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度分析理论介绍 - 台湾机构典藏 NTUR主页
- 格式:ppt
- 大小:330.00 KB
- 文档页数:28
企业年度报告的稳健性分析一、企业年度报告的意义企业年度报告是一份公开的财务、经营情况报告,对于企业的股东、投资者、合作伙伴以及监管机构等各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与业绩,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帮助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对外界透明度和公信力的重要表现。
二、财务指标的稳健性分析财务指标是评估企业财务情况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年度报告的稳健性分析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净利润率、资产负债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的角度,详细论述企业年度报告的稳健性。
1. 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它能够体现企业在销售收入中的利润水平。
如果一个企业的净利润率呈现较高且稳定的趋势,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发展趋势。
反之,低净利润率可能暗示企业存在盈利困难或者经营不善。
2. 资产负债比率资产负债比率是衡量企业财务稳健性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企业在债务和资产的比例关系。
在企业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资产负债比率来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
若资产负债比率较低,表明企业具有较低的财务风险;反之,若资产负债比率较高,可能暗示企业面临较高的偿债压力。
3. 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是评估企业现金流动性的指标,它能够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充裕程度和稳定性。
在企业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根据现金流量比率来判断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较高的现金流量比率表明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回款能力和投资能力;反之,较低的现金流量比率可能意味着企业面临现金流动性风险。
三、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分析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年度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负债状况。
下面将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比例、长期偿债能力等方面,对企业年度报告的稳健性进行详细论述。
1.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构成和负债构成,从而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稳定性。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0年3月105会计盈余稳健性研究综述洪庆宾(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北京,100076)摘 要:稳健性又称谨慎性,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特征,限制了内部人操纵会计数字的动机和能力。
本文主要是围绕在会计盈余稳健性实证研究的主要领域展开的。
在对稳健性科学定义的基础上,分四方面对稳健性研究进行文献回顾。
最后通过中外研究进行对比,试图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关键字:稳健性 会计盈余 会计信息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3—0105—02一、稳健性的定义从时间上看,Bliss (1924)也许是最早完整给出稳健性的定义的,他将稳健性原则表述为“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 )在其第4号公告中指出:“管理人员、投资者和会计人员历来宁肯低估净收益和资产,而不愿高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于1980年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辑》(SFAC2)将稳健性定义为:“是对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努力确保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到。
因而如果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有同等的可能性,稳健性要求使用较为不乐观的估计数”。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现已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概念框架中将稳健性定义如下:“稳健性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本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这样定义稳健性的:“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稳健性研究文献回顾纵观会计盈余稳健性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存在性问题研究;第二,会计盈余稳健性形成动因的研究;第三,会计盈余稳健性计量方法的研究;第四,会计盈余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
(二)稳健性检验对模型(1)进行RamseyRESET检验,三个样本的P值依次为0.0512、0.0586、0.0406,说明模型没有遗漏关键变量,不存在设定误差;进行White检验, P值分别为0.7897、0.1612、0.1311,说明解释变量系数矩阵不存在异方差性,回归结果健全可信。
借鉴已有研究,做替代变量检验,分别用“薪金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金最高的前三名董事”表示高管薪酬,实证结果与模型(1)的结果一致⑥。
用ROA作为绩效指标替代DREA,实证结果与模型(1)的结果一致。
五、结果分析和进一步研究以上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收益对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激励作用显著大于其它盈余项目,而公允价值损失对高管薪酬都无显著影响,样本公司存在着对公允价值收益非理性激励而对公允价值损失惩罚乏力的“重奖轻罚”的不对称性。
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重奖轻罚”,暗含了公允价值及其激励问题对于企业风险和公司治理的意义。
尽管样本公司盈余总量激励有效,但是对公允价值“持有收益”给与“重奖”的非理性行为,将出现管理漏洞并引导经理层更大的私利动机,进一步放大企业风险和导致代理问题(假设部分和结果解释部分已有分析)。
对盈余分项目损失给与“轻罚”,也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也会助长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和带来公司治理问题。
在现实市场中,套利行为充满风险(Shleifer、Vishny, 1997),对公允价值的“重奖”和“轻罚”都有可能发生管理人“过度自信的非理性行为”(Odean, 1999)和经理人自利的代理问题(Jensen、Meck-ling, 1976)。
因此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作用很重要,以下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是对假设2悖离现象的进一步检验。
我们在模型(1)之中引入公司治理与公允价值收益的交互变量,构建模型(2)。
模型(2)的回归方程举例如下。
表5列出了SampleⅢ的回归结果,表明那些会计信息质量更高、大股东持股比例更高的公司对于公允价值“可实现持有收益”的奖励系数可能低于其他公司。
摘要 (Ⅰ)绪论 (1)一、稳健原则的概述 (2)二、稳健原则存在的理论依据 (2)三、稳健原则在企业中的作用 (3)四、稳健原则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 (3)(一)存货计量 (3)(二)固定资产折旧 (3)(三)无形资产摊销 (3)(四)预提坏账准备 (4)(五)筹资管理 (4)(六)资金管理 (4)(七)税后利润处理 (5)(八)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5)(九)收入的确认 (5)五、稳健原则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6)(一)要正确处理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6)(二)稳健原则运用的关键是“度”的掌握 (7)(三)稳健原则运用应结合实际情况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稳健主义又称稳健原则、谨慎原则或审慎原则,其含义是指对于会计期间内可能发生的各种耗费、损失应列入当期成本(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收益则不列入当期收益。
所以稳健原则是指企业在预计收益和损失时,要稳妥和谨慎。
其内容是存货估价不应以历史成本为唯一依据,而应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 ,存货跌价损失直接列作当期损益,对于应收帐款也要事先估计到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并列作期间费用在损益表上承认。
它的核心在于对资产的估价和收益的确定宁可低估而不可高估 ,对于费用和损失宁可高估而不可低估,对于或有损失和或有负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稳健原则是较为特殊的一项,我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奉行这一原则,该原则从讨论伊始到颁布实施都伴随着激烈的争论,长期以来理论和实务界一直存在重大的分歧,目前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的认识,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稳健原则在企业中也越来越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稳健原则在企业的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预提坏账准备、筹资管理、资金管理及税后利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以阐明坚持稳健原则在企业理财应用中的优点,同时,稳健原则在企业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以方便其它企业在该方面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帮助完善企业理财。
稳健性检验的套路:学会后即可一招鲜,吃遍天吗?来源:功夫计量经济学(ID:Kungfu_econometrics)稳健性检验是经济学“八股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般都放在基准回归后面,主要就是为了说明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让自己信服,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让审稿人和读者信服。
因为,基准回归的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可能是人为操纵的,所以稳健性检验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不要以为做几个基准回归就大功告成了,其实那才只是皮毛,稳健性检验会占到实证部分的很大篇幅。
稳健性检验的套路其实很简单,多看几篇论文你也许就发现一些通用做法,稳健性检验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变量角度变量测量问题是计量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个变量可以有多种度量方式,从变量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尝试更换被解释变量y或是核心解释变量x,选择较为相似的变量,重新进行估计,看看系数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例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有OP法、LP法等等,任胜钢等(2019)在估计排污权交易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时,基准回归部分的TFP使用的就是LP法,而后又使用了GMM法估计的TFP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再例如,很多使用夜间灯光数据的论文,为了说明夜间灯光数据的可信性,都会在稳健性检验中将夜间灯光亮度替换为人均GDP或是其他指标,重新进行估计。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有关被解释变量的重新度量,核心解释变量的重新度量也相当重要,例如,陈淑云和杨建坤(2018)在研究住房状况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时,就使用了两种度量住房状况的方式,一种是是否拥有住房,二是住房的套内建筑面积。
之前看到学妹的一篇研究环境治理的政策效果的工作论文,她就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了多种指标去重新度量环境治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指标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环境词频,我也是看到她的那篇论文,才想起来写了“使用环境词汇去度量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政府工作报告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这篇推文。
从变量角度,当然还有尝试加入更多控制变量的,例如,钱雪松等(2018)在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TFP的影响时,考虑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会受到企业所在城市特征因素的影响, 就进一步引入城市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稳健估计一、概述测量数据处理是对一组含有误差的观测值,依一定的数学模型,包括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按某种估计准则,求出未知参数的最优估值,并评定其精度。
当观测值中仅包含偶然误差时,按最小二乘准则估计平差模型的参数,将具有最优的统计性质,亦即所估参数为最优线性无偏估计。
统计学家根据大量观测数据分析指出,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所采集的数据中,粗差出现的概率约为(Huber《Robust Statistics》)。
粗差被定义为比最大偶然误差还要大的误差,如果平差模型中包含了这种粗差,即使为数不多,仍将严重歪曲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影响成果的质量,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等先进测量技术的发展,测量数据采集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粗差也不可避免地被包含在平差模型之中。
因此,如何处理同时存在偶然误差和粗差的观测数据,以达到减弱或消除其对成果的影响,是近二十年来现代测量平差所注意研究的理论课题。
现代测量平差理论中,考虑粗差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在数据处理时可将粗差归为函数模型,或归为随机模型。
将粗差归为函数模型,粗差即表现为观测量误差绝对值较大且偏离群体;将粗差归为随机模型,粗差即表现为先验随机模型和实际随机模型的差异过大。
将粗差归为函数模型,可解释为均值漂移模型,其处理的思想是在正式进行最小二乘平差之前探测和定位粗差,然后剔除含粗差的观测值,得到一组比较净化的观测值,以便符合最小二乘平差观测值只具有偶然误差的条件;而将粗差归为随机模型,可解释为方差膨胀模型,其处理的思想是根据逐次迭代平差的结果来不断地改变观测值的权或方差,最终使粗差观测值的权趋于零或方差趋于无穷大,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所估计的参数少受模型误差,特别是粗差的影响。
前已指出,在测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情况下,最小二乘估计具有最优统计性质。
但最小二乘法对含粗差的观测量相当敏感,个别粗差就会对参数的估值产生较大的影响。
稳健性原则问题研究;稳健性原则问题研究摘要稳健性原则是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其重要性逐渐被各行各业认可。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机构在它的应用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从稳健性原则的概念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应用稳健性原则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推进稳健性原则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可用性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robustn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its importance has gradually been recognized by various industries. However, in practice, many institutions still face many problems in its appli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robustness princi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problems that may be faced in applying the robustness principle, including security, reliability, accuracy, and usability.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obustness principle in information systems.Keywords: robustness principle,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reliability, accuracy, usability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给现代企业管理与运营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手段,但也存在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等多重问题。
会计稳健性指什么A4打印/ 可编辑股权集中、股权制衡与会计稳健性修宗峰(厦门大学会计系,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数据,本文研究上市公司两个股权结构变量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将不利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提高,少数大股东可能通过及时确认“好消息”以及滞后确认“坏消息”的方式来掩盖对中小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计盈余稳健性较低;而股权制衡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就有较高的稳健性,这将有利于抑制少数大股东对会计盈余信息的操纵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财富不受侵占。
我们的研究结论局部印证了La Porta等(1999)所言:在世界大多数公司中,主要的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而不是管理者损害股东利益。
关键词:大股东;稳健性原则;股权集中;股权制衡作者简介:修宗峰,厦门大学会计系博士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会计。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Using data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04,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shareholder structure variables such as convergence and balance which may have influence on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earning information such as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We find evidence that big convergence of ownership structure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improvement of accounting earning information and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claim that “good news” may be more timely reflected in accounting earnings than “bad news” because it may be that large shareholders have an incentive to conceal the “tunneling” of listed companies. We also suggest that listed companies which have big balance of ownership structure have accounting earning conservatism that can protect other shareholders from being entrenched by large shareholders.Key words: large shareholders; conservatism principle; ownership structure convergence; ownership structure balance引言已审计的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是衡量监督和激励是否相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否匹配的关键(杜兴强,2002)[19],是企业各项契约机制得以严格履行的基础。
稳健性原则和盈余及时性的不对称摘要会计上稳健性指盈余反应坏消息的速度比反应好消息的速度要快。
因此这一解释意味着在收益时效性和持续性上好消息和坏消息间存在系统差异本文中,使用公司的股票回报来衡量消息,表明收益对负的股票回报的敏感性是正的股票回报的2-6倍。
本文还预测并发现负的盈余变化比正的盈余变化的持续性低,正盈余变化的盈余反映系数比负的要高,这与1997年Elsevier Science B.V的不对称持续性一致。
JEL分类:M41;D21;D82;G41;G38;K41;N20关键词:资本市场;收益回报的关系;坚持;审计师法律责任;负回报本文是基于我在罗切斯特大学完成的论文。
我很感谢我的委员会,雷球(主席),罗斯·瓦特和SP科塔里的建议和鼓励。
迈克·巴克利,安德鲁·克里斯蒂,米歇尔·戴利,史蒂夫丽莲,内尔皮尔森,特里Shevlin(讨论嘉宾),乔Weintrop,杰里·齐默曼(编辑),和两个匿名裁判也显著为本文做出了贡献,我也感谢研讨会的与会者在亚利桑那州的布法罗大学,麦吉尔大学,纽约大学,巴鲁克学院,1995年JAE会议,1996年的会议上金融经济学和会计学,尤其是博士研讨会参与者在西蒙学校有益的意见。
所有的错误都是作者.1. 简介本文重新审视了稳健性原则。
我解释稳健性为捕捉会计人员的倾向需要更高程度的核实财务报表中的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
在我保守的解释下,收入反映坏消息的速度比好消息的速度快。
例如,意识到未实现的损失通常早于未实现的收入。
这种识别的不对称性意味着在收益时效性和持续性上好消息和坏消息间存在系统差异。
图1是本文预测所列示的模型。
考虑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改变来衡量公司收到的信息。
Panel A:信息对账面价值的影响, Panel B:信息对公司收益的影响。
如果企业估计的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较长,虽然经济效益要更好一些,但是当前的历史成本却没有获得很大的弥补。
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更多的研究证明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最重要特征。
稳健性的研究主要包括计量方法、产生原因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
本文针对当前会计稳健性的最新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评论,主要的内容包括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方法及其之间的关系;会计稳健性起因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契约影响因素方面;会计稳健性对资本成本、企业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等。
通过上述的评论,指出了未来会计稳健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标签: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起因;经济后果会计稳健性是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稳健性做出了相关规定:企业在交易、事项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报告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避免对资产或者收益出现高估、对负债或者费用出现低估的情况。
虽然会计稳健性原则由来已久,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真正开始对稳健性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会计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一、关于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方法的相关研究(3330)Watts最早提出了对稳健性进行系统研究,他认为会计的契约作用导致了会计稳健性的产生。
之后,由于稳健性计量方法发展缓慢,导致了系统的检验稳健性的文献几乎没有。
直到Basu之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才开始大量的涌现。
稳健性的研究主要包括计量方法、产生原因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
Basu对会计稳健性做出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Basu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反向回归法,但Dietrich、Muller、Riedl三人正对Basu的反向回归法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回归的过程中,将内生变量作为自变量导致了结果不可接受;第二,负回报观察量较少导致了自变量出现阶段,使得稳健性计量中存在偏差。
Givoly、Hayn、Natarajan将Basu 的会计稳健性计量是为及时性差异计量,也就是指盈余对于坏消息的反应速度要高于对好消息的反应速度。
他们支持企业中存在的一些与稳健性无关对信息环境特征会对及时性差异的计量造成影响,因此指出Basu的稳健性计量存在着较大的计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