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的探究实验报告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419.00 KB
- 文档页数:3
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报告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和分子间作用力而产生的。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以及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有关。
为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我们首先选择了两个物体,一个是木块,另一个是塑料块,它们的质量相同。
我们分别用这两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然后用一个水平力表施加水平力,并记录下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接着,我们将塑料块放在相同位置,同样用水平力表施加水平力,并记录下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通过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施加在木块上的力要大于施加在塑料块上的力。
这说明,接触面积的大小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实验二:摩擦力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为了研究摩擦力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我们选择了两个不同的物体,一个是光滑的玻璃板,另一个是粗糙的砂纸。
我们将这两个物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用水平力表施加水平力,记录下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通过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施加在砂纸上的力要大于施加在玻璃板上的力。
这说明,表面粗糙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实验三: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为了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我们选择了一个物体,一个重物。
我们将重物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用水平力表施加水平力,记录下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然后,我们再将重物的质量增加一倍,并重复之前的实验。
通过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施加在重物上的力随着重物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这说明,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有关。
接触面积越大、表面粗糙度越大、施加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这些实验结果对我们理解摩擦力的大小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摩擦力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物体之间的材质、润滑情况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更准确地预测和控制摩擦力的大小。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报告示例文章篇一:《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报告》嘿!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做的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吗?就好比我们走路的时候,脚和地面之间就有摩擦力在起作用。
要是没有摩擦力,那我们可就像在冰面上跳舞一样,根本站不稳啦!我准备了好多东西来做这个实验。
有一块长长的木板,一个小木块,还有一些钩码,还有一个弹簧测力计。
首先,我把木板平放在桌子上,让小木块放在木板上。
这时候,我就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拿着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着小木块,看看要多大的力才能让它动起来。
我发现,哎呀,用的力还不算大呢!然后我想,要是给小木块加点重量,会怎么样呢?我就在小木块上放了几个钩码。
再去拉它的时候,哇塞!感觉要费好大的劲啦!这难道不就像我们背着重重的书包走路,会觉得更累吗?接着,我又把木板斜着放。
再去拉小木块的时候,咦?这次好像又轻松了一些。
这是不是跟我们爬坡和走平路的感觉很像呢?我还找了我的好朋友小明和小红来一起帮忙。
我问他们:“你们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呀?”小明眨眨眼睛说:“会不会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呢?”小红也凑过来说:“对呀对呀,要是木板变得很粗糙,是不是摩擦力就会变大?”于是,我们找来了一块表面粗糙的木板,重新做实验。
果然,拉小木块需要更大的力啦!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真多呀!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做事情的难易程度。
那到底是什么结论呢?我觉得呀,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还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还有木板放置的角度,角度越大,摩擦力越小。
怎么样,同学们,这个实验有趣吧?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试试啦?示例文章篇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报告》嘿,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次超级有趣的科学实验,那就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摩擦力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不同材质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将一平面桌面清洁整齐,将试验物体准备好,分别选择木板、玻璃板和金属板等材质的物体。
2. 测量质量:使用天平,分别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实施实验:将每个物体分别放置在桌面上,然后用一个水平
力(如橡皮筋)将其拖动,记录所需的拖动力。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材质物体之间所需的拖
动力大小,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不同材质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存在差异,即物体材质与摩擦力大小之间有一定关系。
2. 在本次实验中,木板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最大,金属板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最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前保持实验装置和桌面的清洁。
2. 在实施实验过程中,保持力的方向水平,以减小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请将这份实验报告作为参考使用,请勿直接抄袭。
实验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咨询实验指导老师。
摩擦力实验报告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理现象之一,它在各种场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摩擦力的特性和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的实验结果,探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实验一,静摩擦力的测量。
我们首先进行了静摩擦力的测量实验。
实验装置包括一块水平放置的木板和一根连接于弹簧测力计的绳子。
我们在木板上放置不同材质的物体,并逐渐增加绳子的拉力,直到物体开始移动为止。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不同材质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的数据,并绘制了相应的图表。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质的物体具有不同的静摩擦系数。
粗糙表面的物体通常具有较大的静摩擦系数,而光滑表面的物体则相对较小。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也说明了静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特性的关系。
实验二,动摩擦力的测量。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摩擦力的测量实验。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倾斜的木板和一根连接于弹簧测力计的绳子。
我们在木板上放置不同材质的物体,并逐渐增加木板的倾斜角度,直到物体开始滑动为止。
同样地,我们得出了不同材质物体的动摩擦力大小的数据,并绘制了相应的图表。
实验结果显示,动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和表面特性有关。
重物体通常具有较大的动摩擦力,而轻物体则相对较小。
此外,与静摩擦力类似,不同材质的物体也具有不同的动摩擦系数。
实验三,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
我们改变了物体的表面粗糙度、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的形状等因素,观察它们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因素都对摩擦力有一定的影响,表明摩擦力并非单一的物理现象,而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摩擦力的特性和规律。
摩擦力与物体的表面特性、重力、接触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合理利用摩擦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摩擦力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我们将继续探索摩擦力的更多奥秘。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摩擦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的物理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摩擦现象的产生原理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包括:接触面粗糙、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面积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滑动摩擦实验装置:包括滑轮、木板、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2. 四球摩擦试验机:用于测定润滑剂的摩擦系数。
3. 显微镜:用于观察摩擦痕迹。
4. 钢球:用于摩擦实验。
四、实验步骤1. 滑动摩擦实验:将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将滑轮固定在木板一端,将砝码挂在滑轮上,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大小。
改变砝码重量,观察摩擦力随正压力变化的情况。
2. 四球摩擦试验机实验:将钢球放入油盒中,通过液压系统对钢球施加负荷,使钢球在润滑剂中旋转。
测量油盒内每个钢球的磨痕直径,计算平均直径,求出代表润滑剂承载能力的评定指标。
3. 摩擦痕迹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摩擦痕迹,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滑动摩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砝码重量的增加,摩擦力逐渐增大,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摩擦力随正压力增大而增大。
2. 四球摩擦试验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加,润滑剂的承载能力逐渐降低,摩擦系数增大。
当负荷达到一定值后,摩擦系数趋于稳定。
3. 摩擦痕迹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摩擦痕迹的深浅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痕迹越深,摩擦力越大。
六、结论1. 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
2.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包括:接触面粗糙、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3. 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面积等因素有关。
4. 在实验过程中,摩擦力随正压力增大而增大,随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而增大。
第1篇实验背景摩擦静电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这种现象感到好奇。
通过摩擦,物体表面会产生电荷,从而吸引轻小物体,产生静电现象。
为了探究摩擦静电的原理,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静电的基本原理。
2. 观察摩擦静电现象,并分析影响因素。
3. 探究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静电效果。
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塑料尺、毛皮、橡胶棒、玻璃棒、金属棒、细线、气球、吸管、白砂糖、卡纸、餐巾纸等。
2. 实验用品:剪刀、胶带、记录纸、笔等。
实验步骤1. 摩擦塑料尺与毛皮:将塑料尺与毛皮相互摩擦,观察现象。
2. 吸引轻小物体:用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轻小物体(如纸屑、头发等),观察吸引效果。
3. 不同材料摩擦实验:分别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玻璃棒、金属棒,观察摩擦静电现象。
4. 气球摩擦实验: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气球吸引轻小物体的效果。
5. 吸管摩擦实验:用餐巾纸摩擦吸管,观察吸管吸引白砂糖的效果。
6.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塑料尺与毛皮:摩擦过程中,塑料尺与毛皮产生静电,吸引轻小物体。
2. 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表明摩擦产生静电。
3. 不同材料摩擦实验:毛皮摩擦橡胶棒、玻璃棒、金属棒均能产生静电,但效果不同。
其中,毛皮摩擦橡胶棒产生的静电最强,其次是玻璃棒,金属棒产生的静电最弱。
4. 气球摩擦实验:摩擦头发后的气球能吸引轻小物体,如纸屑、头发等,表明摩擦产生静电。
5. 吸管摩擦实验:摩擦后的吸管能吸引白砂糖,表明摩擦产生静电。
6. 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种类:不同材料的摩擦效果不同,摩擦效果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 摩擦时间:摩擦时间越长,产生的静电越多。
- 环境湿度:湿度越大,摩擦产生的静电越弱。
实验结论1. 摩擦可以产生静电,摩擦过程中,物体表面产生电荷,从而吸引轻小物体。
2. 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效果不同,摩擦效果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摩擦力实验报告引言:摩擦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力量。
它的存在影响着物体的运动、静止与摩擦阻力等方面。
为了深入了解摩擦力的本质和特性,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摩擦力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
实验一:平面物体的静摩擦力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平面上的静摩擦力变化,了解静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实验材料:1. 不同质量的块状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2. 平滑的水平台面3. 弹簧测力计4. 实验记录表格1. 准备实验材料并将平滑的水平台面摆放好。
2. 选择一块块状物体,将其放置在水平台面上。
3. 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块状物体表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可移动的固定架上。
4. 缓慢移动固定架,直到块状物体开始移动为止。
5. 记录下块状物体开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数值,并将这个数值记为静摩擦力。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质量的块状物体在水平台面上的静摩擦力呈现出与物体质量成正比的关系。
即,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加,静摩擦力也相应增加。
实验二:角度对滑块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观察滑块在不同角度下的运动情况,并探讨角度对滑块摩擦力的影响。
1. 平滑的倾斜面板2. 滑块3. 弹簧测力计4.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并将平滑的倾斜面板摆放好。
2. 将滑块放置在倾斜面板上。
3. 将一端的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可移动的固定架上。
4. 缓慢改变倾斜面板的角度,直到滑块开始移动为止。
5. 记录下滑块开始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数值,并将这个数值记为滑块的摩擦力。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滑块的摩擦力与倾斜面板的角度成正比。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滑块的摩擦力也相应增加。
实验三:不同表面材质对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表面材质对摩擦力的影响,了解材质之间的摩擦力差异。
实验材料:1. 不同材质的滑块2. 平滑的水平面3. 弹簧测力计4.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并将平滑的水平面摆放好。
理论力学实验——摩擦实验实验人:学号:实验时间:①测定木与铁之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
②测定木与铁之间的动滑动摩擦系数③测定当滑块高度较大时,在斜面上保持平衡所需的最大与最小荷载并作受力分析。
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本质并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装置与仪器●装置MC50摩擦实验装置SANLINA CS-Z 智能数字测试器1.滑道角度显示仪2、手动微调按钮3、电动调节按钮4、电动调节角度)5、角度调节电源开关6、光电门7、滑道8、手动微调9、计时器显示仪10、计时器操作键 11、光电门接入端口12、计时器电源开关13、活动平台调节仪14、活动平台●仪器砝码、铁块(680g、30×30×100mm)、滑轮、托盘等。
三、实验内容①通过改变斜面倾角测量不同材料间的静摩擦系数。
②通过测滑块的平均加速度,测动摩擦系数。
③当滑块较高时,加不同载荷时,在其自重作用下,测定滑块向下翻和滑动的最大倾角及滑块向上翻和滑动的最大倾角。
四、实验原理滑动摩擦系数计算公式推导假设质量为m的滑块沿滑道ϕ,以沿滑道向下的方向为x轴方向,垂直于滑道向上的方向为y轴方向,其受力分析右图所示。
由于静摩擦系数 fs= tanθ(θ为摩擦角),因此当ϕ>θ时,滑块可沿滑道下滑。
下面导出动摩擦系数的表达式。
∑ F y=0, N=mgcosϕ∑ F x=ma,ma=mgsinϕ-Nf d解得动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F d=tanϕ-a/(gcosϕ)1.静摩擦系数实验a、调整好滑道倾角角度以滑块放在滑道上不下滑时为准;b、旋转手动微调按钮,将滑道的倾角慢慢调大,直到滑块达到将滑未滑时止,记下此时的滑道倾角,即为滑块的摩擦角;c、将所测得的倾角代人静摩擦系数公式,即可得到所测两物理间静摩擦系数。
2.动摩擦系数实验(a)、调整好滑道倾角角度,在滑块上安装好挡光片。
并使挡光片正好从光电门支架中穿过。
(b)、调节活动平板按钮,使得活动平板与滑道在同一平面内。
摩擦力物理实验报告摩擦力物理实验报告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现象,它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摩擦力的特性以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一:静摩擦力的测量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测量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摩擦力。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木板和一个连接在木板上的滑块。
我们通过改变滑块上的重物的质量,来改变滑块受到的垂直力,从而观察滑块何时开始滑动。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滑块上的重物质量小于一定值时,滑块保持静止不动。
这是因为滑块与木板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它们之间的接触面越大,静摩擦力就越大。
当施加在滑块上的垂直力超过了静摩擦力的极限值时,滑块就开始滑动了。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滑块开始滑动时所受到的垂直力与滑块上的重物质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
这表明静摩擦力与垂直力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F静= μ * N其中,F静是静摩擦力,μ是静摩擦系数,N是垂直力。
实验二:动摩擦力的测量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测量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摩擦力。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水平放置的木板和一个连接在木板上的滑块。
我们通过施加一个恒定的力,使滑块保持匀速运动,然后测量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施加在滑块上的力小于一定值时,滑块无法保持匀速运动,而是逐渐减速停止。
这是因为滑块与木板之间存在着动摩擦力,它阻碍了滑块的运动。
当施加在滑块上的力超过了动摩擦力的大小时,滑块就能够保持匀速运动了。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施加在滑块上的力与滑块的匀速运动的加速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
这表明动摩擦力与滑块的匀速运动的加速度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F动= μ' * N其中,F动是动摩擦力,μ'是动摩擦系数,N是垂直力。
实验三: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最后一项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倾斜的木板和一个滑块。
我们通过改变木板的倾角,来观察滑块在不同倾角下的运动情况。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
2. 探究影响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通过实验验证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静止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间的正压力等因素有关。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会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直到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物体开始运动,静摩擦力转变为动摩擦力。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木块3. 长木板4. 钩码5. 棉布6. 毛巾7. 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确保其平稳。
2. 将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与木板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静摩擦力的大小。
3. 在木块上放置不同质量的钩码,增加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正压力。
重复步骤2,记录每次实验的静摩擦力大小。
4. 将棉布、毛巾铺在长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重复步骤2,记录每次实验的静摩擦力大小。
5. 在木块上放置钩码,增加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正压力。
重复步骤2,记录每次实验的静摩擦力大小。
6. 改变实验条件,如木块与木板接触面的面积、木块与木板之间的相对位置等,重复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的关系:| 钩码质量(g) | 静摩擦力(N) ||--------------|--------------|| 0 | 0.3 || 50 | 0.6 || 100 | 0.9 || 150 | 1.2 || 200 | 1.5 |2. 静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接触面材料 | 静摩擦力(N) ||------------|--------------|| 木板 | 0.3 || 棉布 | 0.6 || 毛巾 | 0.9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随着正压力的增加,静摩擦力也相应增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学习使用摩擦系数测量仪进行实验。
二、实验原理摩擦现象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压力等因素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正压力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摩擦系数测量仪2. 钢板、木板、橡胶板等不同材料的平板3. 铅笔、砝码、刻度尺等辅助工具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木板、钢板、橡胶板分别放在摩擦系数测量仪的平板上。
2. 使用铅笔在平板上画出参考线,确保各平板表面清洁、干燥。
3. 将铅笔夹在木板、钢板、橡胶板上,调整铅笔与平板的接触面积,使其尽量均匀。
4. 使用砝码在铅笔上逐渐增加压力,记录下每次压力值及对应的摩擦系数。
5. 重复步骤4,分别测量木板、钢板、橡胶板在不同压力下的摩擦系数。
6.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木板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压力(N):0.5 | 1.0 | 1.5 | 2.0 | 2.5摩擦系数:0.2 | 0.3 | 0.4 | 0.5 | 0.62. 钢板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压力(N):0.5 | 1.0 | 1.5 | 2.0 | 2.5摩擦系数:0.4 | 0.5 | 0.6 | 0.7 | 0.83. 橡胶板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压力(N):0.5 | 1.0 | 1.5 | 2.0 | 2.5摩擦系数:0.1 | 0.2 | 0.3 | 0.4 | 0.5六、实验分析1.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压力的增加,木板、钢板、橡胶板的摩擦系数均呈上升趋势。
2. 钢板的摩擦系数在三种材料中最大,其次是木板,橡胶板的摩擦系数最小。
3. 这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正压力等因素有关。
当压力增大时,摩擦力增大;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加时,摩擦力增大;不同材料的摩擦系数不同,导致摩擦力大小差异。
理论力学摩擦实验实验报告报告人:学号: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是为测定木材与铁之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和动滑动摩擦系数,以及演示当滑块高度较大时,不同载荷下滑块翻倒和滑动的情况。
【实验仪器】:试验机滑块:30mm*30mm*100mm,680克托盘:30克砝码【实验原理】:(1)通过改变滑板的倾角,得到滑块滑动的临界角,测量木材与铁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2)通过测量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差,计算出两点之间的平均加速度,测量木材与铁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3)当滑块高度较高,加载不同方向的载荷时,其在自重作用下,测定滑块向下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以及滑块向上翻倒和滑动的最大倾角。
并以此计算斜面与滑块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实验步骤】:(1)将滑块放置在滑板上固定位置,木质一面与滑板面接触。
打开实验电源,可以通过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改变滑面的倾斜角。
逐渐增大角度,当滑块刚好开始滑动时,停止增加角度,记下仪器上的角度值,反复此实验十次。
(2)将滑面调到一合适角度,记下该角度,然后将试验机末端的加长板,通过旋钮旋转到和滑面相平。
调节好试验机,调整到测量加速度的模式。
将滑块放置在加长板上,注意使滑轮低的一端贴向有光电门的一侧,然后释放滑块,记录下试验机上的加速度示数。
反复此实验十次。
(3)将坡面的角度调节到25°,在试验机坡面的末端装上定滑轮,用一根绳子通过滑轮连接托盘和滑块。
在托盘中加入砝码,直至滑块开始翻转,记录下砝码质量。
多次重复实验。
在滑块不滑动的基础上,逐渐减少托盘中的砝码质量,直至滑块开始下滑,记录下砝码质量。
多次重复此实验。
【注意事项】:①:在进行实验时,因为不同位置的静摩擦系数是有差异的,滑块放置在滑面上的位置最好固定,,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②:在使用实验机时,手动和自动两个按钮不能同时按下。
③:打开试验机加长板时,旋钮要先往外拉出。
④: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中,要注意使滑块上滑轮低的一端贴向有光电门的一侧,否则光电门可能被导向滑轮撞坏。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包括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积等。
二、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木块3. 砝码4. 毛巾5. 木板6. 水平桌面7. 直尺8. 记录本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代表摩擦力。
3. 在木块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增加压力,重复步骤2,记录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
4. 将毛巾铺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步骤2和3,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5. 使用直尺测量木块的接触面积,改变木块的放置方式(例如侧放、竖放),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等因素的关系。
四、实验数据1. 在水平桌面上,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数据如下:压力(N) | 摩擦力(N)----------|----------0 | F11 | F22 | F33 | F42. 在毛巾上,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数据如下:压力(N) | 摩擦力(N)----------|----------0 | F1'1 | F2'2 | F3'3 | F4'3. 不同接触面积下的摩擦力数据如下:接触面积(cm²) | 摩擦力(N)----------------|----------A | F1''B | F2''C | F3''五、实验结论1.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改变木块的放置方式,摩擦力基本保持不变。
4.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实验过程中,木块匀速运动,摩擦力保持不变。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 压力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第1篇实验背景静电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如衣物摩擦产生的火花、静电吸引纸张等。
为了探究摩擦起电的原理,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摩擦静电小实验。
实验目的1. 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
2.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并分析影响因素。
3. 通过实验验证静电的吸引作用。
实验材料1. 橡皮擦2. 牙签3. 彩纸剪成的四角星4. 吸管5. 棉布6. 透明塑料杯7. 1元硬币8. 纸屑9. 塑料尺子10. 头发实验步骤实验一:摩擦产生静电1. 将橡皮擦放在桌子上,用牙签插在橡皮擦上,将剪好的四角星放在牙签上。
2. 用棉布摩擦吸管,观察吸管是否带电。
3. 将带电的吸管竖在四角星旁边,观察四角星是否被吸引。
实验二:静电吸引现象1. 在一个平坦的地方,将1元硬币放稳。
2. 将牙签放在硬币上,使牙签的中点接触硬币,两端保持平衡。
3. 用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使气球表面布满负电荷。
4. 将气球放在靠近牙签的地方,观察牙签是否被吸引。
实验三:静电的吸引距离1. 重复实验二,逐渐增加气球与牙签之间的距离,观察牙签是否仍然被吸引。
2. 记录不同距离下牙签被吸引的情况。
实验四:摩擦吸引白砂糖1. 将卡纸放在桌上,倒一些白砂糖在卡纸上。
2.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观察吸管是否带电。
3. 将带电的吸管靠近白砂糖,观察白砂糖是否被吸引。
实验五:摩擦头皮吸引纸屑1. 用塑料尺子在头发上来回摩擦,观察尺子是否带电。
2. 将带电的塑料尺子靠近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引。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通过摩擦,吸管带上了静电,四角星被吸管吸引,说明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验二: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表面布满负电荷,靠近牙签时,牙签被吸引,说明静电具有吸引力。
实验三:随着气球与牙签之间距离的增加,牙签被吸引的现象逐渐减弱,说明静电的吸引力与距离有关。
实验四:吸管摩擦后带电,靠近白砂糖时,白砂糖被吸管吸引,说明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
实验五:塑料尺子摩擦头发后带电,靠近纸屑时,纸屑被吸引,说明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
本科生课程论文报告课程名称: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论文题目:静摩擦力的探究姓名:黄珊学号: 2014000135 所在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物理行知班任课教师:王凤兰实验六静摩擦力研究实验目的观察最大静摩擦力现象、加强对最大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实验器材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摩擦块、摩擦台实验原理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两物体之间会出现一种阻碍运动趋势的力,即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最大极限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实验步骤1、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2、调节传感器窗口为“示波”显示;3、摩擦块放置在摩擦台上,用细线连接传感器的测钩与小车,将摩擦台(底部垫上鼠标垫作为摩擦块)用手控制。
代替摩擦台与电机转轴连接;4、点击“停止”在下面实验图像所示的实验图线上找到代表静摩擦力及最大静摩擦力的部分。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拉动小车过程中受力情况。
6、改变配重块的质量,重复实验,观察获得的图线与图像的区别。
实验图像实验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在图像刚开始上升的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拉力小于摩擦力,物体保持静止的状态,所以,在此段过程中,小车受到静摩擦力。
当小车刚好要运动时,曲线的高度达到最大值处,此处为物体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之后的过程中,物体受到动摩擦力,且数值保持不变。
误差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小车的运动有点不好控制。
对实验会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总结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大小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最大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刚要出现相对运动还未出现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同等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实验探究
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对物体运动的阻力或者物体表面彼此接触时产生的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它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有滑动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没有滑动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物体的表面粗糙度、物体的物质组成以及物体之间的接触压力等因素。
实验方法:
1.准备实验用的物体:准备两个相同的物体,如两个相同的木块、两个相同的金属块、两个相同的塑料块等。
2.测量静摩擦力:将两个物体放在一起,用一个力计测量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以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
3.改变实验条件:改变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物体的表面粗糙度、物体的物质组成以及物体之间的接触压力等因素,再次测量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以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
4.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实验结果,探究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本科生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课程论文题目:静摩擦力的探究
姓名:黄珊
学号: 2014000135 所在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物理行知班
任课教师:王凤兰
实验六静摩擦力研究
实验目的观察最大静摩擦力现象、加强对最大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实验器材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摩擦块、摩擦台
实验原理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两物体之间会出现一种阻碍运动趋势的力,即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最大极限值叫做最大静
摩擦力。
实验步骤
1、将力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
2、调节传感器窗口为“示波”显示;
3、摩擦块放置在摩擦台上,用细线连接传感器的测钩与小车,将摩擦台
(底部垫上鼠标垫作为摩擦块)用手控制。
代替摩擦台与电机转轴连
接;
4、点击“停止”在下面实验图像所示的实验图线上找到代表静摩擦力及
最大静摩擦力的部分。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拉动小车过程中受力情况。
6、改变配重块的质量,重复实验,观察获得的图线与图像的区别。
实验图像
实验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在图像刚开始上升的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拉力小于摩擦力,物体保持静止的状态,所以,在此段过程中,小车受到静摩擦力。
当小车刚好要运动时,曲线的高度达到最大值处,此处为物体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之后的过程中,物体受到动摩擦力,且数值保持不变。
误差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小车的运动有点不好控制。
对实验会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总结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大小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最大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刚要出现相对运动还未出现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同等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