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2019年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填空。
(5分)(每空1分)(1),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2)夕阳下,,两三航未曾着岸。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3)《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感伤皇帝被奸臣蒙蔽的两句诗是:“,。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A.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3.王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李要送一联诗句给他,以下最合适的是:()(3分)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16分)①小说似乎正在逐渐死亡。
除了一些小说作者和小说批评者肩负着阅读小说的职业性义务之外,小说杂志是越来越少有人去光顾了——虽然小说家们的知名度还是不小,虽然他们的名字以及家中失窃或新作获奖之类的消息更多地成为小报花边新闻。
小说理论也不太有出息,甚至给自己命名的能力都已基本丧失,于是只好从政治和经济那里借来“改革小说”之类的名字,从摄影和建筑艺术那里借来“后现代主义”之类的名字,借了邻居的帽子出动招摇过市,以示自己也如邻家阔绰或显赫。
②可以玩一玩技术。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意,是所有优秀艺术的共同特征。
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戏剧等,其本质都是诗,或者说,都是充满诗意的。
读完莫美的小小说集——《印象》,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加鲜明。
我相信,荚美在创作每一篇小小说的时候,一定是作为一首首诗在写的;否则,是难以如此诗意盎然的。
这种诗意,最直接的感觉是来自他的语言。
莫美小小说的语言,以质朴简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见长,不雕饰、不做作、不隐晦,娓娓道来,在舒缓散淡的叙述中,使作品体现出一种诗化的特色,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意境,展現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如《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中的“夕阳西沉,红霞满天”“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压耙带泥″“抽了老黄牛一鞭”等语句反复出现,如同《诗经》的“一叹三唱”,韵味十足。
有的本身就是一首诗,如《温海垂钓》中对温海迷人景色的描写:“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湖水自然澄澈,颜色多变,春湛蓝,夏碧绿,秋斑驳,冬苍翠……”就是一首山水诗。
这种诗意,骨子里来自于作者对历史、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谭谈说:“莫美先生不以人云亦云、芸芸众生眼中的‘美’为审美标准,这种‘莫美’的文学价值追求,值得称道。
”像经典名篇《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就饱含着作者对“三农”问题、人的自我认识和觉醒等主题的现实追问和哲学思量,不但深刻,而且显示出“多义多解的长篇气象”。
像《温海垂钓》《赵老请客》等,在看似散淡的叙述中,寄寓对政治、社会、人生等的深度思考和表达。
这比那种注重情节起伏曲折的写法更见功力。
莫美还善于在小小说中巧妙运用象征这种极易产生诗意的手法,如《路》《汉子》等,完全可以当做充满象征意味和哲理思考的散文诗来读。
这种诗意,得益于对人物的生动塑造。
一些小小说作者,受小小说文体限制,往往注重故事的出奇出新,叙述的千回百转,而忽略对人物的塑造。
试卷第1页,总9页 绝密★启用前 【全国百强校】上海市延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 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京口”就是今天的___________市。
二、其他 按要求选择。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B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试卷第2页,总9页 是 A .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B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C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D .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什么是文化史》一书中说,西方近代的阅读方式可能有三个转变,其过程极其缓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西欧社会开始从口述社会向读写社会转变。
⑵这一转变从中世纪开始,首先出现在社会上层的贵族和神职人员;9世纪时,开始有了对在修道院缮写房工作的抄写员要默读的规定。
在这之前,他们在抄写文本时,(甲)是以口述或是朗读的方式来进行。
15世纪,随着古登堡印刷术的推广,口述传统凋零,不过音读没有消失,(乙)再也不是主流而已。
上海市崇明县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神话•思维•创作铁舞①神话是什么?通常我们是这样认识的,神话就是原始时期,人们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它是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的产物,是初民对于宇宙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幼稚的解释,其中有初民的理想追求,富有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
教科书上也这样说的。
这从发生学上说无可争辩,但没有从思维本体考虑,它在各种思维中占据何种位置。
说它是最高级别的思维,也许有人不赞成。
我们必须垂直..看。
一个先民考虑的是如何打猎,获取生活用品。
另一个先民考虑,天怎么会下雨刮风,天上有没有神?你说哪个思维层次高,显然是后者。
要不然,神话怎么会是宗教的萌芽、美术的由起、小说的渊源呢?我国的《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保存了多少的神话材料啊,这都是古人高级思维的结果。
至于那些传说,尽管属于集体口头创作的叙事文学,也有相当部分由神话演变而来。
②神话思维的根本特征就是超越现实,这种在原始时期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随着人们对现实社会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从而降低了一开始就有的最高层面的追问,不再有飞天,追日那样的故事,而热衷于志怪了,这类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千百年来流传不绝。
可以说它们是神话世俗化的表现,是神话思维的末梢,若给神话思维分上中下三品的话,它属于下品,最高级的神话思维还是在先人那里。
人类童年对宇宙秘密的追问至今仍未被我们超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重提神话思维的意义所在。
③我们今天研究神话,不仅仅是讨论神话的源头和神话的内容,重要的是要讨论它的思维方式,看看这种思维方式于今人还有没有用。
首先要看到神话的思维层次不是低级别的,前面已稍作解说,在此我们再做一些深入探讨。
我们不妨为先人初民的思维层次立一个数轴,第一层考虑的是生存,上一层考虑的是怎样更好地组织部落问题,再上一层可能是家族的繁衍,更大范围的联姻等,这样一层层的上去,最高层就是终极问题了,究天问地,大自然怎么会是这样的,怎么会有风雨雷电,天有多大,地有多广,人的命运由什么决定的,由现实进入虚拟,人的想象力充分打开,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层次。
2019届静安区高三期末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3)《师说》开头一句说“ ”。
文中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接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阴晴众壑殊 (2). 终南山 (3). 锲而不舍 (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按要求选择。
毕业送别,为了激励同学,小李准备的诗词用作赠言最适合的一项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答案】C3.按要求选择。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____________。
例如用手势招呼别人,用面部表情传达某种信息,这些符号的使用范围是极有限的。
___________,一般人用电报陈述意见,诸如此类的符号都是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由此可见,___________,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可以不使用语言符号②语言是应用最广泛的符号③军队用旗语发布命令④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A. ③②①④B. ②①③④C. ③①②④D. ①③②④【答案】D二、阅读7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李泽厚①全球化首先是由经济或物质生活带动的。
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或“大势所趋....”不在于超级大国或跨国公司如何阴险毒辣和厉害,当然也有这些因素,但主要在于全球化能令大多数人生活有所改善。
2019年闵行区高考语文一模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2)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
(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生活中,老李是个很直率的人,和人交往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B.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改变了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C.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不少同学作文时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搜肠刮肚也找不到材料。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规则意识的淡漠或者缺失,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素质的问题,___________,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同样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让合作变得艰难。
①增加了个体在社会运行中不可预料的风险②因为没有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③往大处说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④往小处说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⑤没有契约精神何谈文明A.④①⑤③②B.③②⑤④①C. ④①③②⑤D. ③①④②⑤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海洋,孕育上海海派文化时平①上海海派文化以引领时尚著称,在国际上也是一门引人关注的显学,而对上海海洋文化的研究却属于新生事物。
上海市松江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纸上核桃】阅读练习一模考试对高三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要多接触各地高考一模考试题,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做题经验,从而更好的进行备考,下面为大家带来上海市松江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纸上核桃】阅读练习,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
【纸上核桃】郑晓红①最初对核桃的认知,是从纸上得来的。
②《拇指姑娘》是我小时最中意的一本彩色小人书。
一个善良温柔的女人修整好一枚光滑闪亮的胡桃壳儿,用蓝色的紫罗兰花瓣当床垫,用玫瑰花瓣做被子,让小小的拇指姑娘,每晚都在如水月光中睡在摇篮一样舒适漂亮的胡桃壳里。
这张舟一样荡荡悠悠的胡桃小床,从小孩儿无限扩张变幻的小念头里荡出去,它旋转着升空,在风中起伏,在云朵里钻进钻出,触碰太阳的火焰,抚摸月光的冰凉③当父亲把从宁州大原上捎来的核桃放在我面前时,我有点发怔,深感失望,不愿相认。
真正的核桃并不是两头尖尖,也没有闪闪发光,核桃壳里面迷宫一样的隔断那么粗糙,即使铺十层紫罗兰花瓣,也不可能让娇嫩柔弱的小美人儿舒舒服服睡在里面,何况,我不是还要乘着它云游天外吗?它怎能长成这样小女孩的白日梦戛然而止,从大地深处生长起来的核桃树姗姗来迟。
④胡桃就是核桃。
它的原名意味着它庞大的根系原本伸展在异域的土地上。
《名医别录》上如是记载:此果出自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移植秦中,渐及东土古时的羌胡分布在现今的东欧、南亚、新疆、甘南一带,也就是说,宁州大原并非核桃的故土,而是异乡。
胡桃远离故土,唯有胡桃这个名字维系着一棵树对故土的渴幕,可是,它连一个名字也无力保有。
公元319年,西晋大将军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成了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出身的皇帝。
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入塞的羯族人。
他登基做皇帝后,对国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于是制定一条法令: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
如此以来,胡桃便名姓不保,世人因其长得跟桃核非常相似,于是将桃核二字颠而倒之,成为核桃。
基础知识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对一项已经出台的公共政策的社会效果做出准确判断,,,,,从而为决策者进一步制定更有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公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①以确知该公共政策的优势和劣势②收集与该公共政策运行相关的重要信息③基于公共政策理论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估④要运用正确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手段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2)小明的爸爸想让班主任李老师推迟家访,他给李老师发的短信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句中找出并修改。
(3分)尊敬的李老师,您好!【甲】听小明说您将在本周内光临寒舍,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和期待。
【乙】但由于我们家刚刚乔迁新居,家具摆设等都比较凌乱,还需要一段时间整理,【丙】因此希望您能推迟本次家访,以便我们能在更整洁的环境中接待您。
最后,【丁】再次对您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期待!谢谢!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高考一模语文试卷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乡土社会之所以形成差序格局,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形成了一种按亲疏关系来决定权利义务分配的有差等的顺序。
①乡土家族具有伸缩性②长辈在分配利益时会优先考虑亲生晚辈并适时兼顾旁系晚辈③亲生晚辈和旁系晚辈都有可能成为养老送终候选人④乡土社会的养老送终义务在家族内部进行分配A.①②④③B.④①③②C.②①④③D.①④②③(2)下列各句中,人物语言得体的是()。
(3分)A.螃蟹宴时,吃得正欢的鸳鸯对前来的凤姐说:“奶奶又出来做什么?让我们也受用一会子。
”B.刘姥姥在王熙凤叹穷的时候说:“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您老拔根汗毛比我们腰还粗!”C.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将探春的衣襟掀开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
上海市各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1.宝山区三写作 70分26. 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尽全力,孜孜以求,无暇顾及如何让自己配得上它。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崇明区三、写作(70分)26.生活中,许多人并非因为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而做出决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三、写作(70分)(70分)评分标准一类卷 (63-70分) 基准分67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 (52-62分) 基准分57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39-51分) 基准分45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21-38分) 基准分29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3.虹口三写作 70分25.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在某些宗教的教义里,懒,甚至是一种罪恶。
但仍有不少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你对“懒”有什么样的认知?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作800字文。
4.普陀三写作(70分)26.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做事开始提倡“别那么累”。
有人赞赏这种变化,也有人为之担忧。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一类卷 (63—70分) (一类下63—64;一类中65—67;一类上68—70)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二类下52—54;二类中55—58;二类上59—62)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三类下39—43;三类中44—48;三类上49—51)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四类下21—24;四类中25—29;四类上30—38)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材料。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文面不整洁,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5.青浦三写作(7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作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看了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三、写作审题:“是非”的基本词义:①对与错:正确与谬误②口舌、纠纷、矛盾(社会现象)③评论;褒贬本材料中所指的意思可以是第②项、第③项,整句话的意思很清楚,“是非”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对之不听、不管、不顾,可以获得主观上的“清静”,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但是,并不是因为你的不管、不顾“是非”就消失了。
“是非”是一种客观存在、普遍存在,与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对之岂可都熟视无睹。
于是就需要好好思考如何面对“是非”的问题。
对这个材料,首先关注的是“是非”要不要管。
其次关注的是对“是非”的判断。
有些要管,有些可以不管,但关键是考虑“是非”的性质、大小、轻重、影响等的判断。
总之不可一概而论。
6.松江三写作70分26.消费本应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而如今有些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树立正确消费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能力自然上升,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此时,为了促进国家和自身的共同发展,正确的消费观就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要有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识,这是必须的。
对于个人,消费可以很好的满足自身的需求,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对于企业,消费可以促进商品的生产,从而激励企业不断调整与创新,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带动企业成长。
而对于国家,消费可以拉动内需,国家宏观调控会给予各企业优惠政策,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根据新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这是不健康,不稳定的经济增长状况,应该努力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创建者之一,我们应该有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识。
然后,在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要注意“促进”并不等于“浪费”。
促进是相对于紧缩来讲的,是指在应该消费的时候,若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就尽量去消费。
而对于那些没有必要或超过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消费,就绝对是“浪费”的不良表现。
现在,有很多学生向家人要这要那时,仗着自己有些文化水平,就说“这是促进消费的表现,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
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消费观,“浪费”并不会带动经济增长。
此外,过多的消费会导致通货紧缩,这是通货膨胀的相反现象,是不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抑制经济的长久增长。
所以促进且不浪费才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最后,响应世界现阶段的严峻形势——环境污染与全球变暖,我们还应该在消费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个人的负责,也是对国家,对整个世界负责的表现。
臭氧层空洞和白色污染的导致,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做到绿色消费。
固然,消费时精打细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若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精打细算节余再多的资本也无济于事。
所以,在环境问题还没有道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让我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做到可持续发展。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必须做到合理又不破坏环境,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的能力。
此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是要结合对材料的理解,进行精准的立意,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
本题要注意结合所给材料进行立意分析,材料中心词“消费”,围绕中心词所体现出的是两种消费观念:“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
根据以上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消费的物质需要、消费的精神需要、正确的消费观、不攀比的消费、虚荣心消费要不得等,总之立意要围绕人们的消费观念。
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当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深入分析人们的消费的心理,指导人们正确消费、理智消费、科学消费。
同时也要注意结合自身进行深入的理解,结合现实进行充分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论述的深刻。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消费、生存需求、存在需求。
根据以上的关键词,进行对“消费观念”的准确把握。
7.徐汇区三写作 70分26.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
如何看待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自己的影响,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8.嘉定同长宁三写作 70分26.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约有六成还未被发明。
现在成人们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其对应的工作在这些孩子25岁时可能已经消失,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9.杨浦三、写作(70分)26.作文荷兰一工作室,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灵感来自梵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
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
根据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闵行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三、写作(70分)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生活中,人们往往在意他人的看法,然而,有时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又应该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浦东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三写作 70分26.对悲伤的同情是生活中一种普遍而强烈的感情,然而旁观者眼里的悲伤未必是被同情者心中的悲伤。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奉贤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三、写作(70分)29.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螃蟹里面有人造鸡蛋!”“用手机00扫100元人民币,就会有AR效果的“金凤凰”飞出,可以鉴别假币”“莫言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投资到善林金融,结果被骗得血本无归”“中国国民素质全球倒数第二”……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层出不穷的谣言,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扰,针对这些谣言,你怎么看?金山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第三部分写作(70分)27.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言,但也总有一些人不会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言。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