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年表
- 格式:rtf
- 大小:79.31 KB
- 文档页数:5
1中国历史纪年表一原始社会(距今170万年到前2070年)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到公元前476)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1春秋:前770—前476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到公元1840)战国:前475—前221秦:前221—前207西汉:前202—公元8东汉:25—220三国:220—280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南北朝:420—589隋:581—618唐:618—907五代:907—960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16—1911中华民国: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2中国史列举题古代:列举春秋战国的四次战争:城濮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列举春秋战国西汉四位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列举先秦(夏商周)的三种政治经济制度:井田制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列举先进农作物:棉花甘薯占城稻列举人民衣料出现顺序:丝绸麻布棉布列举古代先后出现的文字: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帛文秦:小篆隶书列举古代先后出现的科技著作:祖冲之缀术郦道元水经注贾思勰齐民要术徐光启农政全书沈括梦溪笔谈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列举古代领先的科技成就:半坡:粟河姆渡:水稻春秋:生铁冶炼制瓷丝织业四打发明授时历列举古代重要建筑成就:都江堰隋,元大运河秦,明长城长安城北京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诗仙:李白列举古代文学的几种形式:战国:散文唐:诗歌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列举古代促进中外交往的人:张骞甘英马可波罗郑和列举与战争有关的成语: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合纵连横毛遂自荐老马识途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列举建立完善巩固强化中央集权的朝代和皇帝:建立:秦秦始皇巩固:西汉汉武帝完善:隋唐唐太宗强化:明明太祖列举宋元时四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元昊阿骨打阿保机铁木真社会经济:西周一p17 春秋战国一p54 隋唐二p9-13 宋二p54元二p65 清三p12社会文化:思想:春秋:百家争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雕塑:兵马俑莫高窟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史学:司马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近现代:列举近代列强强迫中国签定的三大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列举19世纪末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修铁路开矿办厂借款开银行列举南京北京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的口岸:三p31 p35 p62列举19世纪边疆危机:俄英侵略新疆美日侵略台湾英侵略西藏列举四位资产阶级思想家:孙中山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列举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列举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和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历史纪年表
先秦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221年)
•公元前2100年:大汶口文化出现,标志着中原地区进入农业社会。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统治,商王武丁远征战胜国
内部落,统一中国北方地区。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朝西周时期,从战国时期开始进
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分裂时期,多个国家并立。
秦汉时期(公元221年-公元220年)
•公元221年-公元206年:秦朝始皇帝统一中国,实行集权制度,
并修建万里长城、兵马俑等伟大工程。
•公元202年-公元220年:汉朝刘备称帝,史称刘宋,为三国之一。
•公元184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分为三个国家:魏、蜀、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晋朝,形成。
中国历史纪年表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签订世纪年1898年戊戌变法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1911年lO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五色旗定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与国民党新三民主义基本一致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1927 八一建军节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国民党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1月遵义会议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陕西)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抗战(1937松沪会战,太原会战1938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1940枣宜会战,百团大战)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30万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长征1945年8月—10月10日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签字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产生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在思想上做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议指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万隆精神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文革开始1971年乒乓球外交,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7 年基辛格访华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9 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说明》指出中日间不正常的交往状态结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安微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两岸正真停火1980年两岸通邮,通航,通商1980年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981年叶剑英就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1982年??? 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1982年宪法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南方谈话就社会主义本质明确市场与经济的关系,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意义: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中国历史纪年表(表图全彩)中国历史纪年表(表图全彩)【图表1:中国历史纪年表】----------------------------------------------年代 ---- 事件----------------------------------------------公元前3000年 ---- 夏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 ---- 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建立公元前221年 ---- 秦朝统一中国公元前202年 ---- 西汉建立公元9年 ---- 东汉建立公元220年 ---- 三国时期公元265年 ---- 西晋建立公元420年 ---- 南北朝时期公元581年 ---- 隋朝建立公元618年 ---- 唐朝建立公元907年 ----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0年 ---- 北宋建立公元1115年 ---- 金朝建立公元1271年 ---- 元朝建立公元1368年 ---- 明朝建立公元1644年 ---- 清朝建立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章节1:公元前历史】1.1 夏朝建立夏朝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历时约五百年,以大禹为太庙开国君主,结束于他的曾孙太康。
1.2 商朝建立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
商朝的首都在河南的殷墟,商朝末年发生了纣王暴虐的故事,最终被周朝推翻。
1.3 周朝建立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时期是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东周时期逐渐衰落。
【章节2:秦朝至清朝】2.1 秦朝统一中国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修筑长城和统一度量衡等。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16、祖丁—— 17、南庚——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 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8、孝王——9、夷王——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商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代公元前770年-公元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西汉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公元265年-公元589年隋朝公元618年-907年唐代公元960年-1279年宋代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公元1644年-1911年清朝1911年-1949年中华民国和国共内战1949年-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的商代时期。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之一,是中原地区最早的国家之一。
商朝的文明得以保留和发扬,同时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的周代时期。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周代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推崇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221年,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的局面,不同的国家之间互相征服和战争。
这个时期是中国哲学、文化和艺术的黄金时期。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的秦朝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政权,不仅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也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变法。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的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朝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
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是中国的三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的一段非常动荡的时期,因为中国被三个不同的政权所统治,互相征服和战争。
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是中国的隋朝时期。
这个时期推行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政策,比如全国统一货币、单位标准化、改良水利等。
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的唐朝时期。
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文化和科学的黄金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
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的宋朝时期。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 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中国历代纪元年表一、夏商周时期(约前2070年前221年)1. 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夏禹:前2070年前1600年,共17帝,历时470年。
2. 商朝(约前1600年前1046年)商汤:前1600年前1046年,共30帝,历时554年。
3.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前1046年前771年,共12王,历时275年。
4.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历时294年;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56年,历时219年。
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1.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秦始皇:前221年前210年;秦二世:前209年前207年;秦王子婴:前207年前206年。
2. 汉朝(前206年220年)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共12帝,历时214年;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共1帝,历时15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共14帝,历时195年。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1. 三国(220年280年)魏国:220年265年,共5帝,历时45年;蜀汉:221年263年,共2帝,历时42年;吴国:222年280年,共4帝,历时58年。
2. 两晋(265年420年)西晋:265年316年,共4帝,历时51年;东晋:317年420年,共11帝,历时103年。
3.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朝:420年589年,共4个王朝,历时169年;北朝:3年581年,共5个王朝,历时195年。
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1. 隋朝(581年618年)隋文帝:581年604年;隋炀帝:605年618年。
2. 唐朝(618年907年)唐高祖:618年626年;唐太宗:627年649年;唐高宗:650年683年;唐中宗:684年705年;唐睿宗:712年756年;唐肃宗:756年762年;唐代宗:762年779年;唐德宗:780年805年;唐顺宗:806年820年;唐宪宗:821年846年;唐穆宗:847年0年;唐敬宗:1年874年;唐文宗:874年888年;唐武宗:889年904年;唐宣宗:905年907年。
夏世系1、禹——2、启——3、太康 -—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 27、武乙 -— 28、太丁(文丁)——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8、孝王——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文王统一渭水流域,迁都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阵于牧野,歼灭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
中国历史纪年表史前—公元前2070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周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周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
汉东汉公元25—公元220
三国魏公元220—公元265
三国蜀汉公元221—公元263
三国吴公元222—公元280
晋西晋公元265—公元316
晋东晋公元317—公元420
南北朝南朝宋公元420—公元479
南北朝南朝齐公元479—公元502
南北朝南朝梁公元502—公元557
南北朝南朝陈公元557—公元589
南北朝北朝北魏公元386—公元534
南北朝北朝东魏公元534—公元550
南北朝北朝北齐公元550—公元577
南北朝北朝西魏公元535—公元556
南北朝北朝北周公元557—公元581
隋公元581—公元618
唐公元618—公元907
五代后梁公元907—公元923 五代后唐公元923—公元936 五代后晋公元936—公元947 五代后汉公元947—公元950 五代后周公元951—公元960 宋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 宋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9 辽公元916—公元1125
金公元1115—公元1234
元公元1206—公元1368
明公元1368—公元1644
清公元1616—公元1911
中华民国公元1912—公元1949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
中国历史纪年表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夏(前2070—前1600)商前期(前1600—前1300)商后期(前1300—前1046)*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周(前1046—前256) 西周(前1046—前771)东周(前770—前256)秦(前221—前206)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
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
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汉(前206—公元220)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东汉(25—220)三国(220—280) 魏(220—265)蜀汉(221—263)吴(222—280)晋(265—420) 西晋(265—317)东晋(317—420)南北朝(420—589)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 有的地区用至6年。
** 有的地区用至3年。
陈(557—589)北朝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6)北周(557—581)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唐(618—907)* 辛酉三月丙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
**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
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方法。
*** 此年九月以后去年号,但称元年。
**** 哀帝即位未改元。
五代(907—960) 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出帝即位未改元。
* 后汉高祖即位。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 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中国历史纪年表
朝代时间
旧石器约170万年前——2万年
新石器约2万年前——4千年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乙未)西周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771年(庚午)春秋公元前770年(辛未)——前476年(乙丑)战国公元前475年(丙寅)——前221年(庚辰)秦公元前221年(庚辰)——前206年(乙未)西汉公元前206年(乙未)—公元25年(乙酉)东汉公元25年(乙酉)——220年(庚子)
三国公元220年(庚子)——280年(庚子)
西晋公元265年(乙酉)——316年(丙子)
朝代时间
东晋公元317年(丁丑)——420年(庚申)南北朝公元420年(庚申)——589年(乙酉)隋公元581年(辛丑)——618年(戊寅)唐公元618年(戊寅)——907年(丁卯)五代公元907年(丁卯)——960年(庚申)北宋公元960年(庚申)——1127年(丁未)南宋公元1127年(丁未)——1276年(丙子)元公元1271年(辛未)——1368年(戊申)明公元1368年(戊申)——1644年(甲申)清公元1644年(甲申)——1912年(壬子)民国公元1912年(壬子)——1949年(己丑)共和公元1949年(己丑)——万年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