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究竟属于谁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9.01•【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12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二、日本窃取钓鱼岛三、美日对钓鱼岛私相授受非法无效四、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毫无依据五、中国为维护钓鱼岛主权进行坚决斗争结束语前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是非法无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钓鱼岛回归中国。
无论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
长期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时制造事端。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附属的南小岛、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
中国坚决反对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定不移,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
一、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分布在东经123°20′-124°40′,北纬25°40′-26°00′之间的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飞屿等岛礁组成,总面积约5.69平方千米。
钓鱼岛位于该海域的最西端,面积约3.91平方千米,是该海域面积最大的岛屿,主峰海拔362米。
黄尾屿位于钓鱼岛东北约27千米,面积约0.91平方千米,是该海域的第二大岛,最高海拔117米。
赤尾屿位于钓鱼岛东北约110千米,是该海域最东端的岛屿,面积约0.06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75米。
钓鱼岛现在是哪一个国家管辖的1、钓鱼岛是哪国的?是中国的。
在雅尔塔体系(包括《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公告》)中,琉球群岛、台湾省、北方四岛、钓鱼岛和独岛不属于日本。
在1951年的《旧金山宣言》中,美国在没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中国参与的情况下,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的主权归还给日本。
由于当时渔民的努力,钓鱼岛的主权没有移交给日本。
美国的坏处是不再明确自己的主权,故意模糊。
2、钓鱼岛现在属于哪个国家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时间: 2019-07-04钓鱼岛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在日本人来到钓鱼岛之前,中国已经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了长达数百年的管辖。
1895年,中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一同被割让给日本。
二战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回归中国。
1952年以后,美国擅自扩大所谓的“托管”范围,非法将钓鱼岛纳入其中。
1972年,美国还声称要将钓鱼岛“归还”日本。
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无论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什么单方面措施,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3、钓鱼岛现在属于哪个国家控制法律分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4.钓鱼岛的中国人是谁,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国际法认为,对于无主土地,谁最早发现归谁所有。
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2010年9月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本两艘巡逻船两次冲撞我过渔船,并登船检测,日方的行为招到我国公民的严厉抗议,钓鱼岛事件促使中日两国的关系一度紧张。
相关官员称:在外交手段没有有取得进展的情况下,不排除采用军事手段解决钓鱼岛归属问题,。
然而,采用军事手段是否可行,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
维护世界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毁灭了数不清的财产,因此,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人民反对权强政治和一切恐怖主义,痛恨战争带来的灾难,人们追其和平共处,友好相待。
如今,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地区的战争我们有目共睹,战争使房屋变成废墟,使原本安定美好的生活充满恐惧与不安,使人们流离失所,受尽苦难,,战争带来的只有破坏和摧残。
人们向往和平,只有和平,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才能促进世界的发展,才能能让人与人的距离拉近,才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一旦与日本发起战争,必定有损中国的名誉。
另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旦发动战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有可能被替代。
综合以上原因,中方用军事手段解决钓鱼岛的问题是不可取的。
发展是进步的见证。
人类需要发展,社会需要发展,世界需要发展,发展是世界各国重视的问题。
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
没有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就算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中日两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问题中都有责任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
在钓鱼岛事件中,中日两国应该重视可持续发展观,用发展的眼观看待问题,在钓鱼岛事件中应该以和睦的方式处理问题,不应该采用军事的方式解决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日方称中国对日“购岛”反应过激,出现大量暴力行为,日本受到中国“威胁”。
这完全是颠倒黑白。
历史和法理依据充分证明,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
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有力反制措施、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巨大凝聚力、国际社会的正义之声和高度警惕,沉重打击了日方的嚣张气焰,但是,日方拒不改变其错误立场,继续不择手段地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安排。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舆论反扑”充满陈词滥调,如钓鱼岛在历史上及国际法上都是日本固有领土,“国有化”旨在“平稳安定地维持管理”。
但是,日本此轮“舆论反扑”也有新“着力点”:中国截至上世纪70年代初一直未提出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领导人未就“搁置钓鱼岛争议”达成谅解和共识;中国对日本“购岛”反应过激,出现大量暴力行为,日本受到中国“威胁”等等。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窃取中国钓鱼岛非法无效。
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9月11日人民日报“国纪平”文章《中国钓鱼岛岂容他人肆意“买卖”》,再次详尽阐述了中方上述原则立场。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依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准则,揭露日本新“着力点”的虚伪荒谬,讲清其恶劣性质。
二日本声称中国截至上世纪70年代初一直未提出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
然而,历史事实又是怎样呢?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早在明、清时期,钓鱼岛就已纳入中国版图,作为台湾附属岛屿进行管辖。
19世纪末,日本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钓鱼岛即在其中。
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最近发生了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这不是一次孤立的,也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
对峙17天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终以日方交还船长暂告一段落,但中日之间围绕在事件处理上的攻防战,却高潮迭起,此次事件归根结底属于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其根源恐怕要追溯到数百年前。
众所周知,钓鱼岛主权即钓鱼岛归属问题,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与中国的领土纷争。
钓鱼岛历来为中国所有,这早已被无可辩驳的历史所证实。
可是,日本却不顾这些不争的事实,肆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并一再制造事端,引起磨擦,妄图与中国争夺钓鱼岛的主权。
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日本政府的这种野蛮行径。
钓鱼岛的主权为中国所有,这有大量的历史和文献资料以资证明,完全符合国际法关于领土主权的原则规定。
钓鱼岛主权之争,绝非仅为中日之争,更牵涉到另一霸权主义国家――美国。
殊不知,在这个问题上,美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对中日关系的态度是复杂的,既不希望两者走得太近,又不希望两者斗得太过。
为了进一步遏制中日关系,美国把“炸弹”埋进中日关系中,这个所谓的炸弹,就是指钓鱼岛归属问题的模糊化。
于是就有了美国参与钓鱼岛问题的一幕幕。
回顾历史,当台湾为日本所殖民时,钓鱼岛也包含在其中,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把台湾还给中国的时候,理论上也应该把钓鱼岛一并还给中国。
但是美国使出诡计,在把琉球还给日本的时候,公然扬言钓鱼岛属于琉球,真是恬不知耻,与日本狼狈为奸,助纣为孽!这无疑是给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安下了一个不定时炸弹,中日关系随时会因此分歧而恶化,现在终于得到了证实。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可看出钓鱼岛主权之争乃至中日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与美国息息相关。
1971 年06 月17 日,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日本蓄意将钓鱼岛含指其内。
翌年5 月15 日协定生效后,日本便连同冲绳一起,从美国手中接管了钓鱼岛。
就这样,经过精心炮制,在美国的“协助”下,日本硬是将钓鱼岛演化成了“自己的地盘”,并与钓鱼岛的真正主人――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口角。
历史沿革:
1、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
2、明清时期琉球成为中国的属国,向中国进贡。
据琉球国的文献记载钓鱼岛不属于琉球,而属于天朝。
明清均把钓鱼岛划入中国疆域,在地图上有专门标识。
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清政府由于政治腐朽军事落后在黄海海战中失利,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其中有一条“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
4、1945年中国抗日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但日本以钓鱼岛归属冲绳为借口将其交由美军占领。
5、1970年美国将琉球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同时将钓鱼岛“送”给日本,日派出军队赴钓鱼岛巡逻,中方表示抗议,台湾爱国青年及海外华人发动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
迫于舆论美国宣布向日本转交的只有钓鱼岛的行政权,与主权无关,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由各方谈判解决,而日本拒绝就钓鱼岛主权问题进行磋商和谈判。
6、1971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周恩来提出将钓鱼岛等岛屿的主权问题留待日后时机成熟时再行解决,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7、1978年,中日签订《友好和平条约》,邓小平表示,钓鱼岛问题可日后慢慢解决。
8、1979年,日在钓鱼岛修建直升飞机场,海峡两岸都向日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9、1990年,日青年社在钓鱼岛建灯塔,再次引发保钓运动
10、1992年,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写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日表示“抗议”,中国外交部重申“钓鱼岛属于中国”
11、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钓鱼岛再起争端。
钓鱼岛属于中国还是日本,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外交部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根据国际法中先占先得的原则,早在明代,中国人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而根据实际管辖原则,自那时起,中央政府就已将钓鱼岛纳入海防范围,并建港泊船;而从《大陆架公约》来看,钓鱼岛毫无疑问属于中国。
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国际法上领土取得方式最主要的是先占,但是先占一定是对无主地的先占。
钓鱼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因此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无主地。
并不适用于国际法领土取得的“先占”原则。
1、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史籍,是成书于1403年的《顺风相送?6?1福建往琉球》,其载:“……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佳山。
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
南风东涌放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今台湾)头,至彭家、花瓶屿在内。
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
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
书中对钓鱼岛的名称做了十分清晰的记录,表明至少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
中国明清两代册封使就把钓鱼岛作为出使琉球海上必经之路的标志,早于日本人发现钓鱼岛500多年。
此后,琉球国不断派人到中国朝贡。
据中国史书记载,明帝赐闽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赴琉,以利往来朝贡。
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中国疆域版图,已成为既成事实。
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在《使琉球录》中完整记录了明朝册封琉球诸大使的航海经历。
其载:“(嘉靖十三年五月)五日始发舟……九日隐隐见一小山,乃小琉球(今台湾)也。
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过平嘉山(今彭佳山),过钓鱼屿(今钓鱼岛),过黄毛屿(今黄尾屿),过赤屿(今赤尾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路程……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
夷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
夜行彻晓,风转而东,进寻退尺,失其故处。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争端,源于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是历史遗留问题。
如何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两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通常所说的钓鱼岛其实是一个群岛,位于中国福建正东、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几个岩礁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
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公里,该群岛即因钓鱼岛而得名。
钓鱼岛上无人长期居住。
钓鱼岛历史上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在行政上明朝年间隶属于福建省,清朝初年起隶属于台湾。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完成的《顺风相送》一书中,首次提到钓鱼岛。
1534年,明朝第11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完整地记录了明朝册封琉球的航海历程,再次留下了中国人首先发现钓鱼岛的证明。
早在1561年,明朝的中国地图便将钓鱼岛纳入中国福建的海防区域内。
1562年,明朝册封使郭儒霖所著《重编使琉球录》更清楚地证实,当时中国已将钓鱼列岛中最靠近琉球的赤屿,即现在的赤尾屿作为与琉球分界的标志。
到清朝,中国与琉球的界线在钓鱼岛南面海槽一带已成为中国航海家的常识。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更加清楚地指出了他赴琉球的海上航路:从福建出发,经花瓶、彭佳、钓鱼各岛北侧,自赤尾屿达姑米山(久米岛)。
书中还援引了琉球权威学者的观点:琉球的姑米山乃“琉球西南界上之镇山”,即镇守琉球边关之山。
上述历史记载充分证明,中国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并将其列入中国的海上防区之内。
钓鱼岛为中国固有领土,也可从日本历史文献中得以佐证。
1785年,日本经世家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附图“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
该图是以《中山传信录》为依据,采用中国的“钓鱼台”为岛名,并将钓鱼岛和中国福建、浙江用同一淡红色标出,而久米岛则同琉球一样为黄褐色。
实际上,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找不到独立言及钓鱼岛的文献,日本地图和历史资料中的“钓鱼岛”或“鱼钓岛”名称,都是从中国相关文献借用过来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名臣胡宗宪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导语:中国和日本,既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又是恩怨难解的历史冤家。
中古以来,中日两国间无论是政府或民间的纠緾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如今,日本公然中国和日本,既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又是恩怨难解的历史冤家。
中古以来,中日两国间无论是政府或民间的纠緾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如今,日本公然叫嚣要对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
我国政府明确表态,这是非法的,钓鱼岛的中国主权是不容置疑的。
在这些历史的斗争中,明代徽州绩溪龙川的胡宗宪,为中华古国的领土完整,东南沿海百姓的生活安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江南徽州府绩溪县龙川村人。
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延嘉奖,晋三级。
后任杭州知府,修整西湖,扩建岳坟。
嘉靖三十二年,歙人汪直、徐海、陈东等据岛作乱,煽引倭寇骚扰东南沿海,致使闽、奥、浙、苏、赣、皖等地百姓惨遭荼毒,民不聊生。
嘉靖三十四年,明廷任命胡宗宪担任浙江巡按御史,随即提为总督,总制东南七省军务,领导抗倭灭冠。
胡宗宪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征明、郑若曾等为幕僚,参賛军务;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策略,转战江、浙、闽、赣,每役躬擐甲胄,指授方略。
至明嘉靖三十六年,计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倭寇之内应,东征西讨,终于弥平倭患,使东南百姓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
胡宗宪以平倭战功显著,屡获殊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衔。
嘉靖四十年,因南京给事中陆风凤仪弹劾胡宗宪为“严(嵩)党”而入狱。
明世宗对群臣说“宗宪非严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
生活常识分享。
钓鱼列岛是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连同台湾澎湖一起割让给日本的,二战结束以后,美国驻军琉球并实际管辖钓鱼岛,当时的国民政府是有一次机会可以驻军琉球以及钓鱼岛的,因为要应付内战而无暇分兵琉球及钓鱼岛,直至战败退居台湾,为了讨好美日使其继续承认蒋政权为中国之唯一合法政府,与日美签订协议放弃琉球主权及战争索赔权利,北京政府对此从未承认过,台湾与美日的协议也未就钓鱼岛的归属有具体条款,钓鱼岛主权在法理上自然仍归中国所有,但是为美军所控制,是美军的一个打靶射击场所,70年代美国把琉球管辖权移交日本,同时移交钓鱼岛管辖权,这就是钓鱼岛为日本强占的前因后果,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钓鱼岛归属日本,政府一直发表声明阐述自己的立场,民间也多次组织主权宣示活动,而日本这条狼自然不会轻易吐出到嘴的肥肉,并以钓鱼岛为切入点,又提出了东海纷争,80年代中国为了赢得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所以邓公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领土争端的方针,目的也无非是一个“拖”字,因为“拖”下去对我们是有利的,领土问题拖到最后还是靠武力决定归属,绝对不会是谈判能解决的问题,说实话,在80年代,我们是没有任何本钱和能力去在海上跟人决战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不得已而为的权宜之计,此一时彼一时,当时搁置争议可能对我们有利,那现在就未必对我们有利了,钓鱼岛作为领土纷争,自然也是双方的政治博弈的筹码,两国都会用这个筹码来平衡一些矛盾和关系的,日本民主党靠反美上台后被美国修理的很惨,现在又靠挑动钓鱼岛这根神经来刺激国民和讨好美国主子,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赢得大选,在这个时候日本将钓鱼岛升级确实有着政治豪赌的意味,因为日本已经实际控制,他没有理由升级的,除非日本想开战,但是日本在这个时候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跟中国开战的,而此时的钓鱼岛事件升级,确实又给中国一个继续“拖”的理由了!邓公在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时候,就说过钓鱼岛问题,留待后人用智慧去解决了!历史的实践多次地证明了一点,解决领土争端,单靠勇气是不够的,更应该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智慧来的!东海目前是我们实际在开发,而且还是实际的在采着油和汽,钻井平台在我们专属经济区,即便是按日方提出的中间线划分,也让人在我们专属经济区,日本人无可奈何,但是钻井平台底下的油气田却是连成一片的,十几年以后我们会把那里的油全部的抽走,所以日本人很着急,他拼命想尽快与中国达成东海共识共同开采来分一杯羹,这就需要中国拿出点智慧来继续拖下去而责任又不在我们,这个“拖”不光是东海共识谈判,还有就是中国国内要经济转型,要废掉很大一部分给美日输血经济的那些高耗能的产业,同时还要给日本“断奶”,控制稀土和其他稀有矿产的出口,这些都是日本最致命的软肋,至于买日本国债逼日元升值,那其实就是逗小日本玩玩的小套路,算是个热身动作,因此今年日本多个经济代表团来中国施压,一次比一次的级别高,钓鱼岛事发,胡温正好藉此给他们吃个闭门羹,他们是来干嘛的?他们不是来给中国送好处的,他们是来要中国承诺的,要放开稀土限制承诺和帮助民主党唱好日本经济这个大戏的承诺,这种承诺,见不到国家元首和政府总理是根本得不到的,这也是小日本多个经济代表团白花了旅费什么没办成惺惺而回后深表遗憾的原因。
为什么说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海槽。
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他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但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一、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
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可见早在明代,钓鱼岛就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防区。
到清朝,中国与琉球的界线在钓鱼岛南面海槽一带已成为中国航海家的常识。
清朝第二次册封史汪楫1683年赴琉球,并写下《使琉球杂录》。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当时对日本及琉球影响极大。
上述说明,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关于钓鱼岛自明代以来即为中国领土,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立场,也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经过严肃认真考证后得出的结论。
二、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的始末。
日本染指钓鱼岛,是日本明治政府对外扩张政策的延伸,是以战争为背景的蓄谋已久之举。
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都迟约500年。
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占领旅顺口,将清军北洋水师封锁在威海卫内,日本明治政府确信对清一战胜券在握,便拟迫使中国割让台湾作为媾和条件,并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先行秘密窃取了钓鱼列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钓鱼岛主权争议,是美国在中日之间留下的一个领土“疙瘩”。
历史资料证明:钓鱼岛列岛的主权属于中国吕一燃[1]钓鱼岛列岛,也称钓鱼台列屿或者钓鱼列岛,系由钓鱼岛、黄麻屿、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等八个小岛屿组成,分布在北纬25°36′—26°,东经123°—125°30′,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有五平方公里,黄尾屿次之,约一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皆不满一平方公里,最小的只有0.0239平方公里。
钓鱼岛列岛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愈靠近中国大陆深度愈浅,与琉球之间有深逾2000米的海沟相隔。
钓鱼岛列岛一带海产丰富,中国福建、台湾渔民历来在这些岛上及其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钓鱼岛列岛周围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据估计约有800亿桶。
钓鱼岛古称钓鱼屿、钓鱼台或钓鱼山,黄尾屿也称为黄尾山或黄麻屿,赤尾屿又称赤屿或赤坎屿等。
钓鱼岛等岛屿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命名的。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一位奉差前往西洋(南洋)等国宣诏的官员,参考我国古代航海指南书籍,“累次较正针路”,编写了一本名为《顺风相送》的海道针经,该书记载福建往琉球的针路说:“太武放洋,用甲寅针,七更,船取乌糜。
用甲寅并甲卯针,正南东墙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头。
又用乙辰取木山。
北风东蠡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
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
南风东蠡放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头,至彭家、花屿在内。
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
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
用卯针取赤坎屿。
用艮针取枯美山。
南风用单辰四更,看好风单甲十一更取古巴山,即马齿山,是麻山、赤屿。
用甲卯针取琉球国为妙。
”[2]引文中的钓鱼屿,即钓鱼岛;赤坎屿、赤屿,均指赤尾屿。
这说明早在15世纪初以前,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钓鱼岛等岛屿并为之命名。
1534年,明朝政府派往琉球的使臣陈侃在其《使琉球录》中不仅记载了钓鱼屿和赤屿,还记载了黄尾屿。
该书写道:“舟行如飞,……过钓鱼屿,过黄毛屿(黄尾屿),过赤屿。
”郑若曾(1522—1566)《使倭针经图经》也记载:“十更船取钓鱼屿,……四更船至黄麻屿,……黄麻屿北边过船便是赤屿。
历史资料证明:钓鱼岛列岛的主权属于中国吕一燃 钓鱼岛列岛,也称钓鱼台列屿或钓鱼列岛,由钓鱼岛、黄麻屿、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等八个小岛屿组成,分布在北纬25°36’—26°,东经123°——125°30’,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有五平方公里,黄尾屿次之,约一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皆不满一平方公里,最小的只有0.0239平方公里。
钓鱼岛列岛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愈靠近中国大陆深度愈浅,与琉球之间有深逾2000米的海沟相隔。
钓鱼岛列岛一带海产丰富,中国福建、台湾渔民历来在这些岛上及其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钓鱼岛列岛周围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据估计约有800亿桶。
钓鱼岛古称钓鱼屿、钓鱼台或钓鱼山,黄尾屿也称为黄尾山或黄麻屿,赤尾屿又称赤屿或赤坎屿等。
钓鱼岛等岛屿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命名的。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一位奉差前往西洋(南洋)等国开诏的官员,参考我国古代航海指南书籍,“累次较正针路”,编写了一本名为《顺风相送》的海道针经,该书记载福建往琉球的针路说:“太武放洋,用甲寅针,七更,船取乌穈。
用甲寅并甲卯针,正南东墙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头。
又用乙辰取木山。
北风东盠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
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
南风东盠放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头,至彭家、花屿在内。
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
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
用卯针取赤坎屿。
用艮针取枯美山。
南风用单辰四更,看好风单甲十一更取古巴山,即马齿山,是麻山、赤屿。
用甲卯针取琉球国为妙。
”¹引文中的钓鱼屿,即钓鱼岛;赤坎屿、赤屿,均指赤尾屿。
这说明早在15世纪初以前,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钓鱼岛等岛屿并为之命名。
1534年,明朝政府派往琉球的使臣陈侃在其《使琉球录》中不仅记载了钓鱼屿和赤屿,还记载了黄尾屿。
该书写道:“舟行如飞,……过钓鱼屿,过黄毛屿(黄尾屿),过赤屿。
”郑若曾(1522—1566)《使倭针经图经》也记载:“十更船取钓鱼屿,……四更船至黄麻屿,……黄麻屿北边过船便是赤屿。
国际法视阈下的钓鱼岛主权归属分析一、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国际法分析(一)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中国方面的坚定立场是: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其理由大致如下:一,地理上钓鱼岛群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二,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了这些岛屿,在明清两代的《使琉球录》及中、日、琉的一些图志中载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
三,使用角度上中国渔民长期以来在该海域捕鱼,利用岛屿避风,明清两代册封使皆利用这些岛屿作为航标。
四,从国际条约(国际法)角度上讲,日本通过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占据钓鱼岛列岛,战后日本应当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相关条款,将这些岛屿归还中国。
日本政府坚持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其历史和法律依据为:一,1885以后,日本政府通过实地调查,确定钓鱼岛不仅是无人岛,而且没有清国统治所及的迹象,故于1895年一月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在该地建设标桩,正式将其编入日本领土,符合“无主地先占”原则。
二,在历史、地理上,钓鱼岛群岛始终是日本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不是包含在通过1895年的《马关条约》得自于中国清朝割让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之内。
日本认为1971年签署的日美《归还冲绳协定》也把钓鱼岛群岛包括在归还范围之内。
四,日本依据国际法“先占”原则行事,并通过民间行为实现了有效统治。
(二)通过国际法对日本观点的驳斥1.按时效法原则,1895年之前钓鱼岛已是中国领土。
根据时际法,法律不溯既往。
一种行为的效力,只能按照与之同时的法律,而不是按照争端发生或解决时的法律来确定。
1928年休伯尔首次明确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将其作为国际法原则。
他推导出时际法原则所包含的两个要素:权利的创造必须根据创造权利时的法律予以判断;权利的存在必须根据涉及该权利存在的关键日期的法律予以确定。
根据休伯尔推导出的时际法原则的第一个要素,即“权利的创造必须根据创造权利时的法律予以判断”,则判断钓鱼岛主权归属应适用的法律只能是18世纪以前的国际法。
钓鱼岛究竟属于谁
周益锋[1]
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与日本之间,距台湾基隆港102海里,距日本冲绳岛240海里,由八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6.34平方公里。
在钓鱼岛群岛中,钓鱼岛的面积最大,岛上有九个山峰,主峰海拔363米。
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
岛上海鸟栖息、鸟类资源相当丰富;岛上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作物及药材。
2005年2月9日,正逢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日本政府宣布已经接管钓鱼岛上的灯塔。
此后,日本连续在钓鱼岛上有所动作;将灯塔标在日本的海洋地图上;将冲绳18名日本人的户口改为钓鱼岛户口;逮捕我7名民间保钓人士;驱逐台湾在钓鱼岛附近进行渔业操作的渔船等等。
这一切动作使刚有缓和迹象的中日关系又添变数。
中国和日本都声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都各自拥有自己的依据。
我们不妨将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根据进行比较,有理无理,一目了然。
一、历史根据:中国比日本早四百多年拥有钓鱼岛
中国之依据:
根据一:明永乐元年(1403年)《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这比日本人声称的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
根据二: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筹海图编》一书,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由此可见,早在明代,钓鱼岛就已被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列入中国的军事防区。
根据三: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0月,慈禧太后下诏书将钓鱼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其采药用地。
诏书至今仍完好保存,字字确凿。
根据四: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都属于中国。
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刊行的日本地图“三国通览舆地路程全图”中所标明的钓鱼岛的颜色,则清楚显示钓鱼岛属于中国。
根据五: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列岛主权提出过任何异议。
日本之根据:
根据一: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古贺认为钓鱼岛是无主地,请求冲绳知事开拓钓鱼岛。
根据二: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将台湾连同钓鱼岛割予日本。
根据三:明治29年(1896年),日本发布第l3号敕令,完成国内法的编入措施,日本正式将钓鱼岛列入为日本领土,以“尖阁群岛”一词来表示钓鱼岛列屿,并划归琉球。
结论:钓鱼岛列岛是我国最早发现、最先命名、最先经营、统辖、控御、最早载入国家正史和官方图籍,并且是最先被西洋诸国出版的中国地图、亚洲地图、世界地图所采用和承认。
钓鱼岛、中国比日本早发现四百多年。
钓鱼岛不是无主岛,而是中国所属,不属日本,不属琉球。
二、地质根据:钓鱼岛是中国台湾的附属性岛屿
中国之根据: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
钓鱼岛等岛屿距离中国台湾省东北大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1000至2000米的海沟,该海沟成为中国和琉球群岛之间的天然分界线。
钓鱼岛列岛上所有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从地理上看,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海域以及中国的浅海海域都是经历悠久年代的中国大陆的延伸;而琉球群岛则是千岛群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等等构成的“花旗列岛”的一环,在地理上与钓鱼岛群岛无关。
日本之根据:
钓鱼岛列屿是琉球本土陆地的自然延伸,而琉球属于日本。
结论:地壳运动引发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形成了前缘碰撞隆起带——岛弧链,即现在的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其后,则形成了弧后沉降槽,称日本海槽;紧接着形成了次级弧后隆起带,这就是包括钓鱼岛在其内的活动带。
从地质学上讲,钓鱼岛所在的活动带结构与构造上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带,而和日本列岛、琉球群岛所属的前缘碰撞隆起带——岛弧链截然不同。
故此钓鱼岛列屿在地理上与琉球群岛没有关连,并非现属日本的琉球本土陆地的自然延伸。
三、国际法
日本之根据:
根据一:国际法“无地主先占法”原则。
日本的理由是,钓鱼岛列屿在l9世纪80年代之前为无人岛即无主地,然后经日本“发现”并列入版图。
其证据有四:一是古贺辰四郎在明治17年(1884年)前后的踏访报告,知道是无人岛。
二是l885年9月22日,政府派遣“出云丸”前往实地洲查,发现并无清朝管辖痕迹,于是确定为“无主地”。
三是明治29年(1896)年发布第l3号敕令,完成国内法上的编入措施,正式划入版图。
根据二:经纬线割分法。
日本认为钓鱼岛列屿在日本的经纬度内。
其证据是美国琉球民政府于l953年l2月25日发布的《琉球列岛的地理境界》(27号命令),所划定的范围包括从北纬24度至28度;东经122度至133度之内的琉球群岛,而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正好在经纬度内。
因此,钓鱼岛群岛无疑属于日本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根据三:1970年,美日背着中国签订《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连同钓鱼岛的“施政权”(非主权)转给日本
中国之根据:
根据一:国际法“无地主先占法”原则。
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必须是“无主地”。
l884年古贺辰四郎登上钓鱼岛之前,钓鱼岛不是无主地,而是中国早已对其拥有主权。
理由:首先,钓鱼岛为中国首先发现、命名和使用(见l403年成书的《顺风相送》),这已构成国际法上的“原始权利”。
其次,钓鱼岛群岛早在明朝即已划入中国行政管制区域(见l526年出版的《筹海图编》),这已适合国家法中关于海岸国的主权是一种“管制”的定义,即已构成对钓鱼岛群岛的领土主权。
第三,中国对钓鱼岛领土的主权在l9世纪80年代以前已经被国际公认,有日本、英国、法国、美国、两班牙等国家出版的地图为证。
根据二:根据“大陆架公约”。
按照国际法中,l958年“大陆礁层公约”第6条规定:“(一一)海岸毗邻及(或)相向之两个以上国家,其大陆礁层界线之划定,应符合其国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之原则。
”位于赤尾屿和古米山之间,水深2700米的东海海槽即是中琉两国自然形成的边境分界。
从地理,地质构造来看,钓鱼岛群岛属中国东海浅海大陆架,与隔着东海海槽的琉球列岛自然分离。
钓鱼岛群岛属台湾北部大屯火山带,琉球列岛则属于雾岛火山带。
钓鱼岛不属于
琉球领土范围。
可见钓鱼岛列屿属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主权属中国所有绝无疑问。
根据三:l041年日踞台湾时代的“台北州”为了保有钓鱼岛渔场,与冲绳(琉球)郡打了一场官司,1944年日本东京法院判决确定钓鱼岛列屿属于台北管辖。
根据四:在1942年中美英开罗宣言即指出“所有日本窃夺自中国的一切领土,均应由中国政府收复之”这无疑包括钓鱼岛列屿。
根据五:国家主权,美日不能私相授受。
日本的一个主要根据之一是l970年,美日签订《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连同钓鱼岛的“施政权”(非主权)转给日本。
所以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
日本此主张完全违背了一项基本的国际法原则:即“一国的领土主权,不由其他国家间的条约对该领土有所处置而受到剥夺或影响。
”这是一项基本的私法及国际法的原则钓鱼岛的主权至少在明朝就属于中国,虽然甲午战争后中国割让给日本,但在二战后中国收回主权,则美日和约与协定虽将此列屿划入琉球地理范围内,中国对其主权仍是完全而不受影响。
结论:日本主张的国际法根据无论在事实还是在理论上都站不住脚。
根据先占原则,中国比日本早400年在钓鱼岛列屿行使主权:根据经纬线划分法原则,钓鱼岛列屿从没有被琉球政府划入其管辖经度和纬度之内。
就目前的国际法标准来看,中方对钓鱼岛群岛拥有两项日本没有的权利:一是对钓鱼岛的原始权利,这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使用钓鱼岛而取得的一种权利;二是对钓鱼岛的主权权利,这是中国根据国际法“大陆架公约”第2条规定:“海岸国有行使发掘大陆架与利用其天然资源之主权权利”而取得的一种权利。
中国的这两项权利足以构成对日方所持“经纬线割分法”的根本否定。
通过以上对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根据之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有着充分的历史、地质和国际法根据,而日本声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缺乏站得住脚的根据。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日本任何企图觊觎钓鱼岛的做法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党政论坛》,2005年12月)[1]作者单位为西安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