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8
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在制造业中,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产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以确保产品的高质量。
1.产品设计和研发阶段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阶段,制造商首先确定产品的设计目标和规格要求。
同时,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产品。
在设计过程中,制造商要协同各个部门,例如设计、工程师和市场,以确保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外观都达到预期。
2.原材料采购和质量检测原材料的采购是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
制造商需要寻找可靠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可靠性和质量。
一旦原材料到达生产现场,将对其进行质量检测。
这包括检查材料的规格、外观和性能,以确保它们符合产品要求和行业标准。
3.生产工艺和流程控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制造商必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控制。
这包括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遵循标准的操作规程。
制造商还应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例如ISO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
4.中间产品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商需要进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验。
这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
通过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防止缺陷产品流入下一个流程或最终交付给客户。
5.最终产品质量检验和测试在产品生产完成后,制造商会进行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和测试。
这包括全面的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检验和测试,产品才能符合质量标准,并交付给客户。
6.售后服务和客户反馈一旦产品交付给客户,制造商应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
这包括解决客户的问题、回答客户的咨询,以及处理客户的投诉。
此外,制造商还应积极收集客户的反馈和建议,以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
通过上述的产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制造商可以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这个流程应该是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以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
只有在有效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下,制造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客户的信任和信赖。
生产工艺流程讲解首先是原材料准备阶段。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可以是来自供应商的标准原料,也可以是企业自产的半成品或者配方原料。
原材料准备阶段包括收货、检验、储存等子阶段,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储存在合适的仓库中。
接下来是生产准备阶段。
在进行实际生产之前,需要准备生产设备、工具和人员。
生产设备包括各种机械设备、燃料、动力设备等。
工具包括各种模具、刀具、量具等。
人员包括操作工人、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等。
生产准备阶段还包括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队列、调整生产线等。
然后是生产操作阶段。
在生产操作阶段,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生产计划,进行具体的生产过程。
生产操作包括原料的取样、称量、混合、加热、冷却、挤压、注塑、成型、焊接、组装等。
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生产操作,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和设备。
在生产操作阶段,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工艺参数的控制、产品尺寸的检测、产品外观的检验等。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分析和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生产操作阶段还包括工艺辅助阶段。
这些辅助工艺包括检测、清洁、涂层、包装、储存等。
检测包括检验产品质量、检测产品性能等。
清洁包括清洗产品表面、去除产品残留物等。
涂层包括给产品表面涂上特殊材料、保护产品表面等。
包装包括将产品进行包装、封装,以便运输和销售。
储存包括将产品储存在合适的环境中,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保存期限。
最后是成品出厂阶段。
在产品完成生产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产品包装,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外观符合要求。
然后将产品运输到仓库并进行储存,等待发货。
在发货前,需要对产品进行核对、清点、记录等,确保发货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综上所述,生产工艺流程是指从原材料准备到成品出厂的一系列步骤和环节。
在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符合要求。
生产工艺流程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工艺流程的计划与控制策略工艺流程的计划和控制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的竞争力。
正确的计划和控制策略可以确保工厂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并能够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高效完成。
本文将介绍工艺流程的计划和控制策略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技巧。
一、工艺流程计划工艺流程计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确定和安排工艺路径、工艺参数、设备使用和人员配置等问题。
良好的计划可以帮助企业按时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计划要点:1. 生产周期:在进行工艺流程计划时,首先需要确定生产周期。
这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产品交付给客户的整个过程。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合理估计生产周期将有助于准确安排生产计划。
2. 工艺路径:确定正确的工艺路径是工艺流程计划的重要一环。
工艺路径应该能够最大化地降低生产成本,并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通过对每个工序的分析和评估,选择最佳的工艺路径将是一个关键决策。
3. 设备和人员配置:合理的设备和人员配置是工艺流程计划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基于产品的需求和工艺的特点,确定所需的设备和人员,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工序中。
考虑到设备的稼动率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工艺控制策略工艺控制策略是指通过优化和监控工艺参数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一系列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工艺控制策略:1. 统计过程控制(SPC):SPC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来监控和控制过程稳定性和质量的方法。
通过统计方法,可以确定工艺过程中的变异性,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六西格玛(Six Sigma):六西格玛是一种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和缺陷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和改进,将工艺参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减少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3. 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调整。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项要素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使产品能够按照既定的质量要求和工艺流程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艺参数的控制:包括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参数的控制,确保工艺条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采用自动化设备和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工艺效果。
2. 原材料控制:对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储存进行控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损耗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生产设备的控制:对生产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进行控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通过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定期维护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生产操作员的培训和管理:对生产操作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通过制定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可以规范操作行为,减少操作误差和人为失误,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 工艺流程的监控和改进:对工艺流程进行监控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工艺问题。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工艺流程的可视化和自动化,快速调整和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实际生产中,生产工艺流程控制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和协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提升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的总结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措施。
它是指导生产过程的重要依据,对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的一些总结:一、生产工艺流程的总结:1. 材料准备: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入库,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且无质量问题。
2. 加工制造:根据产品的工艺要求,采用相应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方法进行加工制造。
这一步骤需要合理安排生产流程,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产品检验:对加工完成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性能测试等。
通过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 包装出库:对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并按要求进行出库。
包装要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和运输要求,确保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
5. 售后服务:在产品出售后,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包括故障维修、技术支持和客户培训等。
二、生产工艺控制的总结:1. 质量控制: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
包括质量检验、质量记录和质量分析等。
2. 过程控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控制。
包括温度、压力、流量和速度等参数的控制。
3. 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和部件更换等。
4. 进度控制:通过制定生产计划和进度安排,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
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5. 成本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能源成本等。
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总结以上,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通过合理规划生产过程、监控和控制关键环节,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和控制措施,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
工艺流程的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工艺流程的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工艺参数的分析和调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工艺流程的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的重要性、优化方法以及具体应用案例。
一、工艺流程的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的重要性在制造业中,工艺流程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而工艺参数则是影响这一转化过程的关键要素。
通过优化和控制工艺参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可以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
例如,通过优化生产速度和温度,可以减少生产周期,实现更高的产量。
2. 降低成本:工艺参数的优化还可以帮助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理控制原材料用量、能源消耗等参数,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 改善产品质量: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可靠性,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试验优化法和模拟优化法。
1. 试验优化法:试验优化法是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
首先,选取几个重要的工艺参数进行变化,然后进行一系列实验,记录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生产数据和产品质量指标。
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艺流程复杂、参数众多的情况。
2. 模拟优化法:模拟优化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工具来寻找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
通过建立工艺流程的数学模型,将工艺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并设定一定的优化目标,如最大产量、最小能耗等。
然后,使用数值优化算法,例如遗传算法或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艺流程可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
三、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的应用案例1. 汽车制造业: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各个工艺环节的参数优化和控制对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例如,在喷涂工艺中,通过合理调整喷涂速度、喷涂距离和喷涂压力等参数,可以确保车身油漆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生产部门工艺流程与生产进度控制流程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部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生产部门工艺流程与生产进度控制流程是确保生产高效进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生产部门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进度控制流程的关键步骤和重要性。
一、工艺流程生产部门的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最终产品的步骤和方法。
一个完善的工艺流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1.原料准备工艺流程的第一步是原料准备。
这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和仓储管理。
生产部门需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以满足生产需求。
2.工艺设计在原料准备完成后,生产部门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设计合适的工艺流程。
这包括决定生产工序、工序间的关联性以及所需的设备和技术。
3.工艺操作工艺操作是工艺流程的核心。
生产部门需要按照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操作,确保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4.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生产部门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流程,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5.工艺改进工艺改进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生产部门需要定期评估工艺流程,寻找改进的机会,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生产进度控制流程生产进度控制流程是确保生产进度按时完成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进度控制,生产部门可以避免生产延误和产能浪费,提高交货准时率。
1.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进度控制的第一步是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工艺流程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交货时间。
2.生产任务分配一旦生产计划确定,生产部门需要将生产任务分配给各个工人或团队。
合理的任务分配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证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
3.进度跟踪进度跟踪是监控生产进度的关键。
生产部门需要通过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或定期报告,及时了解每个生产环节的进展情况,发现延误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问题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设备故障、原材料短缺等。
生产部门需要及时处理这些问题,避免对生产进度造成影响。
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最终转化为成品的步骤和方法。
良好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原材料准备生产工艺流程的第一步是原材料准备。
在开始生产之前,需要准备所需的原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查。
首先,确保原材料的品质符合要求,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其次,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必要的原材料配比,以达到预期的产品性能。
最后,对原材料进行初步处理,例如清洗、破碎等。
二、生产工艺步骤在完成原材料准备后,进入生产工艺的具体步骤。
具体的工艺步骤根据产品的不同而异,下面以化学制品的生产为例,介绍几个典型的工艺步骤。
1. 反应化学制品的生产通常需要进行化学反应。
反应的条件和过程根据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的特性确定。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摩尔比等参数,以确保反应效率和产物质量。
2. 分离在反应完成后,需要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蒸馏、结晶、过滤、离心等。
分离的目的是将产品与废物或其他副产物分开,提纯所需的产物。
3. 干燥许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通过蒸发水分或使用干燥设备,将产物从湿态转变为干燥的固态或粉末状,以便于包装和储存。
4. 包装生产工艺的最后一步是产品的包装。
包装需要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并确保产品在包装过程中不受到污染或破坏。
同时,包装应便于运输、储存和使用。
三、质量控制在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监控和成品检验等环节。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品率。
1. 原材料检测对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化学成分、杂质含量等方面的检验。
只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才能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要求。
2. 生产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温度、压力、反应速率等参数的监测。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避免产生不良品。
生产部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在制造业中,生产部门的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至关重要。
它们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错误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部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它们的有效实施。
一、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指完成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的步骤和顺序。
一个清晰、规范的工艺流程能够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工作人员准确执行各项任务。
以下是建立有效工艺流程的几个关键步骤:1. 了解产品需求:在建立工艺流程之前,生产部需要完全了解产品的设计要求以及客户的期望。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确切的工程流程。
2. 划分不同工序: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工序,并在每个工序中明确所需的材料、设备和操作步骤。
3. 设计工艺流程图:根据产品要求和工序划分,设计一份清晰的工艺流程图,对于每个工序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要求。
4. 审查和改进:工艺流程图的设计需经过严格的审查,以确保每个步骤都是可行的、合理的。
定期评估并改进工艺流程,以适应生产需求的变化。
二、操作规范操作规范是指在工艺流程中具体操作步骤的准则和要求。
它们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任务,从而达到可重复的结果和最高的生产效益。
以下是编制操作规范的几个关键要点:1. 详细描述每个工序:针对每个工序,详细描述其操作步骤以及所需的标准操作程序(SOP)。
这些SOP应具体、明确,并且易于理解和遵守。
2. 强调安全措施:在操作规范中,特别强调安全措施和操作注意事项。
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白如何正确使用设备、处理危险物质以及遵守公司的安全政策。
3. 提供培训与支持:为新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支持,确保他们能掌握操作规范,并且能够正确执行工序。
4. 更新和维护:操作规范需要经常更新和维护,以适应工艺流程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
同时,收集员工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进行修订。
三、质量控制生产部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质量控制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工艺质量控制程序标题:工艺质量控制程序引言概述:工艺质量控制程序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程序,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艺质量控制程序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制定质量控制标准1.1 确定产品质量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需求,确定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如尺寸、外观、性能等。
1.2 制定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确定每个生产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控制标准。
1.3 制定检验标准:确定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二、建立质量控制体系2.1 培训员工:对生产人员进行质量控制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2.2 设立质量控制岗位:建立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或岗位,负责监督和执行质量控制程序。
2.3 定期审核和改进:定期对质量控制程序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
三、监控生产过程3.1 设立监控点:在生产过程中设立关键控制点,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
3.2 实施过程控制:通过采集数据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3.3 进行过程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产品检验和验证4.1 抽样检验: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2 实验室验证:对产品进行实验室测试验证,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4.3 不良品处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包括返工、报废等,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
五、持续改进5.1 收集反馈信息:定期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和内部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设立改进计划:根据反馈信息和内部审核结果,制定改进计划,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5.3 持续学习和提升: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保持质量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结语:通过建立科学的工艺质量控制程序,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质量控制程序不仅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工具,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章. 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
本设计中的各个参数及控制参考特雷卡电缆有限公司技术部有关技术文件,相关标准和生产实践总结.
一.拉制
此电缆所用圆铜杆有两种规格PE线芯用TR2.58mm和主线芯及N线芯用TR2.25mm,均在十三模大拉机LHD3/13上生产.
a: TR2.58mm
原材料用的为TR8.0mm的软铜杆,其拉制配模为:
8.0, 7.00, 6.04, 5.26, 4.62, 4.08, 3.63, 3.22, 2.86, 2.60
偏差为±0.03 mm.之所以最后一道模具的标称值比实际生产值大0.02mm,是因为在拉制退火过程中由于张力的存在会引起一定的缩径,只要控制好收线张力就行了.生产中的各个主要参数可设定如下:
退火电压: 44V
收线速度: 8m/s
收线张力: 0.25MPa
退火蒸汽保护: 0.1~0.6MPa
收线装置: 收线盘: PN500
收线框: Φ800×Φ500×1250
建议使用PN500的收线盘,为了以后的绞丝生产.
b: TR2.25mm
进线直径为Φ8.0软铜杆,配模值为:
8.0, 6.70, 5.71, 4.88, 4.21, 3.66, 3.21, 2.81, 2.57, 2.27
其它参数和控制如下:
退火电压: 45V
收线速度: 8m/s
收线张力: 0.25MPa
退火蒸汽保护: 0.1~0.6MPa
同上建议使用PN500的收线盘,为了后道工序.
在断线或铜杆首尾焊接时要保证接头处焊接牢固,以免生产中断线给生产带来不便,降低生产率(两铜杆要融化均匀,无杂质,然后加热重新结晶后表面处理平整方可生产).
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二. 绞制
a: PE 线芯的绞制: PE 线芯可在设备48盘或54盘上生产,结构为:(1+6),拉模为7.56mm 绞向为左向.:
理论节径比m ’:m ’= 螺旋升角α: tg α=m α=arctg7.58=82o
绞入率λ: λ= 1+ tg α2 =1.01
绞入系数K: K=λ-1=1%
b: 主线芯及N 线芯的绞制:此导体线芯可在48盘或54盘上生产,结构为:(6+12)的扇形坯,采用一次紧压,从导体设计已知其拉模应采用标称为70mm 2的90的瓦形压模宽14.70mm,高6.80mm,径向宽度为6.75mm,内层为平拖,外层绞向为左向,各绞合系数如下:
理论节径比m ’:m 螺旋升角α: tg α α=arctg7.58=76.8o
绞入率λ: λ= 1+ tg α2 =1.03
绞入系数K: K=λ-1=3%
绞线工序中常见的问题有:跳线、单线的缩丝、松股、断线,过扭、扇形形状不对及节距选用的不当等各种情况,对以上的具体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地调节张力、更换模具等措施。
三. 挤 塑(绝缘,护套及内衬)
在挤塑工序中主要的技术参数为温度控制和配模及速度控制来控制绝
缘厚度和绝缘外径.
1.绝缘
PE线芯的绝缘挤出:
35mm2绝缘挤塑可以在φ90及φ120上生产,根据本公司暂行要求:35mm2以下及240mm2以上的XLPE绝缘停止用上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交联料,要用韩国进口料. 35mm2绝缘建议用上海化工生产料,生产中各区温度设定为:
火花电压为:6KV
收线压力为:0.4MPa
水温为: 45℃
另外为了电缆表面光滑平整,要在出线处点一只喷灯.PE线芯颜色为黄绿线,主机出料为黄色,辅机挤出料为绿色.
主线芯及N线芯绝缘挤塑:
70mm2线芯主要在φ150及φ120上生产,本公司φ120是专门用于生产电梯产品的, 因此要在φ150 上生产.所设计瓦形线芯宽14.70mm,高6.80mm.参照有关工艺文件可选择参考配模:模芯16mm,模套21mm,各区温度控制如下:
收线速度: 35m/s
收线张力: 0.3MPa
收线盘: PN800~2240
火花电压: 6KV
在绝缘挤塑之后,要进行火花校验,对生产中或此工序中产生的击穿点要给予及时的修补,并且要对修补点重新校验.由于交联房能放的盘具为:PN600~1600,所以建议此工序用PN600~1600的盘具.
对XLPE的交联本公司的暂行方法:6mm2以上的线芯:
温度: 90~95℃
时间: 6小时
为了降低成本,主线芯及N线芯(红、黄、绿、蓝)可以用里层用XLPE 的自然色,用辅机将外层包一层薄薄的配一定比例的色母料的XLPE料即可.另外,为了保证电缆表面的光洁和平整,应在出线处点一喷灯.
2.内衬及外被
材料:H90-PVC料,在φ150上生产.
内衬层的参考配模为: 模芯20mm,模套34.5mm.
外护套的参考配模为: 模芯36mm,模套44mm.
各区温度设定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
145 155 160 160 155 150
各外径控制范围:
内衬层: Dmax=29.87X1.01=30.17 mm Dmin=29.87-0.1=29.77 mm
外护套: Dmax=38.27X1.01=38.65 mm Dmin=38.27-0.1=38.17 mm
挤塑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消除方法如下:
另:各道工序收线盘的选用可以依据下道工序而定,由于成品线径也不是太大,其收线盘可以依据定货长度而选用.
三.成缆
成缆外径D缆≤27.47mm,线芯(颜色)排列为:中心黄/绿线,外层依次为红
黄绿兰,应在2240成缆机上生产.采用聚脂带绕包,标称1X50X0.07,搭盖率 ≥15%..
λm ‘∴ h=Dcp X m ‘=(9.46+2.2+9.43)22.16=465.36mm
因此可以选择节距430~500mm.
绕包节距的设定(搭盖率为20计算%):
如左图所示:
e=k X h
e 利用几何学方法得:
h =
式中,d=27.26+0.7X1.5=27.37mm,得入得: h=47.66mm
查SDC 中<<2240>>成缆机绕包节距世售47.66mm 的成缆节距h>650mm,重新计算其绞入率. m' = 得 λk=0.4%
五. 铠 装
标称45/2.0的低碳镀锌钢丝,可在60盘上生产,节距设计按λ=1.018计算.
Dcp=D
λ= m’=h/Dcp
代数据得
h=500-5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