较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短故事片。
3、最初三部长故事片探源(1)《阎瑞生》:编剧杨小仲,导演任彭年、徐欣夫。
(2)《海誓》:导演但杜宇,1921年拍,1922年公映.(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1921年拍,1922年公映就源头而言,《阎瑞生》是第一部剧情长片-凶杀片,《海誓》是爱情片的源头,《红粉骷髅》是侦探片的先声。
总体来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等第一批长故事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由短而长的一次飞跃。
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20年代以后,制片公司蜂拥而起。
“明星”、“天一”、“联华”是最重要的公司。
明星公司早期的拍摄《孤儿救祖记》—明星公司在1923年拍摄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第一部以提倡教育为主题的家庭伦理的故事影片,也是一部在艺术和商业上双重成功的影片。
影片自始至终关注人物或喜或悲的命运,情节设计上注重环环相扣、起伏波折、首尾呼应,逐渐成为日后中国电影最重要最普遍的叙事模式。
5、早期重要人物——郑正秋、张石川(1)1913年,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张石川联合导演的《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2)1916年,根据清末作家吴妍人小说及同名舞台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黑籍冤魂》。
中国电影史发展中国电影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无声电影时期。
最早的中国电影,主要是纪录片和新闻片,表现实际事件和社会问题。
在1920年代,一些新兴的电影公司开始制作故事片,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大班》。
1930年代,中国电影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导演和演员。
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心,许多电影公司在那里设立。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经典作品,如《神女》、《假面舞会》和《路边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影工业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
中国电影开始倾向于宣传和教育功能,许多电影都是为了表达社会主义价值观而制作的。
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以纪实、宣传为主,如《司马青衫泪渐干》和《红色娘子军》。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电影工业遭到严重打击,大部分电影制片人被迫离职或受到迫害。
只有一些政治宣传片被制作和放映。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电影工业开始重新复苏。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逐渐摆脱了政治思想的束缚,开始创作更加多样化和自由的电影作品。
一些新兴导演开始崭露头角,如陈凯歌、张艺谋和刘伟强。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人性困境,如《黄土地》、《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
21世纪初,中国电影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影票房逐年增长,中国电影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些突破。
有些电影也获得了国际奖项的认可,如《卧虎藏龙》和《芳华》。
如今,中国电影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在国际电影节和奥斯卡等国际舞台上获奖和获得认可。
中国电影已经成为一个多样化和富有创造力的领域,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电影作品,包括商业片、艺术片和纪录片等。
摘要:中国电影的历史,从拍摄《定军山》算起,迄今已经100 多年了。
它经历了尝试时期、探索时期、商业竞争时期、非常时期、丰收时期、新中国电影创建时期、禁锢时期、再探索时期、市场化时期。
中国电影史深受中国历史影响,它处于中国由近代晚期经过现代到当代的历史发展阶段。
这一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历史大变动的年代,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关键字: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正文: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产生了皮影戏,这是古人用光影进行表达的最高形式,而电影是在近代照相术发明之后诞生的又一门新的光影艺术。
在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建立世上第一个摄影棚后,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发明了“电影机”,并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放映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但此时的中国还在封建迷信的笼罩下,闭关锁国,全然不知西方世界的变动,于是便无缘于电影的发明,起初只能从国外引进,被称做“西洋影戏”。
一、尝试时期(1905——1923)这一时期从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起至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止。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的《定军山》,由此揭开中国电影制片的第一幕。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伤害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随后张石川和郑正秋等人创办了新民公司,开创了中国人以公司的名义拍摄电影的历史,为中国电影作出重大的贡献。
1913年,新民公司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影片剧本很简单,但却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剧本,影片由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执导,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出现导演和编剧。
此时,在香港,黎民伟兄弟也在组织创办华美影片公司,开创香港电影事业的先河,并于1913年拍摄《庄子弑妻》,影片中的严姗姗是中国第一位登上银幕的女性。
1918年幻仙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规模化经营。
1921年是中国电影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出现了三部值得纪念的电影:〈阎瑞生〉---中国最早的情节片;〈海誓〉---爱情类型影片开端;〈红粉骷髅〉---侦探类型影片的开山之作。
中国电影的探索期(1931--1949)一、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1、时代背景: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停止;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东三省沦陷;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
2、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展1930年3月,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简称“左联”;1931年9月,以夏衍为主要发起人的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简称“剧联”,明确提出了党领导电影业的纲领和措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给中国电影事业带来极大损失,各制片公司的电影人与左翼文化人特别是共产党人合作,催生了左翼电影运动。
1932年5月,左翼剧联下属的“电影评论组成立”,1933年3月,在瞿秋白直接领导下,由夏衍、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等五人组成的“电影小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电影运动的领导由此确立。
3、电影小组的具体工作:(1)重视电影创作的灵魂——剧本,强调从编剧着手改造电影。
(2)有目的有意识地为电影创作输入新的血液,郑君里、舒绣文、赵丹、金山、袁牧之、白杨、聂耳等都参加到各电影公司。
(3)致力于开展电影批评,建立左翼理论队伍,从舆论上影响和指导电影创作和欣赏。
(4)建立和扩大电影界的统一战线。
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组成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战线。
4、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的中国电影界(1)明星影片公司,代表作《狂流》《春蚕》《姊妹花》《香草美人》等(2)联华影业公司,代表作《三个摩登女性》《清白》《母性之光》《小玩意》等(3)天一影片公司,代表作《挣扎》(4)艺华影业有限公司,代表作《民族生存》《肉搏》《中国海的怒潮》《烈焰》。
5、左翼电影运动的成就:(1)扭转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脱离了神仙鬼怪片、鸳鸯蝴蝶派的拍摄思路,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2)产生了大量堪称中国电影经典的影片,如《渔光曲》《神女》《马路天使》,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电影时代。
第五章非常时期第一节总体情况时间:1937年到1945年区域:抗日根据地;国统区;租界区;沦陷区总体特征:电影的社会政治功能得到强化:宣传抗战;观众群体扩大;题材更加多样;电影类型化进一步强化。
各区域的主流影片:根据地:抗战片为主;国统区和租界区:抗战片+商业娱乐片;沦陷区:商业娱乐片一、抗日根据地的电影概况(1)红色电影开始起步:延安电影团成立;拍摄一些形象化政论式的纪录片;集中放映苏联影片;士兵和农民为主要观众。
(2)延安电影团的成立:1938年,袁牧之,纪录片和新闻片为主,放映苏联影片,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奠定基础。
二、国统区的电影概况:(1)2个城市3个阶段:武汉——重庆;第一阶段:1937年7月到1938年1月(武汉);第二阶段:1938年10月到1941年1月(重庆);第三阶段:1941年1月到1945年8月(重庆)。
(2)武汉时期:电影对象、放映方式、类型和功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38年1月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中制公司活跃。
(3)重庆前期:基本承接了武汉时期的特点;除中制公司外,中电、西北公司也很活跃;理论上主要是“中国电影路线问题”的讨论。
(4)重庆后期:中制、中电公司短暂停业,1943年方才恢复制片;仍以抗战宣传片为主。
(5)总评:条件的制约和宣传的目的导致,电影艺术质量不如战前,但其纪实品格有可取之处。
三、租界区的电影概况(1)时间:1937年8月到1941年12月;地点:上海租界和香港。
(2)上海租界电影总体特点:影片公司浮浮沉沉;商业娱乐片为主,兼有委婉的抗战宣传片;影片类型不断更新。
(3)神怪片—古装片—时装片的演进;神怪片复映《火烧红莲寺》,古装片《木兰从军》,时装片种类繁多。
同时,中联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
(4)古装片繁盛的原因:特定的政治环境;商业、生存的需要;地主阶层观众的需求。
(5)香港的电影:总体特征:正面表达抗战主题,上海的蔡楚生等南下香港制作了《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孤岛天堂》和《白云故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