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澳大利亚教案是七年级地理教师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澳大利亚教学活动,安排、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或VCD盘),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
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式,再用小组研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
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步骤(一)第一课时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看,这是某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见到了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就相当于来到了澳大利亚。
因为我们知道,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在任何时候,见到我们中国的国旗、国徽,就像是看到了我们的国家一样亲切。
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 二) 能力目标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式,再用小组研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 三) 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
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 二) 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步骤( 一) 第一课时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教师展示课件 ( 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 ) :看,这是某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 ?2、下面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澳大利亚国旗、国徽的特点 ( 澳大利亚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 2:1。
旗底为深蓝色,左上方是红、白“米”字,“米”字下面为一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
旗右边为五颗白色的星,其中一颗小星为五角,其余均为七角。
国徽上有两只动物,中间一个盾。
) 。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请大家注意,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 ?它们是什么动物呢?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
同学们将它和你见过的鸵鸟比较一下各有什么特点 ?( 鸵鸟能负重,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只起到辅助行跑的功能)老师播放有关录像或VCD,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 8.7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7澳大利亚》一课,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大洲和国家的基本概念等知识。
但对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了解还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观察、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观察、分析、归纳澳大利亚的地理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澳大利亚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大利亚的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3.准备好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
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7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篇1)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
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教学课时安排第一周: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课时第二周:亚洲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三周:单元检测2课时第四周:日本2课时第五周:一次月考2课时第六周:东南亚2课时第七周:印度2课时第八周:俄罗斯2课时第九周:单元检测2课时第十周:期中考试2课时第十一周:中东2课时第十二周:欧洲西部2课时第十三周:撒哈拉以南非洲2课时第十四周:澳大利亚2课时第十五周:美国2课时第十六周:巴西2课时第十七周:极地地区2课时第十八周:复习(一)2课时第十九周:复习(二)第二十周:期末考试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篇2)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地理时要轻松了许多。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7《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7《澳大利亚》是关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主要大洲的位置、特点等知识。
但对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丰富。
同时,学生对于遥远的国家总是充满好奇,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较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知识,认识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图片,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等实例,使学生掌握澳大利亚的地理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澳大利亚的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学习。
3.准备与澳大利亚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点。
同时,简要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情况,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是本册教材的第五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土著人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主要国家的基本情况,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土著人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土著人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以及经济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2.案例教学法:以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土著人等为例,分析澳大利亚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讨论法:分组讨论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土著人等案例资料。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引起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等图片,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点。
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通过地图识别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地理特征。
3. 掌握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4. 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5.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经济发展。
2. 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气候分布、经济发展。
三、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澳大利亚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和地理特征。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动物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澳大利亚的地理、气候、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澳大利亚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素材。
2.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澳大利亚地图,找出主要城市和地理特征,教师讲解。
3. 图片展示: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动物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澳大利亚的特色。
4. 案例分析:分析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了解其经济特点。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澳大利亚的地理、气候、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6. 总结讲解: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查找澳大利亚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六、教学内容: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类型及分布。
分析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的原因。
掌握澳大利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状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澳大利亚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
难点: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丰富原因及农业、渔业的发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动植物、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如世界地图的识读、地理特征的描述等。
但对于澳大利亚这一地区,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遥远的国家可能存在好奇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动植物、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基本地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一地区的兴趣,拓宽视野,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动植物、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基本地理知识。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等图片,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大堡礁等为例,分析其地理背景和形成原因。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澳大利亚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2)掌握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民族、经济、城市等;(3)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利用资料和数据,分析澳大利亚的人口、民族和经济状况;(3)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澳大利亚的城市分布和环境保护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3)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民族,培养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2)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3)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
2. 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2)澳大利亚的人口和民族问题;(3)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和城市分布。
1. 教具:地图、图片、资料、数据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3.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对澳大利亚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2)让学生结合资料和数据,分析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3)让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
3. 课堂讲解:(1)讲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讲解澳大利亚的人口、民族和经济状况;(3)讲解澳大利亚的城市分布和环境保护问题。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课堂小结。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绘制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一课,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农业、城市等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澳大利亚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农业、城市等地理特征;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归纳澳大利亚地理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农业、城市等地理特征。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澳大利亚地理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澳大利亚地理特征的问题。
3.准备好分组讨论的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野生动物等,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设计
1.授课对象:初一年级
2.授课的课题:澳大利亚
3.授课时间:2011.12.17
4.课型:讲授新课
5.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
6.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农牧业发展特点难点: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7.教学的知识结构(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古老特有生物(种类繁多)
2、形成原因:位置(独立大陆);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一)发展历史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2、位置:南回归线横穿大陆中部
3、气候:炎热干燥
(三)农牧业区分布(因地制宜)→农牧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课题】七下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依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说出澳大利亚物种古老的原因。
2.运用地图总结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多媒体图片讨学习3、看投影描述位置4、知识拓展:根据半球位置,你能说出澳大利亚居民的房屋哪一面朝阳吗?澳大利亚的学校在几月份放暑假呢?5、及时巩固打开《地理填充图册》31页,完成空白填图。
3、“看图说话”(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东半球;(2)位于10°S—40°S和120°E—150°E之间,南回归线大致从中部穿过;(3)周围被海洋所包围,主要是东边的太平洋和西边的印度洋;北面是马来群岛,再往北是亚洲,南边是南极洲;(4)其领土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周围的一些岛屿,总面积774万平方千米,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4、联系生活由于澳大利亚属于南半球,居民的房子多是北面朝阳,澳大利亚的季节和我们北半球相反,大致是1月份前后开始放暑假。
5、完成31页的题目。
体现了这一思想。
联系生活实际,适时进行知识拓展。
承接过渡如果古代欧洲航海家能够听到我们的描述,我想历史将会改写,还好,这只是假设。
据记载最先到达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威廉·杨茨发现这里是几乎寸草不生的沙漠,而其后到达东海岸的库克船长看到的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富庶景象,谁能告诉大家这其中的原因呢?学生:“气候不同”。
提出问题二、认识气候1、肯定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回忆并展示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世界气候学习中已见过)。
2、在空白图中尝试说说澳大利亚的气候。
3、要求学生对照课本自学。
(1)找出自己在脑海中的填写和课本填写的不同之处;组内二、认识气候1、引导学生说出自然植被与气候的关系,例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大致是热带沙漠气候。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3)了解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及保护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异同;(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2)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3)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及保护情况。
2. 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特点;(2)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区及特征;(3)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1. 导入新课:(1)展示澳大利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的位置;(2)提问:你们对澳大利亚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分享已知信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2)讲解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及保护情况。
4.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特点;(2)小组分享: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区及特征;(3)问答环节: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2)布置课后作业: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一个特点,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地理教科书;2. 地图:澳大利亚地图;3. 图片: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动植物等图片;4. 视频:关于澳大利亚的纪录片或宣传片;5. 网络资源:有关澳大利亚的网站、文章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是关于澳大利亚地理特征和概况的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知识。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地图教学法:运用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等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大利亚的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澳大利亚地理特征的问题。
3.准备澳大利亚的相关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你们对澳大利亚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澳大利亚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8.4澳大利亚(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一)》主要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文地理情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澳大利亚的其他方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这一遥远的大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澳大利亚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文地理情况,能够通过地图识记澳大利亚的主要地形、城市、人口分布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一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文地理情况。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图片: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相关的图片。
3.地图:澳大利亚地图、世界地图。
4.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如亚洲、欧洲、非洲等大陆的地理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是哪一个吗?”待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澳大利亚。
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的地位;记住主要的农、矿业产品;农牧业的分布规律。
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含义。
4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提高读图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方法与过程
1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
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
2通过读图分析,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农牧业生产与地形的关系,农牧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农牧业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澳大利亚的牛粪之灾,让学生认识到要维持生态平衡。
教学重点
地形和气候因素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动物古老性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导入:播发《澳大利亚》旅游宣传片
师:同学们,能从视频中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
生:澳大利亚
师:澳大利亚有着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入澳大利亚。
出示若干动物的图片
师:这些动物中你们能猜出哪些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吗?
学生答:袋鼠,卡拉,鸸鹋,鸭嘴兽
你们对这些动物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
下面着重去了解一下这四种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
播放视频
这四种动物中有两种被绘在了澳大利亚的国徽上,你们知道是哪两种吗?
学生答:袋鼠、鸸鹋
展示图片,在介绍一下桉树
澳大利亚这四种独有的动物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古老性,澳大利亚有活化石博物馆之称,
让同学相关阅读资料
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如此多而古老的动物?
师:这就涉及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介绍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
师:澳大利亚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独立的大陆呢,这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FLASH演示
让学生找到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分离的时间。
师:在中国的商店里应该会看到一些毛衣或者毛毯上写着100%澳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答:澳洲的羊毛制作的
师:澳大利亚是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澳大利亚的羊毛多,那么其绵羊数就可想而知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
羊数最多的国家,绵羊数大约是人口数的十倍,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现在我们就是要去墨累达令盆地去看看那里的羊群。
视频展示澳大利亚原本是没有绵羊的,有哪位团员了解澳大利亚绵羊从无到有到繁盛的过程吗?
学生答(略)
澳大利亚为什么能成为绵羊的天堂吗?结合刚才的视频和你们平时的了解给你们讨论一下。
学生纷纷回答,可能涉及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等。
简单总结
一个地区农业的发达,往往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澳大利亚的羊只70%以上都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
下面我们从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水源几方面去看看澳大利亚的绵羊的生长环境。
动画演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
结合图片讲解气候和农牧业分布的关系。
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图片,让学生总结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视频介绍大自留盆地。
通过刚才视频对大自流盆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澳大利亚大盆地这里水源充足,再看一下澳大利亚的水系,墨累达令盆地这里是澳大利亚最大最完整的水系,介绍北艾尔湖,这些都为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结合图片介绍澳大利亚地形与农牧业分布的关系。
我们将刚才的分析汇总一下。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除了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外,其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高度发展了养羊业。
师:澳大利亚还是小麦和牛肉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牛和羊一样都是外来迁入户,牛的迁入打破了本地原有的生态平衡,澳大利亚因此还发生过牛粪危机,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又把屎壳郎请了进来,以消灭牛粪。
你们看我们在引进一些外国动植物时,是可以任意而为的吗?(生:不是)我们在引进外国动植物时一定切记不可盲目,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
习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