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3
GPS测量的误差及精度控要点
一、GPS测量的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无线电定位系统,它可以根据三个或更
多个卫星发出的载波信号来确定位置、速度和时间,以计算空间位置。
GPS系统的运作是基于时间分割和三角测量原理,时间分割涉及一个时间
原点,这是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核心。
GPS时间分割性可以用一个想象的
水平面展示,每个GPS卫星发出的载波信号都是一个时间原点,其准确程
度可以毫秒为单位的测量。
三角测量原理是建立在空间三角形的基础上的,通过测量同一位置的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就可以确定该位置的空间
位置。
二、GPS测量的误差及精度控制要点
1、GPS接收机的误差控制
GPS接收机是GPS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GPS测量的
精度。
GPS接收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接收机的型号,接收机的型号和设
计会影响GPS信号的接收精度和反应速度,GPS接收机的精度控制要点是:(1)采用先进的GPS接收机,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高精度。
(2)全面测试GPS接收机的接收精度。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GPS测量基础知识及井位勘定仪器操作教程主编:***校对:***审核:***二〇一二年二月七日目录第一章GPS测量原理及RTK简介 (1)第一节GPS测量原理 (1)第二节RTK技术简介 (8)第二章硬件介绍 (9)第一节使用与保护 (9)第二节T RIMBLE 5700GPS简介 (10)第三节T RIMBLE5800/R8GPS简介 (19)第四节电台说明 (21)第五节5700/5800/R8RTK作业硬件安装简介 (25)第三章TSC2测量控制器、RTK测量操作简介 (30)第一节TSC2测量控制器简介 (30)第二节RTK一般操作流程 (32)第四章GPS静态测量施工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GPS静态定位在测量中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布设GPS控制网的工作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GPS静态作业的选点及布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静态作业的仪器准备及作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R8接收机静态操作细则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GPS测量原理及RTK简介第一节GPS测量原理一、GPS简介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字头缩写词NAVSTAR/GPS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
它是美军70年代初在“子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NNSS系统”的技术上发展而起的具有全球性、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与航天)、全天候性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
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导航定位和测速;另外,利用该系统,用户还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时间传递和高精度的精密定位。
1> 概述测量学中有测距交会确定点位的方法。
与其相似,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激光测距定位系统,其定位原理也是利用测距交会的原理定位。
就无线电导航定位来说,设想在地面上有三个无线电发射台,其坐标为已知,用户接收机在某一时刻采用无线电测距的方法分别测得了接收机至三个发射台的距离d1,d2,d3。
只需以三个发射台为球心,以d1,d2,d3为半径作出三个定位球面,即可交会出用户接收机的空间位置。
如果只有两个无线电发射台的话,则可根据用户接收机的概略位置交会出接收机的平面位置。
这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是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飞机船舶的的中导航定位方法。
近代卫星大地测量中的卫星激光测距定位也是应用了测距交会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虽然用于测距的卫星(表面安装有激光反射镜)是在不停的运动中,但总可以利用固定于地面上三个已知点上的卫星激光测距仪同时测定某一时刻至卫星的距离d1,d2,d3,应用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确定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
如此,可以确定三可以上卫星的空间位置。
如果第四个地面点上(坐标未知)也有一台卫星测距仪同时参与了测定改点到三颗卫星的空间距离,则利用所测定的三个空间距离可交会出该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台从地面搬到卫星上,组成一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无线电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利用三个以上地面已知点(控制站)交会处卫星的位置,反之利用三颗以上的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
这便是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
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三个以上的GPS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接收机天线中心)P至三颗以上GPS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卫星的空间位置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P的位置坐标,如下图所示,设在时刻t i在在测站P用GPS接收机同时测出P点至三颗GPS卫星的距离ρ1,ρ2,ρ3,通过GPS电文解释出该时刻三颗GPS卫星的三维坐标分别为(Xi,Yi,Zi),j=1,2,3。
第一章1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概况:答:卫星定位技术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的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开始研制用多普勒卫星定位技术进行测速,定位的卫星导航系统,叫做子午卫星导航系统(NNSS)。
多普勒定位具有经济快速,精度均匀,不受时间和天气的限制等优点。
以此同时前苏联也开始建立了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叫做CICADA。
由于发展的需要美国于1973年研制新建了GPS系统。
该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性,联系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功能。
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GPS计划经历了方案论证,系统论证,生产试验三个阶段。
整个系统分为卫星星座,地面控制和监测站,用户设备三大部分。
再后来的30多年中全球又建立了GLONAS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伽利略(GALILEO)全球定位系统(欧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中国)。
不久的将来,它们将共同组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到那时全球导航卫星将有一百多颗,定位精度和定位速度都将大大提高。
2.GPS系统组成: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GPS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卫星星座,记做(21+3)GPS星座。
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轨道倾角为55°,各个轨道平面之间相距60°,即轨道的升交点赤经各相差60°。
GPS卫星的核心部件是高精度的时钟,导航电文存储器,双频发射和接收机以及微处理机。
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卫星上的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一直沿着预定轨道运行,都要由地面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地面监测系统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颗卫星处于同一时间标准——GPS时间系统。
这就需要地面站监测各颗卫星时间,求出钟差,然后由地面注入站发给卫星,卫星再由导航电文发给用户设备。
用GPS如何测量坐标数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项基于卫星导航的技术,可用于测量和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GPS系统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位置和时间。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GPS设备来测量坐标数据。
1. GPS的工作原理GPS系统由一组位于空间轨道上的卫星和一台或多台地面控制站组成。
每颗卫星都以连续的信号广播自己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GPS接收器收集卫星发射的信号,并计算出自身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通过同时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GPS接收器能够确定自身相对于这些卫星的位置。
这种位置的计算是基于三角测量原理的,即通过测量到达接收器的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然后通过多边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器的具体位置。
2. 测量坐标数据的步骤要测量坐标数据,您需要一台GPS接收器和要测量的位置。
以下是使用GPS测量坐标数据的步骤:步骤1: 打开GPS接收器首先,打开GPS接收器并确保其与卫星建立连接。
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因为接收器需要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计算位置。
步骤2: 选择正确的模式大多数GPS接收器都提供多种测量模式,如普通模式、高精度模式等。
根据您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式。
高精度模式会消耗更多的电量,但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步骤3: 进行测量将GPS接收器放置在要测量的位置上,确保其能够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发射的信号。
一旦接收器稳定并连接到卫星,它将开始记录位置数据。
步骤4: 等待测量完成在位置稳定后,GPS接收器将开始测量坐标数据。
测量时间取决于接收器的精度和测量模式。
请耐心等待,直到测量完成。
步骤5: 记录坐标数据一旦测量完成,GPS接收器将显示测量到的坐标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以经度和纬度的形式表示。
记录下这些数据以备将来使用。
3. 高精度测量技巧如果您需要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可以考虑以下技巧:•使用高精度模式: 在GPS接收器中选择最高精度的测量模式。
这将消耗更多的电量,但会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提前准备: 在进行测量之前,确保接收器已经建立了与卫星的连接,并且位置稳定。
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第一章绪论•GPS 的含义: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个空基全天候导航系统,它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用以满足军方在地面或近地空间内获取在一个通用参照系中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的要求。
•卫星导航系统分类:①按用户接收机是否发射信号分类:无源系统、有源系统。
②按测量的参数分类:测距导航系统、测距离差导航系统、卫星多普勒导航系统、测角导航系统、混合系统。
③按卫星运行轨道高度分类:低轨道(近地轨道)、中高轨道、同步轨道。
④④按工作区域分类:全球覆盖系统、区域覆盖系统。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①北斗导航系统同时具备定位与双向通信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移动目标的定位与调度功能;GPS 系统本身不具备通信能力,需要和其他通讯系统结合才能实现移动目标的远程定位与监控功能。
②北斗导航系统是区域性导航系统;GPS系统是全球性导航系统。
③北斗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控制;GPS系统是由美国军方控制。
–欧盟伽利略系统:①空间段:由分布在三个轨道上的30 颗中等高度轨道卫星(MEO)构成,每个轨道面上有10 颗卫星(9 颗正常工作,1 颗运行备用);轨道面倾角56 度。
②地面段:包括全球地面控制段、全球地面任务段、全球域网、导航管理中心、地面支持设施地面管理机构。
③用户:用户端主要就是用户接收机及其同等产品,伽利略系统考虑将与GPS、GLONASS 的导航信号一起组成复合型卫星导航系统,因此用户接收机将是多用途、兼容型接收机。
–前苏联GLONASS 系统:星座轨道为3个等间距椭圆轨道,轨道面间夹角120°,轨道倾角64.8°,偏心率0.01,每个轨道上等间距地分布8颗卫星。
卫星离地高度19100km,绕地运行周期为11 时15 分,地迹重复周期为8 天,轨道同步周期17圈。
其卫星轨道倾角大于GPS卫星轨道倾角,所以在高纬度地区的可视性好。
面控制系统包括1 个系统控制中心、1 个指令跟踪站,网络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1.截止高度角Elevation mask angle &&采样间隔在GPS测量中,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蔽遮高度角,低于此角视空域的卫星不予跟踪。
GPS测量中默认为15度。
理论和实践表明:随着卫星高度角的降低,卫星信号的信噪比也随之减小。
小于30度时,信噪比随高度角降低而急剧下降,特别是在L2频率上更加明显。
另外,高度角越小,容易获得较小的PDOP,但是对流层影响显著,测量误差随之增大。
在外业观测时,高度角设为15度,保证观测的数量;在内业数据处理时,改变高度角为18度,提高卫星信号的质量。
一般GPS静态数据采样间隔默认为60,所谓历元间隔为基线处理时,软件从原始观测数据中抽取数据的间隔。
接收机在静态测量观测时,设置为5S的频率,但在内业处理时,高密度的观测数据通常不能显著提高基线的质量。
为提高基线处理的速度,可以增大数据处理的采样间隔。
通常对于短边,且观测时间较短,可适当缩小采样间隔;对于长边则要增大采样间隔!2.改善基线质量的方法1)使用较为准确的坐标作为起算点,如与已知的IGS跟踪点联测,获得分米级以上的地心坐标。
2)删卫星、截时段、改变截止高度角3)改变其他控制参数,如对流层电离层模型等3.GPS网平差观测值:基线向量及精度误差信息结果:待定点坐标、其他待定参数、各类精度指标如误差椭圆等作用:发现剔除粗差,确定待定点坐标及参数无约束平差是在一个控制网中不引入外部基准,不产生控制网非观测引起的变形和改正,可检查是否存在粗差以及网平差的自身精度;约束平差是设定已知点,将平差结果进行强制性符合。
4.GPS周GPS周(GPS Week)是GPS系统内部所采用的时间系统,表示方法:从1980年1月6日0时开始起算的周数加上周内时间的秒数。
2004年5月1日10时5分15秒的GPS周:第1268周,第554715秒,GPS周记数(GPS Week Number)为1268 6,第554715秒。
GPS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指南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仪已经成为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使其在土地测量、建筑工程、导航和其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GPS测量仪可能有些困难。
本文将为您介绍关于GPS测量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指南,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合理运用该工具。
一、了解GPS测量仪的基本原理在开始使用GPS测量仪之前,了解其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GPS测量仪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来确定地理位置,并以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等数值来表示。
这些数据提供给用户,以便用于导航、测量和其他操作。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GPS测量仪。
二、选择适当的GPS测量仪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GPS测量仪可供选择,因此选择适合您需求的设备非常重要。
首先,您需要确定您的测量项目的性质和要求。
如果您需要进行土地测量或建筑工程测量,您可能需要选择一款具有高精度和耐用性的GPS测量仪。
另外,您还应考虑设备的价格和使用方式的复杂性,以便在实践中方便使用。
三、准备工作在使用GPS测量仪之前,您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设备已经充电,并为之后的测量工作做好准备。
其次,根据使用说明书正确安装设备,并确保所有配件和连接线都已经正确连接。
最后,在操作前检查设备的状态和功能,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正确设置GPS测量仪正确设置GPS测量仪是确保测量准确和高效运作的关键。
首先,您需要根据您所处地区的经纬度信息对设备进行定位。
其次,确保设备所连接的卫星数量足够,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此外,调整设备的高度和水平,使其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
五、进行测量在开始测量前,请确保您已经了解测量区域的特点和要求。
在使用GPS测量仪进行测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在较开阔的空地上进行测量,避免大型建筑物和树木等遮挡物的影响。
2. 根据您的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如单点测量、连续测量或差分测量等。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各章知识点总结桂林理工大学测绘08-1 JL(纯手打)第一章绪论1、GPS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功能。
能为各个用户提供三维坐标和时间。
2、GPS卫星位置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3、GPS经历了方案论证、系统论证、生产试验三个阶段。
整个系统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监控部分、用户接收机部分。
4、GPS基本参数为:卫星颗数为21+3,卫星轨道面个数为6,卫星高度为20200km,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在地球表面任何时刻,在高度较为15度以上,平均可同时观测到6颗有效卫星,最多可以达到9颗。
5、应用双定位系统的优越性:能同时接收到GPS和GLONASS卫星信号的接收机,简称为双系统卫星接收机。
(1)增加接收卫星数。
这样有利于在山区和城市有障碍物遮挡的地区作业(2)提高效率。
观测卫星数增加,所以求解整周模糊度的时间缩短,从而减少野外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因观测的卫星数增加,用于定位计算的卫星数增加,卫星几何分布也更好,所以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6、在GPS信号导航的定位时,为了解算测站的三维坐标,必须观测4颗(以上)卫星,称为定位星座。
7、PRN----------卫星所采用的伪随机噪声码8、在导航定位测量中,一般采用PRN编号。
9、用于捕获信号和粗略定位的为随机码叫做C/A码(又叫S码),用于精密定位的精密测距码叫P 码10、GPS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卫星星座1、向广大用户发送导航定位信息。
2、接收注入站发送到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其他相关信息,并通过GPS信号电路,适时的发送给广大用户。
3、接收地面主控站通过注入站发送到卫星的调度命令,适时的改正运行偏差和启用备用时钟等。
地面监控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1、监测和控制卫星上的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一直沿着预定轨道运行。
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第一章绪论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系统和中国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二:GPS系统组成合各部分的作用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GPS工作卫星及其星座的作用:1)提供星历和时间信息2)发射伪距和载表信息,提供其他辅助信息地面监控系统的作用:1)监测卫星是否正常工作2)跟踪计算卫星的轨道参数并发送给卫星3)保持各颗卫星时间同步GPS接收机的作用:接受GPS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获得必要的信息并经数据处理完成定位工作。
三:GPS系统的特点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段;测站间无需通视;可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功能多、应用广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各时间系统的应用1)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定义的时间系统为恒星时系统。
恒星时在天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平太阳时MT:以平太阳为参考点,由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所定义的时间系统为平太阳时系统,平太阳时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系统是一致的。
3)世界时UT:以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定义为世界时UT,用于天球坐标系与地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计算。
4)原子时:这一时间尺度被广泛用于动力学作为时间单位。
5)协调世界时:既保持时间尺度的均匀性,又能近似地反映地球自转的变化。
第三章卫星运动基础及GPS卫星星历一:人造卫星所受的作用力有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太阳、月亮对卫星的引力,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地球潮汐力等。
二体问题是忽略所有的摄动力,仅考虑地球质心引力研究卫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在天体力学中,称之为二体运动。
二:GPS卫星星历分为预报星历和后处理星历。
三:GPS卫星广播星历预报参数(p40)第四章GPS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卫星信号一:GPS卫星的导航电文(简称卫星电文)是用户用来定位和导航的数据基础。
第一部分GPS静态测量第一章GPS静态测量基础一、GPS静态测量基础在GPS测量中,最常用的静态定位模式是相待定位。
所谓静态定位指的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接收机天线的位置相对于地球保持不变;而在数据处理时,则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量。
而相对定位则指的是在进行GPS定位时,多台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采集同步观测数据;在数据处理时,则利用这些同步观测数据,计算出向步观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基线向量)。
其具体观测模式为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时间从几分钟到长年不间断不等。
接收机测定在观测期间到卫星的伪距和载波相位等观测值,并记录在相应的存储器中。
观测结束后,将观测值下载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过程一胶包括基线处理、网平差、坐标转换和高程转换,最终求出高精度的网点坐标。
在GPS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如各种等级的大地网、工程控制网、变形监侧网等。
二、GPS接收机分类GPS测量型接收机一般可以根据其能够跟踪、处理的GPS卫星信号频率的数量分为单频和双频两大类。
1.单频GPS测量型接收机接收信号:GPS导航电文、C/A码、Ll载波。
接收机特点:(1)一体化接收机:包含带有显示灯的GPS接收机、天线、内置电源。
(2)分体设计:包含天线、GPS接收机、电源分体设计的配置。
可以配置手持计算机设置或阅读参数信息。
2.双频GPS测量型接收机(双频GPS脚量仪)接收信号:GPS肥导航电文、C/A码伪距、P码伪距、L1载波相位、L2载波相位。
接收机特点:(1)一体化:包含带有显示灯的GPS接收机、天线、内置电源。
可以配置手持计算机设置或阅读参数信息。
(2)分体设计:天线、GPS接收机(内置电源、带有显示灯或显示器)分体设计。
第二章GPS静态测量工作的流程一项GPS静态测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测前准备、外业实施和数据处理第一节测前准备在这一阶段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立项、技术设计、实地踏勘、设备检定、资料收集整理、人员组织等。
GPS测绘技术详解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成为了现代测绘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无论是在土地测量、建筑测绘、道路规划还是导航系统中,GPS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GPS测绘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令人惊叹的技术吧。
一、GPS基本原理GPS是一种由美国政府主导的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组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以及接收器组成。
卫星向地球发送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和解码这些信号,从而确定接收器的位置、速度和时间。
GPS的基本原理是三角测量法,也就是通过测量接收器与至少三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差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二、GPS测绘的应用领域1. 土地测量:在土地测量中,GPS技术可以用于确定地块的边界和面积,提高测绘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使用GPS接收器采集地面上的点位数据,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形图,为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依据。
2. 建筑测绘:在建筑测绘中,GPS技术可以用于定位建筑物的基点和确定建筑物的高程。
通过在建筑工地上放置GPS接收器,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3. 道路规划:在道路规划中,GPS技术可以用于确定道路的位置、宽度和坡度,提高道路规划的精度和安全性。
通过使用GPS接收器采集道路上的数据,可以生成数字地图和导航系统,为司机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
4. 导航系统:在导航系统中,GPS技术可以用于确定车辆、船只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位置和速度,为驾驶员或船长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导航系统可以计算出最佳的行驶路线和预计到达时间。
三、GPS测绘的优势和挑战GPS测绘技术相比传统测绘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GPS测绘可以实现实时定位和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测绘的效率和精度。
其次,GPS测绘可以减少人工测量和标注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力成本。
此外,GPS还可以应用于大规模测绘,覆盖范围广、操作灵活,适用于各种地形和环境。
然而,GPS测绘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是现代测量科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技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并讨论GPS数据的处理方法。
一、GPS测量操作
1.设备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台GPS接收器,通常是一个手持设备或安装在测量仪器上的设备。
确保设备电量足够,并检查所在位置的可见卫星数量和信号强度。
2.信号接收:打开GPS接收器并等待接收信号。
通常,接收器需要至少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一旦接收到足够的信号,接收器将开始计算位置。
3.数据记录:接收器会记录测量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
在测量过程中,可以使用接收器的其他功能,例如记录测量点照片、声音等信息。
4.数据处理:一旦完成测量任务,需要将数据从GPS接收器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GPS数据处理
1.数据导出:将GPS接收器中记录的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上。
通常,可以通过USB或蓝牙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3. 数据转换:将GPS数据转换为常用的地理坐标系统,例如经度和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系统。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测绘软件,例如ArcGIS或AutoCAD等。
4.数据分析: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角度和高程差,或者绘制测量点的分布图、等高线图等。
5.数据可视化:利用数据处理软件绘制测量结果的图表和图像,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
这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测量结果,并做出决策。
GPS测量仪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地理位置信息的仪器。
它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设备的准确位置,并提供关于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GPS测量仪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包括地理测量、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工作原理GPS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卫星导航系统。
现代GPS系统主要由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组成,它们通过无线信号将位置信息传输到地面设备。
GPS测量仪接收到来自多个卫星的信号,并使用测量算法来计算设备的准确位置。
GPS测量仪中的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来计算位置。
通过同时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GPS测量仪可以使用三角测量方法确定设备的位置。
通过比较接收信号的到达时间和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戳,GPS测量仪可以计算出设备与每个卫星之间的距离。
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以及计算出的距离信息被发送到GPS测量仪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使用GPS定位算法来计算设备的准确位置。
GPS测量仪通常还具有存储和显示功能,可以记录位置数据并将其可视化显示。
使用领域地理测量GPS测量仪在地理测量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测量师可以使用GPS测量仪快速准确地确定地点的准确位置。
这对于制图、土地测量、建筑测量等任务非常有用。
GPS测量仪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工测量的成本和时间。
导航GPS测量仪在导航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车载GPS测量仪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导航指引,帮助他们找到目的地并选择最佳路线。
航空器和船舶也使用GPS测量仪来确定其准确位置和航行路线。
地理信息系统(GIS)GPS测量仪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也被广泛应用。
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相关属性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
GPS测量仪可以捕捉实际地理位置数据,并将其与其他数据集集成在一起,从而帮助分析人员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决策制定。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GPS测量仪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1. 确保接收器的天线没有被物体遮挡,以便接收到最佳的卫星信号。
GPS测量仪器坐标系1. 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用于测量位置信息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地质勘探等领域。
在利用GPS测量仪器进行位置测量时,我们需要了解测量仪器坐标系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仪器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2. 仪器坐标系概述GPS测量仪器坐标系是指一组用于描述GPS仪器位置和方向的坐标系。
它是以仪器为原点建立的三维坐标系,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中,三个轴分别对应仪器的X轴、Y轴和Z轴。
3. 仪器坐标系的建立建立GPS测量仪器坐标系的过程需要以下步骤:3.1 安装测量仪器首先,需要正确安装GPS测量仪器,并确保它稳固地固定在所需测量的物体或设备上。
3.2 坐标轴的确定确定仪器坐标系的坐标轴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X轴是仪器的前进方向,Y轴是仪器的横向方向,而Z轴则与地球表面垂直。
3.3 坐标系原点的确定确定仪器坐标系的原点也非常关键。
原点可以选择仪器的重心位置,或者仪器的一个固定点。
然后,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该点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置,并将其作为原点。
3.4 定义坐标在确定了坐标轴和原点后,我们可以定义仪器坐标系的坐标。
通常,使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其中X、Y和Z分别表示仪器在三个轴上的坐标。
4. 仪器坐标系的应用GPS测量仪器坐标系在以下方面有重要应用:4.1 测量位置通过仪器坐标系,我们可以准确测量物体或设备的三维位置。
根据仪器在X、Y和Z坐标轴上的位置,我们可以计算出仪器所处的空间位置。
4.2 测量方向仪器坐标系还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或设备的方向。
通过测量仪器在坐标系中的朝向,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或设备相对于参考点的方向。
4.3 坐标转换在将GPS测量结果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或其他应用程序时,通常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通过仪器坐标系,我们可以将测量得到的位置和方向数据转换为其他坐标系,以便与其他数据进行匹配和分析。
5. 总结GPS测量仪器坐标系是描述GPS仪器位置和方向的关键概念。
…RTK 原理…RTK简介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
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数据量比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这在无线电上不难实现。
RTK定位技术可广泛用于:1.各种控制测量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如果把RTK用于公路控制测量、电子线路控制测量、水利工程控制测量、大地测量、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
2.地形测图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形地貌等碎部点,这些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需要在拼图时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到外业去返测,现在采用RTK时,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形地貌碎部点呆上一二秒种,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这样用RTK仅需一人操作,不要求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RTK配合电子手簿可以测设各种地形图,如普通测图、铁路线路带状地形图的测设,公路管线地形图的测设,配合测深仪可以用于测水库地形图,航海海洋测图等等。
3.放样工程放样是测量一个应用分支,它要求通过一定方法采用一定仪器把人为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给标定出来,过去采用常规的放样方法很多,如经纬仪交会放样,全站仪的边角放样等等,一般要放样出一个设计点位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而且要2-3人操作,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还要求点间通视情况良好,在生产应用上效率不是很高,有时放样中遇到困难的情况会借助于很多方法才能放样,如果采用RTK技术放样时,仅需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到电子手簿中,背着GPS接收机,它会提醒你走到要放样点的位置,既迅速又方便,由于GPS是通过坐标来直接放样的,而且精度很高也很均匀,因而在外业放样中效率会大大提高,且只需一个人操作。
差分GPS定位技术及发展差分技术很早就被人们所应用。
它实际上是在一个测站对两个目标的观测量、两个测站对一个目标的观测量或一个测站对一个目标的两次观测量之间进行求差。
其目的在于消除公共项,包括公共误差和公共参数。
在以前的无线电定位系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
GPS是一种高精度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在实验期间,它能给出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这时尽管有人提出利用差分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但由于用户要求还不迫切,所以这一技术发展较慢。
随着 GPS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拓,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用差分GPS技术来改善定位性能。
它使用一台 GPS基准接收机和一台用户接收机,利用实时或事后处理技术,就可以使用户测量时消去公共的误差源—电离层和对流层效应。
特别提出的是,当GPS工作卫星升空时,美国政府实行了SA政策。
使卫星的轨道参数增加了很大的误差,致使一些对定位精度要求稍高的用户得不到满足。
因此,现在发展差分GPS技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GPS定位是利用一组卫星的伪距、星历、卫星发射时间等观测量来实现的,同时还必须知道用户钟差。
因此,要获得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必须对4颗卫星进行测量。
在这一定位过程中,存在着三部分误差。
一部分是对每一个用户接收机所公有的,例如,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等;第二部分为不能由用户测量或由校正模型来计算的传播延迟误差;第三部分为各用户接收机所固有的误差,例如内部噪声、通道延迟、多径效应等。
利用差分技术,第一部分误差完全可以消除,第二部分误差大部分可以消除,其主要取决于基准接收机和用户接收机的距离,第三部分误差则无法消除。
除此以外,美国政府实施了SA政策,其结果使卫星钟差和星历误差显著增加,使原来的实时定位精度从15m降至100m。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差分技术能消除这一部分误差,更显示出差分GPS的优越性。
差分GPS定位原理根据差分GPS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可将差分GPS定位分为三类,即:位置差分伪距差分相位差分这3类差分方式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即都是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由用户站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
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
1、概述差分GPS定位系统是由一个基准站和多个用户台组成。
基准站与用户台之间的联系,即由基准站计算出的改正数发送到用户台的手段是靠数据链完成的。
数据链由调制解调器和电台组成。
调制解调器(MODEM)是将改正数进行编码和调制,然后输入到电台上发射出去。
用户台将其接收下来,并将数据解调后,送入GPS接收机进行改正。
电台是将调制后的数据变成强大的电磁波辐射出去,能在作用范围内提供足够的信号强度,使用户台能可靠地接收。
发射频率和辐射功率的选择是数据链的重要问题,它视作用距离而定。
为了更有效地选择发射频率,在下表中列出已经建立的各种无线电定位和导航系统的主要参数。
各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发射频率与作用距离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将通信设备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直接波传输,其中包括甚高频(VHF)、超高频(UHF)、基准站的天线必须建立在高塔之上,以视距直接通视的方式以25W的功率进行传输,一般作用距离可达到20~100km。
这种设备的天线简单、容易架设,适用于流动作业,适用于海港、河道等测量应用。
第二类为地波传输。
其中包括低频(LF)和中频(MF)。
这种信号能沿地球表面传播,能绕过建筑物和山丘,使作用距离达到1000~2000km。
为了提高辐射频率,天线设计为高桅杆或铁塔,适合固定基准站应用。
一般一旦建立就长期应用,适用于远距离导航和定位。
2、差分GPS的数据通信类型若按传输差分信息的覆盖范围来区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近程(小于100km)、中程(30~800km)和远程(大于800km);按播发站的位置来分,可分为空(星)基和陆基。
1)差分GPS的近程数据通信临时性或短期性的差分GPS作业,其近程数据传输的播发站一般直接附加在GPS接收机上,往往采用UHF无线通信传输或有线通信传输。
UHF的频率在300MHZ~3GHZ,波长为10cm~1m,故一般为分米波。
其穿透性强,直线传播性强,但易受障碍物、地形和地球曲率的影响。
长期性的差分GPS服务,如在国外已实际建成的LADGPS系统,往往采用城市的调频(FM)电台,它的频率一般在80~108MHZ,利用调频信号基带中的副载波进行数据传输,即不影响调频台的主频道的正常播音,又充分利用了调频信号基带中的副载波资源。
因此利用FM来传输差分GPS 信号的技术受到极大重视,已开始在发达国家中采用。
2)差分GPS的中程数据通信差分GPS的中程数据通信可以采用LF、MF和VHF无线通信。
长波(LF)通信主要靠地面波传输,受大气影响小而受地形影响较大。
但长波通信设备比较复杂昂贵,在中国只有级个别台站具有这一功能。
由于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分辨率呈正比,因此长波的低分辨不太适宜于差分GPS的数据通信。
中波(MF)传输的主要缺点是频道较挤,易受干扰,而且传播速率仍偏低。
短波(HF和VHF)易受天气和电离层干扰和影响,而且在主控站附近常会出现盲区,收不到信号。
它的优点是通信设备低廉,集成度高。
3)差分GPS的远程数据通信差分GPS的远程数据通信往往采用星基的差分数据播发站,例如可以采用HF和卫星通讯。
卫星通信中的Inmarsat系统和公共电话网相联,也和Internet 网相联,具有64kb/s的传输速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远程数据通信网络,但价格比较昂贵。
3、伪卫星方案一、概述传统的差分GPS的组成包括一个位置已知的固定监测站,它实时接收GPS信号并确定出测距误差,把此误差作为改正数提供给本地用户,用户则用此改正自己测得的伪距,使计算出的位置精度更高。
这样,采用适当的设备就能使监测站附近几百公里范围内的定位精度提高到5m。
除了获得较好的定位精度外,通过对GPS信号的监测改正,差分GPS还能提高导航的可靠性,甚至当GPS卫星显示不健康信号时仍能工作。
由于基准站在卫星测距信号无法校正时,能立刻通知用户,所以改进了系统的完整性。
但是,不管差分GPS如何提高导航精度、可靠性和完善性,也不能克服掉由于卫星星座几何图形不佳而造成的缺陷。
18颗卫星的配置方案使这一缺陷更加突出。
21+3颗卫星的配置方案弥补了这一缺陷。
现在正在运行着的26颗卫星,已完全消除了这一缺陷。
现在正在运行着的26颗卫星,已完全消除了这一缺陷。
但是,将来BLOCK 1型试验卫星寿命终结, GPS卫星保持着21+3的配置方案运行。
一旦有一颗卫星发生故障,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接收不到GPS 信号,几何配置不当的缺陷仍会存在。
为了保证GPS在一些特定地区为特殊用途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SC-104分会提出了伪卫星的概念,即在该地区建立类似于GPS卫星的固定基准站,行使 GPS和基准站的功能。
从本质上看,伪卫星仅仅是差分GPS应用的特殊方案。
因此伪卫星电文格式也和其他差分 GPS的电文格式一样。
下图为伪卫星系统配置图。
监测站接收所有可见的GPS卫星信号和伪卫星信号,并把它们和已知监测站位置及伪卫星天线位置进行比较。
监测站控制伪卫星发射并提供差分GPS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