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方向
- 格式:ppt
- 大小:383.50 KB
- 文档页数:9
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作者:文利红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是高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难点。
对于刚接触高中物理的高一新生来说,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更感到困难。
在教材中,也仅仅只有抽象的一句话: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至于如何理解和应用,学生也摸不着头脑。
其实要克服这个难点,只要掌握几个关键步骤,就迎刃而解了。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要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就先得区分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这两个概念。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相对于和它接触的物体而言的。
清楚了这两个概念,对我们的判断就更加清晰了。
例1:如图1,传送带匀速顺时针转动,物体以初速度为0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试分析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错解:物体放在传送带时后,将在滑动摩擦力的带动下相对地面向右运动,则物体受到的图1摩擦力方向向左。
错解分析:物体向右运动是对的,(以地面为参考系)但物体相对传送带的方向是向左的,(而不打算相对地面,与地面无任何关系)所以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右的。
错误的原因是错把运动方向当成了相对运动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欲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应该明确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明确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而不是受力物体相对地面或其他的参考系,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摩擦力是发生在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之间,与任何其他物体无关,这是学生常犯的错误,尤其老是以地为参考系,判断物体相对于地面的方向。
(3)摩擦力的方向和第二步判断出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其中(2)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步,当然也是最难的一步。
如上例,学生就是在这点上常犯错误。
2、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对于静摩擦力,判断的方法仍然遵守上面的三个步骤,只是判断相对运动方向改为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当然,对静摩擦力,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比较难,我们可以用假设法。
假设法,就是假设物体之间没有摩擦力,看物体之间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那么这个相对运动方向也就是我们要找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探究导入]如图所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体是否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确定呢?提示:图中物体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都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都受摩擦力作用,其方向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怎样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呢?提示: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的相对运动方向即为相对运动趋势方向.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1)条件判断:接触面间有压力、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2)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如物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则存在摩擦力.反之,不存在摩擦力.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直接法:对于相对运动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直接判断.(2)假设法:若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不易判断,可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会怎样相对运动,根据相对运动的方向判断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运动状态法:看除要研究的摩擦力外,物体所受的其他作用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满足相应的受力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二力平衡的规律.(4)力的作用效果法:如果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摩擦力,则必有相应的作用效果,或平衡其他作用力或改变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利用作用效果确定摩擦力的方向.(5)力的相互性法:若甲、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并且能判断出甲对乙的摩擦力的方向,则乙对甲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甲对乙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易错提醒]由于摩擦力也是成对出现的,判断摩擦力时一定要明确该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摩擦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典例3]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思路点拨][解析]对A物体,由于A匀速运动,由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可知,B对A的摩擦力必与F等值反向,故选项A、B错误;对B物体,由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A对B的摩擦力一定与B对A的摩擦力反向,故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选项C正确;对A、B整体分析,由于A、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且水平向右,故选项D错误.[答案] C[规律总结]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判断的两点注意(1)静摩擦力的存在是为保持相对静止的需要.做题时要注重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受力分析,得到摩擦力是否存在的结论.(2)当物体匀速运动或静止时,可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静摩擦力.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特别是当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常常将这两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处理.3.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三个物体中只有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零C.B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D.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解析:A物体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故A错误;B、C物体均有相对传送带向下滑动的趋势,故均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 sin θ,B 正确,C、D错误.答案:B。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但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静摩擦力.
2.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周围物体对它施加的力的情况决定,但有一个最大值.4.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静max,其大小等于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和f静max之间,即0<f≤f静max.
[思考]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静止吗?如图所示,跑步时,脚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
提示:不一定静止.跑步时,脚和跑步机接触的时间内,脚并没有和跑步机发生相对运动,因此脚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第1 页共1 页。
摩擦力判断方法
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或性质,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找出摩擦力的施力物体。
2. 选择此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3. 判断受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4. 用“相反”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此外,还可以使用假设法进行判断,即先假设接触面光滑,以确定两物体的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也可以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却不运动的时候受到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有一个极限,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而动摩擦力则与正压力成正比,与接触物体的粗糙程度有关。
请注意,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决定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
另外,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后,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涉及摩擦力的物理现象和问题。
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____)“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____)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摩擦力的大小:(____)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____)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____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情况-回复正如主题所描述的情况,我们讨论的是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情况。
在讲解这个情况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摩擦力的基本概念。
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由于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一般来说,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处于静止时,摩擦力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动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摩擦力阻碍物体继续运动的力。
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即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情况。
假设我们有一个物体A静止在一个水平地面上,另一个物体B施加外力试图推动物体A沿地面运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而如果有外力作用,物体将开始运动。
物体A静止时,地面对物体A施加了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我们将其记作F静。
当物体B开始施加外力试图推动物体A时,实际上物体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这是因为物体A所受到的F静与物体B施加的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平衡。
我们通常用静摩擦系数μ来描述这种平衡状态。
μ的值取决于物体A和地面之间的特定表面性质,例如粗糙程度和材料的类型。
当没有外力作用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由以下公式表示:F静= μ* N其中,N是物体A受到的地面对其的支持力。
在水平地面上,支持力与重力等大,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N = m * g其中,m是物体A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有一个物体A的质量为2kg,处于水平地面上,静摩擦系数为0.3。
现在物体B试图用一个力F推动物体A沿地面运动。
为了使物体A始终保持静止,我们需要计算F的最大值。
首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N:N = m * g = 2kg * 9.8m/s²= 19.6N然后,根据静摩擦系数和支持力,计算静摩擦力F静的最大值:F静= μ* N = 0.3 * 19.6N = 5.88N所以,当物体B施加的外力F小于或等于5.88N时,物体A将保持静止。
一、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2.大小0<F≤F max,F max为最大静摩擦力。
3.方向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判断静摩擦力有无的方法(1)假设法(2)平衡条件法: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定。
3.静摩擦力的方向(1)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如图3-3-1甲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m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手握瓶子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此时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运动方向是垂直的。
1、如图3-3-2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2、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会产生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总是一个定值3、(多选)如图3-3-3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二者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如图3-3-5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F1=1 N和F2=2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B均静止,则A受的摩擦力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A.3 N,6 N B.1 N,2 NC.1 N,1 N D.0 N,1 N2、(多选)人握住旗杆匀速竖直向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C.人握旗杆用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D.人握旗杆用力越大,并不会使人受的摩擦力也增大3、如图3-3-6所示,用水平作用力F把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物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A.随F的增大而增大B.随F的减小而减小C.等于重力的大小D.可能大于重力4、(多选)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3-3-7所示。
物体随圆盘转动时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如图1所示,一个圆盘可绕通过圆盘中心O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
在圆盘上放置一个小木块A,它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指向哪里?木块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
方法一木块受重力、圆盘对它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而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木块的合外力就由静摩擦力提供了。
物体做匀速四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合外力提供的,所以,这里静摩擦力为木块A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提供了向心力。
故静摩擦力的方向指向圆心。
方法二木块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四周运动,任意时刻线速度的方向都在该点的切线方向.假设盘面光滑,如图2所示,木块将沿a点的切线飞离圆周。
但木块和圆盘间无相对滑动,经过很短的时间Δt,木块随盘一起运动到了a′点。
过a′点的半径的延长线总可以和过a点的切线相交,设相交于b点。
因为从a
到a′这一过程的时间很短,aa′弧也就很短,近似为零,相对a′点来说木块有从a′到b的运动趋势,那么木块在a′点的静摩擦力就由b指向a′,即木块在a′点的静摩擦力指向圆心。
同理木块在圆周的其他位置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指向圆心.静摩擦力提供了木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比较以上两种方法:
方法一反推的方法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思路清晰、简洁。
但没有阐明静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方法二利用极限思维,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过度到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
浅谈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及方向判断摘要摩擦是自然界中普遍而复杂的现象。
所谓“光滑”、“没有摩擦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它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理想化模型,关于摩擦的机理和摩擦力的性质的研究,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摩擦学。
现在我们对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其大小计算作出一般的探讨。
关键词摩擦力大小计算方向判断物体平动中的摩擦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接触面之间沿切线方向出现阻碍相对滑动的相互作用力,简称摩擦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具体分析如下:1.静摩擦力如果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而保持相对静止,则阻碍彼此相对滑动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趋势相反,其大小有一个变化的范围:0≤f≤sN;S称为静摩擦系数,它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状态有关。
N为两物体间的正压力。
而fm=SN就是最大的静摩擦力。
10 静摩擦力的性质:静摩擦力f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数值,不同的情况它可以在零到fm之间,根据具体的力学条件确定f的数值。
例如一个物体放在地面上,当外力F=0时,物体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f=0;当F=2N时,物体没有动,这时f=2N;当F一直增大到使物体将动而没有动起来时,f就达到最大值fm=SN。
20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滑动的趋势相反。
例题把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与水平成角的固定斜面上,两者间的静摩擦系数较小,因此若不加支持,木块将加速下滑。
问:(1)须施加多大的水平力,可使木块恰不下滑?(2)如不断增大F力的量值,则摩擦力将怎样变化。
解:以地球作参照系,建立如的坐标系。
(1)木块恰不下滑,木块有向下滑的趋势,摩擦力的方向就沿斜面向上,且有最大值列运动方程:f=0也就是纯滚动的情况。
也可以这样说,摩擦力总是企图调整滚动和滑动的速度,使它们向v= 的状态变化。
物体受到的摩擦主要是静摩擦和动摩擦,滚动摩擦是比较小,特别是当物体和接触面都很硬或都是刚性时,滚动摩擦就可以忽略。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所有力中最难以把握的一种力,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1(1)滑动摩擦力: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2(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如何正确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且这两个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这里的“要发生”是一种运动趋势,物体并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就是阻碍这种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就与这个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已经发生了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也与这个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人走路的时候,脚用力向后蹬地,人脚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地面就阻碍人脚向后运动,所以就产生了向前的静摩擦力,在这个静摩擦力的作用下,人就向前运动了。
当骑自行车向前运动的时候,人用力蹬车,通过链条传动,驱动后轮转动,后轮上与地面接触的点相对地面就产生了向后滑动的趋势,地面对后轮产生了向前的静摩擦力,在这个摩擦力的作用下,自行车就向前运动起来了;而前轮在后轮的推动作用下也要向前运动,地面就阻碍它向前,所以就产生了向后的摩擦力。
这个摩擦力也是静摩擦力。
当停止蹬车依靠惯性滑行或者人行走推行自行车时,前后轮都时被动轮,地面对它们产生的摩擦力都是向后的。
由此可见:摩擦力有时候是物体运动的驱动力,有时充当了物体运动的阻力。
当摩擦力充当动力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当摩擦力充当阻力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例1小强同学某次锻炼身体时,沿竖直杆上爬,若他上爬过程中的某一段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段过程中()A.杆对他的摩擦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他对杆的压力和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杆对他的摩擦力和他受到的重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下D.杆对他的摩擦力和他受到的重力合力方向竖直向上解析:部分同学认为人向上爬杆,摩擦力阻碍人向上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向下,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摩擦力产生的实质,无论是人向上匀速爬杆还是沿杆匀速下滑,人握紧杆是向下用力,手相对于杆来说有一个向下运动的趋势,由于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向上,大小等于人的重力,所以杆对人的摩擦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静摩擦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静摩擦力是指在物体表面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它是阻碍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具体来说:
方向相反:当物体相对静止时,静摩擦力的方向是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
如果你尝试将一个静止的物体推动或拉动,静摩擦力将阻止它发生运动。
趋势方向:静摩擦力的趋势方向是使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如果外力尝试使物体运动,静摩擦力将抵抗这种运动,直到外力足够大以克服静摩擦力,使物体开始运动。
总体而言,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是由于物体表面之间的微观不规则性和粗糙度导致的。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表面特性和压力,可以通过静摩擦力的公式进行计算。
初中摩擦力知识点总结上学期间,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摩擦力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摩擦力知识点总结篇1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四步法”判断摩擦力方向一、摩擦力方向的说明对摩擦力方向,众多教材中作如下说明: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二、对“相对”二字的理解这里的“相对”显然是“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跟‘绝对’相对)”之意,那么“一定的条件”是什么呢?联想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的处理方式:我们总是事先选定另一物体作为参照物。
即事先选择另一物体假定不动,再考查被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由此不难看出“一定的条件”是指选谁为参照物,那么应该选谁为参照物呢?一切事实证明,应该选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三、“四步法”的内容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判定摩擦力方向的“四步法”如下:1、找出摩擦力的施力物体。
2、选择此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3、判断受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4、用“相反”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四、实例解析1、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
例1、某人用水平推力F拉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问木箱所受摩擦力方向。
若木箱未被拉动呢?解析: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地面,以地面为参照物,受力物体木箱向前运动,可判定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后,阻碍物体的运动。
若木箱未被拉动,参照物仍为地面,木箱在拉力作用下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可判定木箱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亦向后,阻碍木箱的运动。
2、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是动力。
例2,如图一,传送带顺时针运行,在其上放一初速度为零的工件A ,问在A 未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前,工件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解析:工件A 所受摩擦选传送带为参照物,在A 未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前,相对传送带在向左运动,所以工件A 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该力使工件A 加速运动。
例3、分析人走路时,后脚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假设脚不打滑。
解析: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地面,选地面为参照物,当后脚用力向后蹬地时,脚掌有向后滑的趋势(若地面光滑,则脚将后滑),可知脚掌所受静摩擦力向前,此即为人前进的动力。
静摩擦力和运动方向相同的例子
1. 当你走路的时候,你的脚往后蹬地,地面给你的静摩擦力不就是和你的运动方向相同吗?这不就推着你往前走啦!
2. 想象一下,传送带上的货物,传送带和货物之间的静摩擦力就是帮助货物向前运动的呀,是不是很神奇?
3. 你看那爬树的小松鼠,它爪子抓住树干,树干给它的静摩擦力就是和它向上爬的方向一致呀,助力它爬到高处找食物呢!
4. 还记得我们骑自行车吗?轮子和地面的静摩擦力就是让我们能顺利前进的呀,这不是很有意思嘛!
5. 那种老式的磁带机,磁带和磁头之间的静摩擦力不也是让磁带能平稳地运动,放出好听的音乐吗?多奇妙啊!
6. 小朋友玩滑梯,如果滑梯表面很光滑反而不好玩,就是因为有点静摩擦力且和小朋友下滑的方向相同,才让人觉得刺激呀!
7. 比如我们拔河比赛的时候,脚和地面的静摩擦力就是帮助我们站稳并用力拉的关键呀,这静摩擦力多重要!
8. 火箭发射时,它和发射台之间也有静摩擦力呀,不也和火箭上升的方向相同,帮助它冲向太空吗?哇塞!
9. 你仔细想想,人在冰面上行走很容易滑倒,就是因为冰面太光滑静摩擦力小,而正常地面就好多了呀,这静摩擦力是不是很神奇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静摩擦力在很多时候真的超有用,和运动方向相同的时候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