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4
- 格式:ppt
- 大小:6.23 MB
- 文档页数:23
24 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
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2.(1)戏:玩耍。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
之:它,指水缸。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三年级上册课本第102页24.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
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司马光。
⑥迸:涌出。
三年级下册课本第16页5. 守株待兔①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②。
兔走③触株,折颈而死。
因④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四年级上册课本第50页13.精卫填海①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④而不返,故⑤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堙:填塞。
课本第110页25.王戎不取道旁李①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⑤。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②尝:曾经。
③竞走:争着跑过去。
④唯:只有。
⑤信然: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课本第102—103页22.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①胤恭勤②不倦,博学多通③。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④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②恭勤:肃敬勤勉。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铁杵成针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
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
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
三年级语文24课司马光课文
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稿让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
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
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汪敬拦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困胡了。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司马光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2.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3. 课文背景:介绍司马光的历史背景及《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勇敢、智慧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资治通鉴》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精讲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写5遍。
2. 用“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编写一段话。
3.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你的理解。
24 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
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2.(1)戏:玩耍。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
之:它,指水缸。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diē)没.(méi mo)水中。
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bìnɡ),儿得活.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
()(2)一儿登瓮..(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1.diē√mo√jiē√chí√bènɡ√2.(1)戏:玩耍。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3)破之:水缸破了。
之:它,指水缸.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司马光》现代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是《司马光》,作品以简明的语言展示出少年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睿智的人物形象。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译文及主题。
司马光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
一个小孩爬上水缸玩,不小心滑落水成满水的水缸里。
大家都被吓跑了,形式万分危机。
机敏的司马光迅速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砸缸。
终于缸被砸破了,水一下子流了出来,落水的小孩终于得救了。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了司马光富有爱心、聪明机智、沉着冷静以及灵活应变的品质和能力。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