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物理热和能知识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5
物理知识点总结热与能热与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关于热与能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热现象和能量转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热与能这一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相关概念、特性和应用。
一、热与能的概念热是物质之间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是由于物质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热的传递方式一般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能是物质所具有的做功或产生热量的性质,是物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原因。
二、热与能的特性1. 热传递特性:热传递需要存在温度差,温度高的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低的物质吸收热量,从而实现热平衡。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 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凭空增加。
能量转化可以是物体内部的能量转化,也可以是物体之间的能量转化。
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等。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系统中的表述,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了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只发生在物体与环境交换热量和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内能才会发生改变。
三、热与能的应用1. 热工学应用:热工学是研究热能转化为功的学科,广泛应用于能源、工程和环境等领域。
例如,利用热能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燃烧引擎输出动力等。
2. 热力学应用: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转化规律的学科,常被应用于化学反应、相变、热电偶等方面。
例如,在实验室中测量温度变化时常常使用热电偶。
3.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是与热与能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某些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大气层辐射的热量并再辐射到地球表面,从而使地球的温度升高。
全球变暖则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地球气候变化。
结语:热与能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热现象和能量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高考物理3-3热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2018年高考物理3-3热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体积很小,通常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分子质量也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10^-26kg。
微观量包括分子体积V、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而宏观量包括物质体积V、摩尔体积V_A、物体质量m、摩尔质量M和物质密度ρ。
2、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在10^-6m以下。
这种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约10^-10m)与10r。
二、温度和内能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
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大小:分子大小通常用球体模型来描述,直径数量级为10^-10m。
可以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即d=V_S/4V,其中V_S为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为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体积有关。
对于气体,还与气体的压力有关。
4)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或热传递来实现。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改变等于做功和热传递的总和。
5)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在液体中的无规则运动,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而产生。
它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在温度较高时,XXX运动更加剧烈。
6)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有关。
当r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强,分子势能减小;当r减小时,分子间斥力增强,分子势能也减小。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热和能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初中物理科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将介绍热和能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热的本质:热是由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不断运动和碰撞而产生的一种能量。
物体温度的高低反映了其中微观粒子平均运动的快慢程度。
2.热的传递方式: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传导、传热和辐射三种方式。
-传导:热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介质。
-传热:热通过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中的对流和对流体与物体接触面的传热,适用于气体和液体介质。
-辐射:热通过真空或介质中的电磁波传递,不需要介质的存在,适用于任何介质和真空。
3.热的测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热的单位是焦耳(J),常用的子单位有千焦(kJ),焦耳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物体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二、能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能的种类:能主要分为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多种形式。
-机械能:物体的运动能和位置能的总和,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热能:物体内部由于微观粒子的不断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电能:电荷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能,包括静电能和动电能。
-化学能:物质分子间由于化学反应而储存的能量。
-核能:原子核内部的能量,包括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方式。
2.能的守恒定律:能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一条重要的基本定律,指的是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是不变的,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被创造或销毁。
3.能的转化和转运:能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进行能量转化和转运。
三、热和能的应用:1.暖房与制冷:热传导、传热和辐射的原理用于加热和制冷技术的应用,如使用暖气、空调等。
2.能源利用:利用不同形式的能源,如化石能源(煤、油、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为人类提供能量。
3.温度测量:利用物质的热膨胀性质和热敏性质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如温度计。
初中物理之热和能知识点热和能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初中物理课程中也是必须学习的内容。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关于热和能的知识点:1.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速度的量度,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热量是物体热能的一种体现,单位是焦耳(J)。
-温度和热量是不同的概念,温度取决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而热量是物体与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2.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分子的碰撞传递能量。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介质(如气体或液体)的传递,分子的运动带动周围分子一起传递能量。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如光、红外线)的传递,不需要介质。
3.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有热量的传递,称为热平衡。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系统中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4.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状态方程是描述物质状态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P(气压)、V(体积)和T(温度)表示,即PV=nRT(R为气体常数,n为气体的物质量)。
5.相变与内能变化:-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常见的有固体到液体的熔化、液体到气体的蒸发等。
相变过程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内能存在差异。
-内能是物体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和势能。
物体的内能变化可以通过热量的增减来描述。
6.功和功率:-功是物体受力作用下移动的能力,功可以使物体的能量发生改变。
-功等于力与移动距离的乘积,单位是焦耳(J)。
-功率是指功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数量,单位是瓦(W)。
7.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如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光能转化为热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传递给其他物体。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关于热和能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热和能》知识点汇总《热和能》知识点汇总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的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影响因素: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内能的大小还与物态和物体的种类有关。
注: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被举高的高度无关。
2: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三:比热容1:比执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符号:C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四:热机1: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燃料的热值: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焦每千克(J/㎏)Q放=mq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家族1:能源: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A: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等。
B: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C:生物能源: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2018年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热学2018年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
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
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
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功的两个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W=FS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功率的计算:( W=Pt )功率的推导公式:P=Fv第十三章热和能5.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6.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
7.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8.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
9.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10.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1.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最常见的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12.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其中,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工作时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3.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物理知识点详解热与能热与能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热研究中,我们通常讨论物体的热力学性质,以及热能的转化和传递。
本文将详细解析热与能的相关知识点。
一、热的定义与性质热可以被定义为物体间的能量传递方式。
它是由于物体分子或粒子的运动引起的。
其传递方式包括传导、传热和辐射。
热的单位是焦耳(J)。
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1.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具有传递性;2. 热是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3. 热的传递方向是热量的减少方向;4. 热量传递的速率与温度差有关;5. 热量传递是一个基本的物理过程。
二、热能与内能热能是指物体所具有的由于分子内部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它是一种宏观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总和,包括热能、化学能、势能等。
内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改变,如加热、做功等。
三、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热能的一种传递形式,它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热量的传递是通过传导、传热和辐射完成的。
温度是物体内热运动分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温度的单位一般使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
四、热学方程热学方程是描述热与能转化关系的数学公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该定律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既不可以被创建也不可以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通过热传递或吸收而改变的能量,W表示通过物体对外界做功而改变的能量。
五、热传导和热传热热传导是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率与物体的导热系数、物体的面积、温度差等因素有关。
热传热是指通过介质的传热过程,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均可发生。
传热的方式包括对流、辐射和传导。
六、热辐射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递热能的过程。
热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物体表面分子的运动。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热与能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热与能这个超有意思的知识点!
你想想啊,热不就跟咱平时感受到的温度有关嘛。
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冷得打哆嗦,这就是热的表现呀!比如说,大夏天你走在路上,太阳晒得你汗流浃背,这就是热在“捣乱”呢!
而能呢,各种各样的能可太重要啦!就像汽车能跑起来,靠的就是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啊!比如说汽车在路上风驰电掣,不就是因为有了能嘛!
热和能的关系那可紧密得很呢!就像你和你的好朋友一样形影不离。
热可以转化为能呀!比如说烧开水,火让水变热,水就产生了水蒸气,这水蒸气就带着能量呢!这不就像你付出了努力,就收获了成果一样嘛!
再说说能量的转换吧,那简直太神奇啦!电能可以变成光能,你看那亮堂堂的灯泡,不就是电变成了光嘛!好比你学会了新知识,马上就能用出来啦!
还有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呢!你扔出去一个球,它飞起来的时候有动能,到达最高处时又有了势能,这转换多有意思呀!这不就像你一会儿充满活力地跑步,一会儿又安安静静地休息嘛!
热与能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呀!它们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要好好去了解它们,利用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呀!总之,热与能真的很重要,我们可不能小瞧它们哦!。
的横杆,当运动员开始起跳前的助跑时,他就获得了;而当他把杆
,如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铜块
的热。
冲程,若在一分钟内火花塞点火1800次,则此
、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 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外界可能对铁丝做了功 D 外界一定对铁丝做了功
.)表中记录了用甲、乙两球分别进行实验的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球的动能
)泰州地区(晴天)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能的有效面积为1.5m2,每天日照时间按
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水温升高多少?。
热和能(一)一、知识点睛1.描述热现象的一些物理量:温度、内能、热量、比热容等。
(1)温度:描述了物体的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2)内能:是指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和分子的总和。
①是一个状态量;②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③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
(3)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特征的物理量。
①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大小;②标志着物质温度改变的程度。
(5)联系:①热传递只发生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
②热传递中内能的改变用热量来度量。
③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
④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
2.比值定义法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①描述物体的状态,如速度、;②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如、比热容;③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也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不能将比值法的公式纯粹数学化。
3.比热容的相关计算(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基本计算公式Q= __或Q= 。
(2)对于热传递来说,在若不计热量损失,则有Q 吸=Q 放;若考虑热量损失,则有Q 吸=ηQ 放。
(3)对于做功来说,若不计能量损失,则有Q 吸=W;若考虑能量损失,则有Q 吸=ηW。
二、精讲精练【板块一】热现象概念辨析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有关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等的 1kg 和 100g 的水内能相同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 0℃的物体没有内能,它的分子停止运动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4.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B.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内能保持不变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了,内能一定会增加C.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温度升高的越多,所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D.物体内能增加时,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6.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 时刻物体内能为零B.t2、t3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2 时刻物体内能比t3 小D.t1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 时大22第 6 题图4412. 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据 P W 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tB .据 P W 可知,机器做功时间越长,其功率就越小tC .机器功率大,则做功快,做功一定多D .机器功率小,则做功慢,做功可能多13. 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之比为 3:2,所用时间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 .1:1B .1:3C .6:5D .5:614.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 3:2,加热后温度变化之比是 3:4, 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2:5,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 A .4:5 B .1:5C .20:9D .16:45【板块三】比热容相关计算15. 冷水的温度为 t 1,热水的温度为 t 2,现要把冷水和热水混合成温度为t 3 的温水,若不计热量损失,冷水和热水的质量比应 为 ( )A . t 2 t 3t 1 B . t 3 t 2t 3 t 1C . t 2 t 3 t 3 t 1D . t 3t 2 t 116. 有两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 A 和金属球 B ,先将球 A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降低了 3℃;把球 A 取出,再将球 B 放这个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又降低了 3℃,则球 A 和球 B 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为( ) A .球 A 大 B .球 B 大C .一样大D .无法确定17.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 100g 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100g,温度为1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
第十六章《热和能》知识点总结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在课本图16.1-2中,二氧化氮被放在下面的目的: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灰尘飞扬、液体对流、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2.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能写字、胶水能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第二节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内能的单位为焦耳。
4.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初中物理之热和能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3.单位:J/(kg·℃)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018中考物理考点精选热和能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2019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2019中考物理考点。
一、分子热运动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分子间有斥力,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二、内能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三、比热容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
2018年物理热和能
物理热和能
例题1:某单缸汽油发动机气缸的活塞面积是100cm2,做功冲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是50cm,气体的平
均压强是5×105Pa.气体一次膨胀对活塞做的功是多少J;若汽油机的飞轮的转速是1200r/min,则汽油机的有用功率是多少W?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每次做功耗油0.2g,则汽油机的效率是多大?解:(1)由p=F/S得,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F=pS=5×lO5Pa×100×10﹣4m2=5000N;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W=Fs=5000N×0.5m=2500J;
(2)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lmin转动1200周,要做功600次,
所以P===25000W=25kW;
(3)该汽油机每次做功耗汽油产生的热量是:Q=mq=0.2×10﹣3kg×4.6×l07J/kg=9200J;
效率:η=×100%=×100%≈27.2%.
例题2:有一加热到较高温度的热铜球,现用两种方法对其冷却.第一种方法是用100g 的20℃的冷水将球放入其中待热交换彻底后得到温度为t1.第二种方法是现将球放入50g 的20℃一杯冷水中待平衡后在取出放入第二杯同样的50g的20℃的冷水中待平衡后得到球的温度为t2.整个过程忽略一切热量的损失.试比较t1、t2的大小()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比较
分析:当我们把热铜球放入100g20℃的水中,让其充分的热交换,也就是热传递,水的最终温度会远大于20℃,因为在热铜球降温放出热量的同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而我们两次将热铜球放入50g20℃的水中,第一次热铜球发生热传递,放出热量,其最终温度同样远高于20℃,此时若将第二杯水倒入第一杯水中,第二杯水还会吸收第一杯水放出的热量,但事实是将铜球取出,将铜球放入50g20℃的第二杯水中,发生热传递,所以,水能吸收更多的铜球放出的热量,因此,其最终温度便会更低.:第一种方法与第二种方法的区别在于:第二种方法将铜球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里第一杯50g20℃的水中,使其升温更高,吸热更多.故BCD错误.故选A
例题3:有两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Δt。
把甲球取出,再将乙球放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Δt,则甲球比热C甲和乙球比热C乙大小的关系是( )
A.C甲>C乙B.C甲<C乙 C.C甲=C乙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分析解答:设两个金属球的质量为m,温度为t,甲球与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t,乙球与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t2,则有t2<t1。
根据热平衡方程:Q吸=Q放有
c甲m(t1-t)=c水m水Δt (1) c乙m(t2-t)=c水m水Δ
t (2)
①÷②得∵t2<t1,则t2-t<t1-t∴c甲<c乙。
正确的答案应选B
例题3: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的一杯热水,冷水的温度又升高了6℃,如果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的温度可再升高摄氏度
分析:三次热平衡的过程,根据热平衡公式可以列出这三个热平衡公式,综合三式即可以解出:
设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初温度为,每杯热水的质量为,初温度为,则.
第一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有:
……①
第二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有:
……②
有①式和②式解得:,℃……③
第三次再把热水倒入冷水中:
得:再升高的温度为:℃
把③式代入上式
热和能练习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1、三个相同的热源分布在一横放着的圆筒
内,如图1圆筒的侧壁和一个底部均绝热,
另一个底部开口并被导热膜封住,用另两个导
热膜在圆筒内隔出两个竖囱,从而将三个热源
互相隔开并形成A、B、C三个独立单元区
域,假设周围环境的温度恒定,并且传导的热功率与温差成正比,每个独立单元区域内空气的温度均匀,A、B、C三个
独立单元区域的温度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分别为△t A,△t B和△t C,则
△t A:△t B:△t C为()
A.3:2:1
B.6:3:2
C.5:3:1
D.6:5:3
2、如图2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以在N的内
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3、现需要12kg,43℃的温水,但只有17℃的冷水和95℃的热水.现用质量为m 1 的17℃的冷水与质量为m 2 的95℃的热水混合成12kg的43℃的温水,则()
A.m 1 =2kg,m 2 =10kg
B.m 1 =4kg,m 2 =8kg
C.m 1 =6kg,m 2 =6kg
D.m 1 =8kg,m 2 =4kg
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内,A、B两球
用同一种材料制成,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
体积会明显变大.如果开始水和水银的温度相
同,且两液体温度同时缓慢升高同一值,两球
膨胀后的体积相等,则()
图
图
A.A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图
B.B.B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C.C.两球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不能确定谁吸收的热量多收起
5、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水温分别为00
和,现将一温度
C C
2575
为0
45C,然后迅速取出金65C的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到0
属球并放入乙容器中,热平衡后乙容器中水温为(不计热量散失和水的质量的变化) ( )
A. 0
60C C. 0
65C B. 0
50C
55C D. 0
7、已知1g甲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2.1J的热量,1g乙液体
温度升高1℃需要4.2J的热量,1g丙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
2.8J的热量.分别取甲、乙两种液体各60g,以相同的热源
加热,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取90g的丙液
体,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则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
像()
A.落在Ⅰ区B.落在Ⅱ区
C.与甲重叠D.与乙重叠
8、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一段时间.先取出甲决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O℃.再取出甲块,立即将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O℃.若不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的比热容跟乙相等 D.无法确定比热容大小
9、甲、乙两液体的密度比为ρ甲:ρ乙=5:4,体积比为V甲:V乙=2:3,比热容比为 c甲:c乙=1:2,且它们的初温不等。
现将它们混和(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计混和过程中的热损失,达到热平衡后液体温度相对各自初温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t甲和△t乙,则△t甲:△t乙为( )
(A)16:15 (B)15:16 (C)12:5 (D)5:l2
10、甲、乙两个相同的试管内注入质量相等、温度分别为20℃和80℃的水,然后将甲试管底部插入温度恒为80℃的水中,将乙试管底部插入温度恒为20℃的水中,若两试管插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且不考虑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传递,甲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tl温度升高到 80℃,乙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t2温度降低到20℃,则( )
(A) tl< t2 (B) tl> t2 (C) tl=t2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20分)
1、某车的发动机是单缸、四冲程是柴油机,汽缸的直径为100mm,活塞冲程为120mm,做功冲程中气体作用在活塞上的平均压强是200N/cm²,飞轮的转数是1200r/min,则这台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的平均推力为 N,这台发动机的功率约为 KW。
(计算时取π=3)
2、有甲、乙两台柴油机,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所做的有用功之比是5:4,消耗柴油的质量之比是3:2,那么它们的效率之比是
3、在一般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与两个物体的温差成正比.冬天的北方比较寒冷,房间内都有供暖系统.如果房外温度为-20℃,则房内温度为18℃;如果房外温度为-30℃,则房内温度
为12℃.那么,房间暖气管的温度为
4、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kg100℃的水完全汽化成100℃的水蒸气,需要吸收2.26×106J热量.若保持1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把100g16℃的水加热沸腾,
并使其中的20g汽化,一共需要吸收的热量是(水的比热容 4.2×103J/(kg.℃))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国产165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直径为65mm,活塞冲程长55mm,满负
,飞轮的转速是1500r/min。
荷工作时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为9.58×105P
a
(1)求这种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做功的功率(不计摩擦损失);
(2)如果满负荷工作时每分钟消耗15g汽油,这种汽油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汽油的燃烧值为4.6×107J/kg)
2、将一勺温水倒入盛有冷水的量热器内,这时量热器内水的温度升高了5摄氏度,再加一勺同样的问水,温度又上升了3摄氏度.问:
1.继续再加7勺同样的温水,则量热器中水温还将上升多少?
2.如果不断向量热器内加同样的温水,量热器水温最终比开始时升高多少?(假设量热器的容积比勺的容积大得多,不考虑量热器吸收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