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26
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杂种优势: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2、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的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的生物类型。
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4、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5、染色体组:指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
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二、填空题1、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杂种优势利用中,选育杂交种的基本程序是(选育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和(制种)。
3、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随机性)、(平行性)和(重演性)等特征。
4、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5、多倍体的类型有(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三、选择题1、下列属于质量性状的是()A 株高B 产量C 花色D 千粒重答案:C2、杂种优势表现最明显的是在()A F1 代B F2 代C F3 代D 以后各代答案:A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A 细线期B 偶线期C 粗线期D 双线期答案:B4、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创造新的变异()A 杂交B 诱变C 选择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不包括()A 质粒B 噬菌体C 病毒D 线粒体答案:D四、简答题1、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答: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通过杂交,将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种后代会产生遗传变异,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同时,基因的分离和重组使得杂种后代的性状出现分离和重新组合,从而有可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个体。
育种方面知识点总结一、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显性和隐性性状的遗传规律。
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孟德尔遗传规律,即隐性性状在杂合子中不显现,但在后代中可能重新表达出来。
2. 隐性和显性隐性和显性是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
隐性性状在杂合子中不显现,只有在纯合子中才会表现出来;显性性状在杂合子和纯合子中都会表现出来。
因此,杂交可以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进行分离再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后代。
3. 遗传连锁遗传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由于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在遗传上形成某种特殊的组合。
在育种时,了解基因的连锁关系可以帮助选配优质品种,减少不利基因的组合。
4. 遗传图谱遗传图谱是用于描述基因相互作用和位点分布的图表,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遗传图谱,可以更好地进行基因定位和选择配偶。
二、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或动物,作为后代的亲本,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选择育种依靠亲本的遗传变异和选择,可以逐步聚集有利基因,剔除不利基因。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产生具有更优秀性状的后代。
在育种时,可以利用杂交育种来改良植物和动物的性状,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3. 同源育种同源育种是指通过自交或近交获取同源系的新品系,以改善杂种优势。
同源育种有助于固定有利性状,降低变异程度,增强抗逆力和适应性。
4. 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在杂交后代中,出现比亲本更优秀的性状表现。
杂种优势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来利用,提高产量和经济作物的适应能力。
5. 群体育种群体育种是通过构建群体遗传结构,利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来进行选基和选育。
群体育种有助于充分利用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
6. 组合育种组合育种是指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优良亲本,并对其进行人工配制,以产生具有高产、高抗性的新品种。
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一定位置,有一个染色较浅的区域2.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着丝粒的位置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每对同源染色体开始互相靠拢,两两并列在一起,在各对应位点上准确地配对。
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5.杂种:杂交所得到的后代。
6.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植物进行交配。
7.测交(回交):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
8.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
9.限性遗传:某些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的表现。
10.染色体畸变:P14711.缺失:一个正常染色体上某区段的丢失。
12.重复:一个正常染色体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一区段。
13.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
14.品种: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
15.引种: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
16.风土驯化:家畜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7.世代间隔:对个体来说是指子代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
18.品质选配(选型交配):按个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表现,即考虑交配双方的品质对比进行选配。
19.亲缘选配:考虑交配双方有无亲缘关系。
20.引入杂交(导入杂交):在保留原有品种基本特性的前提下,利用引入品种来改良其某些缺点的一种杂交方法。
21.改良杂交(改造性杂交):利用某一优良品种彻底改造另一品种生产性能的方向和水平的杂交方法。
22.杂种优势:不同种群间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
23.一般配合力:一个种群与其他各种群杂交所能获得的平均效果。
24.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之间杂交所能获得的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
思考题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从遗传角度看,这两种分裂个有什么意义?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后于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方面相同,而减数分裂分裂后形成的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农作物和家畜品质的学科。
在农业生产中,遗传育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选择、杂交、转基因等方法来改良作物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安全。
本文将从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变异、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等方面对遗传育种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遗传育种学的定义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动植物的优良性状如何通过遗传改良的学科。
它以遗传学为基础,结合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通过选择和杂交的方法,提高动植物的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性状,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2.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指供遗传改良使用的农作物品种、种群和野生近缘种的总称。
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的基础,包括不同的品种、种系和野生近缘种,它们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遗传改良提供了大量的遗传资源。
3. 遗传育种的目标遗传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方法,提高农作物和家畜的抗病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遗传育种的原理遗传育种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和杂交的方法,利用基因的遗传变异,从而提高动植物的遗传性状。
选择是指在种质资源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种群,通过人为的选择和培育,逐步提高种群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是指将父本和母本中的不同基因型进行交配,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二、遗传变异1. 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指在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在自然界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动植物的基因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包括单体型变异、种间变异和种群变异。
2. 遗传变异的来源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变异、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自然变异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基因的突变、重组和分离等原因,使得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人工诱变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诱发基因的突变或重组,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动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总结一、遗传育种学概述遗传育种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方法应用于育种改良的学科,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遗传原理和方法,通过不同遗传资源的选择、杂交、选择再生和遗传育种、种子繁殖等措施,改良和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从而提高生物体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推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分离组合定律、独立组合定律,这三个定律构成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 隐性和显性基因: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有些基因会显现出来,而有些则处于隐性状态。
这种显性和隐性的表现形式是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的。
通过这些基因的遗传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表现型。
3. 杂合和纯合:在杂交和自交过程中,基因型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杂合就是指由不同的两个纯合子交配,而纯合则是指由同一纯合子自交的过程。
4. 杂交优势和劣势:在杂交后代中,因为来自不同亲本的基因组合,有些会表现出比亲本更好的性状,称为杂交优势,而有些则会表现出比亲本差的性状,称为杂交劣势。
5. 连锁和不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些基因会相互连锁,而有些则是相对独立的。
通过对连锁基因的遗传,可以推测出染色体的连锁关系。
三、遗传改良1. 选择育种:通过对种群中个体的选择,将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推进种群中优良性状的积累和传递,达到改良种群性状的目的。
2. 杂交育种:将两个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通过亲本间基因的重组,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
在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常用的杂交育种包括杂交猪、杂交鸡、杂交犬等。
3. 突变育种:通过人为诱发或发现天然突变,改变物种的性状,从而获得具有新的优良性状的品种。
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突变育种被广泛用于提高生育率、改良产奶量、改良外貌等方面。
4. 组织培养育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细胞,再通过诱导多能细胞分化形成无性系再生植株,以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植株。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一因多效是指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种性状的表现,这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2.杂种优势是指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往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这是育种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3.近交是指在畜牧学中,选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或其后代近交系数大于0.78%),这是一种常见的选配方式。
4.世代间隔是指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上一代到下一代经过的平均年限。
5.后裔测定是指利用后代的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这是育种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6.数量性状是由微小效应的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表现为连续性变化,只能通过度量衡来测定。
7.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8.保种是指尽可能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家畜遗传资源,使之免受混杂和灭绝的育种工作,目的是尽可能保存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
9.伴性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表现出该性状与性别有一定联系的遗传现象。
10.杂合子是指个体体细胞内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细胞或个体,这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11.选配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确定个体间的交配体制。
12.隐性是指某一基因在其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不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而当该基因纯合时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的现象。
13.个体测定是指利用个体自身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
14.选择差是指在数量性状选择过程中,选留种群与其所在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差。
15.平均日增重是指在测定期内的平均每日增重。
16.同胞测定是指利用待测个体的同胞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
17.克隆动物是指利用动物胚胎或机体某一部分的细胞,通过无性繁殖手段完成繁衍后代的动物。
18.亲缘选配是指依据交配双方之间的亲缘关系制定的交配体制。
19.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构成。
缺失和内部缺失之分。
②重复:染色体上某一段序列重复出现的现象;有直接重复和反向重复之分。
③倒位:染色体上某一段序列颠倒方向的现象;有单次倒位和重复倒位之分。
复习资料园艺技术专业《植物遗传育种学》(专科)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种质资源:园林植物材料中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遗传物质总称2、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成对基因。
),在生长势、繁殖力、抗逆性、品质、3、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产量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
4、引种:把植物从原来的自然分布区迁移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种植的方法5、良种繁育:按一定规程扩大繁殖良种群体,使生产的种苗保持一定纯度和原有种性的生产过程。
6、单倍体育种:指用诱发单性生殖的方法,使杂交后代的异质配子长成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成为纯系,然后进行选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7、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的,相对整齐一致而能稳定遗传的植物群体。
8、遗传力:指亲代传递某一遗传性状给后代群体的能力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5分)1. 回交。
2. 核糖核酸。
3. __空间___和__时间__。
4. 低温、干燥、黑暗5. _半保留复制。
6. 相似_ 变异。
7. 、临界、8. 、 12 ,、 12 ,、 18 。
9.窄叶:中宽叶:阔叶=1:2:1_。
10. 秋水仙素。
11.,__月月红__________为母本。
12. __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_13、_规则彩斑______和_不规则彩斑_____ ___遗传性彩斑____和__病毒性花斑____________。
14、_孟德尔豌豆_ 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青素。
15、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分子育种的概念及原理?分子育种又称为基因工程………………………………………………………….2分主要内容为分离和制备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获得DNA重组体;把重组的DNA引入受体细胞,经培养使之发育成具有外源基因复制和表达、并能把新特性遗传给后代的完整植株。
遗传育种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变异1. 遗传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间产生一些遗传特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基因型所引起的,因此,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表现。
2. 遗传变异的类型:遗传变异主要包括随机变异和有目的变异两种类型。
随机变异是指由于自然选择和环境因素导致的遗传特性的随机变异。
而有目的变异是通过人为手段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遗传特性。
3. 遗传变异的原因:遗传变异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突变、游离互换、重组等。
4. 遗传变异的意义: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它为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是改良作物和动物性状的重要原材料。
二、遗传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群体中个体的表现和遗传特性进行评价和选择,以获得理想的遗传性状。
选择育种主要包括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两种方法。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指通过杂交不同亲本,以获得杂种优势(杂种增长效应)和杂种抗性等遗传优势,改良植物品种和动物种质。
3. 杂种优势的原因: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等方面具有超过亲本的优越性状。
其原因主要包括杂种增长效应、基因互补效应和优势基因效应等。
4. 重组育种方法:重组育种是指通过基因重组或转移,创造新的配对组合,以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和优良的遗传性状。
5. 抗性育种方法:抗性育种是指通过筛选和培育抗性基因型,以提高作物和动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6. 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和动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定的遗传性状,如抗性、耐旱、耐盐等。
7. 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方法的比较:传统育种主要依赖于自然杂交和选择,速度较慢,效果较差。
而现代育种则利用了生物技术手段,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三、基因工程育种1.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表现出特定的遗传性状。
遗传育种复习题遗传育种复习题遗传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下面是一些遗传育种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问题一:什么是遗传育种?回答:遗传育种是指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问题二:什么是自交和杂交?回答:自交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杂交是指不同物种或不同品种之间的交配。
问题三:什么是优势和劣势基因?回答:优势基因是指在杂合子中表现出来的显性特征,而劣势基因则是指在杂合子中不表现出来的隐性特征。
问题四:什么是纯合和杂合?回答:纯合是指个体的两个基因都相同,可以是两个显性基因或两个隐性基因;而杂合是指个体的两个基因不同,一个为显性基因,一个为隐性基因。
问题五:什么是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回答: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逐代改良农作物;而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品种或不同物种之间的交配,利用杂种优势来改良农作物。
问题六: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回答:遗传多样性是指一个物种内部或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物种的适应性和遗传变异能力就越强。
问题七:什么是基因编辑技术?回答: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直接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来改变其遗传特性的技术。
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和TALEN。
问题八:遗传育种有哪些应用?回答:遗传育种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家禽、家畜等农业生产中。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耐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问题九:遗传育种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回答:遗传育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耐病虫害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遗传育种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土地利用压力。
问题十: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回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育种将更加注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以快速精确地改良农作物。
【遗传育种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遗传育种学重点必须复习资料上篇遗传学绪论名词解释:遗传: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各个体之间的相同,称为遗传。
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各个体之间的不相同,称为变异。
生物进化: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物体不适应的被淘汰,适应的生存并繁殖下去,称为生物进化。
基因型:把从亲代获得的某一性状的遗传基础的总和称为基因型。
表现型:把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或全部性状的总和称为表现型。
填空题: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
(遗传和变异)世界公认的遗传学的奠基人是。
他做过8年的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美国的在对果蝇的遗传研究中,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发现了规律。
(摩尔根连锁遗传)1953年和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模式理论。
(瓦特森克里克DNA分子结构)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细胞膜:也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一层柔软并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
细胞质:是指质膜内环绕着细胞核外围的原生质,呈胶体溶液,内有许多蛋白质分子、脂肪、溶解在内的氨基酸分子和电解质,在细胞质中还包含着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细胞核一般为圆球形,由核膜、核质、核仁、染色质等部分组成。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对指导细胞发育和控制性状遗传起着主导作用。
染色质:核质中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叫染色质。
染色体: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在细胞核中有特定形态特征,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态结构表现出一系列规律性变化的重要的遗传物质。
着丝粒:又称主缢痕。
细胞分裂时,纺锤丝附着的区域。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植物细胞中一种最普遍的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繁殖的基本方式。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分生在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
经过两次有丝分裂,由一个细胞形成四个子细胞,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而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联会:减数分裂中,在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
遗传育种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形态突变型指发生细胞形态变化或引起菌落形态改变的那些突变型。
2.条件致死突变型这类突变型的个体只是在特定条件,即限定条件下表达突变性状或致死效应,而在许可条件下的表型是正常的。
3.半致死突变型指由于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类型,造成个体生活力下降的突变型称为半致死突变型。
4.营养缺陷突变型是指某种微生物经基因突变而引起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某些酶合成能力丧失的突变型,它们必须在原有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繁殖。
4.抗性突变型是指一类能抵抗有害理化因素的突变型,细胞或个体能在某种抑制生长的因素(如抗生素或代谢活性物质的结构类似物)存在时继续生长与繁殖。
5.抗原突变型是指细胞成分,特别是细胞表面成分如细胞壁、荚膜、鞭毛的细致变异而引起抗原性变化的突变型。
6.自发突变是指某种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工参与而发生的基因突变。
7.诱发突变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处理微生物群体,促使少数个体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错误,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25.诱发因素或诱变剂凡能显著提高突变率的因素都称诱发因素或诱变剂。
26.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指由于代谢障碍而成为必须添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株。
27.温度敏感突变株指可在某一温度下生长而在另一温度下不能生长的突变株。
28.抗性突变株指对某种药物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的突变株。
29.正向突变改变了野生型性状的突变。
30.回复突变突变体发生二次突变,并恢复了所失去的野生型性状。
31.抑制突变绝大多数回复突变不是原位回复突变,而是抑制突变,即原来位点的突变依然存在,而它的表型效应被基因组中第二位点的突变所抑制。
32基因内抑制突变发生在正向突变的基因之中。
如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
33.基因间抑制突变发生在其它基因之中,产生所谓抑制基因的突变。
34.突变热点突变位点在基因内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许多位点上没有突变型或突变型很少,而在某些位点上突变型很多,其突变率大大高于平均数。
遗传育种学期末复习提一.名词解释1.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的一切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表现型的遗传基础。
2.细胞膜:也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一层柔软并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包被着原生质3.同源染色体:细胞屮,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4.染色体组型:也称核型,是指某物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个别性。
5.直感现象: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某些性状的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6.联会:减数分裂前期1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
7.共显性:是指双亲某一性状同时在个体上表现出来。
8.相对性状:是指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或相对差异。
9.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0.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同卵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來发育成胚;另一精核同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一个三倍体的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11.世代交替:是指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的交替。
从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植株, 这是抱子体的无性世代。
雌雄配子体的形成标志着植物进入生命周期的有性世代,雌雄配子受精结合以后,就完成了有性世代,又进入无性世代。
12.基因互作:一对相对性状由两个独立遗传基因共同作用的现彖。
13.“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一种性状受许多不同基因影响的现象称为“多因一效”。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发育的现象称为“一因多效”。
14.双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两基因位点之间同时在两处发生交换。
15.相引组与相斥组:遣传学把两个显性性状组合在--起与两个隐性性状组合在一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一个显性性状和另一个隐性性状组合在一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组。
16.交换值:是指两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在一次交换的情况下,交换值等于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17.干扰与符合:一个部位出现交换彫响另一部位出现交换的现象称为干扰。
1. 遗传学、育种学的含义及其任务、特点;2. 我国遗传学在水生生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3.我国在水生生物育种学领域的成就⏹ 1. 名詞⏹ 2.孟德尔2个定律的核心问题⏹ 3.孟德尔学说的核心—颗粒遗传⏹ 4. 2测验⏹ 1.基因(gene)⏹ 2.座位⏹ 3.等位基因与复等位基因⏹. 野生型(基因)与突变型(基因)⏹ 5. 纯合体和杂合体⏹ 6. 表(现)型与基因型⏹7.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8.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离定律的核心问题:等位基因的分离侧交;自由组合的核心问题: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第四节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1.棋盘法⏹ 2.分支法适合度检验(实测值-预期值)2n (O i-E i)2X2=∑ = ∑预期值i=1 Ei3、显著水平:通常以5%为大偏差,95%为小偏差,落在5%区间为差异显著⏹. 名詞:染色体、细胞周期、联会复合体、交叉端化⏹ 2.减数分裂在真核生物中的行为和特点⏹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4.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内容Chapter 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 性别决定类型2. 伴性遗传种类及特点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假设-验证方法)4. 剂量补偿效应和Lyon假说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某些昆虫和鱼类等。
2、ZW型:鸟类、某些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长蛇鲻)和卤虫(Artemia salina)。
3、XO型:一部分昆虫(蝗虫、蟋蟀、蟑螂)和少数深海鱼(星光鱼,夜灯鱼)。
4、蜜蜂型:受精卵发育成蜂王(皇)及工蜂(2n=3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n=16)二、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征1、与性别有关2、交叉遗传(绞花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外祖父的性状通过女儿在外孙身上表现,或女儿象父亲,儿子象母亲。
3、隔代遗传第二节伴性遗传也称为性连锁遗传(sex-linkage inheritance一、X染色体连锁遗传二、Y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三、Z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四、限性遗传五、从性遗传六、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的关系⏹. Barr 小体:1949年Murray Barr在雌猫的神经细胞间期核中有一个染色很深的染色质小体,而雄猫没有. 它是一种浓缩的、惰性的异染色质化小体,与性别有关及X 染色体数目有关,称为性染色质体, 又名巴氏小体(Barr body)⏹二剂量补偿效应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学考试重点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具有影响多种性状作用的现象。
(遗传学p123)2、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均值的现象。
(育种学p255)3、近交:在畜牧学中,将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或其后代近交系数大于0.78%)的选配方式叫近交。
(育种学p214)4、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上一代到下一代多经过的平均年限)。
(育种学p134)5、后裔测定:利用后裔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后裔测定。
(育种学p150)6、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所决定的、表现为连续性变化且只能用度量衡测定的性状。
(遗传学p175)7、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遗传学p121)8、保种:就是尽量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家畜遗传资源,使之免受混杂和灭绝的育种工作。
其实质就是使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尽量得到全面的保存,无论这些基因目前是否具有利用价值。
(育种学p314)9、伴性遗传:某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表现出该性状的与性别有一定联系的遗传现象。
(遗传学p134)10、杂合子:个体体细胞内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细胞或个体。
(遗传学p113)11、选配: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确定个体间的交配体制叫选配。
(育种学p206)12、隐性:某一基因在其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不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而当该基因纯合时却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的现象,叫隐性。
(遗传学p111)13、个体测定:利用个体自身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个体测定。
(育种学p149)14、选择差:在数量性状选择过程中,选留种群与其所在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差。
(育种学p123)15、平均日增重:在测定期内的平均每日增重,叫平均日增重。
(育种学p90)16、同胞测定:利用待测个体的同胞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同胞测定。
(育种学p150)17、克隆动物:利用动物胚胎或机体某一部分的细胞,通过无性繁殖手段完成繁衍后代,叫克隆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