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第三单元例9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9 猎人海力布第二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介绍“海力布”这块石头的来历。
2.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介绍“海力布"这块石头的来历。
难点感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感染.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
2.回顾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品质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海力布是个什么样的人?1.学生交流。
2.教师板书:热心助人舍己为人师:看来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概括能力也特别强。
3.在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呢?请同学们在第1~7自然段中画出相关语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4.有一个细节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小白蛇和海力布说话的时候,有一句话重复了两遍,是哪一句,为什么?(1)出示句子: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
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
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
(2)交流时小白蛇强调了什么?(不能把动物说的话告诉别人。
)5.海力布因为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这么好的一块宝石,他想多打猎去卖钱吗?6.海力布并不贪图宝石,他想得到宝石就是想多打猎,好多分些食物给乡亲们.师: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课文的第8~11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海力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使你感动的地方在哪。
7.生汇报,师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急忙、急得掉下眼泪、镇定)8.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9.当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时候,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呢?会怎么说呢?谁来模拟乡亲们来说一说。
师:乡亲们得救了,可我们尊敬的猎人变成了石头,找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动笔写话师: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如果你此时就站在这块石头的旁边,你会对这块石头说些什么呢?1.小组交流构思。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课后作业1. 下列加点词语表示“不这样不行”的意思的一项是()。
A.海力布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
B.鲸鱼主要..以小鱼为食。
C.海力布知道,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D.高层建筑应该..装夹丝玻璃。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埋没.出没.没.精打采没.齿不忘B.灾难.逃难.患难.与共知难.而退C.慎重.重.谢语重.心长德高望重.D.蒙.古瞎蒙.云雾迷蒙.坑蒙.拐骗3. 下列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把书写有误的词语更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A.仇谢振定悲痛乌云密布B.僵硬发誓后诲倾盆大雨C.叮瞩慌话蜡物千真万确D.崩蹋迟延避难振天动地4.该句子,完成练习。
(1)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你是怎么理解这几句话的?(2)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A B C D的一份。
①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海力布的品质。
②这句话是围绕A、B、C、D中的分句来写的。
(3)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①海力布为什么只要宝石?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的人。
③请把这句话的意思尽量简短地写下来。
(可以摘录、删减、改写或概括)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
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jǐn jìn)管海力布焦急地催.(cuī chuī)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shì sì),我说的话千真万确.(quèquē)。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人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定义、特点以及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识别和书写循环小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识别和简写方法。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定义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小数,如0.232323,0.141414,让学生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这些小数都是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重复出现的。
2. 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我会向学生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即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 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我会向学生讲解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在重复出现的数字上方加上一个点,然后将重复出现的数字写在一起,即可完成循环小数的简写。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根据循环小数的定义和简写方法进行解答。
如:将0.232323,0.141414转换为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随堂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如:将给出的小数转换为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
6. 板书设计循环小数的定义: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
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在重复出现的数字上方加上一个点,然后将重复出现的数字写在一起。
六、作业设计答案:0.23,0.14答案:都是循环小数,因为它们都是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重复出现的。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定义、特点以及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9课时,主要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
课程内容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信息。
2. 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2. 重点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案例分析和示范、练习题、讨论和总结。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自主寻找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知识点学习内容能力水平核心素养水平(推理意识)结构化思维水平了解Ⅰ理解Ⅱ掌握Ⅲ运用Ⅳ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基础素养✭【难度:0.81.小思用计算器算出了前三题的得数,请你根据规律写出带☆题的得数。
(1) 3.4×6.6=22.443.34×66.6=222.4443.334×666.6=2222.4444 ☆3.3334×6666.6=☆3.33334×66666.6= (2) 1÷11=0.0̇9̇2÷11=0.1̇8̇3÷11=0.2̇7̇☆7÷11=写好之后借助计算器验证你推算的结果吧!Ⅲ根据前面的算式规律,再写一个算式()÷()=0.8̇1̇。
借助计算器,先写一写、算一算,再想想。
看起来很复杂的算式,可以试着把它变简单。
✭ 能力素养 ✭【难度:0.7】2. 某地居民天然气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量收费标准 ≤50 立方米2.25 元/立方米 >50 立方米2.95 元/立方米✭ 综合应用 ✭【难度:0.6】 Ⅲ 二 二3. 你有没有遇到过使用计算器也无法算出结果的算式呢?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有办法找到答案吗?一起试试吧!Ⅲ 二我家 9 月份缴纳天然气费用 130.2 元。
你能推算出我家这个月的天然气用量吗?(1)想一想、写一写:0.9×0.8=9.9×9.8=继续写,接着算:(2)比一比、想一想:(简要记录自己发现的规律)(3)试一试,算一算:。
猎人海力布续写十年之后,小白蛇来到大草原,想报答他的恩人海力布,当看到海力布已经变成一块石头时,他怔住了。
他看到这一幕,不禁泪流满面,心想:恩人呀,恩人。
父王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你不能跟别人说你听到的,不然会变成石头的。
你怎么不听劝告呢?小白蛇伤心极了,决定去请求龙王把海力布救活.到了龙宫,小白蛇问龙王:“父亲,海力布变成石头了。
怎样才能使他复活呢?”龙王叹了口气,答道:“要想使他重新复活,必须在千里外的浆果树林找齐红、黄、蓝、绿、黑五种浆果榨成汁,洒在那块石头上,海力布就会复活。
不过,这五个浆果非常难找,周围还有怪物,只有打败了怪物才能得到.这是给你的宝剑.快去吧."“是!”说完,小白蛇提着宝剑出了龙宫。
小白蛇翻山越岭,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浆果森林。
浆果森林又分为红、黄、蓝、绿、黑五个树林。
第一个是红树林,只有两种树:枫树和火炬树。
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火红的晚霞.小白蛇走呀走,看到了一棵与众不同的树。
树上没有叶子,只有许多发光的红色的浆果小白蛇正在庆幸找到了第一个浆果时,发现旁边有个怪物.小白蛇英勇地举起了宝剑,把怪物打死了,获得了红浆果。
他高兴极了。
后来,小白蛇又成功得到了其他四个浆果。
他带着五色浆果回到了大草原。
小白蛇把五色浆果榨成汁,洒在石头上。
石头又变回了海力布。
他们回到了乡亲们住的地方.乡亲们得知小白蛇是海力布的救命恩人后,纷纷感谢他,开了一个庆典.从此,小白蛇便和乡亲们一起生活了。
20 金字塔《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1982年所作的一篇优秀的通讯稿《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进行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
9 牛郎织女(一)孟姜女哭长城(节选)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得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忽然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 )坐在家里干着急,( )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她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跋山涉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
她找啊找,始终不见丈夫。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人叫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孟姜女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大哭起来。
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选自《民间故事快读》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解释词语。
张灯结彩:跋ft涉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排序.分别相遇生死相离成亲正确的排序是:——-—-—4。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参考答案】1。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指翻ft越岭,蹚水过河。
形容旅途艰苦。
2.与其不如3。
相遇成亲分别生死相离4.示例:我感受到了秦始皇的残暴,秦朝官兵的凶狠,以及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时循环小数(一)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正确读写循环小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3. 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简便记法及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四季更替、星期轮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引导学生观察循环小数的规律,发现循环节在小数部分的位置,从而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3)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注意读写时的细节,如循环节的重复次数、简便记法的运用等。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循环小数的概念、简便记法及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循环小数的概念、简便记法及读写方法。
(2)拓展练习:查阅资料,了解循环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循环小数(一)2. 板书内容:(1)循环小数的概念(2)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3)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宁都春晖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导学稿
编写人:温卫红审稿人:编写时间 2014 年 10 月使用时间年月使用班级五年级小组成员姓名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例10)
学习目标:
1、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
2、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地取商的近似值。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学习难点:灵活选用求近似数的方法。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要点回顾
1、根据要求求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48÷23≈ 1.55÷38≈7.09÷0.5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81÷7≈246.4÷13≈ 5.63÷6.1≈
新课知识
1、想一想,试一试:
(1)用一个大烧杯装有贵重的油,现在想把这些油倒进这些小瓶放好,倒满三瓶,还剩一点,怎么办?
(2)用一根绳子给一个正方体的纸盒打包装,包装完3个后,还剩一些,但不够包装下一个,剩下这些绳子怎么办?
2、自学课本39页例10 :
(1)例10的(1)题列竖式计算为:(2)例10的(2)题列竖式计算为:
二、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例10(1)题中的计算结果是6.25个,瓶子数应当是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需要()个瓶子。
但6个瓶子只能装下()千克香油,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个瓶子,所以共需要()个瓶子。
这里我们用了()法将6.25中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变成了7,这叫做“进一法”。
2、解答这类型的应用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
无论()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
说说生活中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的例子。
(列举2个以上)
3、例10(2)题中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
是()个礼盒,包装17个礼盒的丝带()(填够或不够)。
这时要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4、解答这类型的应用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
无论()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要把尾数()。
说说生活中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的例子。
(列举2个以上)
三、小结:在取商的近似值时,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但在解决实
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用()和()取商的近似值。
四、巩固提高
1、一间教室长13米,宽8.4米,用面积是0.09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面,需要这
种方砖多少块?
2、体育老师买来9根1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
一根跳绳长1.8米。
(1)最多能
做几根?(2)如果把这些跳绳平均分给五年级各班,每个班分6根。
可以分给几个班?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41页第7、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