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的生长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8
蚕的生长变化-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并能简单描述蚕的从卵到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2.掌握学习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蚕的生长变化2.蚕的生态意义3.与蚕有关的生活常识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展示一组蚕的照片,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学生对蚕的认知和兴趣。
2.生长变化1.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展示蚕的完整生命周期,并让学生边讲边展示画出。
2.教师让学生一起看蚕蜕皮的过程,并与之前的成长变化进行比较。
3.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蚕从卵到蛹的成长变化,让学生对生长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教师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观察,观察蚕蜕皮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与解释。
3.生态意义1.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让学生了解蚕的生态环境,讲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探究蚕的生态意义和地位。
4.生活常识1.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
2.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让学生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绝缘材料等。
5.课堂练习1.教师让学生针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并将结果用图表等形式呈现。
2.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简单的创作,如画画、做手工等。
6.课堂反思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通过观察、作品展示、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并能简单描述蚕的从卵到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2)较好地掌握学习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基本上了解蚕的生态意义,并能谈到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绝缘材料等。
有关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的三年级作文有关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的三年级作文篇一:蚕的一生很短。
从一个不起眼的淡黄色的卵里出生,变成一条黑不溜秋的毛毛虫,经过几种颜色的蜕变,变成白色,再吐丝,最后变成蚕蛾交配生下一代。
虽然它的生命很短,但是我很喜欢它,也很敬佩它。
先看小蚕,见它黑乎乎的身子扭来扭去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桑叶,就像小孩吃粥一样,吃了半天才咬出一个洞来。
小蚕出生时的样子最为有趣:它把自己的卵咬个洞,让尾巴先出来,它摆摆尾巴,挣扎个不停。
头准备出来的时候真叫人焦急,晃了好久都不见头,但它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也叫人忍俊不禁。
再看大蚕,它的皮肤白白嫩嫩的,身上有几个像书名号的花纹。
它们比较矜持。
一片桑叶很快就被它们吃完了,它们一天能吃两三片桑叶呢!它们胖胖的,惹人想抓一只玩玩。
如果把它放到手上,它会朝天摇头晃脑的,逗得我哈哈大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些蚕会长大,再交配才了结一生。
但有些没那么幸运了,吐丝时要放进烫水里取丝。
试问,你想被放进烫水里烫死吗?可是它却舍身为人们做丝绸,叫人敬佩。
蚕可爱极了,本来应该到老才死。
可是它们愿意被烫死,然后奉献给人们丝绸。
它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让人称赞吗?有关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的三年级作文篇二:今天中午在姥姥家,我惊奇地发现我养的蚕已经破茧而出,变成一只只白色的飞蛾了。
它们完全变了一副样子,和以前的蚕宝宝简直是判若两“蚕”。
只见它们长出了一对肥大的翅膀,肚子鼓鼓的、毛毛的,头部还长出了胡须呢!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我养的蚕,可是看一看它们身边蚕茧上那一个个破开的洞,又不得不让我相信,这的确是我养的蚕呀!它们可真是有耐力呀!从结茧到今天,它们整整在茧中呆了11天,就这样不吃、不喝也不动地坚持了11天呀!我们人可做不到。
在这11天中,它们该是经由了怎样撕心裂肺般的挣扎才换来今天的脱胎换骨呀!我不禁要说:蚕宝宝,好样的!有关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的三年级作文篇三:蚕宝宝是一种非常有趣且有益的小生物。
三年级蚕宝宝观察日记三年级蚕宝宝观察日记(篇1)4月29日星期五天气:晴气温:19-24℃我家的两条蚕宝宝出生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呢!刚刚出生的时候,它们还是黑乎乎的,就像一截短短的黑线头,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
但是现在蚕宝宝已经长大好多了,颜色也变成灰白色的,大约有1.5厘米长。
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蚕宝宝,发现它的鼻子是棕色的,眼睛非常小,不容易被发现。
侧身有一颗颗的黑色小斑点,皮肤皱皱的,每边大约有10个左右的小小的、短短的足。
蚕宝宝爬行的时候,先用尾部往前缩,然后身子向前移动。
它吃桑叶的时候,就停在那一动不动,用嘴上的“门牙”啃食桑叶,吃得可快、可认真了!现在蚕宝宝可能吃了,一天要给它换两次桑叶,每天我去看它们的时候,都会惊喜地发现它们又长大了,期待下次能看到蚕宝宝蜕皮的样子。
三年级蚕宝宝观察日记(篇2)3月27日星期三晴前不久,我买了一堆小蚁蚕,又瘦又小的,数也数不清。
蚁蚕估计只有两、三毫米长,身体瘦小,略黑,头部比身体稍大点点,我无法用手去触碰它们,生怕一不小心会把它们捏死了,只有静静地看着它们慢慢蠕动。
它们很乐意吃桑叶,有的从边缘“开工”,有的从中间“开工”。
你们可别小看它,昨天才放下五大片桑叶,今天,叶片就成了一个个的“大窟窿”了。
3月28日星期四晴今天,一大早起床,我就跑去看我的蚕宝宝。
一打开盒子,就发现桑叶上又出现了很多的小洞,这两天来,蚕宝宝长大了不少呢!头部略微变白了,身体没有那么黑,有些发黄,可是身上还是皱皱的,是不是桑叶吃得不够多,营养跟不上呢?怎么还没有长得白白胖胖的呢?倒是盒子里多了许多黑色的小颗粒,嘻嘻,原来蚕宝宝的“便便”是这样的!3月29日星期五晴哇,我一回家还背着书包就去看蚕,它们长得好快,大了许多!蚕的头部变白了,白白胖胖的,真可爱!我可得好好喂,让这些蚕宝宝长得更“强壮”。
我把桑叶一片片地放入蚕盒里,不一会,那些小蚕就灵敏地爬到新叶上面,密密麻麻的,可多了!放入新的桑叶后,我将耳朵贴着聆听,可以听到它们“咔嗞咔嗞”咀嚼桑叶的声音。
蚕的观察日记:日期:2024年4月1日天气:晴今天我开始观察蚕的生长和变化。
我听说蚕是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的,然后慢慢长大变成一只蛹,最后变成美丽的蝴蝶。
我从学校拿到了一盒蚕卵,准备好了饲料,准备开始我的观察之旅。
我将蚕卵小心地放到一个小的容器里,然后放到暖暖的窗台上。
日期:2024年4月5日天气:多云今天早上我发现蚕卵变成了小小的幼虫,它们有一点点黑色的头,身体是红色的。
我给它们准备了一些嫩叶当作饲料,它们饿得可厉害了,一会儿就把叶子吃光了。
我观察到它们有很多腿,可以爬行,尽管它们很小。
日期:2024年4月10日天气:阴五天过去了,蚕幼虫长大了一些。
它们的身体颜色变成了淡绿色,而且变得比之前胖了。
它们吃饱后,就会开始结丝,把自己包在白色的丝绸里。
我观察到它们结的丝非常坚固,用手摸上去感觉很光滑。
我很好奇它们在丝绸中做了什么。
日期:2024年4月15日天气:晴今天早上,当我打开容器时,我发现蚕已经变成了黄色的蛹。
它们像挂在丝绸上的小小的香肠一样。
我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我观察到蛹有一条细长的缝隙,从这里蝴蝶将会孵化出来。
蛹的表面也透出了一丝金属光泽,看起来非常美丽。
日期:2024年4月25日天气:多云今天蛹已经孵化出了一只小小的蝴蝶。
它的身体还是湿湿的,翅膀也没有完全展开。
我非常小心地用棉花球轻轻擦拭它的身体和翅膀,然后放到一个小花盆里。
过了一会儿,蝴蝶的翅膀渐渐张开了,它开始在花盆里飞来飞去。
它的颜色非常漂亮,有橙色和黑色相间。
日期:2024年4月30日天气:晴今天我看到蝴蝶在花盆里放了一粒白色的蚕卵,它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我决定继续观察下去,希望能看到更多蚕的生长和变化的奇迹。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蚕的知识。
我看到了它们从蚕卵到幼虫再到蛹,最后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蚕的成长和变化,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奇迹。
我希望将来能够看到更多的生命奇迹,继续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三年级科学蚕的观察记录
第一天:观察到蚕宝宝从卵中孵化出来,身体颜色呈现淡黄色,体长约1mm。
第二天:蚕宝宝体长约2mm,表皮开始变得透明,可以看到体内的消化道。
第三天:蚕宝宝体长约4mm,开始有黑色的斑点出现在身体上,预示着蚕宝宝即将蜕皮。
第四天:蚕宝宝蜕皮完成,新的外皮呈现淡黄色,身体变得更加圆胖,体长约6mm。
第五天:蚕宝宝体长约8mm,黑色的斑点逐渐加深,蚕宝宝活动频繁,似乎在寻找食物。
第六天:蚕宝宝体长约10mm,黑色斑点明显,蚕宝宝开始吃桑叶,食量明显增加。
第七天:蚕宝宝体长约12mm,黑色斑点继续加深,体重明显增加,活动范围扩大。
第八天:蚕宝宝体长约15mm,黑色斑点变得更加明显,蚕宝宝的运动能力增强,开始结丝。
第九天:蚕宝宝体长约18mm,黑色斑点覆盖全身,开始吐丝结茧。
第十天:蚕宝宝吐丝完成,形成完整的茧,停止活动,准备进入蛹期。
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5篇)时间总是不能停留,眨眼间,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
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篇1)3月28日星期一今天,我和爸爸把蚕卵放进孵化盒里了。
蚕卵黑黑的,小小的,密密麻麻地放在小小的盒子里,好象排着队,好期待蚕宝宝快点出来!4月12日星期二今天,我发现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黑色的蚕卵会动了,旁边有了白色的小点点,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
我和爸爸马上放了了几片嫩嫩的桑叶。
4月16日星期六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给蚕宝宝喂食。
我们先从冰箱里拿出桑叶,放在桌子上暖暖;再去给蚕宝宝清理它们的家;等桑叶不那么冰了,我们用自来水清洗桑叶,然后用餐巾纸吸干每一片桑叶上的水,再放进饲养盒里,给蚕宝宝吃。
养蚕宝宝真累啊,比养凤仙花麻烦多啦!4月28日星期四今天,我去看蚕宝宝,发现大多数蚕宝宝都已经是3龄幼虫了,它们的身体疗位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把一只蚕宝宝拿起来看了看,总共有14只足,头部6只,腹部8只,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真可爱。
蚕宝宝很能吃,放进去的桑叶很快就吃完了,一只只蚕宝宝都白白胖胖的。
我们发现饲养盒很挤了,就拿了个大箱子,给蚕宝宝搬了个家。
5月2日星期一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我和爸爸在野生动物园玩时,妈妈打电话告诉我,我的蚕宝宝开始吐丝了!我们回到家,发现想吐丝的蚕宝宝头高高翘起来,似乎想爬出箱子,寻找吐丝的架子。
我赶紧把野生动物园收集来的小树枝放进箱子里,让蚕宝宝吐丝用。
我发现蚕吐丝是从头部吐出来的,吐丝时一笔一画非常细心。
蚕宝宝有时会“废寝忘食”,吐丝前是没日没夜地吃桑拿叶,好象都不睡觉的;开始吐丝了,就不太要吃桑叶了。
蚕宝宝吐丝很快,有一只蚕宝宝到晚上的时候就已经看不到了,躲进它自己吐的茧里了。
我真希望蚕快点长大成“蛾”!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篇2)我的蚕宝宝从小洞里钻出来,当时的颜色是黑色的,它们的食物是桑叶,要清洗过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再给蚕宝宝吃。
详细纪录:蚕的生长过程
第一阶段:卵的孵化(4-10天)
- 蚕蛾会在合适的环境下产卵,通常选择柔软的叶子上。
- 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孵化期一般为4-10天。
- 孵化后,卵会变成幼虫。
第二阶段:幼虫期(3-4周)
- 幼虫期是蚕的生长阶段,也是最长的阶段。
- 幼虫会食用大量的桑叶,以获取养分。
- 在这个阶段中,幼虫会经历4次蜕皮,每次蜕皮后都会有一个新的外壳。
- 每次蜕皮后,幼虫的体形会变大,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 幼虫在这个阶段会经历5个不同的发育期,每个发育期都有不同的名称和特征。
- 幼虫在最后一个发育期会停止进食,并准备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蚕茧(2-3周)
- 幼虫在停止进食后,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开始吐丝。
- 幼虫通过腺体分泌的液体,将自己包裹在内。
- 在这个过程中,幼虫会不断吐丝形成茧,茧内的丝线会逐渐
变得坚固。
- 幼虫在茧中逐渐转化为蛹,进入休眠状态。
- 蛹会在茧中度过2-3周的时间。
第四阶段:蛹化为蛾(10-15天)
- 蛹期结束后,蚕会从茧中破出,变成成熟的蚕蛾。
- 成熟的蚕蛾会休息一段时间,待身体干燥后,会展开翅膀。
- 蚕蛾通常会在夜间开始交配,并产卵,继续生命周期的循环。
以上是蚕的生长过程的详细纪录。
蚕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
神奇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变化。
了解蚕的生长过
程对于蚕丝的生产和相关研究非常重要。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蚕的发育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受精、孵化、幼虫、蛹、成虫。
2. 蚕的发育特点: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
三、教学重点1. 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发育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蚕的发育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蚕的发育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蚕的生长变化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蚕的标本或模型。
3. 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和工具。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生命变化,激发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课堂讲解:讲解蚕的发育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蚕的发育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分享观察心得。
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蚕的标本或模型。
八、课堂巩固1. 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九、拓展延伸1. 介绍蚕在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传说。
2. 探讨蚕的生长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
2. 准备蚕的生长变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准备蚕的标本或模型。
4. 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和工具。
1. 导入:通过展示蚕的生长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蚕的生长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生命周期》中的第二课。
该单元由《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蚕的生命周期》《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七个教学内容组成。
上节课学习了蚕的孵出,本课由这样三部分组成,交流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节课是观察交流蚕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生长变化情况。
其中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是本节重点。
教材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我觉得化静为动能更好地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把蚕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体长变化等几种不同情况录成不同的“微课”,每个“微课”几分钟的时间,把“微课”在教学助手中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观看学习。
这对没有养蚕经历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形式。
尤其是蚕的活动过程,用“微课”的形式将学生难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
经过这样的观察学习学生兴趣会更浓一些,体验更深一些。
使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变化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对于蚕的外形,学生的观察是不仔细的,也不会很全面,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科学观察需要细致,也要讲求方法。
如眼口等局部细小地方的观察,学生观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借肋放大镜这个工具来观察。
【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一些动物。
学生也很喜欢看、玩小动物。
同样学生也喜欢养蚕,但真正把蚕养一个生命周期的比较少。
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蚕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养蚕需要的桑叶是比较多的,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周围很少有桑树,桑叶不好采摘,给养蚕增加了一些难度。
二是家长不愿意配合学生养蚕,觉得每天采摘桑叶很麻烦,还容易影响学习,有的干脆不让养。
我统计过,在一个班级中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亲身终历养蚕过程,学生的体验完全不充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完全没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