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1日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测试参考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96 KB
- 文档页数:2
绵阳市高中2020春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解析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鱿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
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
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一。
他创造的大鸥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大鹏赋》中之大鹏,“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
”“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
绵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突出,中央政府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图1示意1992年~2013年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的热点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 天津能够成为历史上发展的热点是因为其A.海运便利B.矿产丰富C.地势平坦D.古代都城2. 张(家口)承(德)地带长期以来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冷点”。
对其经济发展制约明显的是A.科技水平B.年降水量C.劳动力数量D.地形条件星巴克(Starbucks)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品牌拥有者,其目标市场为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这一群体。
从1999年1月,星巴克主要通过合资经营方式陆续进入北京、上海、广州及南京等城市开设门店,随着2004年中国零售业对外的全面开放,星巴克开始了其在中国的独资经营,并迅速布局国内省会城市,2011年后开始对内陆二三线城市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3~5题。
3. 星巴克1999年1月才能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市场B.政策C.交通D.原料4. 星巴克选择先入驻京、沪等非内地城市,主要是考虑内地A.民族饮品品牌多B.门店地价过高C.人均可支配收入低D.通信络欠发达5. 下列四类城市功能区中,星巴克优先选择布局门店的是A.康复疗养中心B.大型商场内C.公交汽车站旁D.居民小区内图2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洲地形状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II卷4至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叨扰(tāo) 卡壳(kǎ)大笔如椽(chuán) 屏气凝神(bǐng)B. 奇葩(pā)烙印(lào)风流倜傥(tǎng) 有恃无恐(zhì)C. 秸秆(jí)巢穴(xué) 方枘圆凿(ruì) 扪心自问(mén)D. 腼腆(tiǎn)矗立(chù) 谆谆教诲(zhūn)同仇敌忾(kà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养分节骨眼革故鼎新与日俱增B. 换档篷户区闲情逸致耳鬓厮磨C. 蝉联顶梁柱仗义直言金瓯无缺D. 冷峻雷厚雨凤毛麟角远见灼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B.“两会”期间,就百姓关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记者们辛勤釆访,及时报道,心劳日拙,受到广泛好评。
C.一位老科学家指出,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太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很难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D.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3北川文化旅游推广活动”现场特别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展出宪雕、羌绣和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来宾在活动中零距离感受了羌族文化。
B. 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_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
C. 为增强人们的国家版图意识,最近推出的新编竖版中国地图将以往作为缩略图放在右下角的“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全景式呈现中国陆海疆域。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I卷第11题和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
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
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
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
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
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
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绵阳市高2020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A“人们更重视求取‘富’‘贵’”错;C“和‘人之常情’发生冲突时”错;D“‘利’指的是‘能给人带来利益的身份地位’”错。
)2. C(“‘义’和‘利’之间彼此对立错”)3.A4.D(“b处比a处更易发生雪崩”错)5.B(“凝聚力大于它所受到的摩擦力”错)6.①气温升高:持续晴天,温度升高,雪同地表分离;升华改变了雪层内部结构,变得脆弱。
②持续暴雪:持续暴雪增加了山上积雪的重量,使雪层的地心引力大于摩擦力,极易雪崩。
③风力强劲:罕见大风(120公里/小时)将大量的雪吹向背风坡,导致背风坡的积雪增多。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共6分)7.B(“既为了表现其旅途的狼狈”错;“为了表现战争给民众带来的伤害”错。
)8.①信中有对自己的关心。
儿子虽投身于抗战,但仍未忘记关心自己,这让母亲颇感安慰。
②儿子满怀救国之热忱。
儿子写出音乐作品,以实际行动鼓舞民众,这让母亲由衷欣慰。
③言语中表明形势向好。
中华民族渐渐觉醒,英勇顽强地齐心抗战,这让母亲看到希望。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共6分)9.①作者内心抵触战争,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又积极地投身抗战。
②作者时时感到沮丧,但又充满信心,坚信音乐能在抗战中发挥作用。
③作者思念牵挂母亲,但为了抗战胜利,需加紧创作,只能暂时忘记。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共6分)10.H L Q (答对1处给1分,共3分;答出4处及以上,给0分)11.B(前者为“只有”,后者为“希望”)12.D(“因惧怕尔朱荣而不肯发言”错)13.(1)何况现在尊奉尚不能说话的小孩,来治理天下,却指望天下太平,难道能够实现吗?(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2)现今保卫皇宫的文武大臣,足够和他们一战,只需守住河桥,观察对方的意图动向(就行了)。
(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14.D(“两首诗善用细节描写”错;“刘诗突出松树之‘高’”错)15.①元诗写千岁松树也由小松长成,表明如想有所成就,需立志高远且从小积蓄力量。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扫描版)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35分)(一)(9分,每小题3分)1.B(“定型于汉变化于宋”错,原文:到了汉代基本定型。
)2.B(“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无中生有。
)3.C(强加因果。
“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与“礼法的弹性”关系在原文中未谈及,从事理上讲,二者可能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12分)4.(3分)D(A.“不是亏损严重而夭折,就是发展良好大赚特赚”错。
B.“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错。
C.“共享单车持续发展必须在社会治理共识形成后”错。
)5.(5分)C、D(A.“国内外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错。
B.“不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成为一门生意”错。
E.材料三并未提及共享经济问题。
)(每项2分,全对满分,多选不给分)6.(4分)答案示例:①应该选择适宜骑行(地势平坦)的城市实施;②关注并提升用户体验;③尽量降低使用成本;④政府与运营公司密切配合、各司其职。
(每点1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三)(14分)7.(3分)A(B.“并且没有像雁一样展翅高飞的欲望”错。
C.“表明小燕生不如死的状态”错。
D.“呼吁……包容自然……”错。
)8.(5分)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草原上美丽和谐的场景,与前文人雁羊群移动的画面相呼应,与后文“狗鱼”及“偷蛋人”盗取雁蛋的画面形成对比,为文章主旨的表达作了铺垫。
(划线处各1分,共5分)9.(6分)①阿妈生活在草原上;②阿妈悉心喂养草原上的羊、雁;③阿妈以母亲的慈爱对待草原上的生灵,守护弱小;④阿妈勇斗草原上的贪婪之人。
(每点2分,共6分,答对3点得满分)二、(35分)(一)(19分)10.(3分)D(急:重视)11.(3分)D12.(3分)A(崔涣被贬道州主要是因有过错被朝廷查实。
)13.(10分)(1)“和”之所以被人们看重,那是因为有“礼”的节制(约束),不用“礼”去节制(约束),怎么能得到真正的“和”呢?(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2)当初,崔涣被元载排挤(压制),崔纵在元载执政期间,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全国统一招生考试2020年高考仿真模拟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鱿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
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鱿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
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
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一。
他创造的大鸥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大鹏赋》中之大鹏,“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
”“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
”,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
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
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②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
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
《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阅卷分析1. A(B“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错; C“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错; D“为呈现盛唐气象”错)2.B(“是为了证明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错)3. B(李白创作《大鹏赋》是在鲲鹏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
A《锦瑟》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意象杜鹃与《华阳国志》杜鹃啼血的故事中的原始意象杜鹃在内涵上是一致的,不具有内涵全新的创造;C《雨巷》虚构的一个雨中丁香般的姑娘与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丁香虽然有人和花的差异,但两种意象的内涵是一致的;D《窦娥冤》虚构的窦娥所发的亢旱三年的誓言和《汉书》孝妇冤死的故事中没有相合的原始物象和全新的审美意象。
)4.C(A原因分析不当; B“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错;D“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错)5.B(无法得出“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的结论)6.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6分,①②必答,每点2分,③④⑤任答每点1分)试题分析: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需要多方合作完成。
提合理建议就是对所涉及的各方面提出建议。
各则材料重要信息:材料一:老师:操作不熟练;学生: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家长:看待网课有的激进,有的保守;各地:出台细则;在线教育软件:加紧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服务。
材料二: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不能保证基本的服务;老师:欠缺信息化基本技能;不熟悉在线教育系统与在线教育方式;缺乏全新的思想与方法。
材料四: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不够完善;评价实施的过程存在问题。
某省某市2020年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卷及答案摘要: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4月21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20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整理录入:青峰弦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4月21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20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整理录入:青峰弦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毗邻(pí) 噱头(xué) 恪守(kè) 压轴(zhòu) B.泥淖(nào) 逮捕(dǎi) 丰稔(rěn) 蜚声(fēi) C.璀璨(cuǐ) 洗涮(shuàn) 脖颈(jǐng) 巷道(hàng) D.哄抢(hòng) 肋骨(lèi) 倾轧(yà) 复辟(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徇情殉情枉法夜宵响彻云霄B.闲暇应接不遐陨落殒身不恤C.卓识真知卓见权柄彪炳千古D.留恋流连忘返出奇出其不意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却是出自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
B.即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C.若领导班子能够严格自律,广大群众自能上行下效,社会环境就能更加和谐安定。
D.你总是在彷徨迷茫时给我无尽的动力,总是在痛苦忧伤时为我春风化雨。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五环”变“四环”,索契冬奥会精彩的开幕式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欢呼,反而饱受诟病,俄罗斯官方也在官网公开承认这一失误。
B.科技孵化园区以智力密集的优势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加强科研、教育与生产的结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鯤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
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 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 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窗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A(B“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错;C“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错; D“为呈现盛唐气象”错)
2.B(“是为了证明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错)
3. B(李白创作《大鹏赋》是在鲲鹏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
A《锦瑟》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意象杜鹃与《华阳国志》杜鹃啼血的故事中的原始意象杜鹃在内涵上是一致的,不具有内涵全新的创造;C《雨巷》虚构的一个雨中丁香般的姑娘与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丁香虽然有人和花的差异,但两种意象的内涵是一致的;D《窦娥冤》虚构的窦娥所发的亢旱三年的誓言和《汉书》孝妇冤死的故事中没有相合的原始物象和全新的审美意象。
)
4.C(A原因分析不当; B“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错;D“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错)
5.B(无法得出“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的结论)
6.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
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
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
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6分,①②必答,每点2分,③④⑤任答每点1分)
7. C(“以李称匠折射手艺人的固执”错)
8. ①突出人物形象:即刻画汪掌柜的贪婪奸诈,也反衬出李秤匠有良心操守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汪掌柜多次要求改秤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又让故事富有波澜;③丰富小说主题:即表达对贪婪奸诈之人的讽刺与批判,也表达对坚守正义和职业操守之人的赞扬和肯定。
(6分,每点2分)
9. ①有慈爱之心。
作为父亲,为保护儿子,“违心”改秤;为教育儿子,以死明志。
②有匠艺之心。
作为传统手艺人,凭良心做称、平称,保证称平,绝不含糊。
③有良知之心。
因受胁迫而改秤,但为补偿良知,又冒险巧妙地“平”称。
④有决绝之心。
因改称而打破职业与道德底线,虽有弥补,但仍决绝地以死谢罪。
(6分,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10. D
11. A(殿试及第者皆赐出身三甲应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12. D(“跟随完颜宗望夺取燕山后”错。
)
13.(1)百姓性情愚笨固执,,希望您能施以宽大之恩,以此安慰心怀反复之人。
(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
(2)已经告诉各部及其将帅让他们管束士兵,如果有士兵对归降之人有丝毫的侵犯,一定严惩不贷。
(划线处各 1 分,大意1分,共 5 分)
14. C(“统治者悠闲度日,不思进取。
”错,“西风斜日”暗示南宋的衰败)
15.
悲:①因故土沦陷、山河破碎而悲;②因当局者空谈、冒进而错失收复之机而悲;③因国家年年遭受侵扰、形势岌岌可危而悲;④因统治者偏安江南、贪图享乐而悲;⑤因奸臣当道、无处施展抱负而悲。
壮:⑥虽国势衰落且报国无门,但仍不失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之壮志。
(“悲”,共4分,每点1分,答对4点给4分;“壮”2分,意思接近即可) 16.(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不得分)
17.C(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
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或规定的范围。
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
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曼延:连绵不断。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
18.A(括号后强调短视频传递了真实信息,因此排除BC;表述的简练性原则,排除D)
19.A(B中途易辙,“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C中途易辙,“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D“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
20.①可以适当地改变生态环境;②但须以不直接改变人类基因为前提;③已经间接改变了自己的基因。
(6分,每点2分)
21. ①形式上均选用诗句;②内容上与两国历史交往有关;
③意义上展现情谊,表达祝愿。
(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四、22. (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时立爱,字昌寿,涿州新城人。
(时立爱的)父亲时承谦,因为财产丰实而称雄于乡里,一遇荒年他就开仓赈济贫乏的百姓,并把以往向他借贷的人的契约撕毁,免去债务,不再索取。
辽太康九年(1083),时立爱中进士第,调任泰州幕官。
他父亲去世时,他行孝服丧,期满后,调任同知春州事。
不到一年,升迁云内县令,再被任命为文德令,不久被枢密院选为史房副都承旨,转都承旨。
后官至御史中丞之职,他刚正敢言,不顺从权贵。
由于他耿直被提升为燕京副留守,此间其母去世,他服丧期满,又官复原职,后来升做辽国兴军节度使,兼汉军都统。
金太祖平定了燕京,查询得平州人韩询,命他持诏招安平州。
这时,奚王回离保在卢龙岭,时立爱未敢立即去拜见,先派人送上名帖说:“百姓性情愚笨固执,不会立刻顺从,愿意投降接受你的大恩德,以宽慰我的惶恐不安。
”皇帝金太祖下诏说“:我亲自巡视西部疆土,彻底平定了燕国,只要号令下达,城邑就会立刻攻下。
届时嘉奖忠臣,显示特别恩惠,那里的大小官都可以做原来的官职,囚犯释放,奴隶免除。
”此时,辽国皇帝还在天德,平州虽然投降,但民心还没稳固。
奚王回离保军驻在小城村落里,已降的蓟州再次叛乱。
民间传言说“:金国人攻下城邑后,开始时给予抚恤,后来就掳掠。
”时立爱知道此言却不肯相信,于是上奏章说“:乞求皇上下诏,派官员到各个郡邑,宣诏让人知道您的恩德道义。
以后攻打宋朝时,顺我者安抚他,逆我者就讨伐他,这样不用军队费力天下就可安定了。
”金太宗皇帝看完时立爱的奏章大加赞美,随后给时立爱下诏说:“你最初率官吏百姓归附于我,现在又上奏章写出利害,都合我意,嘉奖不能忘。
山西部族因为辽国君主没有被俘获,恐怕暗中与他有来往,所以迁到岭东居住。
西京人民已经没有了叛乱的愿望,都像过去一样生活。
也许有的将士贪婪蛮横,冒犯纪律,动不动就掠夺投降的人。
我已下诏告谕各部及军中统帅,约束士兵,秋毫有犯者,必斩无赦。
现在派斡罗阿里等做你的副贰官,用来安抚百姓。
你告诉所领各部,让他们知道我的意思。
”
后来,把平州改为南京,用张觉做留守,于是时立爱离开平州。
而张觉因为燕京人东迁,大多数怨恨,而叛逃到宋朝。
时立爱离开平州回到乡里,金太祖把燕、蓟给宋朝,新城也纳入宋朝版图。
宋朝多次下诏召时立爱入朝做官,而时立爱见宋朝政事一天天坏下去,不肯应诏,并告诫宗族人不得做官。
等到完颜宗望再次夺取燕山时,时立爱到幕府上拜见他,完颜宗望授时立爱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任命了时立爱的儿子和侄子数人。
时立爱跟从完颜宗望军队数年,谋划很多大事,被封为陈国公。
后来时立爱上奏章请求辞职,没被批准。
天会九年(1131),时立爱做了侍中、知枢密院事。
后加为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