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09级研究生课程表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计算机学院本科课程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具有崇高理想及敬业精神,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技术教育方法的高等教育及工程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能够比较系统、准确地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应用和新技术。
3.具有熟练的程序设计能力、系统分析能力、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能力。
4.掌握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和方法,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使用外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和授课。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养。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5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与授予的学位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划规定的152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47学分,专业基础课25学分,专业主干课24学分,专业系列课28学分,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10学分,其他为任意选修课学分。
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3.教师资格教育课参见“东北师范大学教师资格教育课程目录”。
4.任意选修课参见本专业专业系列课、学校通选课和其他学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目录。
六、副修专业和第二学位课程说明1.副修专业课程说明副修专业是根据学校的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而提供的选择。
副修专业的课程为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专业必修课,学生必须修满30学分,符合要求的学生,发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副修证书。
2.第二学位课程说明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第二学位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对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后至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的各项培养工作做出基本规定。
一、学科概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围绕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运用等领域方向,开展理论、原理、方法、技术、系统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计算机的历史作用可以概括为,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信息时代,发展了一类新产业一一信息产业,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一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生了一种新思维——计算思维,形成了一种新文化一一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的划时代作用是把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推向信息时代,从物质产业时代推向信息产业时代。
计算机开拓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新资源,增添了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新手段,提供了人类创造文化的新工具,引起了人类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用巨大,影响深远。
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针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培养“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感强、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创造性地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实际工作。
其具体要求为: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知识基础,掌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包括网络系统开发技术、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和移动系统开发技术。
3.具有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具备软件系统的实现能力以及测试能力,具有良好的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具备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我校现有硕士学位授予点146个,2009年拟招收硕士生2000人左右。
所列招生人数不含推荐免试生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
一、报考条件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3. 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人员。
4.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人员报考须符合下列全部条件:⑴毕业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2009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⑵进修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六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并提交进修学校出具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
⑶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4)大学外语四级(英、日、俄)考试成绩达到430分以上(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做此项要求)。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国家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网上报名时取得本科毕业证。
5.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大学本科1-3年级学生一律不准报考,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考试和录取资格。
6.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69年8月30日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7.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二、学习年限我校所有专业均实行弹性学制,具体学习年限以各招生学院(所)培养方案规定的为准。
三、报名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2.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照相、确认的方式。
网上报名时间为2008年10月10日—31日,网址为:或: 。
11月10日-14日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按规定缴纳报名费。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注: 开课时间从2月23日周一开始,上午课8:00,下午课1:00,晚上课5:30,每次四节,每节45分钟,地点在逸夫教学楼。
请选课的同学按照课程时间安排上课。
外语、政治以学校下发的公共课表为主,请同学们到研究生院网页查询。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博士研究生课程安排
注: 开课时间从2月23日周一开始,具体上课时间与地点,请各位同学与任课老师联系。
数量经济学
现代企业理论与方法40学时张屹山
高级金融学40学时赵振全
证券市场研究40学时陈守东
金融政策计量分析40学时庞晓波
景气分析理论与方法40学时石柱鲜
微观模拟方法40学时张世伟
微观经济计量分析40学时孙巍
企业管理
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40学时于洪彦
组织行为学研究40学时孙乃纪
战略管理专题研究40学时邹国庆
营销管理专题研究40学时金晓彤
服务营销专题研究40学时任俊生
商品流通40学时吴小丁
企业管理专题研究40学时张秀娥
产业经济学
现代企业理论与方法40学时张屹山
证券市场研究40学时陈守东
战略管理专题研究40学时邹国庆
金融学
马克思经济学金融理论40学时杨惠昶
国际经济学40学时杨惠昶
人民币汇率制度40学时王铁锋。
重师研发〔2009〕31号关于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校属各研究生培养学院: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学生放假时间为2009年7月6日至9月2日,下学期开学报到时间为9月3日、4日,9 月7日正式行课。
请各培养学院于9月7日上午8:00将本学院研究生返校情况报研究生处。
2009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时间为9月10日、11日,9月14日进行入学教育,9月15日新生正式行课。
现将下学期研究生教学工作安排如下,望照此执行。
一、2009级研究生公共课课程安排下学期2009级研究生公共课程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 具体安排见《重庆师范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公共课课程一览表》。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二外教学自行安排。
二、下学期研究生教室使用安排各学院可在以下教室安排专业课课程教学(政社、文新、外语、数计学含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专业课教学):文新: 2129、2114、2110、2102教室周一至周五,2104周一、周三、周五;历史: 2103、2108、2120教室周一至五;政社: 2116、2105教室周一至五;数学: 2106、2100教室周一至周五, 2115教室周二、周四;物理: 2119教室周一至周五;2117周一、周三;化学: 2118教室周一、周三、周五;生物: 2128教室周一至周五;2107周二、周四;经管: 2101教室周一至周五,2104周二、周四;学前: 2109教室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体育: 2118教室周二、周四,2109教室周三;美术: 2107教室周一、周三、周五;三、请各培养学院于2009年9月3日前将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书和专业课课程表交研究生处。
附: 重庆师范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公共课课程一览表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书二○○九年六月三十日主题词:研究生教学通知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2009年6月3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