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的地形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丘陵的特点及其他基本地形特征
丘陵,为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肯定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坎坷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特点
丘陵:一般海拔200到500米,地形有起伏,但是海拔较低,坡度有比较和缓。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凹凸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带。
我国的丘陵约有1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非常之一。
自北至南主要有辽西丘陵,淮阳丘陵和江南丘陵等。
陆地五大基本地形
陆地五大基本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五大地形的特征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员宽阔,地面坦荡(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较大,边缘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员宽阔,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一望无际。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头,延绵的山峰形成的带状山脉。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头,相对高度不大,坡度较缓,山间多有平坝河谷相间。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环绕,中间低。
【典型例题】(2015•福建高考•节选)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读图,完成问题。
11-0*17D"E 7B V Eii 国界口册泊—铁圖二:辨價即轉高笛加.*苜都横间麵⑥習会•——李节性何盘。
戦有]QB fc E 方法技巧:如何描述一地的地形、地势特征1•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1)地形类型: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指出该区域主要地形构成,答题语言“以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状况:整体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答题语言“___高___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特殊地形地貌:例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等。
(5)海岸线状况(靠近沿海的地区)描述性词语如海岸线平直或曲折 2.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
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 )的地形特征差异。
思维过程.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到着“渭河”及“108°E”。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hj75-Ei ⑶北侧,等局线褻值相比南侧小』表朋地珞较低>分布I 秤疏>表明地势起伏较小,敌地瑾应以商原因主°«-N匚H 湖朗;⑵南例,等高浅数值敦人,海據晟高为57S7^K 』表明讹;|珞高:等高讎佣布豁隼・表明讯坯起代较丈■故申形凯!;山地为主--I-J wP-idift«n-•平节性河烈o 羁CK 山塀F 胃胡J EI⑴渭河平原Cf&lOS -E )的地农特征差异』主要从等肯雀的埶值及疏密上分析口II 国界答案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015届四川省高三“联测促改”活动第二轮测试)下图是四川盆地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也ULt£ 9u□屮水出居民点现零岛红及裔程甲地2004&0iH2.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练习:(2015•高考四川卷)下图为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地理学中的基本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理学中研究地貌的学科称为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密切相关,是地球长期以来物质与能量互相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过程中,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地貌类型。
一、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较为平坦的地区,不超过1000米的高度差。
平原通常由河流、湖泊、海洋沉积物以及冰川、风等因素的堆积形成。
平原可以分为河流平原、冰川平原、湖泊平原和沉积平原等类型。
河流平原主要由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冰川平原则是冰川侵蚀和堆积的结果,表面通常被冰川磨擦抛弃的杂石、黏土和砂砾覆盖。
湖泊平原是湖泊、波浪和湿地的沉积物形成的平坦地区。
沉积平原则是由于风和水的作用,将悬浮物质沉积在陆地上而形成的。
二、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的隆起部分,通常比平原地区地势高出1000米以上。
山地可以分为抬升山地、伸展山地和火山山地等类型。
抬升山地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表上升形成的,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伸展山地则是地壳伸展引起的地表断裂形成的,比如大峡谷。
火山山地是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表隆起,比如夏威夷群岛。
三、高原高原是地球表面的相对平坦且高处的地区,通常位于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
高原可以分为断块高原、侵蚀高原和火山高原等类型。
断块高原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块隆起形成的,比如西藏高原。
侵蚀高原是由于水流和风力等侵蚀作用使地表平坦的高原,比如美国科罗拉多高原。
火山高原则是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表隆起而形成的,比如巴西的巴西利亚高原。
四、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貌类型,具有较平缓的坡度和起伏的地形。
丘陵通常由于多年以来的侵蚀作用形成,比如河流侵蚀、风蚀和冰川侵蚀。
丘陵地形比较适合农业发展,因为其土壤肥沃,水源相对丰富。
五、盆地盆地是地球表面凹陷的地区,四周被周围地形所包围。
盆地顶部相对平坦,四周的山地或山脉形成了自然屏障。
五类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我国幅员广大,地形类别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在多种多样的地形类别中,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高寒多雨的山地】山是指有顶峰、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的高地。
高度一般高出当地平原500米以上,一般比高(即相对高度)大于300米。
山地是山分布的地区,如果山地呈带状分布时,称为“山带”。
山脉则是具有明显走向的山地;如果山地具有明显走向的峰线时,称为“山岭”。
所以,山岭可以是不长的,因而山岭和山脉不同。
几条走向相同的山脉组成一个山系。
这样,山带和山系之内就可以有丘陵、盆地、河谷间杂其间。
例如长白山是一条山脉,而南岭就不能称为山脉,而只能称为山地,这是因为南岭没有明显的走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达33%,因此,山地开发是我国科学研究上一个主要课题。
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多雨和寒冷。
一般来说,地势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
因此,高山上终年有冰雪,每形成冰川地形。
中等山地(中山)又每成为雨量中心地区。
例如安徽黄山就是长江中游的雨量中心区之一。
这是因为山下气流沿山坡上升时,气温变冷,相对湿度变大,终至成云致雨。
因此,山地上一般具有多云雾和多雨的特点。
这也是河流多发源于山地的原因。
人们按照山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就可以把山地再分出高山、中山和低山来。
一般把在雪线(终年积雪的界线)以上的山地称为高山;雪线以下,高寒多雨,林木草坡茂盛地区称为中山,也是河源地点;山地气候和平原区或丘陵区差别不大的,多雨的不高山地称为低山。
由于山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个山地雪线、林木上限线、截留雨量高度线都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国各地的高山、中山、低山标准也不相同。
例如在南方山地上,600米高处即可截留雨量,在300米处的气温已下降,因此,低山可用比高300米来确定;中山可用600米以上,即800米处确定。
在北方则截留雨量线上升到800~900米山地,故1,000米以上才能定为中山。
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按照高度和起伏形态,陆地大体可分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大部分。
此外,还有由于受外力作用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1、平原:指与丘陵、高原和山地比较相对较低的低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一地势平坦开阔,起伏不大。
2、高原: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部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岸壁。
(外陡内缓)
3、丘陵:指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高地,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4、山地: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耸峰陡坡)
5、盆地:由高地和低地两部分组成,周围被山地、高原和丘陵环绕,地势相对较高,中部地势相对较低。
怎样描述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的地形特征盆地:四周被群山环绕。
山地: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500M以上。
丘陵:坡度和缓,连绵起伏多500M以下。
高原:边缘陡峭起伏和缓 1000M以上。
平原:宽广低平,是主要的生活地200M以下。
等高线的特性有:(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
(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态的特征。
地形图上的地貌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
等高线一圈套一圈的地方,不是山就是盆地(要看等高线标注,由内向外数值由大到小的为山,由内向外数值由小到大的为盆地。
或由外向内数值由小到大的为山,由外向内数值由大到小的为盆地,最里面的圈所指示的范围,不是山顶就是盆地的最低处)。
从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面的坡形:1.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3.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4.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是凸形坡;5.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是凹形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的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的表示凹形坡)等高线表示的坡形:1、(凹形坡)(注:下图横线右上则的字是“剖面线”)等高线下疏上密,从分水脊线向下。
随着坡长的增加,坡度单调减小,坡度与坡长的关系存在负相关关系,纵剖面为上凹形,凹形坡中部侵蚀最强。
2、(凸形坡)坡面呈一上凸的曲线,表明山体浑圆,坡上部平缓,下部较陡。
3、复合形坡也叫S形坡,坡形变化复杂,表示坡形有时呈拉长了的“S”形,即坡上部浑圆而上凸,下部陡而下凹等。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中国的地理概况与地形特征中国是位于东亚的国家,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它东临太平洋,南界东海和南海,西濒班公湖、喀什米尔地区、巴尔喀什湖、准噶尔盆地、干旱草原,西北接喀喇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等高山连绵,北界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东北与朝鲜、日本以及东海相望。
中国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
中国地势地形特点明显。
整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
中国地形可划分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沿海地区等。
中国地域广大,拥有一系列著名的地貌景观,如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腾格里沙漠、喜马拉雅山脉、塔拉斯地震断层等。
中国最著名的地貌特征之一就是神秘莫测的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相邻,它包括许多世界著名的峰峦,如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等。
这些山峰不仅吸引着登山爱好者和探险家,还给中国带来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宝贵的水资源。
中国还拥有广阔的高原地带,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这个高原位于西南部,涵盖了西藏、青海和西藏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拥有壮丽的雪山、高原湖泊和广袤的草原,同时还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
中国的盆地地形也十分丰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河套地区。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肥沃平原,因盛产四川美食而闻名。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被沙漠环绕的广阔盆地,有着极端干燥和高温的气候条件。
河套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有着平原和丘陵相间的地形,被誉为"中国的麦仓"。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境内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它横贯中国东部,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
长江流域还拥有诸多名胜和景观,如三峡、巫山、峨眉山等。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宏伟建筑。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世界的地形1、陆地地形:(1)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2)陆地地形特征:①山地分布醒目,且呈条带状分布;多高大绵长山脉;①高原分布较广;①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①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
(3)主要地形单元:①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落基山脉—北美洲最长山脉;①高原: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①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东欧平原—世界面积第二大平原,欧洲面积最大平原;①盆地:刚果盆地—世界面积最大盆地;(4)主要大洲的主要地形: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亚洲: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2、海底地形:(1)基本地形类型:①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不超过200米;①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深度骤降;①海沟: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交界;①洋盆:宽广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①洋中脊: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2)主要地形单元特点:①大陆架:大浅海的水产品占整个海洋水产品的80%;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约占全世界1/3。
人类主要活动区。
属大陆板块。
①大陆坡:是地球上最绵长、壮观的斜坡,其上有深刻的海底峡谷;属大陆板块①海沟:马里亚纳大海沟—世界最低点;属消亡边界。
①洋盆:宽广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属大洋板块。
①洋中脊: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属生长边界。
活动一:教材P53,读图认识世界的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既要学会从宏观看地势高低的起伏和地形的分布大势,也要学会判别各地的具体地形类型。
1.阅读世界地形图,将下列代号表示的地形区名称或位置填入表3.2。
①亚洲中南部①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①北美洲西部①南美洲中部a.刚果盆地b.青藏高原c.阿尔卑斯山脉d.安第斯山脉e.东欧平原地形类型地形区名称大致位置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中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南部落基山脉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南美洲西部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中部青藏高原亚洲中南部,我国西南部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北部赤道附近东欧平原欧洲东部盆地刚果盆地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2.概括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方法技巧:如何描述一地的地形、地势特征1.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1)地形类型: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指出该区域主要地形构成,答题语言“以____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状况:整体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答题语言“___高___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特殊地形地貌:例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等。
(5)海岸线状况(靠近沿海的地区)描述性词语如海岸线平直或曲折2.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
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典型例题】(2015·福建高考·节选)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读图,完成问题。
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思维过程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到着“渭河”及“108°E”。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练习:(2015·高考四川卷)下图为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2015届四川省高三“联测促改”活动第二轮测试)下图是四川盆地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点。
(2015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3.描述图示南部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4.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7.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怎样描述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的地形特征
盆地:四周被群山环绕。
山地: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500M以上。
丘陵:坡度和缓,连绵起伏多500M以下。
高原:边缘陡峭起伏和缓 1000M以上。
平原:宽广低平,是主要的生活地200M以下。
等高线的特性有:(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
(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态的特征。
地形图上的地貌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
等高线一圈套一圈的地方,不是山就是盆地(要看等高线标注,由内向外数值由大到小的为山,由内向外数值由小到大的为盆地。
或由外向内数值由小到大的为山,由外向内数值由大到小的为盆地,最里面的圈所指示的范围,不是山顶就是盆地的最低处)。
从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面的坡形:
1.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3.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4.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是凸形坡;
5.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是凹形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的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的表示凹形坡)
等高线表示的坡形:
1、(凹形坡)(注:下图横线右上则的字是“剖面线”)
等高线下疏上密,从分水脊线向下。
随着坡长的增加,坡度单调减小,坡度与坡长的关系存在负相关关系,纵剖面为上凹形,凹形坡中部侵蚀最强。
2、(凸形坡)坡面呈一上凸的曲线,表明山体浑圆,坡上部平缓,下部较陡。
3、复合形坡也叫S形坡,坡形变化复杂,表示坡形有时呈拉长了的“S”形,即坡上部浑圆而上凸,下部陡而下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