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际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192.67 KB
- 文档页数:2
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的技能。
在全球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不仅是商务人士的必备技能,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能力。
但不同的文化因素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也为跨文化交际带来了种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冲突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文化是人类群体共同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是群体成员沟通和相互理解的基础。
但文化也是人类相互间最主要的分化因素之一,不同的文化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考方式等等。
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识相交时,文化差异就会出现,这种差异既会给沟通和相互理解带来难度,也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文化差异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在礼仪方面,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规矩和习惯,如在中国,长辈之间的交往要比普通人多一些象征尊敬的动作和用语;在西方国家,男性与女性见面时握手是很普遍的礼节行为。
在沟通方式方面,不同国家之间的表达方式也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比如,在面对批评时,西方人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东方人更容易避免冲突,通常是委婉地表达。
除此之外,在观念、信仰、生活习惯、美学价值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因此,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需要认识到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展现出应有的尊重和容忍。
除了问清楚文化习惯,你也可以和他们探讨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是跨文化交际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
虽然西方文化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文化差异还是可能导致冲突。
比如,在东西方道德观上,有很多明显的不同。
在中国,孝道是非常重要的民间美德,认为“有孝则天下安”。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意识相对较为强,强调个人权利和利益。
因此,在商业谈判以及劳动关系等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也会导致一些甚至是极端的冲突。
中西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际教学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
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辞海》里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交际文化,所谈的不是因为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的词不达意,而且指说话方式的不妥,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所造成的失误与冲突。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 打招呼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 Have you eaten yet?”)。
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
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
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
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 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business.”(“你管得着吗?”)。
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 /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 (您好!)”“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 ”(你最近好吗?)。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性及研究意义。
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接着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建议。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中西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研究所带来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对于加深跨文化交际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冲突、定义、特点、差异、冲突、建议、案例分析、研究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日益频繁。
了解跨文化交际及中西文化冲突,有助于提高个人与团体的文化适应能力,减少误解与矛盾,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
跨文化交际涉及多个文化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要求参与者具备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巧。
而中西文化冲突作为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更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研究。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如思维方式、交际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与冲突的产生。
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碰撞,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良好发展。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性,以及探讨这一问题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密切。
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和研究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冲突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对于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促进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解决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文化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了解对方的文化:首先,要求我们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礼仪等方面。
通过学习对方文化的历史和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对方的差异。
2.尊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他人身上。
相反,我们应该接受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尊重和接纳对方的文化可以建立互信和友好的关系。
3.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处理中西文化冲突时,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积极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并协商解决文化冲突。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或难以理解的方言。
4.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并适应跨文化环境。
这些技能包括语言能力、应对挑战的适应能力、观察力等。
通过培养这些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中西文化冲突。
5.寻求共同点:在解决中西文化冲突时,我们应该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以建立共识和合作。
共同点可以成为双方沟通的桥梁,有助于解决文化冲突和促进合作。
6.创造文化交流的机会:为了减少文化冲突,我们可以创造文化交流的机会,包括组织跨文化培训、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
通过这些机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对方的文化,从而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7.接受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不能期望对方完全按照我们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行事。
相反,我们应该接受和尊重对方的差异,并尽力避免对方触犯他们文化中的禁忌和敏感点。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文化冲突。
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差异、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培养跨文化交际技能、寻找共同点、创造文化交流机会和接受文化差异,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中西文化冲突,并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中西文化差异及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
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交际离不开语言,交际离不开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交际则是用语言将文化外现。
因此,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某种语言,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使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得到同步发展。
否则,如果学生忽视这种文化差异,或者对这种差异缺乏敏感性,他们在交际过程中,特别是在与使用该种语言的人的交际过程中,即使具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他们也很可能不自觉地运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判断和理解对方的话语,从而产生语用或社会语言迁移的错误。
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
英汉两种语言是属于迥然不同的语系,所以它们的语言形式差别很大,所负载的文化也各不相同。
语言学习的本身十分枯燥,它因为有了文化而生动;语言学习本身难于理解,它因为有了文化背景而鲜活。
鉴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个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误解。
因此,我们在交际中必须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意识地对中西文化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各种干扰,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价值观念的差异东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源头,也就衍生出不同的价值观念。
中西文化对比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李茜李云鹤申霖
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会造成不同文化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障碍,文化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自文化之间的交流。
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需要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与應用》一书由毕继万老师所著,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探讨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
文化与文化之间如果缺少交流就没有创新,甚至会出现断层,并最终导致灭亡。
文化之间的碰撞形成文化的张力和文化发展的动力。
只有不断地开展跨文化交际,让不同文化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碰撞,才能促进文化的延续。
《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与应用》一书旨在增强读者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读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使其在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具备对异国文化的观察、理解和反应能力。
这是解决文化冲突并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
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去认识大千世界,为最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跨文化交际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论学生学的专业是什么,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具备超越文化局限的眼光和意识,拥有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十分必要的。
2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特有的价值体系,对于美与丑、善与恶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由于东西方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社会规范上的不同,致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受本民族思维定势,文化习惯的影响,因此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2.1 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热情好客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菜享誉中外,但即使如此谦逊的中国人在美味佳肴摆满一桌时,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不成敬意”等客套话。
通常主人还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以表地主之谊。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意愿,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
吃饭的时候,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多少吃多少,更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他们认为中国人强加的热情是不礼貌的行为,更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2.2 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相对较薄弱,在一起时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乐意将自己的酸甜苦辣咸告诉对方从而取得对方的怜悯或帮助。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隐私,喜欢拥有个人的私人空间,很少在他人面前过多的提起自己的私事。
所以在隐私权这一问题上中西方经常会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和关心,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又如西方人在和别人刚见面就被问到“Where are you going?”,往往心里很不高兴,因为他们觉得“他准备去哪”完全是隐私问题。
中国人常常因为谈话方式的不恰当而使西方人感到尴尬,甚至造成反感。
为避免交往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应避免过问以下的一些问题:Are you married?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income?How much is your new coat?How much are you paid each month? What’s your religion?What does your wife/husband do? ……。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及英语教学对策摘要: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应对文化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英语教学1.引言所谓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可以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跨国界、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
2.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在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文化冲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1时间观。
西方人往往十分重视对时间的管理(time management),在西方人眼中,时间是和金钱相关联的。
中国人在时间掌握上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计划和安排,使西方人感到很不适应。
2.2 隐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一般比较淡薄,与他人在一起时,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
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寒暄之时,往往会询问对方的个人或家庭情况。
比如年龄、婚姻状况、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表示自己的关心,但西方人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使他们感到很不舒服。
2.3客套语。
中国人十分谦逊,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自贬”一番,但西方人对于别人的祝贺和赞扬,通常会以一句“Thank you”表示接受,他们认为这样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2.4餐饮习俗。
中国人的宴请,往往是大家围坐一圆桌,菜肴按照先冷菜后热菜最后汤的顺序依次上席之后,大家一起分享,席间主人往往递烟敬酒,甚至会为客人夹菜,想方设法使客人多吃菜多喝酒。
而西式餐饮则习惯于分餐制,菜肴依照头盘、主菜、甜点的顺序提供给客人,席间主人也绝不会给客人夹菜或者劝酒。
2.5词汇内涵。
在西方文化中占主流使用地位的英语,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词汇及词汇内涵。
探究《梦溪笔谈二》中的中西文化交流:打造跨文化交际教案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西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跨文化交际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梦溪笔谈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本文将以此为例,探究其中的中西文化交流,并尝试打造一份跨文化交际教案。
二、主体部分《梦溪笔谈二》是一部古代文集,其中有很多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
下面我们将以其中的几个案例为例子进行分析。
1.中西方美容观念在《梦溪笔谈二》中,有这样一段内容:“(西方女子)以奶色肉白为标准,以用化妆品作为她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皆服药膏及护脂、护洗液、口红、胭脂、眉粉等,不足则用计涂粘,以贴于面,争效天姿。
”这段内容揭示了中西方美容观念的差异,西方女子注重肤色的白皙和化妆品的使用,而中国女子则更为注重身体的健康,所以相对于西方女子,中国女子更加关注饮食的健康和保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西方女子和中国女子美容观念的差异,让学生们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注重的美容观念的不同,并引导学生的美容观念向更东方的思考,注重身体健康与自然美的追求。
2.中西方宗教观念在《梦溪笔谈二》中,有这样一段内容:“(西方人)斥天道造物之说,以前无始后无终之空慢为道德。
”这段内容揭示了中西方在宗教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人相信“天道造物”,西方人则更多地强调以前无始后无终的宇宙学观点来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中西方宗教观念的区别,引导学生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信仰的差异,并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人生体验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与普世价值观。
三、跨文化交际教案设计1.教案目标1)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与社会习惯的差异;2)能够发散思考,从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人类文化现象;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教案内容1)引言:虽然地球只有一次距离,但地球上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和语言,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中西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际教学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和制度改革,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
繁且深入。
缓解中西文化冲突,优化中西文化融合,实现跨文化交际,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拓展文化视野,进行跨文化对比,发现交流之美。
首先,要加强对中西文化的认知,建立全面、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的
层面上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养,让跨文化交际的双赢成为可能。
其次,要建立和谐的跨文化氛围,强化跨文化交际的任务意识,积极宣传文化的优势,避
免单一文化体系的偏见和狭隘;还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世界文化,发展全球视野,加强跨文
化虚心学习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最后要积极跨文化结合,发挥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以知
性的文化宽度和高度,运用文化视角拓展思维的丰富性。
因此,跨文化交际教学应该从敏感心理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倡导国际友好、建立文化和谐共存的精神,丰富文化知识,以开阔
的眼界和乐观的态度,推动文化深度发展,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和今日世界。
本文阐释了中西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际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缓解中西文化冲突,
优化中西文化融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措施,以及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的和办法。
希
望通过此论述,让更多的朋友明白中西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融
合观,开启友好的文化新时代。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1.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这里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1问候方面的冲突英语中“Good morning”用于早晨起床后至午饭前这段时间。
但与中文的“您早”在时间上并不对应。
在中国,它多用在起床后至早饭前这一短暂时间内。
如果早晨10点见人仍说“您早”就很滑稽可笑;在中国,熟人,朋友之间见面常问“你吃了吗?”,“你去哪?”这些话仅仅是出于礼貌的打招呼,并无实质意义;而在英语国家,此类话语除非在特定场合,否则,对方会认为你在干涉其私事,或是说话者想请他吃饭。
同样,外国人用谈天气来问候他人,中国人也不习惯。
1.2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人要归于集体,在一起要讲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所以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职业,财产收入等,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礼貌,但西方人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1.3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打算,并养成了预约、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拜访之前,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论文摘要】近年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发生交织碰撞。
随着中西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由于各国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民族习惯等差异,发生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并且时常会闹出很多笑话,出现很多让人难堪的尴尬境地。
这严重影响了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谊。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让国与国之间的交际交流变得轻松自如,成为一种人人渴望的享受而不再是怯场或恐惧。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文化冲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
因为社会逐渐趋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应越来越密切,这样才符合时代赋予我们与时俱进的要求和使命。
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其实,要想解决掉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突问题,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源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剖析,这样才能清醒的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能说的和不能说的,让每一次的交流都变得轻松惬意,成为一次难忘的经历和美好回忆。
1.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只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1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一向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有多么在意对方,把对方真正的当朋友来看待。
西方人则相反,他们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个人意识相当强烈,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