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20 《庄子》故事两则复习提纲(一)整体感知《惠子相梁》是<庄子>一书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故事。
文中庄子不直言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借讲鹓鶵鸟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采用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次辩论。
显示了二者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
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庄子〉故事两则》选的都是庄子和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两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从这个矛盾可以约略看出《庄子》一书的突出特色:迷离倘恍,无所拘束。
(三)审美鉴赏精彩的诡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整个一个故事,便是由人物之间的论辩组成的。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但从论辩的过程和结果看,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
尤其是故事的结尾,是庄子最后的反击。
庄子说:惠子你说我怎知道鱼的快乐时,便已显示你已经知道我明白了鱼的快乐才问。
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
此外,最后一个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一己的矛盾的机敏。
(四)重点难点突破1、两则短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2、第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3、第二则,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继续怎样辩论?达标训练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思考题]
1.《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的对话采用了什
么手法?“鹓雏”、“鸱”、“腐鼠”分别比作什么?
2.《惠子相梁》你如何理解主题?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如何巧妙辩解而最终取得了主动权?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你认为是庄子胜还是惠子?理由是什么?。
古代文归篇复习提纲一、《庄子·秋水》(一)识记知识:1、“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这一名句出自《庄子》。
2、“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这一名句出自《庄子》。
3、“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这一名句出自《庄子》。
4、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善于用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且富于丰富奇特想象特点的是《庄子》。
5、“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句中的“望洋”的意思是:仰视貌(抬头看的样子)6、“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句中“殆”的意思是:危险7、《庄子·秋水》中在后世化为常用的成语有: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埳井之蛙。
8、《庄子·秋水》借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来表达庄子深邃的思想。
9、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子被认为是先秦时期最具哲学家气质的人,其学说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复杂而深远。
《庄子》一书以城门形象的寓言故事、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汪洋恣肆而富于诗性的语言,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源泉和楷模之一。
(二)翻译:1、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故生而不悦,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大智之人)能够明察时运的满与亏的变化,所以得到了也不特别高兴,失去了也不忧愁,(因为)他知道时运不是恆常不变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河伯)仰视着对海若感叹道:俗话说:“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天的河水依照时节而涨,很多溪水都注入黄河之中,直行的水流汪洋恣肆,黄河两岸以及水中岛陆之间,连牛和马也分辨不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知识点复习巩固
《庄子二则》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生的马)
D.是.鱼之乐也(这)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去/以六月息者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庄子》古诗两则一、文学常识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或:有的人。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雏(yuān chú):像凤凰一类的鸟。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lǐ)泉:(甘甜,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猫头鹰。
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濠梁:濠水之滨,濠,水名。
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全:完全,确定是。
请:请允许我。
循:从…说起。
本:最初。
安,怎么。
既:已经。
【一词多义】吓:仰而视之曰: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用作动词,威胁于: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达之:子知之乎:代词,鹓雏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助词,的固: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古今异义】止:古义:栖息今义:停止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因果关系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类活用】惠子相梁:相,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宰相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庄子故事两则,即有关于庄子的两则故事,分别为《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其中《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则以能否知道“鱼乐”的辩论问题,表现了庄子豁达的心态和高超的生活情趣。
【重点问题】1、指出《惠子相梁》中运用比喻的内容鹓雏(yuān chú)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鹓雏(yuān chú)的故事里,鹓雏(yuān chú)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北冥有鱼》易考知识点复习一、易考词语解释(选择题)易考词语正确解释错误选项解释易考词语正确解释错误选项解释怒而飞振奋,振翅高飞发怒,生气志怪者也记载做记号野马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奔腾的野马其正色邪表示选择代词,他(的)海运海水运动海洋运输事业二、易考通假字:三、易考句式: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正确顺序:以六月息去者也四、易考课文理解序号正确理解错误选项的说法1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春秋时的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 两个“不知其几千里”,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鲲和鹏的形体之大。
两个“不知其几千里”,用比喻的手法突出了鲲和鹏的形体之大。
3 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南海飞往北海的壮丽图景。
4 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北冥有鱼》一文中的大鹏可以“无所依凭”而动,因而能够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易考词语解释(选择题)易考词语正确解释错误选项解释易考词语正确解释错误选项解释全.矣完全,肯定全面请循.其本追溯遵循1、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 正确顺序: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四、易考课文理解序号正确理解错误选项的说法1 本文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选文中,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两人话锋强硬,咄咄逼人,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轻松与闲适。
2 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危机”。
设问3 应从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观照。
古代文归篇复习提纲一、《庄子•秋水》(-)识记知识:1、"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牛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这一名句出自《庄子》。
2、“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这一名句出自《庄子》。
3、“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这一名句出自《庄子》。
4、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善于用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且富于丰富奇特想彖特点的是《庄子》。
5、“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句中的“望洋”的意思是:仰视貌(抬头看的样子)6、“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句中“殆”的意思是:危险7、《庄子•秋水》中在后世化为常用的成语有: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梯米、塢井Z蛙。
8、《庄子•秋水》借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来表达庄子深邃的思想。
9、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子被认为是先秦时期最具哲学家气质的人,其学说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复杂而深远。
《庄子》一书以城门形象的寓言故事、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汪洋恣肆而富于诗性的语言,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源泉和楷模之一。
(二)翻译:1、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尿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跋,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故生而不悦,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大智之人)能够明察时运的满与亏的变化,所以得到了也不特别高兴,失去了也不忧愁,(因为)他知道时运不是恆常不变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Id:“野语有之口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河伯)仰视着对海若感叹道:俗话说:“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3、秋水吋至,百川灌河,泾流之人,两渙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天的河水依照时节而涨,很多溪水都注入黄河Z中,直行的水流汪洋恣肆, 黄河两岸以及水中岛陆之间,连牛和马也分辨不出。
庄子二则复习笔记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
本文将复
庄子两则的内容,总结要点如下:
第一则
第一则讲述了庄子与胡蝶的对话。
庄子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思想: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只蝴蝶,还是蝴蝶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是
庄子。
这个思想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模糊而不确定的。
人类的认知受限于主观的经验和感知,我们无
法确定现实究竟是什么样子。
庄子通过这个对话告诉我们,要保持
开放的心态,拥抱不确定性,接纳世界的多样性。
第二则
第二则讲述了庄子与草木的交流。
庄子提出了一个看似荒唐的
想法:他希望自己能像草木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
他认为人类之所
以会有烦恼,是因为我们过于担心未来和追求功利。
而草木并不会
困扰这些问题,它们顺其自然地生长,享受每一天的阳光和雨露。
庄子以此呼吁人们要学会放下内心的焦虑和欲望,回归自然,享受
生活的乐趣。
总结
庄子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他教导我们要思考人与自
然的关系,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和功利。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接纳世界的多样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内心的焦虑和欲望,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践行。
以上是对庄子两则的复习笔记,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
运用庄子的哲学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故事两则》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中心思想
3. 句式
1作者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2中心思想
《惠子相梁》:通过写惠子做魏国国相后猜疑庄子欲去带你自己而又被庄子用言辞反击的故事,辛辣的讽刺了醉心于功名的富贵者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
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3句式
《惠子相梁》特殊句式省略句原句惠子相梁改惠子相于梁译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倒装句原句夫鹓雏(刍鸟同音)发于南海状语后置改夫鹓雏于南海发译鹓雏从南海出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特殊句式倒装句(状语后
置)原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改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判断句原句是鱼之乐也译这是鱼的快乐原句子固非鱼也译你本来不是鱼原句我知之濠上也译我是在这濠上知道的。
《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1.文学常识:节选自,作者:,时期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2.通假字:北冥.有鱼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词性活用:怒.而飞鲲之大.《齐谐》者,志怪.者也。
4.古今异义的词: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今义: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今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⑷而: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⑸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时则.不至。
⑹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⑺其:其.名为鲲。
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翻译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内容探究: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古今异义循.其本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2)之:庄子往见之.是鱼之.乐也子之.不知鱼之乐(3)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石以为4.文言句式判断(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5.翻译句子(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6.内容探究: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问题?一、《北冥有鱼》1.文学常识: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复习资料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巩固【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一、文学常识: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二、解释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吗”三、解释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奋发今义:生气,发怒(2)海运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泛指海上运输(3)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四、一词多义①为其名为鲲 (叫作) 化而为鸟;(成为)②之鹏之背 (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其其名为鹏 (代词,它的) 其视下也 (代词,代大鹏) 其正色邪(表示选择)④而化而为鸟(表顺承) 怒而飞(表修饰)⑤安安知鱼之乐(怎么)汝安知鱼乐(哪里)⑥固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五、解释重点词①是鸟也(这)②志怪者也(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③抟:(盘旋飞翔) ④扶摇:(旋风) ⑤去以六月息(去: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⑥亦:(也不过) 若是则已矣(是:这;已:罢了) ⑦濠梁(桥)⑧是鱼之乐(这)⑨全矣(完全、完备)⑩子非鱼(对人的尊称,您)11野马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六、判断句式,判断句式标志:……者,……也。
1.南冥者,天池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借助风力)到南海去。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当鹏迁往南海时,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
它乘着……(见课下注释)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6句,见课下注释)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5.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八、理解性默写1.《北冥有鱼》中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的语句是:□□□,□□□□□□□。
《庄子》故事两则复习提纲
——惠子相梁——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 或.谓惠子曰
3.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4.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5. 非梧桐不止.
6. 非醴泉
..鸱得腐鼠
..不饮7. 于是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4.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三、简答题
1.庄子讲鹓雏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2.庄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解释重点词
1.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 安.知鱼之乐?
3. 固.不知子矣
4. 子固.非鱼也
5.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 请循其本
.....。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8.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二、翻译句子
1.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故事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