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特征_社会支持_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1.44 KB
- 文档页数:4
“95后”大学生性格特点及管理“95后”是指出生在1995年后的一代人,他们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的主要成员。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下,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管理方式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性格特点和管理方面来探讨“95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管理。
一、性格特点1. 自主性强“95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在家庭中往往是家庭成员的焦点,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照顾。
他们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自主性强的特点,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善于独立解决问题。
2. 开放包容与前几代人相比,“95后”大学生更加开放和包容。
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于多元文化和多元观念也能够较好地接受和理解。
他们的开放包容性格也使得他们在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更加自如和融洽。
3. 注重自我表达“95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影响,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展现个性。
在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上,他们更加主动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注重与他人分享与交流,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
4. 勇于追求梦想“95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梦想追求和创新精神。
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的选择,愿意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他们不甘于平庸,追求个性化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管理1. 尊重个性对“95后”大学生进行管理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工作或学习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2. 引导合作“95后”大学生在性格上更加开放包容,善于与人合作。
在管理上,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引导他们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3. 面对挑战“95后”大学生勇于追求梦想,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更加勇敢和坚韧。
在管理上,可以通过给予他们挑战和机会来激发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超越自我,不断进步和成长。
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互动关系1.引言:人格与社会支持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人格是指个体内部的稳定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而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社会环境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人格与社会支持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2.人格对社会支持的影响:- 人格特质的不同会影响个体获得和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的程度。
例如,外向型个体更容易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而内向型个体可能更难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寻求帮助。
- 人格特质还会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受和解释方式。
乐观积极的人更倾向于将社会支持解读为关心和爱护,而悲观消极的人可能更容易将社会支持解读为干预和侵犯。
3.社会支持对人格的塑造:- 社会支持帮助人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例如,得到他人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从而形成乐观积极的人格。
- 社会支持能够减少个体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有助于培养冷静和稳定的人格特质。
- 通过社会支持的传递,个体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4.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互动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可以缓解个体的压力和负担,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 良好的人格特质有助于个体主动寻求和接纳社会支持,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
- 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个体解决困难和应对挑战的资源,有助于增强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5.结论:人格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良好的人格特质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获取和感受社会支持,而社会支持则可以促使个体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互动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并主动寻求和提供社会支持,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发展。
(字数:592)。
作者: 范晓琳[1];杨伊生[1]
作者机构: [1]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呼和浩特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主题词: 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关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状况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的2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56名。
结果:大学生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少数人采用自责、退避、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
男生多采用解决问题策略,女生多采用求助策略;文科学生多采用解决问题策略,理科生倾向于自责和退避;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大学生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过程与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社会交互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心理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发展、自我认同、社会支持和社会压力等方面,探讨大学生社会心理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大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迈入成年的关键转折点。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角色转变的挑战和调适需求。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并面临着独立生活的责任和压力。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探索,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常常面临着自我定位的困惑和迷茫。
他们需要适应学业上的挑战,同时还要面对人际关系的变化和情感问题的处理。
为了应对这些心理发展的挑战,大学生需要加强自我认识,培养积极进取的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并适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二、自我认同大学生在社会心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一个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定位和价值的评价和接纳。
大学期间,大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开始思考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面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性别认同、文化认同等问题。
他们可能会遇到社会对性别、职业、地域等方面的期待和压力,而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此时,大学生需要加强对自己的价值评估,接受自己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并尝试了解和接纳其他人的身份和观点。
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获取的物质和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支持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至关重要。
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压力和挑战,比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安慰、信息上的指导、实质上的帮助等,对于缓解压力和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社会支持,比如和亲友交流、参加社团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作者:曲璐明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5期[摘要]本研究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考察了大学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基本特点,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249-01前言社会支持是个体从他人或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一般的或具体的支持性资源,它帮助个体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危机。
[1]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
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
[2]一、研究方法(一)被试选择在吉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4份(回收率为89.3%),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89.6%)。
其中男生约占46.7%,女生约占53.3%;大一约占30.8%,大二约占17.5%,大三约占30.0%,大四约占21.7%。
(二)研究工具应对方式量表(肖计划编制)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编制);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一)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在“求助”“幻想”“退避”这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女性在“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幻想”“退避”上的得分高于男性,说明了女性更容易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各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显著性差异检验在社会支持上无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选取样本时,没有全面考虑到人口学差异对变量造成的影响,导致变量选取不均,所以结果不显著。
(三)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求助因子以及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引言社会支持可以被定义为个人在遭遇压力、困境、痛苦等方面所感受到的情感信任和实质性支持。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降低个体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不良反应,提升其心理抗压能力。
而大学生群体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社会支持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档将分析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概念和类型,以及大学生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并且探究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联。
社会支持的类型和概念社会支持包括四种类型:情感支持、实质性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
•情感支持:包括表达感情、鼓励和关注等方式,可以缓解个体孤独感和沮丧感,提升个体的情感安全感。
•实质性支持:包括物质和服务支持,可以直接解决问题,缓解压力。
•信息支持:包括提供信息、建议和指导,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问题。
•评价支持:包括给予肯定和认可的评价,可以提升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社会支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在个体所在的各个社会层面得到。
例如,家庭、朋友、同事、老师、社会团体等都可以为个体提供社会支持。
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面对压力和挑战,个体可以采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
研究发现,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压力的负面影响,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增加压力的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 - 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聊天、寻求意见和建议,以及接受情感或实质方面的支持,可以缓解个体的压力。
- 采取积极行动:为自己设定目标和计划,并采取行动,可以增强个体的控制感和减轻压力。
- 消极情绪管理:采取放松技巧、冥想、体育锻炼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消极的应对方式包括: - 吸烟、喝酒等不健康的应对方式,会增加压力的负面影响。
- 逃避和避免问题:避免问题或逃避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长期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和困难。
- 意气消沉:低落、抑郁、垂头丧气的情绪和心态,无法有效应对问题。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联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面临着来自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简介社会支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对个体在面对不同困境时的应对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研究结果和实例支持。
一、理论基础1.1 社会支持的定义社会支持是指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中的资源和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质支持。
它可以来自于家庭、朋友、同事等社交关系中的人,对个体在应对困难和压力时起到积极作用。
1.2 应对方式的分类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困境时采取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应对策略。
常见的分类包括问题导向型应对和情绪导向型应对。
问题导向型应对侧重于解决问题,而情绪导向型应对则是通过情绪调节来应对压力。
二、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积极影响2.1 缓解压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减轻面对困境和压力时的负面情绪,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当个体感到得到理解和支持时,他们更有能力积极面对问题,减少负面情绪的累积,从而更有效地应对。
2.2 提供信息和资源社会支持可以提供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帮助个体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比如,在求职过程中,个体可以通过社交关系获取职位信息和面试技巧,提高应对求职压力的能力。
2.3 增强自尊和自信社会支持让个体感到被重视和被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有了积极的自我认同,个体更有可能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应对困境,而不是陷入消极情绪中。
三、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的负面影响3.1 依赖性增加与过度依赖社会支持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个体在面临困境时倾向于寻求外部的支持,而忽视了自身的能力和资源。
这种依赖可能导致个体在面对挑战时的无助感和失去自主性。
3.2 社会压力和评价社会支持有时也可能带来社会压力和评价,个体可能会感到被他人过度干预或监视。
这种压力和评价可能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回避寻求支持或者采取不健康的应对策略。
四、实例分析以抑郁症患者为例,一个拥有良好社交支持系统的患者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病情。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大学生风险感知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交互作用对大学生风向感知的影响。
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便利选取华北理工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大学生风险认知问卷评价大学生风险感知能力情况,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等评测大学生突发事件下应对方式等情况。
结果单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性别,健康程度和水平,生活方式,对校医院的就诊服务满意度,对校医院转诊手续满意度,对医疗保险满意度,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否有效帮助于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家庭应对途径,家庭关爱程度,社会支持程度风险认知水平不同;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其风险感知水平会产生相应影响,面对突发事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大学生风险感知得分明显高于消极应对的风险感知得分。
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风险感知水平也产生影响。
结论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风险感知能力产生影响,消极的应对方式和低社会支持可降低大学生风险感知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风险感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风险感知”是在一个风险事件下结合自己对于事件的判断和感受作出的相关性评估。
大学生的相关知识应答率约38.90%,表明大部分学生的相关认知都比较薄弱,他们不了解所在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3]。
提升大学生在公共健康案件中的风险感是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确保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能力的必要途径。
社会支持是由各种资源支持的社会网络,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社会支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物质或信息帮助,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努力展示他们的自我价值。
社会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焦虑,大学生的风险感知与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因此,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的风险感知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有不同的影响。